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中国社会科学论坛关于拉美和加勒比形势的国际研讨会是目前国内涉及该地区的水平最高的论坛.历史上,这个论坛由我院国际学部主办,现在由中国社会科学院主办、拉美所及其合作方承办.论坛已经产生了一定的影响.三年前经合组织加入了该论坛,今年安第斯发展集团和中国进出口银行加盟了该论坛,这使得论坛在中国和拉美地区的影响力不断扩大,对双方的政策制定也产生了重要影响.随着论坛的机制化,该论坛将会越办越好,水平也会越来越高.中国社科院会一如既往地支持该论坛,争取将它办成一个品牌,使之成为联系中国和拉美及加勒比地区的一个纽带,变成两个地区人民向全世界发表自己声音的一个平台.  相似文献   

2.
非常高兴,每年这个时候都能在这里与各位新老朋友、专家学者见面,共同讨论大家关注的拉美和加勒比地区过去一年的形势及其热点问题.据我所知,这是国内举办的唯一以拉美和加勒比为主题的最高层次的学术论坛,一直受到中国各界人士和拉美及加勒比国家驻华使团的广泛关注,成为中国与拉美和加勒比国家交流、沟通的一个重要平台.  相似文献   

3.
值此"2008~2009拉美和加勒比形势"国际学术论坛召开之际,请允许我代表中国社会科学院对出席本次论坛的各位来宾、各位朋友、各位同事表示热烈欢迎! 每年一度的"拉丁美洲和加勒比形势论坛"是中国社会科学院的重要学术活动,是中国国内唯一以拉丁美洲和加勒比地区形势为专题的国际学术论坛,至今已连续举办5届.在社会各界及拉丁美洲和加勒比国家驻华使馆的大力支持下,"论坛"已经成为中国拉美学界的盛会,规模不断扩大,影响力不断提高.  相似文献   

4.
2008年2月27日,中国社会科学院国际学术论坛"2007~2008年拉丁美洲和加勒比:多样性与挑战"在中国社科院学术报告厅召开.这次论坛由中国社科院国际学部、国际合作局、拉丁美洲研究所共同主办,中国拉美学会和社科文献出版社协办.本届论坛是自2005年以来举办的第四届拉丁美洲和加勒比形势国际学术论坛(年会).  相似文献   

5.
2007年3月15~16日,中国社会科学院国际合作局和拉丁美洲研究所主办、中国拉丁美洲学会和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协办的中国社会科学院国际学术论坛“2006~2007年拉丁美洲和加勒比:变化与选择”在京举行。论坛共分三部分:拉美的选择对中国的启示、拉美大选后政治格局的变化、拉美形势的特点与发展趋势。本届论坛是继2005年和2006年之后举办的第三届拉丁美洲和加勒比形势国际学术论坛。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中拉友好协会会长成思危,以及中联部副部长陈凤翔、外交部拉美司司长曾钢等应邀参加会议并分别发表主题演讲。中国社科院副院长李慎明出…  相似文献   

6.
作为中国拉丁美洲学会的名誉会长和中拉友协的会长,每年这个时候,我都很高兴来这里参加这个国际学术论坛,同在座的新老朋友、专家学者见面,共同探讨拉美和加勒比地区的形势.这也是每年一度国内研究拉美和加勒比问题最高水平的盛会.  相似文献   

7.
编者的话     
2012年5月8日,以"变化中的世界经济:中国和拉美及加勒比的选择"为年度主题的中国社会科学论坛(2012年国际问题)在京召开。作为中国社会科学院的学术品牌之一、中国唯一的拉丁美洲和加勒比问题年度国际论坛,该论坛从2005年至今已经连续举办了八  相似文献   

8.
首先请允许我代表中国社会科学院对大家出席我院国际学术论坛“2005~2006年的拉丁美洲”表示热烈的欢迎。一年一度的拉丁美洲形势论坛正在成为我院年度重要学术活动之一,同时也成为我国拉美研究领域的重要的年度学术盛会,也是我们与拉美各国驻华使节的重要的年度聚会。这对提升我院拉美研究水平,扩大我院拉美研究的社会影响具有重要的意义。为此,我愿借此机会向所有给予我们支持的与会者表示衷心的感谢。拉丁美洲和加勒比曾是世界上最具活力的地区之一,也是发展中国家中经济发展最快的地区之一,它们的发展进程一直为世人所关注。人们所关注…  相似文献   

9.
编者的话     
2007年3月16日,由中国社会科学院国际合作局和拉美所主办的中国社会科学院国际学术论坛“2006~2007年拉丁美洲和加勒比:变化与选择”在京举行。这是继2005年召开首届国际学术论坛后的第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中拉友好协会会长成思危等领导同志出席了论坛的开幕式并发表演讲。成思危副委员长在演讲中高度评价了这次国际学术论坛的召开,认为这次论坛的规模超过了前两次,内容也比前两次更丰富。这个论坛正在成为国内各界和拉美及加勒比地区朋友们加深了解、增进友谊的年度盛会,有利于推动中拉关系的发展,表明国内对拉美和加勒比地区的…  相似文献   

