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杨武 《理论与当代》2013,(12):17-18
党的十八大报告着眼全局、立足长远,历史性地把生态文明建设纳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五位一体"总布局,发出"努力走向社会主义生态文明新时代"的伟大号召,同时要求提高领导干部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深化改革、推动发展、化解矛盾、维护稳定能力。加强法治建设,一个重要的服务和保障对象,就是生态文明建设。  相似文献   

2.
浅谈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法治保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构建“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思想,是我们党顺应历史发展变化,为推进“三个文明”建设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是我国处于体制转轨、社会转型这一特殊历史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是党对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理论探索的又一次升华。这一重大任务的确定,将和谐社会的实现纳入了可行化进程。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不仅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而且必须依赖于法律制度的保障,必须借助于法治的践行。第一,民主法治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指明了法治保障的基…  相似文献   

3.
德国社会学家尼古拉斯·卢曼的法社会学理论和生态沟通理论适宜作为生态文明和法治文明耦合研究的理论资源。从卢曼的理论视角来看,中国的生态文明建设和法治文明建设,应以"系统/环境"问题为中心,从自创生理论的全新视角来解说生态子系统和法律子系统的耦合现象。  相似文献   

4.
党的十七大正式提出建立和谐社会的战略目标,就是要实现社会利益团体之间、阶层之间、国内外之间的和谐。公共关系学作为研究社会组织公共  相似文献   

5.
曾祥生  肖建国 《求实》2007,(6):69-71
和谐是稳定的更高境界,和谐观由稳定观发展而来。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要实现的和谐是一种动态的稳定,而非僵化的稳定。法治状态下的社会运行机制对于社会和谐是最恒久最有效的保障,而构建宪政法治、刑事法治、行政法治、民事法治,是实现法治状态、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本路径和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6.
党的十七大在报告中提出要建设生态文明的社会,在当代要建设生态文明,除了不断完善人类生产模式这一根本的硬手段之外,还需多元化治理方式的共同作用,环境法治与善治便是两种主要的治理方式。 善治与法治同等重要,后者是制度层面的,是强制性的,前者是内心深处的,是基础性的。如果单纯法律的外在强制力量并不一定带来人们心理上的认同,而只有得到人们普遍心理认同,只有这二种外在与内在性因素的同构与融合,才能切实达到环境保护的目的。所以生态建设,要坚持依法治理和以德治理相结合。  相似文献   

7.
陈斌 《唯实》2007,(1):78-81
经济、社会的转型涌现大量的社会矛盾纠纷,顺应时代特征,探索化解矛盾纠纷机制具有现实的社会背景和意义;从实际出发,构建具有南通特色的“大调解”机制,走出了一条符合实际的大调解之路;大调解的实践,从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上,给人以诸多有益的启迪。  相似文献   

8.
西柏坡精神是指引我们党和国家取得一个又一个胜利的精神灯塔,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今天,西柏坡精神对我们有太多的启示,本文指出建设和谐社会必须发扬西柏坡的科学精神、为民精神和法治精神。  相似文献   

9.
刘义昌 《奋斗》2009,(11):39-40
“调访一体化”工作,是指在基层把司法行政工作和信访工作整合在一起,有效化解矛盾纠纷,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的工作机制。2006年,以省委、省政府“两办”转发的《关于在全省基层建立“调访一体化”工作机制的意见》为标志,我省“调访一体化”工作全面启动实施。三年来,由于指导思想明确,推进措施有力,“调访一体化”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  相似文献   

10.
涂永珍 《学习论坛》2005,21(7):14-16
要使政府真正诚信于民,目前迫切需要在全社会培育一种契约文化所蕴含的平等、自由、人权、诚信、协作等人文精神的法治理念。因为政府诚信的核心就在于公众对政府的信任和政府对公众的信用,它以否定身份等级制为前提。而在我国现实生活中,由于受传统法律文化思想的影响,种种形式的“官本位”思想、等级观念依然存在,不仅政府官员的道德自律不大可能,  相似文献   

11.
"立足于在有限环境中永久地无限止地扩张的生活方式不可能持久,它追求的扩张主义目的越是成功,它的寿命也就越短"。〔1〕然而直到这种生活方式将我们赖以生存的环境戕害得千疮百孔时,我们才开始迟钝地反思已滞后多时的环境文化。我们需要寻本溯源,从古老的"天人合一"环境哲学中汲取智慧,更需要借助儒家伦理法的导引,将环境法治与环境德治结合起来,促进环境道德的法制化和环境法律的伦理化,藉此构建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中国特色新环境文化。  相似文献   

