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毛泽东的长征诗词是其整个诗词创作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红军长征途中,毛泽东写下了《十六字令三首》 《忆秦娥·娄山关》《清平乐·六盘山》 《七律·长征》 《念奴娇·昆仑》 《六言诗·给彭德怀同志》等多首诗词作品,这一时期是他诗词创作的一个高峰期.这些诗词生动再现了长征途中那些惊险壮烈、激动人心的战斗场面,对红军指战员起...  相似文献   

2.
汪建新 《党史文苑》2023,(12):38-40
<正>田家英(1922年—1966年),本名曾正昌,四川双流人。1942年,20岁的田家英在《解放日报》发表的《从侯方域说起》一文旗帜鲜明,切中时弊,得到毛泽东的赏识。1948年10月至1966年任毛泽东秘书,长达18年。他忠诚、细致、干练、爽直,深得毛泽东信赖、倚重。毛泽东没有为田家英写诗,但他们对古诗词有着共同的爱好与密切的交流。田家英在毛泽东诗词的创作过程起过不少辅助作用,还协助毛泽东编辑出版了《毛主席诗词十九首》和《毛主席诗词》(37首)两个重要诗词选本。他爱好收藏毛泽东诗词的手迹,使《七律·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变废为宝”,对毛泽东诗词作品的存世、流传作出了特殊贡献。  相似文献   

3.
正《七律·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是毛泽东于1949年创作的一首七律。1964年1月4日,郭沫若在《人民日报》中《"百万雄师过大江"——读毛主席新发表的诗词之一》一文称:"这一首诗是纪念南京解放、庆祝革命胜利的万古不磨的丰碑。"刘白羽在《创造新世界的颂歌——读〈七律·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中写道:"这首七律,是毛主席一组战争题材诗词中最后一篇,也是寓意十分深切、气象十分宏伟、格调十分崇高的珍贵的诗篇。"  相似文献   

4.
毛泽东在长征途中一共创作8首诗词,其中《念奴娇·昆仑》和《七律·长征》两首诗词是在甘肃境内创作的. 一、除《七律·长征》外,《念奴娇·昆仑》也是在甘肃创作的 《七律·长征》一诗,因有“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句,其诞生地在甘肃境内已经没有多少争议了,争议的只是具体时间和地点.有学者认为,毛泽东从进入甘肃、到北上到达吴起镇只撰写了3首诗,即《七律·长征》《清平乐·六盘山》《彭德怀》.  相似文献   

5.
毛泽东一生写下了数十篇诗词,彰显共产主义真情大爱的"红色友谊"是其中的一个重要元素,《贺新郎·别友》《给彭德怀同志》《七律·和柳亚子先生》《蝶恋花·答李淑一》《七律·吊罗荣桓同志》这几首诗词中均有体现。毛泽东诗词中所体现出的"红色友谊"有着重要的当代价值,对全面从严治党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党员特别是党员领导干部必须将家庭建设与社会发展结合起来;党员特别是党员领导干部必须将同学情、战友情融入社会发展之中;党员特别是党员领导干部在处理同事关系时要互相补台、寻找工作中的"最大公约数"。  相似文献   

6.
1949年4月29日,毛泽东在北平香山双清别墅写了一首《和柳亚子先生》的七律,以答复柳亚子《感事呈毛主席》的一首七律。诗人柳亚子跟毛泽东常有诗词唱和,而同人知道柳亚子大多也正是得助于渎毛泽东的诗词。  相似文献   

7.
孙国林 《湘潮》2011,(9):4-8
作为诗人的毛泽东,写诗的历史从1915年至1966年,长达半个世纪,所写诗词可见者约84首,这些诗词中最早公开传播的是《七律·长征》。关于这首诗的创作、传播、修改、解释和书赠等,有许多趣闻轶事。  相似文献   

8.
毛泽东与柳亚子、周世钊、郭沫若三位朋友各有过几次诗词唱和,但柳毛的首次诗词唱和(柳亚子的《七律·感事呈毛主席》和毛泽东的《七律·和柳亚子先生》)影响最为深广。在毛泽东所有已发表的50多篇诗词中,《七律·和柳亚子先生》虽不似《七律·吊罗荣桓同志》中的“战锦方为大问题”诸说不同,见解各异,但因着对柳诗的不同理解,也就多少对毛诗中“牢骚”的史实背景有不尽一致的归结。  相似文献   

9.
1957年《诗刊》第一期上,出人意外地登出了毛泽东的《沁园春·长沙》、《七律·长征》、《清平乐·会昌》及《沁园春·雪》等18首旧体诗词,这引起了包括文坛在内的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  相似文献   

10.
毛泽东改诗     
解放初期,山西大学历史系罗元贞教授读了公开发表的毛泽东的25首旧体诗词以后,感到《七律·长征》中“五岭逶迤腾细浪”和“金沙浪拍悬崖暖”两句中重复用“浪”字为诗词之忌;此外,“悬崖”的“悬”字缺少诗味。不如改动成“金沙水拍云崖暖”。1952年元旦罗教授在给毛泽东的贺年信中,提出了这个意见。毛泽东同志认为意见提得很好,便改了过来。此后出版的毛泽东诗词《七律·长征》中都用“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沁园春·雪》中,“原驰蜡象”一句,原稿为“原驰腊象”,诗人臧克家建议改为“蜡象”(白色的象)正好可与上句“山舞银…  相似文献   

