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玉树抗震救灾转入灾后重建阶段后,在中央和省委的坚强领导下,在中组部和省委组织部的有力指导下。玉树州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大力弘扬玉树抗震救灾精神.采取切实有效措施加强党的建设.团结带领全州各族群众坚定信念、振奋精神.艰苦奋斗、重建家园,凝聚起夺取灾后重建和建设社会主义新玉树的强大合力。  相似文献   

2.
去年以来,特别是在抗震救灾和灾后重建中,剑阁县以改革创新精神创新组织工作,取得了较大成绩。  相似文献   

3.
中国人民在抗震救灾实践中所彰显的伟大精神,本质上和奥林匹克精神是一脉相通的.无论是抗震救灾精神还是奥运精神,与民族精神在本质上具有一致性.伟大抗震救灾精神是中华民族精神在当代中国的集中体现和新的发展.本质上,奥运精神与民族精神具有内在的一致性,是息息相通的.伟大的抗震救灾精神和奥运精神都是民族精神的宝贵资源,我们要在弘扬抗震救灾精神和奥运精神中升华伟大的民族精神,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的精神家园.  相似文献   

4.
汶川抗震救灾中社会动员形成了党政军系统的命令式动员和面向全体社会成员的参与式动员两种有效的运作方式。巨灾救助中社会动员推进了社会凝聚。在灾后民生重建中仍要以社会动员为动力,重组人们的心灵秩序,提高社区的救助和保障功能,提高民族精神振兴的能量与效果。  相似文献   

5.
2009年5月12日下午,纪念四川汶川特大地震一周年活动在震中汶川县映秀镇隆重举行。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胡锦涛出席纪念活动并发表重要讲话,向在地震灾害中不幸罹难的同胞们、向为夺取抗震救灾斗争重大胜利而英勇献身的烈士们表达深切思念,号召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大力弘扬伟大抗震救灾精神,奋力夺取抗震救灾斗争全面胜利。  相似文献   

6.
在汶川大地震的灾后重建工作中,正确的传媒导向也发挥了重要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为灾区重建工作提供了坚强的精神支柱,展现出中华民族万众一心、众志成城、不畏艰险、百折不挠、以人为本、尊重科学的伟大抗震救灾精神。  相似文献   

7.
正我们全体援建人员牢记使命,不辱使命,向灾区人民交上了一份满意答卷,为此我们深感欣慰和自豪,同时也取得很多收获:收获了精神——伟大的抗震救灾精神和龙江援建精神。灾区人民不等不靠,发扬伟大的抗震救灾精神。我们龙江援建人员把弘扬"北大荒精神""大庆精神"和"铁人精神"与学习灾区人民的抗震救灾精  相似文献   

8.
今年是汶川特大地震第5个年头了。5年来,花落花又开,秋去春再来,逝者长已矣,生者如斯夫。然而,"4·20"芦山地震的突然降临,再一次让多灾多难的巴蜀大地陷入悲痛,紧紧揪住全国人民的心。在这个特殊的历史时刻,回望"5·12"抗震救灾的艰难历程和灾后恢复重建的伟大奇迹,我们倍受伟大抗震救灾精神的鼓舞,倍感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倍增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自信、道路自信、制度自信。更重要的是,我们倍加坚定自强  相似文献   

9.
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5月21日至23日在四川芦山地震灾区看望慰问受灾群众,对抗震救灾工作提出明确要求。他强调,芦山强烈地震抢险救援阶段工作取得重大胜利,抗震救灾任务仍然十分艰巨,要继续大力发扬伟大抗震救灾精神,让灾区人民早日走出灾难阴影,开始美好新生活。21日上午10时35分,习近平乘坐的专机降落四川邛崃机场,他随即驱车100  相似文献   

10.
3月22日上午,由光明日报社、省委宣传部联合主办,四川党建期刊集团承办的抗震救灾和恢复重建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座谈会在成都隆重举行。来自中央党校、中国社会科学院、教育部和国防大学等国内四大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及我省理论界的专家学者齐聚一堂,深入研讨抗震救灾和灾后重建丰富的精神内涵及宝贵的时代价值。  相似文献   

