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关于“石头”的说道》是《石花杂文笔会》中的一篇杂文。它分析了自从《光明日报》发表《杂文也是石头》之后社会上出现的一些“说道”,笔锋犀利,辩驳入理。  相似文献   

2.
宁夏著名杂文家牛撇捺先生继《中国人的宰一刀》、《中国人生气了》之后,又出版了第三本杂文集《中国人的精神世界》(兰州大学出版社)。这本杂文集收录作者散见于各报刊的杂谈、杂议共101篇,23万字。从而兑现了牛先生1999年在出版第一本杂文集时许下的写“中国人系列“的诺言。综观牛撇捺先生的“中国人系列“三本书中的  相似文献   

3.
梅文革 《唯实》2002,(2):81-82
在编辑《世纪末杂文 2 0 0篇》时 ,乐朋杂文即给我留下深刻印象 ,但我与乐朋先生相熟 ,则缘于编辑出版他的杂文集《西窗听雨》。他居白下 ,我在沪上 ,为商榷出版事宜 ,书信来往 ,电话联络 ,生分日少熟分日多 ,渐渐地似把年庚忘却而为投契。乐朋作杂文与改革开放同始 ,那时他年华尚青。然其甫作杂文 ,便从历史的纵深和现实出发来抨击时弊 ,针砭源自传统的“不正之风”对改革伟业的损害。这大致奠定了乐朋后来杂文发展的基调。《西窗听雨》收录了这一时期的代表性作品《也说“大”》和《“下不为例”也是例》。乐朋先生凭借杂文家所具备的敏锐…  相似文献   

4.
聂绀弩是我国现代散文家和杂文家,著有散文集《沉吟》、《聂绀弩散文》,杂文集《血书》、《聂绀弩杂文选》、《聂绀弩杂文集》。聂绀弩的杂文写作有意学习鲁迅的笔法,几可达到以假乱真的地步。聂绀弩还从事旧体诗的创作,其中他写的旧体诗《三草》深得胡乔木的赞赏,从而引发了俩人的一段交往。  相似文献   

5.
李君 《唯实》2002,(3):83-84
早就想写一篇关于朱健国杂文创作的评论文字,但却迟迟未动笔。他的《早叫的公鸡》、《钢铁是怎样没炼成的》、《谁逼官贪》、《不与水合作》是我经常阅读的几部杂文集,每一次翻阅都有新的感悟,每一次品味都有新的体会。去年8月,在第二届全国  相似文献   

6.
元三 《党史博览》2010,(4):52-53
1956年9月20日,《解放日报》创办了《朝花》副刊,此后一直没有中断。杂文是文艺性的政治、社会、思想评论.是副刊的压轴戏。没有言论的副刊,总给人以轻飘飘的感觉。《朝花》杂文的作者,坚持领导干部与名家两结合,老中青三结合。《朝花》创刊后,虽然发表过一些领导干部如张春桥、杨永直、李家齐等的杂文,但总的看还是发表名家的多。  相似文献   

7.
《前线》2016,(8)
正由中共北京市委前线杂志社主编的《燕山新话——〈前线〉杂文集(1995-2015年)》、《画里画外——〈前线〉漫画集(1995-2015年)》,日前由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出版。上述两书是前线杂志社为纪念《前线》杂志恢复刊名20周年,从1995年至2015年《前线》杂志刊发的杂文和漫画中,精选100篇杂  相似文献   

8.
艾琳 《共产党人》2011,(5):55+50
<正>清晨,一上班,看到桌面上赫然摆放着一本新书。原来是周旋老师的新作——杂文集《见黑见白》。翻动着这本还散发着阵阵油墨香的新书,浏览着一个个吸人眼球的标题,从"‘差异’说差矣"到"子非鱼,安知鱼之乐?"心中感慨颇多。作为一名党刊文化生活版面的编辑,每年经手的杂文不下百篇,但周旋老师的杂文却总能超凡脱俗,给我留  相似文献   

9.
谷长春同志是我尊敬的一位师长。他有很强的社会责任感,虽然年逾七十,但仍笔耕不辍,用思维敏锐的杂文颂美斥丑,扬善抑恶,褒是贬非。近读其杂文集《成熟辩》颇有感悟,体会最深者自然是对“成熟”的理解。  相似文献   

10.
《唯实》2002,(1):84-84
1.《一个绕不开的话题──关于命题创作的思考》,作者陆建华,原载2000年第10期,《 文学报》2000-12-07摘要转载。2.《意见与期望──在全国杂文随笔编辑研讨会上的发言》,作者刘成信,原载2000年第1 1期,《杂文选刊》2001年第1期全文转载。3.《可贵的“思想芦苇”──评朱铁志的杂文创作》,作者刘成信,原载2001年第1期,《 杂文选刊》2001年第4期全文转载。4.《悲天悯人 大起大落──焦国标杂文创作简评》,作者李君,原载2001年第2期,《杂 文选刊》2001年第6期全文转载。5.《绕不过去的一道坎儿》,作者潘多拉,原载2001年第3…  相似文献   

11.
记得,毛泽东同志曾要求领导干部“读点鲁迅”。我理解,读点鲁迅,主要是读点鲁迅杂文。我还觉得,鲁迅杂文固然要读,而其他人的杂文,例如眼下报刊上时常发表的杂文,以及现当代人的杂文集等等,也该读一读。领导干部多读点杂文,从哪方面讲都是无害而有益的。杂文的主要特点是开展广泛的社会批评和文明批评,其矛头所向自然是假、恶、卫之类。所以人们将杂文比作匕首、投枪、银针、解剖刀,是很恰切的。杂文瞄准不同类型、不同程度的假、恶、丑,区别对待,加以抨击,“使不是东西之流缩头”,使有毛病的入改邪归正。其实,在很务情况下…  相似文献   

