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950年6月,朝鲜形势日趋严重,战火逼近了鸭绿江。毛泽东亲自点将,让彭德怀挂帅。作为平江起义的老部队,38军理所当然地成为彭德怀麾下要出征的王牌军。它下辖的第112、113114师都将到朝鲜参战。此时,38军军长已经是梁大牙梁兴初。得知要抗美援朝,毛泽东的儿子、时任梁兴初(右二)和彭德怀在朝鲜战场  相似文献   

2.
1950年6月25日,朝鲜战争爆发。毛泽东在金日成和斯大林的共同请求下,开始考虑是否派志愿军前往朝鲜参战的问题。在中央讨论是否参战的会议上,鉴于中国面临的许多实际困难,政治局内部出现了两种不同的意见。周恩来是中央领导核心中支持毛泽东参战的主要人物。朝鲜战争爆发后,他展开了一系列外交攻势。周恩来强硬的外交立场,迫使斯大林不得不改变远避战火的消极态度1950年9月15日,以美国为首的"联合国军"在南朝鲜仁川登陆。针对朝鲜战争,中国政务院总理兼外交部长周恩来根据毛泽东  相似文献   

3.
《党史博采》2011,(11):52-57
中共中央预先考虑出兵朝鲜时,向苏联提出了空军支持的请求1950年6月25日朝鲜战争爆发后,中共中央领导人高度关注局势的发展。那时候,朝鲜战争每天的战争情况材料,都要在第一时间送到毛泽东和周恩来处。他们收到材料后,立即阅读,并且对战争发展的趋势进行分析。毛泽东、周恩来几乎每天都碰头,并且召来一些高级军事领导人和军事专家,对着地图,研判战争发展情况。在金日成领导的人民军进展顺利时,毛泽东和周恩来都估计到了美国介入战争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4.
新中国成立刚过半年,朝鲜战争爆发了,美国无视中国政府的严正警告,把战火烧到鸭绿江边,严重地威胁我国的安全和世界和平,中国人民被迫组织志愿军抗美援朝,保家卫国,使朝鲜战争实质上变成中美之间的一场大战,朝鲜半岛成为世界两大阵营对抗和冲突的战场。毛泽东高屋建瓴作出抗美援朝的决策,充分显示了在爱国主义和国际主义精神指导下,勇敢地保卫祖国的胆略和气魄。 毛泽东无意介入朝鲜冲突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世界格局形成了以美苏为首的两大阵营,他们在朝鲜以三八线为界,成立了南北两个独立政府,接着美苏军队撤出朝鲜半…  相似文献   

5.
1955年、1956年毛泽东和周恩来高瞻远瞩地提出搞两弹一星,搞原子弹、导弹及卫星。这一重大决策在当时是不容易作出的。那个时候又穷又破,而且抗美援朝刚刚结束,毛泽东决策要搞原子弹,这种决策是很了不得的。当然还有个原因,朝鲜战场上美国司令官天天说要放原子弹。我们在朝鲜战场上受到威胁,对毛泽东有深刻的印象,所以一旦有一点条件就决策要搞原子弹了。  相似文献   

6.
胡飞 《党史纵览》2010,(1):28-31
1952年6月,正在朝鲜战场指挥作战的陈赓接到中央调令,让他担任新组建的军事工程学院院长。接到命令后,陈赓挥别了一起战斗的战友,回到北京,在与毛泽东、周恩来等领导人商谈之后,立即开始着手组建军事工程学院。  相似文献   

7.
"抗美援朝,保家卫国"1950年6月27日,美国出兵侵略朝鲜,并派第七舰队开进台湾海峡。面对美军对中国东北近邻的入侵和对我国安全的威胁,中共中央作出出兵朝鲜的重大战略决策。10月8日,毛泽东在《给中国人民志愿  相似文献   

8.
朝鲜战争爆发前毛泽东和斯大林对朝鲜局势的看法一致 1945年8月,在对日本侵略军进行最后打击时,苏联军队全歼在北朝鲜的日军,解放了北朝鲜。几乎与此同时,美国军队歼灭了南朝鲜的日军,占领了朝鲜南部。苏、美军队基本上是以三八线为界,分别占领朝鲜北方和南方。  相似文献   

9.
王兰生 《党史纵览》2011,(10):45-46
在《毛泽东为什么要把毛岸英送到朝鲜战场?》(《党史纵览》2010年第8期)一文中提到:1950年10月初,中共中央在讨论出兵朝鲜的问题时,毛泽东对彭德怀说,为了你到朝鲜后工作上的方便,先把岸英带去,他既懂俄语,又懂英语。  相似文献   

