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5 毫秒
1.
新时期村干部应该怎么当,如何干,不仅上级关心,群众关注,而且村干部自身也想取到“治村真经”。山东省沂蒙山革命老区苍山县“村官”孙忠臣靠他创造的“五个一”管理经,在两年多时间里先后使9个瘫痪、半瘫痪状态的后进村实现由乱到治。他的经验或许可以给人以启迪。 孙忠臣家住苍山县向城镇石龙山村,曾是年收入数十万元的私营企业主。1994年担任了他所在的石龙山村的村支部书记。1999年年底,孙  相似文献   

2.
冯忠铁 《共产党人》2009,(19):31-31
村“两委”班子、村干部工作绩效如何,党员表现如何,称不称职,群众心中自有一杆秤。2008年以来,贺兰县在全县61个村开展了以村“两委”班子和班子成员向党员群众承诺,党员向党组织和群众承诺;党务公开、村务公开;党员群众评议村“两委”班子和班子成员,党员群众评议党员为主要内容的“双承诺双公开双评议”活动。  相似文献   

3.
寿县迎河镇常圩村共产党员李福生,自1999年以来,以原村干部有经济问题为由,四处张贴《给常圩村村民的一封信》,并将此信分发到每户村民家中,公然煽动群众拒缴农业税,扬言“谁来收农业税,我们就打谁!”致使常圩村的工作无法正常开展。据统计,从1999年至今,已有31万余元农业税未上缴入  相似文献   

4.
地处“高塔梁”上的红花村是红泥井乡一个文明、详和、安宁的山村。然而,在80年代初这里交通信息闭塞,文化教育落后,人均收入较低,是一个出了名的“乱村”。1990年贾金祥当选为村党支部书记后,把百姓的情绪作为“第一信号”,从“身边事”、“细微处”入手,一面抓经济发展,一面教育和引导村民求上进、讲文明。以前红花村谁家办红白喜事,都要单给村干部留“一桌”,上最好的酒菜,村民管这叫“水没来先修坝,以后办事好说话”。贾金祥一上任就废除了“这一桌”:谁到群众家吃小灶,就处分谁,并要求村干部下队吃便饭,为民专拣…  相似文献   

5.
9年前的冬天虽然也与往年一样寒冷,可寒冷中的小山村却不再寂静。这里正在进行村级班子改选。党员群众都在合计:村干部换了一茬又一茬,可臭李头山依旧,水照流,集体欠内外债近40万元,谁有本事填上这个大窟窿?村民把目标集中到了年仅29岁的致富能手张庆利身上。选举揭晓:全村1340张选票,写下“张庆利”的竟达1306票。村民选择了张庆利作为他们的带头人。  相似文献   

6.
《北京支部生活》2013,(10):48-48
近期,陕西省西安市长安区针对村干部“居家”办公、农民群众“办事难、找人难”的问题,在全区376个行政村推行村干部“坐班制”,将当天“坐班”干部信息在村办公场所显著位置公布,按照“谁受理、谁处置、谁反馈”的原则,要求做到事事有回应;对当班时间内无法解决或需转交他人办理的事项,  相似文献   

7.
梅应清是四川省广元市朝天区小安乡余垭村党支部书记. 余垭村位于秦岭南麓,高山绵亘,峡谷纵横,常年缺水.全村6个社489人,1998年前每年人均粮食仅370斤,年年春夏闹粮荒.1996年,党员谁也不愿接手村干部,年逾半百、只有4年党龄的退伍军人梅应清受乡干部的鼓励,挑起了村支书的担子.5年来,他全身心投入到山区农民脱贫致富上,付出了常人难以想像的代价,模范地实践了一个共产党员的誓言.  相似文献   

8.
一、抓“递进培养”工程。把农民中群众威信高、家庭收入高的“双高”型致富能手培养成党员;把农村党员中既会带头致富,又能带领群众致富的“双带”型党员培养成村干部;把村干部中政治素质强、发展经济能力强的“双强”型干部培养成村党组织书记。  相似文献   

9.
正农村是驻村干部服务群众的最前沿、锻炼成长的大舞台。按照山东省委的统一部署,经省环保厅党组选派,自2015年2月至2017年3月,笔者驻菏泽市成武县孙寺镇双楼村任第一书记,并作为工作组组长,统筹协调5个省定贫困村的党建扶贫工作。两年多来,在“一人包一村”的基础上,带领工作组确立了“一人联  相似文献   

10.
<正>随着村"两委"换届工作进入收尾阶段,新任村干部带着所在村党员群众的重托开始了自己三年的任期。党员群众的信任既是一份荣誉,更是一份责任。村"两委"干部工作在基层第一线,担负着直接联系群众、宣传群众、组织群众、团结群众、引领群众的重要职责,其工作能力直接关系着党的路线、方针、政策落实到基层的实际效果。当前,随着时代的发展,受市场经济不良因素的影响,少数村干部的思想观念出现了一定程度的动摇,  相似文献   

11.
2008年,我全票当选永胜村党总支书记,如何真正的使群众办事更方便、更快捷,是我上任后着手做的第一件事。抓住区、镇服务型基层党组织创建和网格化服务工作开展这一契机,村领导班子向上级争取资金,在村办公室旁修建了面积50平方米的办事大厅,内设相应的办事窗口,使办事的群众随到随办。考虑到部分群众居住偏远,我们又在离村较远的地方创建了三个党员群众便民服务点,并制作了便民服务亲情卡发放给村民。为使"坐等上门"转变为村干部"上门服务",我把全村29个村民组划分为七个单元网格,每名村干部  相似文献   

