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今年5月28日,中共中央政治局的第13次集体学习,邀请上海财经大学教授程恩富、中国社会科学院教授李崇富介绍他们对繁荣和发展中国哲学社会科学的研究体会。回到上海后,程恩富教授在上海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同济大学等多处进行讲演。现将讲演整理发表,以飨读者。——编者  相似文献   

2.
《人民论坛》2015,(9):46-47
习近平的十大经济战略思想中国社会科学院马克思主义研究学部主任程恩富: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围绕经济问题发表了一系列重要讲话,其经济发展战略思想大体可概括为下列十点:一是实现"中国梦"。在现阶段,中国梦的具体任务是实现"两个100年目标",即在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年时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在新中国成立一百年时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相似文献   

3.
桂综 《传承》2006,(1):27-27
2005年12月26日,恰逢毛泽东同志112周年诞辰之际,为加强马克思主义研究,更好地发挥党和国家思想库和智囊团的作用,推进“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的实施,中国社会科学院马克思主义研究院在北京正式成立。马克思主义研究院是中国社会科学院新组建的专门从事马克思主义研究的科研机构,下设五个研究部(13个研究室)和马克主义研究杂志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年鉴编辑部、信息网络室等。研究院实行党委领导下的院长负责制,中国社会科学院常务副院长冷溶兼任马克思主义研究院院长。中国社会科学院马克思主义研究院的成立是配合实施“马克思主…  相似文献   

4.
<正>6月9日上午,由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社会科学评价中心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研究杂志社联合主办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政治学学术评价’‘研讨会在北京举行。 北京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党组副书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研究》杂志主编孟春利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社会科学评价中心副主任姜庆国出席会议并讲话。戴木才、史卫民、杨生平、罗文东、陶文昭、沈湘平、王建国等来自清华大学、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人民大学、首都师范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华中师范大学等高校研究机构的学者就"如何对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和政治  相似文献   

5.
正习近平的十大经济战略思想中国社会科学院马克思主义研究学部主任程恩富: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经济发展战略思想大体可概括为下列十点:一是实现"中国梦"。二是稳中求进。三是民生导向。四是坚持公有制为主体。五是注重双重调节作用。六是坚持自主开放。七是坚持城乡一体化。八是坚持以科技创新为驱动。九是大力发展文化产业事业。十是全面深化改革。习近平总书记"经济八论"国家行政学院经济学教研部主任、教授张占斌:一为改革方法论。改革开放中的矛盾只能用改革开放的办法来  相似文献   

6.
《长白学刊》2016,(6):F0002-F0002
金民卿(1967一),男,河南洛阳人,哲学博士,研究员,博士生导师,中国社会科学院马克思主义研究院党委委员、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部主任。中央实施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项目“掌握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管理权、话语权”首席专家,中国历史唯物主义学会副会长兼秘书长。中国社会科学院“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专业智库”秘书长,中国社会科学院创新工程项目“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思想通史”首席专家。  相似文献   

7.
<正>"陶德麟先生八十华诞暨新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60年学术研讨会"于2010年10月31日在武汉大学人文科学馆主厅隆重举办。中共中央宣传部、教育部、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共中央党校、中国人  相似文献   

8.
2008年5月17~18日,中国社会科学院马克思主义研究院、北京航空航天大学联合举办“纪念《共产党宣言》(以下简称《宣言》)发表160周年学术研讨会”。来自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央党校、中国人民大学、清华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南京大学等全国50多所高校的100多位专家学者,围绕着《宣言》的科学内涵及其现实指导意义进行了深入研讨和广泛交流。  相似文献   

9.
韩庆祥。男。1957年12月生.1989年获北京大学哲学博士学位。1989年在莫斯科大学进修。现任中央党校哲学教研部副主任、教授、博士生导师、学术委员会主任。兼任中国人学学会副会长、中国马克思恩格斯研究会副会长;兼任北京大学邓小平理论研究中心教授、复旦大学当代国外马克思主义研究中心教授、北京师范大学文化与价值研究中心研究员、吉林大学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中心教授、中国社会科学院价值研究中心研究员。主要研究方向为当代马克思主义哲学、人学、能力问题和代价问题。  相似文献   

10.
近代以来,西方学术思想裹挟着炮火大量传入中国,在推动哲学社会科学各学科逐步形成的同时,也使传统学术话语陷入危机。传统学术的落后和西方学术的弊端使国人陷入迷茫;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早期传播又为哲学社会科学话语体系的重塑提供了契机。在与自由主义、文化保守主义等思潮的较量中,马克思主义以自身的科学性、与中华传统文化的契合性显现出其作为哲学社会科学指导思想的独特优势。这些因素构成了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马克思主义哲学社会科学话语体系初步建构的历史语境,而重现这一历史语境是了解当代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话语体系历史流变的不可逾越的前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