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马克思主义正义思想的理论品格和话语特点决定了我们无法从马克思主义正义思想中建构一种适合新时代的中国需要的完整形态的正义理论,因此要求我们必须将公平正义纳入21世纪马克思主义、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的整体性视野、学术体系和话语体系加以审视与沉思,把马克思主义正义思想置于“小康社会”“美好生活”“共享发展”“共同富裕”“人类命运共同体”等具有中国色彩的话语之中,推进马克思主义正义思想的具体化、现实化。为此,一方面通过马克思主义实践正义的理论成果打通与当代中国实践的相遇,另一方面根据中国“实践”丰富马克思主义正义思想的时代意涵。而“两个结合”则是马克思主义正义思想中国化的路径选择,即从现实需要和现实规约逻辑起点出发,从中国传统正义观中找到与马克思主义“实践正义”和“历史正义”思想的贯通处和结合点。  相似文献   

2.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思想和实践贯穿党的百年奋斗历程。在历史实践之中,移植和嫁接的不同样式决定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成功与否。坚持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不是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机械地搬运到中国的物理位置意义上的移植,而是进行化学反应意义上的嫁接,使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之“矢”射准中国具体实际之“的”。作为新时代十年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结出的党的理论创新标志性成果,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的产物。“两个结合”形成的理论创新,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历程上实现新的飞跃。迈上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新征程,必须不断谱写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篇章。  相似文献   

3.
《求知》2004,(11):41-42
关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有学者认为,要区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与“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这两个不同的概念。“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指的是一个过程,在这个过程中,马克思主义、中国的传统文化进行着不断的切磋和互动,产生的结果有的是符合马克思主义,但有的却是对马克思主义的“误读”。“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是对马克思主义的中国风格的继承、丰富和发展,是在克服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程中产生的各种错误思想后形成的与马克思主义一脉相承的科学的思想体系。  相似文献   

4.
左权  黄正平 《求知》2022,(3):19-21
<正>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以下简称《决议》)指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二十一世纪马克思主义,是中华文化和中国精神的时代精华,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新的飞跃。”其中,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中华文化和中国精神的时代精华,是全新的表述,这个重大论断深刻揭示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与中华文化和中国精神的内在关联,  相似文献   

5.
孙海涛 《学理论》2012,(22):22-24
时代需要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创新发展的基本前提.中国革命、建设与改革的时代需要,推动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在解决“五大时代课题”中不断创新发展.在解决时代课题中,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创新发展,体现出鲜明的特点:在激烈的思想交锋中走向理论创新,在重大历史转折后实现伟大飞跃,在顺应时势的基础上不断与时俱进.  相似文献   

6.
在科学总结中国共产党理论创新百年经验的基础上,习近平创造性地提出“两个结合”重大理论命题,创立了新时代开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境界的思想方法。习近平“两个结合”思想方法的原创性价值主要体现在:创立了开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境界的新范式,为21世纪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话语表述和创新发展提供了根本遵循;通过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历史性高度重视和多维解析,建构了开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境界完整的动力机制;坚持系统思维,规定了在科学掌握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基础上,在科学回答“四个之问”中,通过推动优秀传统文化“双创”开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境界的根本途径。  相似文献   

7.
李霞 《理论参考》2009,(11):45-46
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过程中,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大周”社会理想、民本思想等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起到了促进作用.而宗法等级观念、由官本位思想衍生的官僚主义、小农经济文化心态等,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起到了阻碍作用。  相似文献   

8.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当今时代的主旋律,也是我们需要不断探索、不断完善的重大问题。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不仅是—个引领中国过去发展并将继续引领中国未来辉煌的实践问题,也是一个需要中国几代人甚至几十代人孜孜以求并继往开来的理论问题。理论工作者对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创新成果包括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等一系列重大战略思想的专门研究已经很多,  相似文献   

9.
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思想理论建设是党的根本建设。”在中国共产党思想史上,党的思想理论建设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两个密切相关的概念。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就是中国共产党在数十年革命和建设的伟大实践中,把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实际相结合,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在不同历史阶段党的思想理论建设中所取得的丰硕成果。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一项伟大事业,也是一个历史过程,它与党的建设特别是党的思想理论建设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0.
“人民至上”理念是马克思主义人民主体思想在新时代的创新发展和时代表达,它内在地蕴含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百年历程,体现了实践发展与理论创新的互动过程,并在现代化的时代要求中,激发出新的理论意涵和实践活力。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追索中国人民的主体精神和主体力量,形成共产党人以人民为中心的价值理念,并以构建中国式美好生活为现实途径,通向全面自由发展的理想愿景,这一价值理念彰显了合规律性与合目的性、本体论与方法论、特殊性与普遍性的统一,激发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思想活力,成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思想引领和价值导向。  相似文献   

