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71 毫秒
1.
习近平法治监督理论内涵丰富,具有理论上的逻辑必然性,有着坚定的政治立场以及创新求实的特征。新时代,检察机关的“四大检察”、“十大业务”的本质还是法律监督,检察机关法律监督是法治监督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推进中国特色杜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中发挥着特殊而重要的作用。以习近平法治监督理论为指导加强检察法律监督工作是当前各级人民检察院的核心工作。主要是在积极拓展监督线索来源、强化未成年人检察工作、加强公益诉讼法律监督和重视检察院自身权力的监督四个方面开展检察法律监督工作。  相似文献   

2.
编者按:适应新时代发展要求,检察机关以重塑性内设机构改革为切入点,完成并推进了“四大检察”“十大业务”法律监督新格局的建构和实践发展,体现了检察机关贯彻落实习近平法治思想的高度政治自觉、法治自觉、检察自觉。实现新时代检察工作全面协调充分发展,对检察理论的需求从未如此迫切。中国检察基础理论应当进行哪些重要的思考和研究,如何实现体系化的理论整合,这是摆在我们面前的重要的时代课题,也是中国法学理论研究的重要命题之一。为此,本刊特邀请学界和实务部门的知名专家学者围绕“新时代检察基础理论的重点问题”展开讨论,并期待扩大交流、凝聚共识,推动检察理论与检察实践的融合发展。  相似文献   

3.
加强中国特色行政检察制度建设是坚持和完善作为我国根本政治制度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需要,是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需要,是坚持和完善党和国家监督体系,强化对公权力运行制约和监督的需要。新时代行政检察的范围主要包括三大类别:行政诉讼检察监督,行政判决、裁定执行和非诉执行的检察监督,以及对违法行政行为的检察监督。新时代行政检察不仅要注重监督人民法院依法进行行政审判,监督行政机关依法行政和保护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合法权益,保护国家、社会公共利益目标的实现,而且应注重促进行政争议实质性化解,维护社会关系和谐稳定目标的实现。  相似文献   

4.
任何法律都应包含理念和制度两个层面。法治理念是法治活动的灵魂,它不仅决定着法治行为,而且决定着法治的实效。树立以“依法治国、执法为民、公平正义、服务大局、党的领导”为基本内容的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必将为我国的法治建设向广度和深度的推进提供精神动力,对我国的立法、执法、守法、法律监督、法学理论及其法治传统,产生全面而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中国式现代化既有各国现代化的共同特征,更有基于自己国情的中国特色。中国式现代化必然是法治轨道上的现代化。刑事检察是国家法律制度、司法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国家法治文明程度和人权保障程度的重要体现,刑事检察的现代化是中国式法治现代化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刑事检察现代化是“中国式”和“现代性”的有机融合。中国式刑事检察现代化应当立足国情和司法实际,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确立现代刑事司法理念和政策,推动制度机制创新完善,适应数字化时代需要,充分运用大数据,提升刑事检察监督质效,以刑事检察现代化推动法治现代化,助推国家治理现代化。  相似文献   

6.
中国检察权及其权力配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华人民共和国检察权产生于上世纪中叶,是社会主义制度一项重要的宪政成果.前苏联的检察制度、西方国家的检察制度和中国传统的检察制度,共同成为了中国检察制度的经验材料和制度参照.在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基础上的"一府两院"制政权结构模式下,法律监督权是中国检察权的基本属性和制度特征.检察权的配置应当在宏观和微观两个方面展开:在宏观方面,以监督行政行为和法院审判为基本理念,强调逻辑理性和制度理性;在微观方面,以监督诉讼为主要内容,关注监督的现实需要和操作需求.  相似文献   

7.
检察机关推进信息化、加快数字检察建设,是顺应数字时代新形势、贯彻落实“六个必须坚持”、充分发挥法律监督职能、服务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战略部署。检察机关数字检察建设实践,表明了数字技术在检察实践、理论、制度等不同维度层面的运用。基层检察院应当保持高度的政治自觉,强化数字检察理念,探索数字检察增益检察管理、助力办案监督、推进诉源治理的路径,贡献基层检察智慧。  相似文献   

8.
了解检察体制的基本逻辑和逻辑的转变,可以更好地理解和把握检察体制存在的问题、改革的空间和未来的走向。本文分析近期最高人民检察院带动的内设机构调整的法律监督根本职能这一逻辑起点,以及检察机关通过公益诉讼拓宽法律监督渠道的努力,指出“法律监督”是一个具有纵深性的、涵盖面很广的概念,人民检察院未来在国家和社会治理层面的作用得到重新认识,“法律监督”的范围还会有进一步拓宽的机会。另外,检察机关内设机构中原本存在组织法逻辑和诉讼法逻辑,在刑事检察领域是按刑事诉讼法逻辑建构内设机构的,当前的内设机构调整体现了以刑法逻辑取代刑事诉讼法逻辑,“捕诉一体”就是这种逻辑转变的结果。内设机构调整,有望为“捕诉一体”的学术争议划上一个句号,但是这一争议含有的刑事诉讼意义上的专业化问题仍然值得重视。  相似文献   

9.
党的十七大精神是检察机关统领执法思想,树立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指南。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是检察官高尚的法治信仰和精神追求;牢固树立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是以科学发展观全面推进检察工作发展的重要保证,是推进检察事业创新发展的客观要求。以人为本是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本质体现,也是一切检察活动的出发点和归结点;加强法律监督工作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有力保障。  相似文献   