10.
编者的话     
2013年5月8日,中国社会科学论坛(2013年·国际研究)第九届拉丁美洲和加勒比形势年度论坛在京举行,论坛主题是"发展与转型:中国和拉丁美洲的共同议题".该论坛由中国社会科学院主办,中国社会科学院拉美所、CAF-拉丁美洲开发银行承办,来自国内外政界、学界、企业界和媒体等200余人与会.中国文化部部长蔡武、CAF-拉丁美洲开发银行主席恩里克·加西亚、中国进出口银行首席经济学家王建业、OECD发展中心主任马利奥·佩西尼应邀出席论坛开幕式并发表演讲.伊比利亚美洲峰会秘书长恩里克·伊格莱西亚斯以"拉美发展和转型的挑战"为题发表了主旨演讲.  相似文献   

11.
12.
2007年1月11日,“2006年拉美国家大选及其政治走向”课题结项暨拉美大选的影响与左派发展问题研讨会在拉美所召开。中国社会科学院副院长李慎民与会并发表主旨演讲,深刻分析了当前的世界格局和政治走向,拉美左派的发展对该地区形势的影响。现全文发表如下。  相似文献   

13.
由美国引发的经济危机已经席卷全球,无论是西方发达国家和地区如日本、欧盟,还是发展中国家如印度、中国,都已笼罩在全球经济衰退的阴影中。本文探讨作为正在崛起的亚洲大国——印度和中国,应采取怎样的措施遏制全球经济危机对本国经济造成更严重的伤害,以及印中两国如何借鉴对方在应对经济危机过程中采取的有效政策以尽快重新走上经济发展的正轨。  相似文献   

14.
<古兰经>树立伊斯兰教与伊斯兰文化之根,塑立教义教法与教理学理之本,确立穆斯林伦理道德与行为纲常之据的文化价值和社会功能,因语言障碍没有得以全方位展现.于是,穆斯林学界基于<古兰经>和圣训的创制原理与基本精神,严格遵循<古兰经>注释学学理原则,展开了译注<古兰经>的长期学术工程.<古兰经>译注解读了伊斯兰教的基本知识,使<古兰经>真正成为人类共享的文化财富;丰富了伊斯兰文化,使之成为世界范围的一大文化系统;加速了伊斯兰教植根于许多国家和地区的步伐,使之顺应所在国的国情,并不同程度地实现本土化与学说化;增进了伊斯兰文明同其他文明之间的理解与包容,认同与交流,对于多元文化和谐相处具有非同寻常的意义.  相似文献   

15.
中国正处于国内经济体制深化改革、社会结构深刻变动、利益格局深入调整、思想观念深度更新之中,党的作风建设和反腐倡廉工作的长期性、艰巨性、复杂性日益突显出来。在这样的背景下,来重新审视苏共亡党的原因对我国当前的党风廉政实践具有重要的价值。从苏共亡党教训可知,党风廉政建设是立党之本。  相似文献   

16.
苏联的干部委任制始于列宁时期 ,形成于斯大林时期。委任制作为俄国文化的积淀在苏联一定历史时期的存在 ,有其合理性。但是委任制毕竟要被现代社会所抛弃。斯大林非但未能及时进行改革 ,反使之登峰造极 ,最后给后代留下了遗患。  相似文献   

17.
1911年(农历辛亥年),在经过4月广州起义、10月武昌起义之后,爆发了全国规模的辛亥革命。两个月内即有鄂、湘、陕、赣、晋、滇、黔、苏、浙、桂、皖、粤、闽、川等省宣布独立,清政府迅速垮台。12月,孙中山先生出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成立中华民国临时政府,清帝被迫宣告退位。  相似文献   

18.
论苏联失败的经济根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苏联的崩溃无疑是一种社会性失败,社会性失败必须从经济基础找原因,根本的原因在于苏联的基本经济制度--计划经济制度.苏联计划经济制度的种种弊端实际是这一制度内在的不可克服的矛盾的反映,这一矛盾就是计划的指令性与个人消费的不可计划性之间的矛盾.把社会再生产的各个环节--生产、交换、分配、消费纳入统一计划,是苏联计划经济制度的存在前提.个人消费的选择性特征,决定了个人消费不可能由社会统一计划.由此便形成了否定苏联计划经济存在前提的计划与个人消费的对立.在苏联计划经济制度下,解决这一矛盾的惟一办法是压制个人消费,用供应短缺方式使原本不可能由社会统一计划的个人消费变成可以统一计划的,这实际上并没有消除这种对立.计划与个人消费的对立对社会再生产产生了致命的影响,使社会经济陷入危机循环,而危机积累到一定程度就会以猛烈的形式爆发出来,最终导致经济基础乃至整个苏联社会的崩溃.压制个人消费是苏联计划经济赖以存在的内部条件,与外部世界的制度性隔绝是其存在的外部条件,从长期看这些条件都是难以为继的.  相似文献   

19.
资源战略历来是全球地缘政治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石油安全也成为世界各国在考虑经济安全和国家安全最先关注的问题之一。 石油是“能源中的能源”、现代工业的“血液”和现代经济的命脉。在当前,石油不仅象征一种财富,更是一种战略物资,具有政治特性,能够产生种种政治效应,影响国家的稳定与安全。正是由于石油对现代社会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20.
来自印度的锡克教徒移民菲律宾已有百余年的历史。随着一批又一批移民的到来,菲律宾锡克教徒不断增多,锡克教徒群体在形成的同时,锡克教在菲律宾传播开来。他们在菲律宾主要经营商业,以求扎根于当地;还进行各种宗教活动,以传播和继承锡克教文化。但在与印度家乡宗教与文化都截然不同的天主教国家里,锡克教徒作出了一定的调适,以缩小与当地主体民族之间的文化鸿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