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善治:中国的思考——以社会资本理论作为研究范式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人类发展理念与全球化进程的整合产生了社会对“善治”的诉求,但是,社会资本与善治之间存在着结构性制约与依赖的关系。随着我国不断加速融入全球化进程,善治也终将成为我国公共管理的基本取向。目前,我国现代社会资本还相当缺失,制约了善治模式的普遍形成。必须发展公民社会的现代公民意识,增强公民的主体意识、权利意识和参与意识;必须发展公民社会的公共精神,提高公民社会的认同、信任、合作和互助水平;必须大力发展民间组织,形成现代社会资本的组织网络。社会资本的发展是推动我国“善治”型公共管理模式形成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2.
现代公民就是培养依据宪法和法律规定,享有权利、履行义务,积极主动参与社会公共生活的责权主体.它代表了社会公共生活中的权利和义务身份,使每一个人做有尊严的公共生活主体.然而由于历史的惯性和现实的制约,培育现代公民进而构建公民社会尚是我国亟待解决的问题.培育现代公民应该从树立公民意识、拓展公共传媒领域、培育企业公民和NGO发展及学校公民教育等方面入手.  相似文献   

3.
王丽 《理论探讨》2012,(5):149-152
公民社会是民主政治的基础,是公权力的合法性来源,体现了国家和社会的基本关系。公民社会是公众参与性社会,是公权力有限的社会,是政府与公民合作治理的社会,是具有包容性的多元社会。公民社会视角下的乡村自治组织的建设发展,目的在于构建公众参与性的乡村社会,保障广大农民的民主权利,培养农民的公共意识和公共精神,使农民真正成为村庄治理的主体,使村民自治在村民直接行使民主权利,实行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的过程中真正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4.
公民公共精神与民主政治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吴光芸 《理论探索》2008,(1):115-117
在一个追求高度民主的国家,较强的公民公共精神对该国民主政治的发展有着积极的推动作用.目前,我国公民公共精神还较弱,如公民的主体意识缺乏、公共意识淡薄、公共责任缺失,这种状况对我国的民主政治建设极为不利.因此,应大力培育公民公共精神,如发展公共领域、培育公民社会、提高公民素质,以此来培植和增强公民的参与、合作、团结、责任等意识,从而不断累积民主发展所需的社会资本.  相似文献   

5.
思想政治教育是一个与社会环境密切相关,与社会发展积极互动的教育体系.创新思想政治教育必须将视野伸向广阔的社会环境和时代发展的前沿.公民意识是一种现代社会意识,公民意识觉醒已经成为当代中国社会发展的基本趋势.正视公民意识并把公民意识培育纳入思想政治教育体系,已成为增强思想政治教育效果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6.
现代社会是一个以公民权利为本的社会。这个概念反映了两层关系:一是个人与国家之间的关系,成为某一国公民意味着享有该国法律所赋予的权利,包括请求国家保护的权利,同时也负有该国规定的义务,包括管理国家的义务;二是公民之间的关系,公民在法律面前平等、相互尊重以及相互依存的关系。建立在这种关系下的公民社会,权利意识、平等精神和社会责任感成为公民精神的重要体现。中国公民的权利意识开始觉醒,公民精神也在逐渐的培育之中。  相似文献   

7.
农民公民意识的碎片化及化解路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美萍 《理论导刊》2012,(11):74-77
当前,我国农民的公民意识不断觉醒。但由于种种原因,农民公民意识呈现出碎片化的特征和倾向,在权利意识增强的同时,义务意识淡薄;自我意识增强的同时,社会责任心和公德心不足。培育农民成熟的公民意识,应完善市场经济体制,大力发展农村市场经济,为农民公民意识的发展奠定经济基础;强化民主政治,扩大民主实践,为农民公民意识的发展提供政治保证;发展农村非政府组织,培育农村公民社会,为农民公民意识的发展提供社会土壤;强化农村教育,提升农民素质,为农民公民意识的发展提供思想保障。  相似文献   

8.
公民和公民意识是现代社会的产物,经历了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公民意识是市民社会与政治国家二元化进程中政治解放和人的解放的结果,是由臣民变成公民,臣民文化逐步走向公民文化在人的观念中的体现.在现代化的进程中,公民意识的生成对于民主体制的健全、法制的完善和宪法的实现都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  相似文献   

9.
农民的公民意识问题及其增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前我国农民的公民意识存在不少问题,主要表现为农民公民意识缺乏系统性,呈现"碎片化"状态;不能正确认识权利与义务关系,法律意识比较淡薄;旧有的农民意识虽日益"边缘化",但现代公民意识还不够强;政治参与意识较差,参与主动性不高。增强农民公民意识,必须加强对农民的公民意识教育,大力发展农村市场经济,不断提高农民的政治参与水平。  相似文献   