11.
带着党中央、国务院对甘肃人民、对灾区人民的深厚感情,6月21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总理、国务院抗震救灾总指挥部总指挥温家宝,来到我省陇南灾区,看望慰问受灾群众,视察灾后恢复重建工作。他强调,要坚持一手抓抗震救灾毫不松懈,一手抓经济建设毫不动摇,举全国之力、举全省之力推进灾后重建,努力夺取抗震救灾斗争的全面胜利。  相似文献   

12.
九州方圆     
《党的建设》2008,(8):5-5
省内一、7月1日,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陆浩接见了我省荣获全国抗震救灾先进基层党组织和优秀共产党员代表。他强调,要认真学习贯彻胡锦涛总书记在抗震救灾先进基层党组织和优秀共产党员代表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在全社会大力弘扬伟大的抗震救灾精神。  相似文献   

13.
5月21日至23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在芦山地震灾区看望慰问受灾群众,对抗震救灾工作提出明确要求。他强调,芦山强烈地震抢险救援阶段工作取得重大胜利,抗震救灾任务仍然十分艰巨,要继续大力发扬伟大抗震救灾精神,全力救治伤员,妥善安置受灾群众,科学布局灾后恢复重建,让灾区人民早日走出灾难阴影,开始美好新生活。  相似文献   

14.
胡总书记在抗震救灾先进基层党组织和优秀共产党员代表座谈会上的讲话中强调,要大力弘扬抗震救灾精神,以改革创新精神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万众一心、众志成城,不畏艰险、百折不挠,以人为本、尊重科学"的伟大抗震救灾精神,是爱国  相似文献   

15.
经过艰苦的努力,我省抗震救灾工作重点已由应急抢险转向灾后恢复重建。相对于前一阶段来说,这一阶段的工作量更大、持续的时间更长、面临的任务更加艰巨。全省各级党委政府一定要统一思想,提高认识,认真贯彻落实胡锦涛总书记视察陇南灾区时的重要讲话精神,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  相似文献   

16.
5.12四川汶川特大地震灾害,给我国带来了空前的灾难.但是,在抗震救灾斗争中,孕育和凝聚了一种新的巨大的精神力量,这种精神是"两弹一星"、"98"抗洪、抗击南方低温冰雪等历次抗灾害精神的延续和升华.它,就是伟大的抗震救灾精神.  相似文献   

17.
6月1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胡锦涛来到汶川大地震中受灾严重的我省陇南市,实地察看地震灾情,看望慰问受灾群众和救灾人员,考察恢复重建工作。他充分肯定了甘肃在抗震救灾斗争中采取的得力措施和取得的明显成效,希望甘肃的同志按照中央的决策部署,坚持一手抓抗震救灾工作,一手抓经济社会发展,继续  相似文献   

18.
胡锦涛总书记在抗震救灾先进基层党组织和优秀共产党员代表座谈会上指出:万众一心、众志成城,不畏艰险、百折不挠,以人为本、尊重科学的伟大抗震救灾精神,是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精神的集中体现和新的发展,是我们党和军队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的集中体现和新的发展,是中华民族民族精神在当代中国集中体现和新的发展。我们要在全党全社会大力弘扬抗震救灾精神,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不断发展提供强大精神动力。  相似文献   

19.
5.12四川汶川特大地震灾害,给我国带来了空前的灾难。但是,在抗震救灾斗争中,孕育和凝聚了一种新的巨大的精神力量,这种精神是"两弹一星"、"98"抗洪、抗击南方低温冰雪等历次抗灾害精神的延续和升华。它,就是伟大的抗震救灾精神。  相似文献   

20.
领导要论     
《党的建设》2008,(7):4-4
大力学习弘扬伟大的抗震救灾精神万众一心、众志成城,不畏艰险、百折不挠,以人为本、尊重科学的伟大抗震救灾精神,是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精神的集中体现和新的发展,是我们党和军队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的集中体现和新的发展,是中华民族民族精神在当代中国的集中体现和新的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