10.
刘杰  冯婧 《党史博采》2011,(2):44-48
之行四:1950年10月初参加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等会议,讨论朝鲜战局和我国出兵援朝问题,并受毛泽东委托接彭德,怀谈出兵朝鲜问题。  相似文献   

11.
朝鲜战争爆发前夕,毛泽东决定从中南军区调四野主力13兵团开赴东北,组建东北边防军,以应付朝鲜战局可能出现的危机。后来的事实证明,毛泽东早早地在东北投下13兵团这一枚棋子,对以后  相似文献   

12.
1950年6月25日,朝鲜战争爆发。我党中央和毛泽东同志仔细分析了朝鲜战局的发展,预见到战争可能会出现严重的曲折和反复。基于上述原因,7月7日,由当时负责  相似文献   

13.
从1949年10月17日深圳解放到1950年6月25日朝鲜战争爆发这半年多时间,应该说是解放香港的最佳时期,但是毛泽东却主张“暂时不动香港”。上世纪60年代初,当印度用武力从葡萄牙手中收回了果阿时,国外就有人借机讽刺中国在香港问题上的立场,国内也有些人说怪话。难道毛泽东真像某些人说的那样胆小怕事吗?  相似文献   

14.
解方将军与抗美援朝(之二)□吴强稼三、毛泽东详析朝鲜战局中央军委接到报告后,急转毛泽东主席。毛泽东坐在沙发上阅后,点燃一支香烟,边抽边陷入了沉思……朝鲜内战爆发后,美国当局悍然介入,操纵联合国,通过了美国提出的援助李承晚政府的提案,纠集了十几个仆从国...  相似文献   

15.
1952年10月6日,毛泽东主席收到一份发自朝鲜的绝密电文,内容是美军第24师师长迪安少将有关朝鲜战争的谈话。  相似文献   

16.
1950年6月25日,朝鲜内战爆发。美国政府不顾中国政府的严正警告,其军队越过三八线,将战火烧向中国东北边境。中共中央和毛泽东应朝鲜党和政府的请求,作出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的历史性决策。10月19日,中国人民志愿军在司令员彭德怀率领下,跨过鸭绿江,奔赴朝鲜战场,并于10月25日揭开了抗美援朝战争序幕。  相似文献   

17.
三、中国出兵──抗美援朝 未雨绸缪我边防军备战东北 1950年7月1日,继向朝鲜派出空军和海军之后,美国又出动了地面部队投入朝鲜战场。毛泽东、周恩来等中共中央领导人冷静分析了朝鲜战局,认为朝鲜战争已趋于复杂化,朝鲜局势有恶化的可能,美国甚至可能进一步扩大战争,有攻击中国东北的可能,中国人民不能不有所防范,预作必要的准备。 毛泽东委托主持军委日常工作的周恩来,召集解放军总司令朱德、军委代总参谋长聂荣臻、总政治部主任罗荣桓,以及林彪、肖华、肖劲光、刘亚楼、杨立三、李涛、许光达等有关方面的负责人,于7日…  相似文献   

18.
1953年 7月 27日,朝鲜停战签字仪式在板门店举行。至此,长达 3年之久的朝鲜战争终于落下了帷幕。在这场特殊的战役中,有一位“隐形人物”始终坐镇幕后,运筹帷幄。他,就是中共秘密战线上的杰出代表和卓越领导人李克农。   朝鲜战争爆发不久,李克农被中央送往苏联养病。在苏联,他每天都通过报纸分析局势的发展。随着战争不断升温,李克农再也无心疗养,他迫不及待地返回北京。当朝鲜谈判的信息传来后,李克农毫不犹豫听从毛泽东的点将,抱病前往朝鲜。   1951年 7月 6日,李克农拜会金日成。经与朝鲜方面协商,李克农为中朝代表团…  相似文献   

19.
毛泽东决心出兵朝鲜前后的一些情况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毛泽东决心出兵朝鲜前后的一些情况王亚志言出必信勿谓言之不预也美军于1950年9月15日在仁川港登陆成功后,朝鲜战局逆转。毛泽东密切注视着战场变化。不到10天,从军事观点上看,即从双方态势和力量对比来观察,美军越过"三八线"北进已无大困难。正如战后美国...  相似文献   

20.
吕明辉 《党史纵横》2013,(11):50-55
东北解放战争时期,以金日成同志为首的朝鲜劳动党和朝鲜政府以及朝鲜人民军和广大朝鲜人民,在朝鲜刚刚解放百废待兴的困难情况下,对中国东北解放战争乃至整个中国解放战争进行了大量无私的支援。毛泽东同志曾说过:“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五星红旗上染着朝鲜烈士的鲜血。”作家吕明辉历时两年,采访了几十位当事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