10.
公民监督的驱动力在于维护和实现公民利益及社会利益。我国公民的监督意识和监督能力还相对较弱。在现代国家,公民有效监督权力的实现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公民监督意识和监督机制。借鉴西方国家民主政治建设的经验,加强公民监督的制度建设,对于实现公民权利对政府权力的有效监督乃至于推进我国民主化进程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1.
《学理论》2016,(4)
公共领域是哈贝马斯民主思想中非常重要的一个范畴,它是调节国家和社会(市民社会)的独立领域。公民以平等的身份加入,自由地发表自己的意见,形成公共舆论进而和公共权力相抗衡。作为公共领域的主体,公民的参与意识与参与能力对公共领域的建构是非常重要的,现代公共领域要注重通过培育公民文化,加强制度建设和健全大众媒介组织加强公民的参与意识和批判能力,实现二者的双向互动。  相似文献   

12.
网络的迅速发展形成了一种网络社会.它使得民众的行为具有隐匿性、开放性、平等性、自由性等特点.其给我们社会带来诸如网络违法、网络犯罪等社会问题的同时,也使得公民能够快速表达真实看法成为了可能,这对于培养具有现代社会公民的主体意识、法律意识等具有不可替代的积极意义.现代公民的法律意识不仅仅是了解、遵守现有法律制度,而是一种对法律背后理念及价值的信仰和捍卫.因为网络社会存在种种问题就完全以管理者或规制者的态度过度地管理或规制它,这种主张所隐含的趋向可能是危险的.因此,对网络社会的管理或规制应当寻求一个合适的限度.  相似文献   

13.
公民是西方文明的产物,由于我国特定的经济、政治和文化的原因,公民意识一直很淡薄.公民作为社会基本成员,其公民意识更是社会现代化的重要精神基础,公民意识的确立也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作者在对公民和公民意识的内涵进行阐述的基础上,针对目前我国公民意识尤其是青年一代现状进行分析,并提出加强青年一代公民意识教育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4.
公民参与权及其保障思路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王雅琴 《理论探索》2011,(6):117-119
在我国,人民是国家的主人和国家政治生活的主体,人民行使政治参与权具体表现为民主选举(选举权)、民主决策与民主管理(政治自由)、民主监督(监督权)等。当前,影响公民政治参与的因素包括:参与的制度化和法治化程度,政府作用的发挥程度,社会组织的发育程度,政治参与的层次性状况,公民的参与意识。保障公民参与权,应当培养公民的参与意识,提高公民行使权利的能力,完善已有的参与途径等。  相似文献   

15.
现代国家中,公民社会与政治国家相互制约并独立于国家.韩国的民主化进程是从威权主义开始的,在民主化过程的各个阶段,国家与公民社会之间的关系不断发生变化,是公民社会在引导着韩国的民主化进程.教会组织的兴起,NGO的快速发展,中产阶级的形成尤其是中产草根的活动,国际公民社会的价值观推广,都促进了韩国的民主化进程.伴随着政治意识的逐渐成熟,经济社会条件的不断完善,可以预见,一个成熟社会的必然趋向应该是公民社会模式.  相似文献   

16.
中国共产党以建设现代国家为自己的使命,在社会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通过重构人民概念来建设统一战线国家政权,进行现代国家建设尝试,人民——国家分析模式是社会革命时期的基本政治分析模式。新中国建立以后,尤其是改革开放之后,个体利益的凸显催生了公民意识的增长,公民——国家分析模式是党执政时期的基本政治分析模式,实现了公民意识增长与现代国家建设之间的良性互动。  相似文献   

17.
创新社会治理体制是新时期我党提出的一项重大战略性任务。社会治理体制创新是一项复杂的系统性工程,除了加强顶层设计,推进制度改革之外,还需要相应的公民意识作为隐性支撑。为此,必须充分认识当前公民意识培育的必要性和紧迫性,深刻把握社会治理视域下我国公民意识培育的基本内涵和实践要求,树立与社会治理体制创新相符合的主体意识、法治意识、参与意识、权利意识,研究公民意识培育策略,有助于全面提升公民意识培育的实效性与长效性。  相似文献   

18.
田菲菲  李翠 《学理论》2013,(11):59-60
城乡发展一体化是解决三农问题的根本途径。当前农民公民意识的缺失阻滞了城乡发展的一体化。因此,培育农民公民意识具有重要意义。新时期,培育农民公民意识途径有以下几点:发展农村市场经济,奠定农民公民意识培育的物质基础;采取各种方式,开展对农民的公民意识教育;运用多种途径,推动农民参加提升公民意识的社会实践。  相似文献   

19.
中国是农业大国,农业、农村、农民问题始终是制约中国现代化进程的关键,也是党和政府工作的重中之重.而三农问题的实质是农民问题,培养具有现代公民意识的新农民,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内在要求.而农村妇女占农村人口的一半以上,传统父权文化积淀导致的其弱势地位,严重制约了其公民意识的发展.本文将以政治参与为切入点,分析她们向现代公民转变的障碍,并探索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背景下实现角色转变的路径.  相似文献   

20.
农民权益保护问题是新农村政治建设中需要解决的首要问题。保障农民话语权已经成为影响农村改革发展的重大政治问题。国家承认农民享有话语权,但在实践中,农民话语权得不到有效行使,有制度具体操作偏颇、集体行动的自然弊端、农民参与意识与公民意识薄弱的原因。培育农民的公民精神,提高参与意识、完善利益表达机制和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等理路寻找从集体行动的困境走向集体行动的帕累托最优累进路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