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党建》1994,(5)
造福一方莫入误区  “为官一任,造福一方”,是不少党政干部的座右铭。但是,“造福一方”不能损害全局利益,不能搞地方保护主义,不能采取短期行为,更不能重物质轻精神等。否则,“造了一方福”,“导致各方苦”,那就走入了误区。  现在,少数党政领导干部只顾本...  相似文献   

2.
《当代党员》2009,(5):8-8
区县、乡镇(街道)、村(社区)三个层次的党组织书记,既是基层干部,又是一方统帅;既是“首席执行官”,又是重要决策者;既要管方方面面,又要抓大政方针。作为名副其实的“一把手”,优政,则为官一任,造福一方;庸政,则为官一任,山河依旧;劣政,则为官一任。祸害一方。  相似文献   

3.
许然 《廉政瞭望》2023,(17):38-39
<正>“面对反腐败永远在路上的环境,个别地方官员开始逃避履职尽责,出现‘廉而不为’‘不做就不会错’等懒政怠政行为。如何在确保地方政府官员廉洁奉公的同时鼓励他们敢于干事,这是地方政府在推进反腐败治理时亟待解决的问题……”日前,在浙江永康市“为官一任造福一方”勤廉指数构建研究成果鉴定会上,北京大学中国政治学研究中心学术委员会主任、教授何增科开门见山,从廉能政治的角度抛出了上述问题,并进行回答。  相似文献   

4.
做人与做官     
做人与做官穆少波俗话说:好人不一定能当好官,但好官必须是好人,古往今来,好人很多,一般来讲,对父母能孝,对朋友能义,对国家能忠,对师长能尊就是好人。但做官就不同了,“为官一任,造福一方”,“当官不为民做主,不如回家卖红薯”。做官就要为群众办事。那些当...  相似文献   

5.
在现实生活中,有这样两种截然不同的现象:一种是“为官一任,造福一方”,赞声盈耳;一种是“为官一任,积怨一方”,口碑甚糟。差别来自哪里呢?考诸原由,前者政绩是实的,后者政绩是虚的;政绩实,则利国利民;政绩虚,则误国误民。谋求政绩,首先有个出发点问题。客观地说,我们的大多数干部能够从人民的利益出发,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创造了扎实的政绩。但也有少数干部为了捞取个人的名利地位,视政绩为得到提拔重用的资本,为了早出、快出、多出“政绩”,不择手段,不顾影响,背离民意,独断专行。有的急功近利,乱上项目,追求…  相似文献   

6.
子产的善政     
安立志 《唯实》2010,(2):95-95
作为地方官,为官一任,是造福一方,还是祸害一方,是善政抚民,庸政扰民,还是恶政害民,表现各异,但对当地百姓,却是身家性命所系。且放下古今官吏的执政宗旨不谈,地方官的主要政务,无非是与百姓的互动问题。近来网上曝出的“屁民”、“屎官”以及“替谁说话”事件,其实都反映了这一点。  相似文献   

7.
李少葵 《党课》2012,(18):69-69
领导干部是一个部门、一个地方的生力军、主心骨。领导班子集体中的“班长”,更是“火车头”“领头雁”。领导干部为官一任,一定要甘为“梯、犁、秤、伞”,做到影响一片、奉献一切、造福一方。  相似文献   

8.
政绩者,官员从政之业绩也。政绩不仅是考核为官者是否称职和能否提升的基本标准,也是区域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重要标志。“为官一任,造福一方”,在任期上,扎扎实实地干几件令老百姓摸得着、看得见的政绩工作,本是无可厚非的。然而,有的领导者,为了追求升迁的资本,不惜一切代价,千方百计地制造“政绩”,于是便有了五花八门的“政绩工程”。  相似文献   

9.
“形象工程”,亦称“政绩工程”。因为很多地方都把“形象工程”视为领导者的“政绩工程”。如果真的为官一任,造福一方,通过一些工程项目促进本地区的经济发展,同时又树立了领导者自身的良好形象,那无疑是一件好事情。然而,许多轰轰烈烈的“形象工程”,搞得劳民伤财,怨声载道,最终败坏了党和政府的形象。  相似文献   