11.
正毛泽东诗作中有两次用典出自《孟子》。一次是1918年4月,《七古·送纵宇一郎东行》中"名世于今五百年",用典出自《孟子·公孙丑下》:"五百年必有王者兴,其间必有名世者。"一次是1958年7月,《七律二首·送瘟神》中"六亿神州尽舜尧",用典出自《孟子·告子下》:"人皆可以为尧舜。"毛泽东自幼就接受包括《四书》在内的传统文化教育,而《四书》中的《孟子》是地位仅次于《论语》、篇幅最长的一本书,也是在毛泽东心  相似文献   

12.
在已公开发表的毛泽东诗词中,吊挽之作有两首,一首是作于1942年5月的《五律·挽戴安澜将军》,另一首是作于1963年12月的《七律·吊罗荣桓同志》。《七律·吊罗荣桓同志》依据作者手稿,由权威机构在作者逝世一周年时公开发表。这首吊挽之作在所有已经公开发表的50多首毛泽东诗词中,最难取得较为一致的理解。这不是限于个别词句的解释,而是涉及对整篇作品的主题的把握。  相似文献   

13.
<正>用唯物辩证法看形势是毛泽东思想的精髓和重要思想方法之一。这不仅表现在毛泽东的重要讲话和理论著作中,也体现在他的诗词之中。本文介绍的两首诗词,就是用唯物辩证法观察、分析形势的经典作品。一首是1929年秋写的《清平乐·蒋桂战争》,另一首是1962年末写的《七律·冬云》。两首诗词看起来毫无关联,却有许多共同点:在思想上,都是运用唯物辩证法思想分析形势,洋溢着革命乐观主义精神以及对敌斗争必胜的信念;在艺术上,都是从平易见精深,  相似文献   

14.
《七律·长征》是毛泽东在长征期间创作的重要诗词之一。关于这首诗的写作时间及地点,长期以来说法不一。1957年《诗刊》首次公开发表这首诗时并未注明写作时间及地点,现在大多数毛泽东诗词版本上都说这首诗写于1935年10月,地点没有交待。笔者经过考证后认为,这首诗的写作时间应为1935年9月,地点很可能是在现甘肃省定西市岷县境内的旋窝村。  相似文献   

15.
英译"毛泽东诗词"前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 1957年《诗刊》第一期上,赫然登出了毛泽东《沁园春·长沙》、《七律·长征》、《清平乐·会昌》及《沁园春·雪》等18首旧体诗词.毛泽东这组诗词的发表不仅在文坛上引起了极大的反响,而且引起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  相似文献   

16.
《沁园春·雪》写于何时何地 1945年抗战胜利后,毛泽东飞抵重庆和国民党进行和平谈判。其间,柳亚子赠毛泽东七律一首,同时向他“索句”。毛泽东便把9年前创作的《沁同春·雪》书赠给柳亚子,许致信云:“初到陕北看见大雪时,填过一首词,似与先生诗格略近,录呈审正.”  相似文献   

17.
毛泽东终其一生,对他的知己、夫人、战友杨开慧烈士,真可以说是情有独钟。这不仅表现在对烈士亲友乃至保姆的悉心关照中,而且凝聚在《虞美人·枕上》、《贺新郎·别友》、《蝶恋花·答李淑一》三首诗词里。毛主席诗词横空出世,大气磅礴,上下千年,纵横万里,宇内寰中,尽行包举。但直接抒发个人感情的并不多。然而,在这类有限的长短句中,直接涉及到杨开慧的,就有3首。在所有已发表的毛主席诗词中,除《七律·答友人》中有“斑竹一枝千滴泪,红霞万朵百重衣”(这首对家乡的怀念诗中,也包含了对开慧的眷恋)之外,绝少出现“泪”字…  相似文献   

18.
作为革命家和军事家,长征是毛泽东指挥千军万马、进行战略转移的得意之作;而作为著名诗人,毛泽东创作于1935年10月长征途中的《七律·长征》,堪称革命的现实主义与革命的浪漫主义美妙结合的典范之作。毛泽东十分喜欢自己的这首诗,一生中至少有五次书写《七律·长征》赠给别人。  相似文献   

19.
正毛泽东诗词,从艺术上看,不仅用词准确、精当凝练,多奇句警句,意境高远辽阔,思想含蓄蕴藉,具有鲜明而感人的美感。而且从文风上看,其中有许多诗词读起来多有论辩性的理论色彩,犹似用形象语言写的论说文,颇有些议论文的特质。而这种论辩性同诗的意境巧妙地结合,融入意境之中,增加了意境的动感,使诗词既有论辩性的理论色彩,但又不失为情浓意厚、意境高远的诗。例如《沁园春·长沙》《七律·长征》《沁园春·雪》《七律·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七律·和柳亚子先生》《七律·和郭沫若同志》《七律·冬云》《满江红·和郭沫若同志》《杂言诗·八连颂》《水调歌头·重上井冈山》等等,都具有这种特质。  相似文献   

20.
(本刊讯)2005年10月20日至23日,中国毛泽东诗词研究会在重庆召开第三届会员代表大会、第六届年会,同时举行的还有重庆毛泽东诗词研究会成立大会。近100名代表共聚山城,纪念毛泽东的《沁园春·雪》发表60周年,共同探讨毛泽东诗词的史诗性。中国毛泽东诗词研究会第二届会长贺敬之以书面方式致开幕词。开幕词指出,60年前,毛泽东的《沁园春·雪》在重庆发表。“这次发表轰动山城,传遍全国各地,使世人知道毛泽东不仅是伟大的政治家、思想家、军事家,而且是伟大的诗人。这首咏雪词是毛泽东诗词中的珍品,是他的代表作。”“这首词的发表与传世,是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