12.
继全国性的杂文选集《中国当代杂文八大家》选入了邵燕祥在本刊首发的《说人话,不说鬼话》、《中国当代杂文精品文库》选入了鄢烈山的《从塑料羽毛球拍说到“两个凡是”》之后,由“文丛总编辑委员会”主编、江苏文艺出版社刚刚出版发行的《江苏文学50年·杂文卷》,又选入了本刊发的两篇作品:《从一个大学生行乞谈起》(作者:马国征)、《杂文味》作者:张彦加本刊首发杂文入选重要选集@张彦加  相似文献   

13.
鲁民 《学习月刊》2013,(7):15-15
闲翻《孟子》,越读越觉得孟子的文章篇篇都像杂文,如投枪匕首,似针砭药石,毫无疑问,孟子就是个不世出的杂文家。他的思想、语言、学识、见地。都是我等难以望其项背的;他的尖锐、勇敢、泼辣、犀利,也是我等难以企及的。一本《孟子》,完全可以当成一本杂文经典来读.而每一个杂文家要想写出点像样的东西,有那么三言两语流传下来,学学孟子,把《孟子》当成教科书,仿效借鉴,苦心揣摩.必将受益无穷.  相似文献   

14.
鲁民 《学习月刊》2013,(4):15-15
闲翻《孟子》,越读越觉得孟子的文章篇篇都像杂文,如投枪匕首,似针砭药石,毫无疑问,孟子就是个不世出的杂文家。他的思想、语言、学识、见地。都是我等难以望其项背的;他的尖锐、勇敢、泼辣、犀利,也是我等难以企及的。一本《孟子》,完全可以当成一本杂文经典来读.而每一个杂文家要想写出点像样的东西,有那么三言两语流传下来,学学孟子,把《孟子》当成教科书,仿效借鉴,苦心揣摩.必将受益无穷.  相似文献   

15.
《理论与当代》2008,(9):46-46
孙焕英在7月3()日的《文汇报》上撰文指出:我们对鲁迅的研究还是需要深入的。假设有这样两道选择题:1.鲁迅的杂文质量:高,一般,低;2.鲁迅的杂文产量:高,一般,低。我相信,人们都会选择两个“高”。其实,第二道题选择“高”错了,正确的答案是“低”。且看鲁迅杂文产量的统计:《三闲集》:1927年8篇;1928年14篇;  相似文献   

16.
邵玉奎 《前线》2008,(10):61-61
我是1998年到《前线》任总编辑的。 没到《前线》之前,我对这本刊物印象颇深的是杂文栏目。我知道,老《前线》开办的“三家村札记”杂文栏目,在读者中具有很强的影响力。复刊后的新《前线》则开设了“燕山新话”杂文栏目,也深受读者欢迎。那时候,我偶尔应邀为“燕山新话”撰写一些文章。可以说,《前线》的杂文栏目,以短小精悍、内容丰富、可读性强的文章,使刊物显得生动活泼了许多。  相似文献   

17.
毛泽东慧眼识英才1942年延安开展整风运动,20岁的田家英在1月8日延安《解放日报》副刊发表了杂文《从侯方域说起》。毛泽东从这篇杂文文笔的老辣,判断作者文史功底不浅,便约四家英谈了一次话,鼓励他继续写作,给"大后方"因看不清国家前途而空虚颓废的人抽一...  相似文献   

18.
陈辽 《唯实》2004,(2):94-95
在我国 ,除了有一家《杂文报》、一家《杂文月刊》、一家《杂文选刊》外 ,在定期出版的刊物中 ,专门辟出“杂文随笔”的专栏、期期刊登杂文随笔的 ,就我所知 ,只有提倡“不唯上 ,不唯书 ,只唯实”的《唯实》(中共江苏省委党校主办 )杂志一家。单是这一点 ,《唯实》的这一做法 ,就使我十分钦敬。因为 ,鲁迅说过 :“比起高大的天文台来 ,‘杂文’有时确很像一种小小的显微镜的工作 ,也照秽水 ,也看脓汁 ,有时研究淋菌 ,有时解剖苍蝇。从高超的学者看来 ,是渺小 ,污秽 ,甚而至于可恶的 ,但在劳作者自己 ,却也是一种‘严肃的工作’ ,和人生有关 …  相似文献   

19.
刘成信 《唯实》2002,(6):82-84
在当代杂文作家中 ,有几位颇有名气的剧作家 ,他们的剧作曾轰动剧坛 ,影响广泛 ;他们的杂文创作也出类拔萃、各有千秋 ,沙叶新先生就是其中的一位。沙叶新是十年浩劫之后由一出名曰《假如我是真的》话剧而闻名遐迩的。《假》剧不仅显示出剧作家的思想开放 ,也同时表现出其不凡的胆识与文学才华。此后 ,沙叶新又创作了《陈毅市长》、《约会》、《大幕已经拉开》和《寻找男子汉》等震撼剧坛的力作。大约是离开上海人艺领导岗位前后 ,沙叶新开始创作杂文、散文。在我看来 ,他的许多散文都可以作杂文来读 ,因为有不少散文既有戏剧性 ,又有杂文的…  相似文献   

20.
朱铁志 《党建文汇》2008,(11):54-54
我与乃举先生由相识而相知,转眼已经二十多年。乃举性情耿直,为人诚恳,有忠义之心,是杂文圈里有名的热心人。《秋实集》是继《春华集》、《夏雨集》之后乃举的又一本杂文随笔集。由于长年在党刊工作,乃举的杂文创作视野宏阔、立意高远,能够很好地处理“正面宣传”和“舆论监督”的关系,落笔讲究分寸,展开论述张弛有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