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农村大学生社会化过程中的文化冲突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农村大学生社会化过程中的文化冲突徐新林农村大学生是一个特殊的群体,与城市大学生相比,有许多自身特点。研究农村大学生社会化过程中的文化冲突,帮助其尽快完成从中学生到大学生、从自然人到社会人的转变,意义重大。农村孩子过五关、斩六将,好不容易考上了大学。可...  相似文献   

2.
《学理论》2018,(10)
对思想政治教育在人的政治社会化过程中的作用这一课题的探讨就是从政治学的维度对其政治价值的追问。思想政治教育在大学生政治社会化过程中占据重要地位。在改革开放进入攻坚克难的关键时期,大学生政治社会化面临着择选政治信息带有盲从性、养成行为规范忽视实践环节、生成政治人格具有滞后性的困境。为此,探讨思想政治教育对大学生政治社会化的作用,有利于其更好地发挥政治信息选择的引导作用,主导政治文化内化与外化的激励作用,政治人格的生成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3.
笔者在几年来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的实践中,发现了一些有碍学生社会化过程的因素,这就是由于青年学生个体的生理年龄、心理年龄和社会年龄的差异。本文试就青年学生社会化过程中的这三种年龄差异作出初步的分析。一、生理年龄的早熟与心理年龄发展的迟缓与前几代人相比,当代青年的生理发育平均要早熟2~3年,这个现象是普遍的。但是,青年生理的早熟,常常没有心理的发展与之相同步协调。而且,由于历史条件的制约,生理的  相似文献   

4.
加强党在社团组织中的影响与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社 团组织的发展是改革开放以后我国社会发展的一个重要现象。这一现象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相适应 ,其中反映的是从以单位为核心的纵向联系纽带的社会管理模式 ,逐步向“小政府、大社会”为基本特征的社会化管理和运行模式的转变。更进一步说 ,这也反映了社会转型的一个重要方面 ,是根本改变计划经济时期形成的传统的、单一而封闭的社会向多样化的、开放式的现代社会转变中带有根本性的变革。可见 ,社团组织的快速发展与社会改革同步 ,这是一个谁也阻挡不了的趋势。一般认为 ,作为社会自组织基本形式的各类社团组织 ,具有配合…  相似文献   

5.
一、市场经济条件中商会社团组织的功能定位 1.政府机构改革为民间性质的商会社团组织提供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 历时20多年的经济体制改革,将中国带入了一个新的社会转型时期:中国正在经历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的结构性变动。这种结构性变动涉及到经济、政治、社会各领域的各个层面,其中一个核心的内容就是:国家权力从由原来渗透到政治领域以外的经济领域和社会领域中的每一  相似文献   

6.
李静 《学理论》2013,(7):90-91
社会化是个体形成和发展社会性和个性的过程,家庭作为个体接受社会化的最初场所,对其今后的社会化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其中,家庭教育方式对于个体社会化的影响至关重要。目前家庭教育存在重智力开发,轻道德品质的培养;重书本知识的学习,轻运用能力的提高;重身体健康,轻心理素质的锻造;重特殊技能的培训,轻综合素质的提高等误区。本文就这一现象提出了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7.
社团组织在创建创新型国家中的功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红  徐修德 《行政论坛》2009,16(1):63-66
现代创新型国家以政治国家与市民社会的二元分立为基础,创新型国家的创建要求以社会化的管理系统作为必要支撑.以社团为主体的市民社会在创新型国家建设中发挥着整合科技资源、推进产学研结合、促进学术交流与发展、提高全民族科技素质等功能.中国要实现建设创新型国家的战略目标,要求从政府和社团自身两方面,加强社团组织的建设与管理.  相似文献   

8.
高薇 《学理论》2014,(32):237-238
当代理工类高等教育教学,往往偏重于专业知识和技能的传授,而忽略了人文素养的培养和提升。学生社团是培养大学生人文素养和丰富校园文化的有效载体,高校应当有效引导理工科大学生应充分利用学生社团这一第二课堂活动平台,积极参与,不断提高自身人文素养,营造大学校园良好的人文艺术氛围。  相似文献   

9.
王金玲 《学理论》2010,(19):131-132
学生社团是大学生青年成长的舞台,以文化概念建设社团,构建社团组织管理的观念文化、制度文化和行为文化:对青年学生人力资源的开发,青年干部的成长,大学生的社会实践和创新能力的提高将大有裨益。  相似文献   

10.
试论学生社团在大学生道德建设中的地位和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试论学生社团在大学生道德建设中的地位和作用丁学国学生社团,是由在校学生自发组织的群众性团体,是校园文化中的重要角色。广义的学生社团,包括学生会、研究生会和其它各种专门性社团;狭义的社团,则专指后者。本文讨论的对象,指狭义范畴的学生社团。近年来,随着经...  相似文献   

