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西方后现代主义理论对当代中国文学叙述形成了很大的影响,其反前卫、有意的堕落的特征,促使历史小说重新思考叙述的策略,其中包括新历史主义小说中主体性的消失、深度消失、历史感消失和距离消失等特征.  相似文献   

2.
西方后现代主义理论对当代中国文学叙述形成了很大的影响,其反前卫、有意的堕落的特征,促使历史小说重新思考叙述的策略,其中包括新历史主义小说中主体性的消失、深度消失、历史感消失和距离消失等特征.  相似文献   

3.
家书是家人亲友之间沟通信息、表达情感的工具,它除了叙述家庭琐事外,也记载了时代的社会风云、历史事件,承载着丰富的历史和文化信息。中国共产党人在革命年代书写的“红色家书”,除了在传递信息、寄寓亲情方面有着共同的特征外,又因特定的时代特色,展示了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风貌和心路历程。他们以朴实的语言、真挚的情感,发自内心地抒发着为了民族的独立、人民的解放而不惜英勇献身的赤胆忠心。  相似文献   

4.
(六)关于历史事实的叙述和议论 历史著作主要是叙述事实,因此,是不是会叙事,是不是能把历史事实叙述清楚,这是一本史书能否成功的一个基础。 要把历史事实叙述清楚,首先要把历史线索和脉络写清楚。胡乔木曾提出,对党史本身,主要是要头绪清楚,这是整个党史书籍的主干和根本。全书要有一个统一的布局,要把党的历史一步一步如何演变的脉络写清楚,写出历史的条理,对历史发展的关键地方要点清楚,对历史转折的地方要写好,不能一件事一件事地把材料凑起来,那样就会看不出历史发展的脉络。不要用会议的决议、文件来解释历史,让人有一…  相似文献   

5.
徐劲松 《世纪桥》2007,(6):85-86
《边城》在时间上的特征就是它的无时间性,这主要体现在它对于古老传统的倾心上,它是叙述主体所倾向的时间,可谓之“叙述时间”。另一个就是作品中所叙事件发生的时间,即“叙事时间”。而无时间性在作品的这种双重时间里是本质性的。梦幻也不只是小说里的一个事件,而是作品的整体倾向和特征。并且,这二者往往是融为一体的。  相似文献   

6.
根据科学新发现报道,科学家们公布了一份名单,预测名单上的城市不久就会在世界上消失。消失的原因可能是由于人口大量外流,大自然的变幻莫测,气候条件的变化等,它们或将在2100年从世界上消失。  相似文献   

7.
王城 《前线》1960,(24)
二、帝国主义有哪些基本经济特征前面我们已经叙述了资本主义怎样从自由竞争发展到垄断的历史过程。现在要进一步地考察一下帝国主义有哪些基本经济特征。了解这些特征,就可以更深刻地理解帝国主义的经济实质,认识今天以美国为首的帝国主义国家所采取的战争政策和侵略政策的经济基础。  相似文献   

8.
钱江 《世纪风采》2023,(8):9-12
<正>本文是对胡耀邦身为红军战士万里长征经历的叙述,资料是逐渐积累的,包括对当事人或知情者刘英、李昭、余建亭的采访。往事遥远,记录不足,对胡耀邦万里长征经历的叙述是比较粗线条的,失准之处请识者指出,以便修正,对此不胜感谢。  相似文献   

9.
魏枫 《奋斗》2022,(10):65-67
<正>我国经济发展整体上进入新发展阶段的一个显著特征就是,支撑经济高速增长的传统动能日趋减少甚至消失,经济增速由高速增长转变为中高速增长。黑龙江省作为老工业基地的典型代表,原有产业结构的高消耗、高污染、低效益问题比较突出,依靠高投入实现增长的方式难以适应新发展阶段的要求,在此背景下,黑龙江省如何打好转方式调结构攻坚战翻身仗,实现全面振兴全方位振兴,迫切需要3100万龙江儿女统一思想、明确方向、  相似文献   

10.
文章在分析人治、法治范畴基本规定性的基础上,指出人治概念不足以概括中国古代社会的基本特性;而沿着“人治——法治”分析框架从社会治理的视角概括社会基本特性的逻辑理路,文章认为中国古代社会是“官治”社会,“官——民”二元结构是它的基本特质,并对其三个方面的特征进行了概要的叙述;最后文章分析了传统“官治”社会特性在现时代的具体影响及其消解的可能路径。  相似文献   

11.
《资本论》逻辑起点从价值到商品的演变是确立研究方法与叙述方法的过程,也是理论视角转变的过程,潜含着唯物史观的不断成熟。对《资本论》起点性质的探讨关键在于对认识对象与现实对象异质性的把握。作为认识对象,商品是《资本论》的叙述起点,从抽象上升至具体的叙述方法决定了起点商品的逻辑抽象性。而作为现实对象,商品是一种现实物,既是具有特殊使用价值的具体实在,又是一种关系物,蕴含着资本主义社会矛盾关系的萌芽。但这并不意味着认识对象与现实对象相互割裂,叙述起点的抽象性与作为“关系物”存在的现实商品统一于特殊的资本主义生产方式。  相似文献   