12.
周克佩 《世纪桥》2005,(9):21-21
中共海南省委书记汪啸风表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一项艰巨而复杂的系统工程。当前,处在转型期的我国社会正经历着深刻变化,社会经济成分、组织形式、就业方式、利益关系和分配方式日益多样化,各种社会矛盾凸显,不稳定因素增多。在这样的情况下,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过程,在很大程度上就是一个协调社会各阶层利益,整合社会资源,调处社会矛盾,维护社会稳定的过程,在这当中,核心是要通过改革创新,加快建立健全一种不断解  相似文献   

13.
推进和谐创业 构建和谐社会——关于生活与创业的对话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最近 ,全市上下正在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精神。贯彻落实好十六届四中全会精神 ,关键是结合杭州实际 ,提出发展的新思路和新举措。今天 ,我想以“推进和谐创业、构建和谐社会”为题 ,与大家共同探讨一下杭州的创业模式。杭州的创业模式是什么 ?我们把它概括为“和谐创业”。提出“和谐创业” ,是基于以下四个方面的考虑 :第一 ,提高党的执政能力 ,首先要提高党领导发展的能力。提出“和谐创业” ,是杭州以党的执政能力建设总揽全局 ,在加快发展、率先发展、协调发展上谋划的新思路。第二 ,科学发展观是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  相似文献   

14.
《天津支部生活》2013,(8):10-10
加强生态文明建设,是我们深化对自然规律及人与自然关系认识的重要成果,是推动经济持续健康发展、提高人民中活质量、促进社会和谐稳定的必然要求。经过多年实践,全社会形成了一个普遍共识,就是必须把生态文明建设放任突出地位,进一步强调生态文明建设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王金全 《共产党人》2007,(24):40-42
近年来,西吉县单家集村以加快发展保障和谐、以民族团结促进和谐、以文明进步引领和谐,努力建设“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新农村,取得了显著成效,走出了一条“不等、不靠,不要”建设新农村、培育新农民、倡导新风尚、构建新和谐村庄的独具特色的发展道路,为民族地区、贫困地区构建和谐新农村树立了典范。  相似文献   

16.
2005年以来,武昌区从尊重党员主体地位,保障党员民主权利出发,积极推进党务公开,努力营造党内民主讨论环境,为发展党内民主,带动人民民主,加强基层党内民主建设,促进武昌科学发展、社会和谐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取得了初步成效。武昌区的主要做法是:  相似文献   

17.
当前,怎样在实践中加快推进学习型党组织建设,怎样从党员干部群众的关注点、兴奋点入手,着眼于学习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着眼于激励党员干部昂扬奋进,营造崇学重学浓厚氛围,形成勤学善思社会风气,已成为各级党组织不断探索的课题。孝感市孝南区在推进学习型党  相似文献   

18.
随着生态危机的日益严重,一种全新的指导社会发展的理论一生态文明观开始受到人们的普遍重视。作为用马克思主义的观点和方法系统研究生态文明问题的《生态文明的兴起与观念变革》一书,纵横古今、跨越人文科学和自然科学,从自然观、伦理观、价值观和科技观等多个视角详细论述了生态文明的理论源泉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9.
秦玉德 《奋斗》2005,(5):18-19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大战略任务,既是经济社会发展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也是推进劳动保障制度改革和事业发展的根本选择。劳动保障工作是构建和谐社会的第一线、最底线,也是社会稳定的保障线、标志线。只有充分做好劳动保障工作,解决人民群众就业和再就业问题,保障人民群众老有所养、病有所医、失有所补、弱有所助,建立起和谐稳定的劳动关系,  相似文献   

20.
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提出,建设人人有责、人人尽责、人人享有的社会治理共同体。社区治理是推进社会治理现代化的主要载体。渝北区龙溪街道秉持和合故能谐理念,把握基层社会治理问题、需求、目标三大导向,推动人力、物力、财力向基层社区倾斜,健全公共服务体系,强化社区自治和服务功能,寻求政府治理和社会协同、居民自治之间的良性互动,探索出一条互联互促、文明双向、和谐共生的治理路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