10.
检察机关在新形势下参与社会管理创新是强化法律监督职能、服务和保障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检察机关应当坚持立足本职原则,通过拓宽社会管理创新载体和完善社会管理创新机制来发挥好纽带作用.提升推进社会管理创新的工作水平。“三项重点工程”坚持以检察职能为依托,以法律监督为根本.是推进社会管理创新、延伸检察职能的有益尝试和科学实践。  相似文献   

11.
法治的理念与实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法治理念应当包括一切可以在法律中找到的基本理论规则、基本规则和原则,也包括法学与法律实践为法律增加的理论规则、基本规则和原则。由于理念具有对法律原理的真实性要求,所以法治理念应当具备理性的说服力。法治强调法的理念,故人们服从法律时,是在服从普遍的、客观存在的法理性。当今,我国提倡的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法治”,是以人的基本权利为基础,架构在维护人的自由与人的尊严基础上的理论。  相似文献   

12.
“正当法律程序”适用的基本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参照法治成熟国家的经验,当前中国“正当法律程序”制度的主要问题更多是集中于法律适用(实施)层面,而非法律制定层面。文章在三个层面展开“正当法律程序”适用的基本问题的探讨:首先,建立正当程序的基本理念是“正当法律程序”适用之前提;其次,加快程序规范的立法是“正当法律程序”适用之依据;最后,保障行政相对人权利是“正当法律程序”适用之核心。在中国走向法治政府的进程中,应当认清“正当法律程序”的两面性,在具体适用过程中最大限度的“抑恶扬善”,将“正当法律程序”规制的宽严与行政行为的性质等个案语境结合考量。  相似文献   

13.
民事检察监督制度的完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民事检察监督制度是我国现行法所确立的一项基本法律监督制度,其存在有着历史必然性。由于现行立法对其规定的不完善以及社会生活的迅猛发展,这项制度在理念和实际的操作层面都与现实生活发生了脱节。随着法制建设的逐步推进,民事检察监督制度的构成要素需要在法治的框架内,从监督理念、监督对象、监督内容、监督范围、监督方式、监督程序、监督职责、监督机关自身建设等方面予以完善,以更好地实现这一制度的价值功能。  相似文献   

14.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检察监督经历了从“一般监督”到“法律监督”的历史困境,也经历了监察体制改革和司法体制改革后从“法律监督”到“诉讼监督”的现实挑战。通过历史与现实的对比分析,立足于新时代构建法治监督体系的现实需要,探索为检察监督转型提供理论支撑和实践指引,将诉讼监督升华为法治监督即构建整体式监督、协作式监督、穿透式监督、嵌入式监督、融合式监督、网络化监督、数字化监督,推动检察监督在全面依法治国进程中发挥更大作用。  相似文献   

15.
我国民事检察监督制度在宪法基本原理和现行诉讼法的基本原则影响下,形成了“以事实为根据,以法律为准绳”的理念。这种理念虽然有一定的理论依据,然而在当今“依法治国”法治环境中,它导致当前难以克服的困境。  相似文献   

16.
“以人为本”的理念,涵盖了“以人为本”的法律价值体系的要求,揭示和弘扬了人的主体性的意义是法律价值中最根本的目的和追求精神。在法律价值范畴内坚持“以人为本”,就是要坚持人是法律价值的承栽者和终极目的,以人为核心开展法治的各项工作。  相似文献   

17.
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是我们党始终不渝的奋斗目标”、“坚持依法治国基本方略,树立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实现国家各项工作法治化,保障公民合法权益;坚持社会主义政治制度的特点和优势,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为党和国家长治久安提供政治和法律制度保障”、“依法治国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基本要求。要坚持科学立法、民主立法,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  相似文献   

18.
“能动履职”是进一步落实党的二十大提出的“加强检察机关法律监督工作”这一要求的新型检察理念,亦是新时代检察机关法律监督工作的基本趋向。基于对行政争议实质性化解案例的分析,检察机关在能动履职过程中呈现“强能动性”与“弱能动性”的形态界分。“以人民为中心”与“服务大局”两大司法理念共同形塑检察机关的能动履职形态。但是,检察机关在服务大局的过程中须与其他机关相互配合,受国家权力配置的功能适当性原则约束,进而形成“强能动性”与“弱能动性”的形态界分。推进检察机关能动履职,既需要建构基于程序法治的规范机制以及立体化的监督机制,防止检察机关能动履职异化;又需要从规范数字技术应用、完善协同机制等方面深化检察机关能动履职的保障机制。  相似文献   

19.
“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社会系统工程中的一个子系统,坚持执政为民,建设法治政府必然要求全面推进依法行政,那么首先需要的就是树立现代行政法治理念。法律权威至上、服务理念、尊重人权的理念、有限权限理念、责任理念、诚信理念、监督理念、程序法治的理念、权利救济的理念、行政民主的理念构成现代行政法治理念的基本内容。  相似文献   

20.
新时代检察工作的目标任务已经确定,新时代检察教育培训必须服从服务检察工作的大局。检察教育培训在新时代实现新发展的关键是明确方向,通过实现“三个基本转型”、追求“三个层次目标”、实施“三个配套举措”等方法,确保检察教育培训有力度、有深度、有温度。对此,作为检察教育培训主阵地的国家检察官学院,要以实现“双一流”为目标,以坚持政治过硬和强调本领高强的培训理念,以培养适应新时代新要求的创新型检察官为根本任务,引领检察教育培训与时俱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