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日内瓦伊核谈判破局是美国和伊朗关系融冰的结果,也是美伊关系走向缓和的开始。伊朗核问题的核心是美伊关系。自1980年美伊断交以来,两国关系始终处于敌对状态。美国视伊朗为“邪恶轴心”国家,处心积虑地企图改变伊朗伊斯兰政权,伊朗也称美国为“大魔鬼”。但是,“阿拉伯之春”以来中东战略格局的变化使美伊双方发现,他们之间的利益交汇点正在逐渐超越彼此的矛盾。  相似文献   

2.
11月29日,美国白宫发言人麦克莱伦表示,美国对英、法、德三国与伊朗达成协议并促成伊朗停止浓缩铀活动表示赞赏和欢迎。近来,伊朗核问题成为国际社会关注的焦点之一。伊朗的核计划开始于20世纪50年代后期,它的核技术主要从当时与其关系密切的美国及西方国家引进,90年代初,伊朗开始与俄罗斯商谈恢复修建有关核电站问题。伊、俄核合作引起美国的不满。美曾多次指责伊朗以“和平利用核能”为掩护秘密发展核武器,并一直对其采取“遏制”政策。“9·11”事件之后,美国将伊朗列为三个“邪恶轴心”国的态度更趋强硬。美国对伊朗强硬有诸多因素。首…  相似文献   

3.
杨勇 《时事报告》2003,(7):54-55
随着伊拉克战争的结束,美国与伊朗的关系问题再度成为国际社会关注的焦点。美国指责伊朗违反不扩散核武器条约,以“和平利用核能”为掩护,秘密发展核武器,接纳“基地”组织领导人,帮助黎巴嫩真主党,暗中操纵利用伊拉克的什叶派穆斯林。五角大楼甚至已制定了使伊朗“改朝  相似文献   

4.
2005年伊始,美国政府再度就伊朗核问题向伊政府施压。1月17日, 情美国总统布什称美国不排除对伊朗实施军事行动的可能;18日,新任美国国务卿赖斯称伊朗是“美国需要重点对付的国家”。美国的恐吓引起伊朗的 英强烈反应:19日,伊朗外交部发言人阿塞菲以书面声明的形式称伊朗将有力反击一切敌对行动。刚刚趋于缓和的伊朗核危机再次成为国际社会关注 雄的焦点。 阿 核危机一波三折 伊朗核问题由来已久。说起来,伊朗的核技术还“得益”于美国。早 在20世纪50年代,当时的伊朗巴列维王朝与美国关系密切,两国在1957 拉 年便签署了“和平利用…  相似文献   

5.
唐继赞 《时事报告》2013,(11):46-46
伊朗新总统鲁哈尼上台以来,伊朗同美国的关系出现了一些回暖迹象。双方频频相互示好,给长期处于僵局的两国关系吹来了缕缕暖风,不禁引起人们对美伊关系“破冰”的猜想。不过,在互信缺失的情况下,美伊关系不会迅速回暖。  相似文献   

6.
伊朗核问题一直是世人关注的热点问题,美国无人机定点清除伊朗少将苏莱曼尼,使这一问题更为突显。本文围绕美国和伊朗关系的曲折发展,叙述了伊朗核问题的起源以及伊朗坚持发展核技术的原因。由于担心伊朗趁机发展核武器,经过相关国家的共同努力,2015年7月,美、伊、英、法、俄、中、德7国共同签订了《伊朗核问题全面协议》。特朗普入主白宫后,指责伊核协议不能完全阻止伊朗成为核国家,美单方面退出了伊核协议,并对伊朗"极限施压",伊朗则全力抗击。苏莱曼尼事件使美伊关系面临直接军事对抗的危险,伊朗全面停止履行伊核协议,使协议名存实亡。针对伊核问题面临的困境以及发展的前景,通过外交和政治谈判解决伊核问题十分紧迫,相关各国均需为世界和平做出努力。  相似文献   

7.
由于拒绝停止铀浓缩活动。伊朗面临日益严峻的国际压力。西方国家指责其实施铀浓缩活动的目的是制造原子弹.伊朗则坚决否认。2月22日,国际原子能机构总干事巴拉迪向机构理事会和联合国安理会提交的报告认定:伊朗未能在安理会1737号决议规定的60天限期内停止其有争议的铀浓缩活动。次日伊朗总统表态说,伊朗决不屈服于西方国家的斥力.将继续峰宗地发展和平利用核能计划.  相似文献   

8.
《时事报告》2006,(2):7-8
新闻事实:8月8日,伊朗宣布重新启动铀转化活动,同时拒绝了欧盟提出的关于解决伊朗核问题的一揽子提议。欧盟、美国不久前先后发出警告,称如果伊朗不停止铀转化活动,就将把核问题提交安理会,伊朗表示不会因此退却。国际原子能机构于9月24日通过了欧盟提出的关于伊朗核问题的决议。但伊朗认为它是“不合法的和不能接受的”。伊朗坚称其核活动是为了发电,并表示决不放弃和平利用核能的合法权利。目前,美国正在加紧活动,要各国支持将伊朗核问题提交安理会。  相似文献   

9.
美国希望通过外交手段解决伊朗核问题,但必要时不惜动用武力,以英法德为代表的欧盟国家的立场虽不及美国强硬,但要求伊朗完全中止和铀浓缩有关的活动,发展中国家希望伊朗核问题能在国际原子能机构理事会框架内得到解决。  相似文献   