11.
重提“马克思主义和中国化”的时代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云 《理论视野》2009,(6):13-15
本文比较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两次提出的不同背景、内涵上的区别,认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第二次提出的最为重要的时代意义,在于它实质上开始探讨和研究“什么是马克思主义、以什么样的马克思主义指导中国实践”的重大命题。这一命题既是对“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进一步延伸,又与“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紧密关联,同时又具有它本身的个性特征,其个性特征的核心就是“马克思主义具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  相似文献   

12.
密切联系群众是我党三代领导人始终坚持的思想作风。为人民谋利益,与群众保持血肉联系,是我们党的力量源泉和优势所在。革命战争年代,我们凭此推翻了三座大山,建立了新中国。在改革开放的新时期,我们还要凭此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一、毛泽东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过程中,将其群众观与中国传统思想精华中的“民本”思想相结合,形成了中国共产党人的群众路线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硕果,既包含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理论,同时也吸取中华传统文化中的思想精华。毛泽东把马克思主义的群众观和中国古代“民本”思想结合起来,倡…  相似文献   

13.
江俊伟 《学理论》2009,(2):14-15
江泽民“三农”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三农”思想中国化的新成果,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理论基石,是构建和谐社会、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行动指南。  相似文献   

14.
龚育之是我国著名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家和中共党史学家。他长期致力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问题的研究,提出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历史进程的总的概括、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要突出“探索”两个字、马克思主义的当代化和民族化问题、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程中的“异端”问题等一系列创新观点和重要论断,为深入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研究做出了杰出贡献。  相似文献   

15.
梁树发 《理论视野》2009,(12):52-53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伟大实践产生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的伟大理论成果——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从毛泽东思想到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它们构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发展过程,是一个在不断的理论提升中实现的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的发展过程。理论提升是马克思主义实现发展的一种形式。  相似文献   

16.
冯俊 《理论视野》2008,(12):11-13
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构成了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的完整体系,是对马克思主义的丰富和发展。在这个丰富和发展的过程中,既总结和提升了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的实践智慧,凝结了中国马克思主义者的理论探索,同时也揉合了许多中国传统文化的元素,其中也包括儒学的因素。因此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呈现出了中国风格、中国气派。  相似文献   

17.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原则,开创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新进程;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时代性与实践性相统一,开辟了马克思主义与时俱进的新境界;积极回应时代变化和实践发展对党和国家工作的新要求,开拓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道路;精辟揭示共产党执政的规律、社会主义建设的规律和人类社会发展的规律,进一步提升了对社会主义发展方向的新认识。  相似文献   

18.
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既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发展的本质要求,也是时代发展的内在要求。论文总结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本质内涵,剖析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基本要求,探讨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实现路径和基本方法问题。  相似文献   

19.
祁程  郑忆石 《理论导刊》2012,(4):57-60,87
百年演进中的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同中国传统文化之间有着诸多相似相通的因素,其对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无疑提供了重要的思想前提和思想资源.在哲学思维方式方面,传统辩证思维方式与马克思主义哲学有着多层次的相通,在继承的基础上形成了新的哲学范式;在社会思想的文化价值心理方面,“大同”理想作为世俗的社会理想,经几千年历史阐释流转积淀为中华民族一种恒久的文化价值心理,与“共产主义”的价值追求具有相通性;在传统文化的价值结构取向方面,马克思主义群众史观与中国传统文化中“民本思想”的交互,体现了民生“共同体”的社会价值结构模式;在社会践行的贯彻方面,马克思主义的“实践观”与中国哲学的“知行观”相得益彰;在哲学思想与方法方面,中国传统哲学的“实学”思潮,形成一种重“实事求是”、经世致用、躬行践履的思想和学术价值取向.这些为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统哲学思想中找了生长的土壤和空间.  相似文献   

20.
邱仁富 《党政论坛》2009,(17):14-16
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共产党宣言》发表以来近一百六十年的实践证明,马克思主义只有与本国国情相结合、与时代发展同进步、与人民群众共命运,才能焕发出强大的生命力、创造力、感召力”。马克思主义必须与中国具体实践相结合才能绽放光彩,光辉耀人,改革开放三十年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三十年,也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话语建构的三十年。三十年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取得巨大成就,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不断完善发展,马克思主义的生命力日益增强。然而,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进程中始终伴随着话语的建构,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内在要求建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话语体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