12.
“当村干部有责任、有义务带领全村群众富” 李连成是1991年8月经民主选举被推选到村党支部书记岗位上的。刚一上任,他就决定用自己比较熟悉的种植蔬菜技术,带领全村群众发展蔬菜生产。缺技术,他现场指导;缺资金,他上门支援。三年下来,全村蔬菜大棚发展到40多个,为群众增加收入32万元。 1994年,当濮阳市大力发展日光温室和塑料大棚时,李连成又想到了办企业。于是,他挨家挨户做工作,经再三动员,他终于打动了6户村民,以股份合作制的形式筹资21万元建  相似文献   

13.
“要想富,养寒羊;有困难,找效堂”,这是乌盟丰镇市元山子乡沙沟沿村村民的口头禅,也是群众对村党支部书记杨效堂发的称赞。今年39岁的杨效堂,高中毕业后当了村干部,一干就是20年。2000年任村党支部书记以来,认真贯彻党在农村的各项方针、政策,时刻牢记党的宗旨,带领“两委”班子成员及广大党员群众,艰苦创业,开拓进取,使沙沟沿村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两个文明”建设取得了丰硕成果。2001年村党支部被评为自治区级“文明单位”,2000年至2002年村党支部连续三年被乌盟盟委、丰镇市委评为“先进基层党组织”,他本人也于2000年至2002年连续三…  相似文献   

14.
对大石桥市水源镇的同志村,过去我再熟悉不过了。 1989年,我曾和领导在这里蹲点扶贫。到村后,我们和村干部座谈时,他们说:“穷死了,整个集体家底都够不上几吊钱。” 翻开帐本,一个惊人的数字呈现在眼前:集体负外债44万元。村里每年从群众那收上的一点儿积累尚收不抵支,哪有能力承受这么大的债务?同志村还能翻身吗?愁煞人也! 1994年秋高气爽时节,我又一次来到同志村。不料,同志村的变化令我惊诧得目瞪口呆。  相似文献   

15.
村务公开是村级民主监督制度的一项重要内容,是村民自治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也是农村工作的一项重要任务。通过村务公开,给群众一个明白,还干部一个清白,既融洽了干群关系,保护和调动村干部的工作积极性,提高村民参与村政事务管理的热情和对村干部工作的理解与支持;又强化了监督功能,提高了村“两委”的凝聚力、战斗力,对遏制村集体非生产性支出,规范村级事务的管理,推进农村基层民  相似文献   

16.
基层传真     
《党建》2000,(12)
玉环县推行村级“听证会”制度(朱庆文) 浙江省玉环县最近决定在全县推行村级民主“听证会”制度。这项制度规定,各村在村级民主“听证会”召开5天前,向村民分发书面提案表,按“一事一议”的原则,村民提前两天提交10人以上联名提案。村里用广播、宣传窗等多种形式向村民通报本次“听证会”的时间、内容。同时,将“听证会”具体情况上报乡镇党委。“听证会”上,既有群众“听证”村“两委”工作及村干部个人履行义务的情况,又有村干部听取群众的呼声和建议的内容。会后,村召开“两委”会议,进一步研究解决措施,并在一个月内把意见…  相似文献   

17.
门头沟区近年来推行的村“两委”任期承诺制,是帮助村干部知道自己“东家”是谁,该向谁负责。这个制度的建立也推着村干部们必须作为。这应该说是一个有助于推动村干部勤政廉政,不失信于民的好形式。但要使任期承诺制发挥持久的生命力,有两个环节特别值得关注。  相似文献   

18.
“在乡政村治”的乡镇治理格局下,杆干部的地位日益凸显。因此,当下乡村治理必须解决两个方面的问题:一方面是村干部的积极性问题;另一方面是村干部行为的合法化问题。但是,从制度安排来看,既有村干部报酬补偿机制对上述两个方面的问题都不能有效地解决。而“村财(帐)乡管”与“村用省管”的办法并不能真正解决问题。因此,建立村干部报酬的合理分担与补偿机制就显得尤为迫切。本文在对当前村干部报酬补偿机制及其存在的问题进行剖析后,提出采取“国家财政拿一点,集体经济出一点,农民群众负担一点”的办法来解决村干部报酬补偿问题的政策设计。  相似文献   

19.
<正>盘县广大驻村干部访贫问苦、解困纾难,成为村民信得过、处得来的"好兄弟""好闺女""好帮手",赢得群众点赞。到农村去,经受锻炼,增长才干到农村去,服务群众,锤炼作风到农村去,砥砺品质,建功立业……随着一声呐喊,2013年以来,盘县2464名同步小康驻村干部奔赴全县454个村,扎根基层、立足基层、服务基层,描绘出小康梦的壮美画卷,2014年全县全面小康实现程度达到90.5%。两年来,广大驻村干部俯下身  相似文献   

20.
《党建文汇》2014,(4):14-14
服务群众零距离——安徽淮北市实行开放式村部建设,先后拆除影响党群干群关系的“一堵墙”“一张桌”,让村干部走出办公室,到为民服务全程代理大厅、群众“说事室”办公,“零距离”为群众服务,做到“拆除一墙一桌,服务一心一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