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本文对产权和循环经济进行了清晰的阐释,并明确了国有企业是我国国有产权最为重要的载体。在此基础上,论述了这种产权安排所导致的国有企业激励和约束机制的弱化,以及给循环经济立法所造成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国外循环经济立法比较分析及对我国的启示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循环经济法作为调整因循环经济活动所形成的社会关系的各种法律法规和法律渊源,并不是某项循环经济法规,而是指有关循环经济的各种法规所形成的体系。本文在对德国、日本、美国的循环经济立法理念、立法模式和立法体系进行比较分析后,得出我国应该以建立循环型社会为立法理念,以先制定综合法后制定专门法为立法模式,并在完善我国的循环经济立法同时,建立《循环经济促进法》为我国的综合法。  相似文献   

3.
欧盟循环经济立法经验及其对我国的启示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欧盟循环经济立法非常发达 ,文中考察了其循环经济立法体系 ,阐述了欧盟循环经济立法的目的与基本原则 ,对其循环经济法律制度的体系进行了归纳 ,并就欧盟循环经济立法经验对我国的启示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4.
循环经济是我国经济发展的必然选择,也是建立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社会和谐的重要途径,但循环经济的发展需要法律支撑。为此"十一五规划"明确提出加快循环经济立法,将循环经济纳入法律轨道;同时,我国循环经济立法也进入了一个新的实质性阶段。因此对循环经济立法研究进行适当的总结是十分必要的。本文通过对1997年至2006年在核心期刊发表的有关循环经济立法论文的研究并参考一些循环经济的专著与网站,企图对我国循环经济立法研究的阶段与特点作一个简要的描述。  相似文献   

5.
我国循环经济立法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发展循环经济是我国未来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最佳模式选择,法律应该保障和促进循环经济的形成和发展。我国资源循环利用的法律存在诸多问题,因此,在推行循环经济的时候,需要借鉴国外立法的先进之处,构建适合我国国情的循环经济立法体系。本文在分析我国循环经济的现状与不足,并对国外循环经济立法作了系统分析与总结的基础上,提出完善我国循环经济法律体系的对策。  相似文献   

6.
我国循环经济法制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循环经济是一种全新的经济发展模式,得到世界各国的认可。目前,许多发达国家都在进行有关循环经济的立法, 并已经取得了显著的效果。本文阐述了我国循环经济立法存在的问题,并在充分借鉴国外循环经济法制建设经验的基础上,提出了完善我国循环经济法律建设的对策。  相似文献   

7.
为破解资源保护与经济发展难以兼得的两难悖论,循环经济发展模式应势而出.循环经济需要依靠法律等正式制度的推进,我国循环经济的发展存在着强烈的立法需求.但我国的循环经济立法还处于起步阶段,目前不宜过早制定循环经济基本法,应该学习德国立法模式,先注重制定循环经济各单行法.此外,还要在其他法律中贯彻发展循环经济的立法理念.  相似文献   

8.
构建循环经济法律体系若干问题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郝敏 《河北法学》2007,25(10):95-98
资源和环境当今已构成对我国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双重约束,发展循环经济,把循环经济的发展纳入科学化、法制化的轨道,制定和完善符合中国国情的循环经济法律,构筑完整系统的循环经济法律体系成了当务之急.研究循环经济立法的理念和背景,介绍发达国家循环经济立法的先进模式,将会对我国构建循环经济法律体系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9.
循环经济背景下水资源立法的健全与完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水资源及其开发利用现状不容乐观。从循环经济的角度审视现行水资源法律制度,不难发现我国水资源立法存在的几个主要问题。我们应根据循环经济对水资源立法的基本要求建立和完善与循环经济相关的法律制度、加强水资源保护的内容、重视水资源市场机制的作用;还应改进现行水资源立法在立法思路、立法机制、管理体制和法律制度等方面存在的不适应发展循环经济之处;应当调整立法思路、改进立法机制、健全水资源法律体系、完善水资源法律制度设计、充分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使我国水资源立法更好地适应和推动循环经济的发展。  相似文献   

10.
循环经济作为一种有效平衡经济增长、社会发展和环境保护三者关系的物质反复循环流动的全新经济发展模式,是我国实施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发展循环经济,需要完善的法律来保障,本文在指出山东省构建循环经济立法时应当遵循的立法导向和立法途径的同时还提出了一些构建地方性法规的立法建议,以促进山东省循环经济的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