10.
公仆情怀树丰碑记神木县神木镇纪检书记李智宪□高力神木县神木镇纪委书记李智宪在他的日记本中写道:“老老实实做人,清清白白当官”、“为官一任就要造福一方,而不能鱼肉一方。”这些质朴的语言,正是他生活的真实记录。想当年,李智宪刚刚参加工作,只是乡政府的一名...  相似文献   

11.
陈宏谋是满清“康乾盛世”的重臣,一生遵从“为官一任,造福一方”的为官之道,政绩累累。同时,也是一位典型儒官,推行“民本”仁政,成为清代出色的政治家和思想家。  相似文献   

12.
《党课》2008,(2):31-31
领导干部的楷模牛玉儒:“人民的利益高于天。” 原呼和浩特市委书记牛玉儒,为官一任,造福一方,把全部精力放在工作上。在任呼和浩特市委书记的439天里,有200多天奔波在外“引资、引企、引智”,弥留之际牵挂的仍然是这座边疆城市的发展。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赢得了广大群众的拥戴。在他病逝后,无数普通群众自发地以各种形式表达自己的哀思和怀念。  相似文献   

13.
俗话说,为官一任,造福一方。古往今来,大凡施政者。都有对于政绩的追求。“政绩”二字,本身无可厚非。但当前一些领导干部的政绩观,却值得商榷——  相似文献   

14.
“为官一任,造福一方”,这是时下领导干部们常讲的一句话。他们在当政期间,总希望办些实事,出些成果,留下“政绩”。我们共产党人是为人民服务的,应该强化“政绩意识”,要在历史的回音壁上.留下永久的、宏亮的声音.  相似文献   

15.
日前,从报纸上看到,一些地方在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过程中,用行政命令的手段,强迫农民种烟、种香蕉、种辣椒,而当地农民对种植这些作物的技术不是很了解,对日后产品的销路也心存疑虑,因而底气不足不肯种,乡镇政府便组织人力强行铲除农民种的当家作物,“逼”农民种他们不情愿种的东西。此举不但损害了农民利益,也伤害了农民的感情。笔者认为,这种做法实不足取。帮助农民奔小康走致富路,是当前农村工作的一个重点,一些地方的领导干部带着为官一任,造福一方的美好愿望,想方设法帮助农民致富,本意是好的,是无可厚非的。但是如果…  相似文献   

16.
追求什么样的政绩,是衡量一名领导干部能否正确对待群众、正确对待组织、正确对待自己的“试金石”。作为民兵预备役系统领导,要把为党和人民的事业而奋斗作为人生的最高目标,不求做大官,但求做大事,切实做到“为官一任,造福一方”,不断推进部队建设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7.
俗话说:“为官一任,造福一方”。大凡地方领导,无不想建功立业,在任期内有所作为。但事实上并非所有的干部都能实现理想,干出成绩。常见有些领导干部“眉毛胡子一把抓”,四面出击,雄心勃勃,样样都要“争一流、当先进”,本想“大有作为”,结果却事与愿违,或事倍功半,或一事无成,“扯断犁弯累死牛”,劳民伤财遗祸患。其原因之一恐怕是没有处理好“有所作为”与“有所不为”的辩证关系。孟子曾说:“人有不为也,而后可以有为。”明代吕坤也认为“有所不为,为必成”。其意是说“为”与“不为”乃一对矛盾,“有所不为”才能“有…  相似文献   

18.
沉甸甸的“公仆”二字黄天顺新年伊始,许多报刊都发表文章,强调为官者应清正廉洁,"为官一任,造福一方"。从这些呼声之中,人民群众对"公仆"的要求尤为迫切,因此重铸"公仆"形象显得更加重要。前北京市常务副市长李润五同志说得好:官即老百姓的办事员,"我不是...  相似文献   

19.
“为官一任,造福一方”,是很多领导干部的口头禅,意思是说,在自己有限的时间和空间里,要拿出政绩、造福于民。这句话的关键是个“造”字,即怎么“造”和“造”出什么样的政绩。郑培民同志在湖南工作时,对政绩的态度是不在乎显山露水,只重视练好内功,强身壮骨。如他在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州党委书记任上,就没  相似文献   

20.
宾语 《廉政瞭望》2003,(12):26-28
韩希鹏原是安徽省阜阳市市委组织部长,之前曾担任该市颖东区区委书记。这个在台前大谈“为官一任要造福一方”的伪君子,在为官6年中收受钱物75次共90多万元,用手中的权力“造福”了众多买官的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