11.
"熟能成巧"对于口译者来说是十分适用的。口译者的天赋也有一定的关系,但这也要基于大量的对于不同过程进行的自动反应。这些自动反应包括一些特定的话语重现因素,如问候语和结束语,问候表述或者过渡用语,这些都要进行多次的练习,这样的话它们就不会对于口译者的集中力造成太大的负担。同时做记录也一直被认为是对于口译者记忆效果的一种协助,这种行为也应该尽可能地成为一种自动的行为,以防止成为妨碍口译过程的障碍。当口译者在理解过程以外还想对所做的记录或笔记的顺序发表自己的看法,这就意味着他要同时完成两种复杂的任务,这在Baddeley看来是无法成功的。  相似文献   

12.
政治社会化是要达到一定的社会政治规范在个人心中的内化,形成稳固的政治态度和政治信念。在人们的政治社会化过程中,最重要的阶段是青少年时期。学校是促成青少年政治社会化的最重要的施教机构之一。作为社会主义的高等院校,理所当然地要承担起促成青年学生政治社会化的职责。高等院校的培养目标,是要造就一大批德才兼备的合格人才。其中之“德”,从实质上说,指的是达到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相适应的政治社会化程度。但是,当前学生政治社会化的现实状况并非尽如人意,甚至在很多方面还出现了严重障碍。这不能不引起对大学生政治社会化在当前面临的一些问题的思考和探讨。  相似文献   

13.
山国艳  张俊东 《学理论》2014,(26):260-261,278
自我意识是意识的一种形式,是意识发展的高级阶段。大学生健全自我意识的途径是:了解和自我意识相关的理论与知识;全面而正确地认识自我;积极悦纳自我;确立符合实际的理想自我;完善与超越自我。  相似文献   

14.
农民现代化是中国农村现代化,乃至国家现代化目标实现的关键。农民工作为中国特色的劳动力的流动方式,不仅在流动中增强了自身的现代性,而且成为具有初步现代性的农民。农民工以中国特色的农民现代化的先锋和中介,为农民现代化做出了独特的贡献。  相似文献   

15.
类比在科学认知过程中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类比是把未知的东西与已知的东西联系起来 ,从而推出新知识。类比是一种重要的推理方法 ,也是一种富于创新性的思维方式。类比的特征是适用范围广 ,有探索性和预测性。类比在科学认知中有解释的作用、启发的作用、模拟的作用 ,是科学认知和科学研究不可缺少的重要思维方法  相似文献   

16.
反馈原为物理学领域中的概念,它被移植到领导学领域中,可作如下的解释:领导者及其机关发出的信息必然在社会实践中产生相应的效应,并依此形成新的信息,将这个信息以一定方式返回到领导机关,便构成反馈。反馈是领导过程得以存在和发展的重要环节,领导行为的优劣有赖于反馈作用发挥得好坏。所以,要成为一个好的领导者,就必须在领导过程中正确地把握反馈这个重要环节,而这又有赖于对反馈的科学的认识。为此目的,笔者以一得之见为引玉之砖,以求教于方家。  相似文献   

17.
王志宏 《学理论》2010,(1):102-103
各种形式、各种功能的农村青年社团的建立将为青年农民提供综合性服务平台,是实现劳动力优势向人力资源优势转变并最大可能地满足现代化、城镇化发展的需要。本文讨论了目前我市社团组织存在的问题,主要分析了共青团组织、农村青年中心、各种形式的农业合作经济组织在农村青年人力资源开发中的作用与途径,为发挥社团组织的重要作用提供了思路。  相似文献   

18.
闫静洁 《学理论》2013,(19):143-144
青年社会化是青年步入社会、自主自立、面对人生挑战的新开端,在一定程度上关系到国家未来社会的走向和整个民族的兴衰。因此,关注青年的社会化过程,及时解决这一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有其内在的必要性和重要意义,文中就青年社会化过程中所存在的隐忧进行了分析,提出代际冲突、西方社会思潮的冲击、网络的负面影响和青年自我教育能力的欠缺这几个问题,并对这些问题提出了相应的解决对策。  相似文献   

19.
社会信任是社会组织得以实现公共服务有效供给的关键。一段时间以来,由于行政信任对社会信任的挤出效应、以社会组织为核心形成的社会网络较为薄弱、社会组织可持续发展能力不足等原因,社会组织陷入信任困境。基于社会信任理论,要以社会性机制、特征性机制、过程性机制与规范性机制重塑社会信任。以A镇民建消防队有效参与消防服务供给为例,社会组织以声望资本为切口,以需求共识为导向、以公众参与为手段、以建章立制为抓手,推动人格信任传递组织,实现价值目标一致性,推动组织运作透明化与规范化,重塑并强化了公众对社会组织的制度信任。  相似文献   

20.
邰国贵 《各界》2009,18(12)
一、养成学生良好的品德价值观 思想品德课在小学的课程结构中占据了较大的比重,思想品德教育的最终目的是使学生在特定的教育背景下形成一定的思想品质,<九年义务教育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指出:"儿童的生活是课程的基础",教育的内容和形式要贴近生活实际.符合儿童心理需要.并通过实际锻炼而形成有意义的教育内容、并在实际的学习生活中加以感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