10.
<正>伊朗拒绝停止核活动1月10日,伊朗重启核燃料研究活动,引起国际社会高度关切,并随即进行积极斡旋。6月初,欧盟负责安全与外交事务的高级代表索拉纳向伊方递交了美、俄、中、英、法、德共同提出的旨在解决伊朗核问题的六国新方案,该方案包括一揽子旨在要求伊朗暂停铀浓缩活动的鼓励性和惩罚性措施。随后,  相似文献   

11.
2006年6月1日,在奥地利首都维也纳,安理会五个常任理事国美、俄、中、英、法以及德国达成了一项关于伊朗核问题的重要协议,协议提出了在伊朗中止铀浓缩的情况下将向伊朗提供一揽子优惠方案。同时提出,如果伊朗拒绝放弃铀浓缩计划,安理会将采取必要措施对伊朗进行惩罚。这是世界  相似文献   

12.
2007年3月24日下午,联合国安理会十五个成员国一致通过有关伊朗核问题的1747号决议,决定对伊朗实行更严厉的制裁,以迫使其放弃铀浓缩活动,重返谈判桌。但伊朗态度强硬,伊朗核问题再次升级。  相似文献   

13.
国际     
《人民公安》2009,(22):4-4
伊朗第二家铀浓缩工厂拟于2011年启动 国际原子能机构11月16日发表报告说,伊朗技术人员已经将高精技术设备搬入圣城库姆附近的核工厂,准备2011年在此启动铀浓缩活动。  相似文献   

14.
伊朗核问题     
《时事资料手册》2005,(2):44-46
2005年年初,美国高层领导人再度就伊朗核问题向伊政府施压,并称不排除对伊实施军事行动的可能性。美国的恐吓引起伊朗的强烈反应,并导致刚刚趋于平静的伊朗核问题再次成为国际社会关注的焦点。  相似文献   

15.
最近一段时间,核问题引起国际社会普遍关注。就在世界各国为伊朗核问题头痛不已时,朝鲜突然宣布,要试射能够装载核武器的远程导弹。7月5日,恰逢美国独立纪念日、布什总统60岁大寿的“双喜临门”之际,朝鲜向日本海连续发射了7枚导弹,给山姆大叔送上一份“隆重的贺礼”。一时间,国际舆论大哗,朝鲜核危机一下子抢了伊朗核危机的风头。朝、伊两国你方唱罢我登场,令美国顾此失彼,疲于应付;国际社会来回斡旋,也忙得不可开交。“核危机”似乎成了当今世界的头号大事。核危机频频发生冷战结束后,全球核裁军一度呈现良好势头,美俄裁减核武器谈判取得…  相似文献   

16.
“轻轻说,但要手握大棒”,这是美国前总统罗斯福的一句名言。但现在应改为:恶狠狠地说,还要挥舞制裁大棒。这已成为美对外政策的真实写照。“制裁”一词,现已不折不扣地成为美外交的“口头禅”。近来,这一政策在伊朗核问题上体现尤为充分。布什多次警告,如果伊朗不执行安理会第1696号决议,等待伊朗的必将是严重的后果。美副国务卿伯恩斯表示,美将推动安理会通过新的决议对伊朗实施制裁。其实,从1979年伊朗爆发伊斯兰革命至今,美国就一直在对伊朗进行制裁,两国至今还没有建立外交关系。但以消除核武器威胁为由头,动员西方国家特别是整个国际…  相似文献   

17.
《时事资料手册》2006,(2):37-38
国际原子能机构(IAEA)理事会2月4日以27票支持、3票反对和5票弃权的结果通过欧盟方面提出的一项决议案,决定将伊朗核问题向联合国安理会报告。决议要求伊朗采取一系列重建国际社会信心的步骤,包括全面恢复暂停与铀浓缩有关的活动.重新考虑不要建造重水试验反应堆.尽早批准《不扩散核武器条约》附加议定书等。  相似文献   

18.
域外传真     
德国媒体报道美国要对伊朗动武近期,德国主要媒体纷纷报道称,美国政府可能要对伊朗可疑核设施发动军事打击,并为此向北约盟国发出通报,希望它们对此做好准备。2005年,最让美国没面子的可能就是伊朗了。伊朗新总统内贾德在联合国大会上对美国大加抨击,继而声称“以色列应该从地图上被抹掉”;在核问题上立场强硬;还不断插手伊拉克事务,断然拒绝美国提出的“希望伊朗参与解决伊拉克问题”的邀请。德国《每日镜报》援引北约的情报消息称,北约盟国已被告知美国正在研究包括军事打击在内的所有可选方案,以使伊朗政权屈服。德国国家电视台则报道,美…  相似文献   

19.
《江西政报》2007,(3):4-7
一、将第一条修改为:“为了加强对核两用品及相关技术出口的管制,防止核武器扩散,防范核恐怖主义行为,促进和平利用核能的国际合作,维护国家安全和社会公共利益,制定本条例。”  相似文献   

20.
国务院决定对《中华人民共和国核两用品及相关技术出口管制条例》作如下修改:一、将第一条修改为:“为了加强对核两用品及相关技术出口的管制,防止核武器扩散,防范核恐怖主义行为,促进和平利用核能的国际合作,维护国家安全和社会公共利益,制定本条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