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台资企业内部经济纠纷案件,其性质具有双重性,既具有国内普通民事诉讼程序的一般属性,又带有涉外民事诉讼程序的某些属性.其中前者是基本属性,后者是特有属性.人民法院审理此类案件,既要立足于国内普通民事诉讼程序,又要考虑涉外民事诉讼程序的某些特殊规定.  相似文献   

2.
崔文俊 《政法学刊》2010,27(1):93-97
目前为止,行业协会社团处罚的司法救济问题,尚未获致令人满意的答案。根据我国法律的有关规定和诉讼法的有关原理,行业协会社团处罚案件应当纳入司法救济的范围.、在我国,行政诉讼法把行业协会社团处罚案件排除在行政诉讼的受案范围之外,但民事诉讼法并未将此类案件排除在民事诉讼的受案范围之外,基于为当事人提供及时有效的法律救济的考虑,把此类案件纳入民事诉讼的受案范围,通过民事诉讼程序加以解决,不仅是完全可能的,也是十分必要的。  相似文献   

3.
电子商务知识产权案件是一种新类型案件,电子商务本身的特点给此类案件的审理程序带来了挑战.通过实证分析,归纳了电子商务知识产权案件审理程序中的问题,并结合电子商务的特点和民事诉讼的基本理论分别对管辖、当事人主体、审理范围和证据规则等主要诉讼程序问题进行了研究,对同类案件程序问题的处理提供了帮助.  相似文献   

4.
检察机关对刑事附带民事诉讼案件行使抗诉权之我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检察机关对刑事附带民事诉讼案件行使抗诉权之我见潘君刑事附带民事诉讼案件是审判机关适用两种诉讼程序处理的特殊案件。检察机关如何对此类案件行使抗诉权?此类案件的申诉应由刑事检察部门受理,还是由民事检察部门受理?笔者认为,对上述问题的分析应将此类案件的特殊...  相似文献   

5.
一般来说,审理涉及买卖、共有、赠与等原因产生的房屋权属争议案件时,可能会出现既要判断如买卖、共有、赠与等民事行为的效力,又要判断房产证等登记行政行为的效力的情形。这种情形通常被称为民行交叉。所谓民行交叉,有的学者认为,就是指行政诉讼程序中存在需要通过民事诉讼程序解决的情况或者民事诉讼程序中存在需要通过行政诉讼程序解决的情况。①审理此类案件,是民事先行,还是行政先行,在以前的审判实务中并没有统一的思路。有  相似文献   

6.
民事诉讼审前准备程序是民事诉讼程序的重要环节,是人民法院开庭审理案件和对案件做出裁判的前提和基础。我国《民事诉讼法》对民事诉讼审前准备程序并未赋予其应有的地位并给予足够的重视,只是规定了审前准备工作。本文在分析民事诉讼审前准备程序地位的基础上,指出了审判实践中审前准备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构建我国民事诉讼审前准备程序的立法设想。  相似文献   

7.
随着现代社会的进步发展与法律意识的普及,民事诉讼案件逐渐增多,而且许多民事诉讼开始需要司法鉴定的支持。适用鉴定意见在民事诉讼中的作用也越来越重要,尤其是2012年新民事诉讼法出台后,重点强调了司法鉴定使用鉴定意见在民事诉讼中的证据属性。本文将对我国民事诉讼适用鉴定意见的现状进行分析,剖析其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措施,对新民事诉讼法的适用鉴定意见进行研究分析。  相似文献   

8.
一、民、行交叉案件引发立案、审判争议民事诉讼与行政诉讼为两类不同性质的诉讼,两者各有特点,功能也各异,在保护的利益方面各有侧重,在法院内部分别由民事审判庭和行政审判庭按照民事诉讼程序和行政诉讼程序予以审理。但在审判实践中,经常出现一些既涉及行政诉讼又涉及民事诉讼的相互交叉、相互影响的案件,引起立案、审判争议的问题。例如,近年来随着全国林业产权改革的深入,由农村山林权属引发的行政与民事诉讼案件逐年增多,存在同时引起或先后提起民事诉讼和行政诉讼相互交叉重叠的案件。这  相似文献   

9.
人民法院涉讼问题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秦玉彬 《河北法学》2002,20(3):144-147
人民法院作为被告参加普通的民事诉讼是出于保障非法院方纠纷当事人合法权益的必要。现行的诉讼程序对于这类特殊案件 ,显得十分被动 ,在现有诉讼制度的基础上 ,稍作必要的变通 ,就可以满足此类特殊案件在正当的途径中得到合理解决 ,从而维护诉讼双方当事人的合法权益。  相似文献   

10.
附带民事诉讼制度,在保障当事人的合法权益、便利人民法院审判方面,起了十分重要的作用。统计资料表明,刑事案件受害人提起附带民事诉讼的越来越多。由于一审附带民事诉讼的增多,自然地附带民事诉讼的二审案件也相应增加。由于刑事诉讼法并没有专门规定附带民事诉讼的二审程序,使得司法实践中,二审法院对附带民事诉讼的审理存在许多分歧。本文拟就附带民事诉讼的二审中最常见的上  相似文献   