12.
全球化视野下的文化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王锐生 《新视野》2000,1(5):39-41
一、全球化文化与民族文化的关系  迄今为止,在学术界对全球化的研究中,文化方面的问题受到的关注较少,在这方面有不少混乱的观念。  首先是所谓“全球化文化”的问题。现在有一种流行的观点,似乎随着全球化经济的到来,民族文化将消失,代之而起的是与民族文化无关的(非民族的)全球化文化。但事实上,这样的全球同质的文化是不存在的。  另一种观点认为,全球化的文化特征就是文化同化趋势的出现。据说,文化趋同是现代化社会的特征。有人引证美国圣地亚哥大学教授墨子刻的话:“正在现代化的社会与已经现代化的社会,不仅在追…  相似文献   

13.
发展的观点是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之一。唯物辩证法坚信事物都是发展的。马克思主义的全部思想,都贯穿着发展观,渗透着发展精神。马克思主义的全部努力,就是运用这个最彻底、最完整、最周密、内容最丰富的发展论去考察事物。《路德维希&#183;费尔巴哈和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以下简称《费尔巴哈论》)是恩格斯晚年的一部成熟著作,概括了马恩一生哲学方面的伟大成果。在此书中,恩格斯叙述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理论来源,联系马克思主义哲学所实现的革命变革,论述了一个伟大的基本思想,即唯物辩证法的发展观。  相似文献   

14.
《党课》2007,(1):32-32
对于未来的共产主义社会,马克思和恩格斯在《哥达纲领批判》一书中曾深情地进行过描绘:“在共产主义社会高级阶段,在迫使个人奴隶般地服从分工的情形已经消失,从而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的对立也随之消失之后;在劳动已经不仅仅是谋生的手段,而且本身成了生活的第—需要后;在随着个人的全面发展,他们的生产力也增长起来,而集体财富的一切源泉都充分涌流之后,—一只有在那个时候,才能超出资产阶级法权的狭隘眼界,社会才能在自己的旗帜上写上:各尽所能,按需分配!”按照马克思和恩格斯的设想,未来的共产主义社会’有六大特征:1.社会生产力高度发展,物质财富极大丰富;2,社会成员共同占有全部生产资料;3.实行各尽所能、按需分配的原则;4.彻底消灭阶级差别和重大社会差别;5.全社会成员:具有高度的共产主义觉悟和道德品质;6.国家消亡。  相似文献   

15.
本书一套共7册,由“北洋政府时期(上下)”、“南京国民政府确立时期(上下)”“抗日战争时期(上下)”“南京国民政府崩溃时期”等7个部分组成,采用传统的纪事本末体为叙事体裁.对中华民国的历史沿革作专题性的叙述。在内容上.举凡中华民国之政治、外交、军事、法制、经济、文化、教育、科技、艺术、体育、社会生活等方面.本书都作了较详尽的叙述。本书在撰述上的最大特点,在于突破了传统史书纪事本末的编纂体例,在对史实的描述过程中,并不仅仅对历史作简单的事例排列,而是在叙述史实的基础上,对历史事件作出思考或解析,将…  相似文献   

16.
在我国学术界,“中国文明是世界上唯一没有中断的古老文明”的传统说法,被很多人坚持。 这里首先需要弄清楚的,是“族群征服”与“文明中断”的关系。一般而言,造成文明中断与消失的原因,不外自然灾难与族群征服。就目前所知,在世界古文明(巴比伦、埃及、印度、中国、希腊、罗马等)中,中断与消失了的文明,多缘于族群入侵与征服。  相似文献   

17.
但劲松 《学习月刊》2014,(1):36-36,52
当前,快速发展的城镇化建设已成为我国经济增长的巨大引擎,大量分散居住的农民在搬往设施更齐全的新型农村社区时.分散的小村落和古民居在加速消失。据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的调查显示.中国古村落数量从2000年到2010年10年之间消失了数十万个,折算后相当于每天消失300个自然村落。古民居作为几千年中华文明的直接体现.在传承文化、增强民族自信心和凝聚力方面有着不可替代的巨大作用。保护好古民居显得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18.
马克思幸福思想的叙述范式既是马克思幸福思想研究的主要内容,也是系统、全面解读马克思幸福思想的重要手段。马克思幸福思想有其特有的叙述范式,具体表现为:在叙述理路上,将哲学思辨性叙述敞显本质与事实性叙述旨归现实相结合;在叙述向度上,将肯定性叙述正面阐释与否定性叙述反面澄明相结合;在叙述方式上,将批判性叙述间接隐喻与建构性叙述直接陈述相结合。通过对马克思幸福思想叙述范式的总结,马克思幸福思想的立体样态也得以呈现。  相似文献   

19.
教育学家杰罗姆·布鲁纳提出了指导性的教育九大原则,其中著名的就是“观点与角度”、“互动”、“叙述”。细究其理,此三大原则竟与中国传统的教育方法有着某些相通之处。鉴于“中国历史”固有的特点,教师在讲授时首先要考虑的不是“互动”或“叙述”,而是知识的灌输,尽一切力量、运用一切方法去使学生接受知识。只有知识达到一定的量之后,积淀到他足以开始思考之时,才能考虑使用其他的教育形式或教学模式来开启思维之门。  相似文献   

20.
刘开津 《当代贵州》2009,(19):26-26
他的摄影只有两个主题:一是他认为即将消失的东西;二是他认为迟早要消失的东西。 他认为摄影的本质是记录。和他聊起摄影,聊起原生态,他提得最多的词就是记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