11.
六、国际民事诉讼程序规范《国际民事诉讼程序》探究的问题有:具有涉外因素的民事案件的审判管辖权问题(而且所谓“民事”案件,不仅包含民法关系的案件,而且包含劳动和亲属案件);外国公民和法人的民事诉讼地位问题;外国国家及其外交代表的民事诉讼地位;关于确定所适用的外国法律内容的程序;关于一国法院对另一国法院的委托;对外国法院判决的承认与执行和对外国民事案件方面行政法令的承认;对外国仲裁协定的承认和对外国仲裁裁决的执行。  相似文献   

12.
民事诉讼监督案件繁简分流机制是提高监督质效的有效途径,它与民事诉讼案件的繁简分流机制既有区别,又有联系,有其自身的规律和特点。构建民事诉讼监督案件繁简分流机制,必须明确繁简分流的特征是办案程序上的繁简分流,既要坚持客观公正的分流原则,又要区分好普通程序与简易程序的分流程序,科学配置办案人员、科学使用智能化办案工具等配套措施,才能建立科学有效的民事诉讼监督案件繁简分流机制,从而推动民事检察案件的监督质效。  相似文献   

13.
刑事附带民事诉讼制度反思与重构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刑事附带民事诉讼本质上是一种民事诉讼,仅在程序运作上具有“有限”的从属性,故最理想的模式是将其从刑事诉讼中分离出去,归并到民事诉讼中。但在目前条件下不宜立刻取消这一制度,而应在以下方面逐步加以完善:赋予当事人程序选择权;扩大请求赔偿损失的范围;限制附带民事诉讼案件的受理范围;明确附带民事诉讼的时效。  相似文献   

14.
现代社会民事与行政争议相互交织是一种较为常见的法律现象,从民事行政关联案件的表现形式与本质属性入手,深入研究此类案件产生的根源与现实危害,通过对部分发达国家与地区处理行政与民事争议交织案件的制度设计作比较法上的考察。认为处理行政争议与民事争议关联案件,应摒弃单一的行政或者民事程序选择之争,民事附属行政诉讼或者行政附带民事诉讼,都是定纷止争的手段而不是司法实践的目的,最终通过寻求民事诉讼与行政诉讼的融合来解决行民诉讼冲突,使行政与民事交叉纠纷得以一次性彻底解决,对于保护公民合法权利、提高诉讼效益、保障司法裁决的权威性都具有重大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5.
律师代理民事案件的策略与技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二)调查阶段。在民事诉讼中,很多案件当事人各方之所以发生争执,其焦点就是在案件事实本身,即各方当事人所陈述的案件事实各不相同。在此类案件中,调查取证工作做得如何就成为案件代理成败的关键,尤其是在强调当事人举证的民事诉讼机制中,这一环节就显得更为重要。为了搞好调查,使所取证据具有法律价值,应着重把握好下列几个点。  相似文献   

16.
关于审理工伤认定行政案件若干问题的思考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近几年来,关于工伤认定的行政诉讼案件迅猛增长,成为行政审判的一大热点和难点。该类案件的主要法律问题有:适用范围不明确;法律冲突现象突出;对认定条件的理解不一致;在诉讼程序方面有所冲突,等等。对此,有关部门首先应当完善法律规定,统一处理标准;同时,可以考虑将行政机关的工伤认定定性为一种证据,由法院在因工伤而产生的损害赔偿民事诉讼中予以审查,此类案件主要通过民事诉讼解决。  相似文献   

17.
通过诉讼的途径对知识产权实行保护是知识产权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保护知识产权最有效、最具有权威性的一种手段。一、知识产权诉讼的种类中国人民法院根据专利法、商标法和著作权法对各种专利、商标和著作权案件分别按照民事诉讼程序、行政诉讼程序和刑事诉讼程序进行审判。 (一)专利案件 1、属于民事诉讼性质的有:专利申请权纠纷案件,专利权属纠纷案件,转让专利申请权或专利权的合同纠纷案件,专利侵权纠纷案件以  相似文献   

18.
民事诉讼中当事人利用真实印文、签名伪造证据的情况日益增多,增加了鉴定的难度,本文以实际案件为例,运用系统鉴定法,从纸张、印文真伪及盖印时间、打印字迹、手写字迹、比对样本、重视案情调查了解等多个角度对如何鉴定此类案件做了经验性的总结和阐述。  相似文献   

19.
再审程序若干问题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再审程序若干问题思考□孙汉忠随着法院内部审判监督的不断增强、检察机关履行法律监督职能的进一步强化以及民事诉讼当事人法律意识的普遍提高,民事再审案件逐年增多,而法律对审理这类案件的规定又过于原则,导致审判实践中做法各异。本文结合民事再审案件的审判实践,...  相似文献   

20.
论民事诉讼费用的性质与征收依据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民事诉讼费用制度是民事诉讼中的一项极为重要的制度 ,诉讼费用的合理性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一个国家的人民享受法律保障的程度。我国民事诉讼费用由两部分构成 ,一是案件受理费 ;一是应由当事人负担的其他诉讼费用。征收的主要依据包括 :案件诉讼性质和非诉性质 ;案件的财产性和非财产性 ;案件审理程序的繁简性 ;诉讼案件审理的阶段性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