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说“知人”     
从传媒披露的案例看,腐败分子的违法乱纪问题,不少是由情人“告”出来、窃贼“偷”出来、同犯“咬”出来的,还有的是公安、检察机关办案时“牵”出来的。由本部门、本单位查出问题的倒不是很多。这当然和工作特点有关,查案办案,职责所在,这也不奇怪。这种现象倒引出一个话题,就是如何“知人”。“知人善任”,是领导者的一个职责。善任的前提是“知人”,恰如辩证才好下药。只有真正“知人”,才能选准干部,用好干部,管住干部。有的同志说,“知人”太难。这不无道理。俗语说“上明不知下暗”,贪赃枉法的腐败分子往往善于伪装,想弄清他们“袖里…  相似文献   

2.
在改革开放的大湖中,涌现出一批走上了领导岗位,创造了效益,取信于民的能人。但也确有这样的人,上了领导岗位却不能胜任领导工作。  相似文献   

3.
人是会“变”的。既会“变”,就应识“变”,只有识“变”,才能识人知人;只有识变,才能使自己的思想做到与时俱进,适应发展变化了的客观实际。“要坚持辩证法,用联系的、发展的、全面的眼光评价干部”(江泽民在中纪委第七次全会上的重要讲话)。用这种辩证法的眼光“评价干部”,就是要把人当作一种处于“变”的客体去了解。看不到“变”,是一种唯心、主观、僵化、凝固的观点。用这种观点观察分析人,必然会陷入唯心主义和形而上学的泥坑,往往会把人看偏、识错,给我们的事业造成难以想象的危害和损失。“天地万物无时不移也”。“…  相似文献   

4.
报载,广东省雷州市水利局原局长林全,在担任企水镇党委书记时,就有“玩忽职守、涉嫌贪污”等问题,市里不但没有采取果断措施免去他的书记职务,而是让他易地做官,当了水利局长。当他再次玩忽职守、湛江市检察院介入时,市里又一次准备让他易地做官,这才导致林全严重违反组织原则的“官职大批发”事件。古人言:“用才之道在于知人善任”。发现一个“德才”兼备,德、能、勤、绩突出的同志,就要大胆使用,把他们提拔到领导岗位上来。反之,对那些无所适从,缺德、无能、不勤、没有实绩的人,若不罢他们的官、免他们的职,就会导致他们…  相似文献   

5.
长期以来,干部能上能下、能进能出的问题,在有些地方还没有得到根本解决,优秀干部脱颖而出的机制还没有完全形成。究其主要原因除“知人不能善任”外,还在于难以做到“知人善免”,使干部“出口”不畅、“进口”不宽。从当前对干部德才素质要求来看,“下”的干部无外乎以下几种:一是不能履行现职岗位职责、德才平庸者;二是超过任职时限、不宜再任者;三是政绩平平、竞争实力不强者;四是专业知识不宽或不对口、岗位不适者;五是因循守旧、固步自封、屡教不改者;六是党性观念淡薄、廉洁自律不严、形象不佳者。然而现实中,对这些不胜…  相似文献   

6.
北宋著名政治家寇准,把为政之本归纳为“举贤任能,辞退不肖”,可谓一语破的,击中要害。他的这种思想,对于当今领导干部和组织部门的同志如何坚持正确的用人原则,不能说没有启迪作用。 从现实干部工作的实际来看,人们往往热衷于做知人善任的伯乐,而不愿做知人善免的包公。领导干部和组织部门的同志发现、培养、选拔人才,将“贤”者委以重任,  相似文献   

7.
有一些干部在走上领导岗位后 ,便满足现状 ,不思进取 ,贪图享受 ,“一朝坐皇位 ,终生够享用”。只看重职务带来的“实惠” ,把勤政廉洁、开创业绩、为民服务抛于脑后 ,不求有功但求无过 ,当个受“香火”不“显灵”的“太平官”。群众称这种官员为“保险柜”式官员———有权有利又牢靠。如何打开这种官位“保险柜”,是我们近年来贯彻干部能上能下制度的关键和难点。我以为 ,目前干部选拔工作中 ,我们能做到知人善任 ,却未能做到知人“善免”,导致干部选拔任免过程中出现“保险柜”式的干部。要做到知人“善免” ,一是要正确认识两个关系。首…  相似文献   

8.
知人     
  相似文献   

9.
邓忠强 《学习月刊》2013,(13):52-52
作为领导者,选官用人是件挺重要的事。从原则上说,当然要出以公心,选贤任能。问题是所荐之"贤"未必贤,彼时的"贤"也可能现时"不贤"。社会是复杂的,人也是复杂的,那么一旦发现自己用人失误,该怎样对待?唐文宗(李昂)时的宰相李石,为官正直清廉,但他有一次就用错了人,误荐了一个贪官。据《资治通鉴·卷245》记载,唐开成元年(公元636年),李石认为金部员外郎韩  相似文献   

10.
只有知人才能善任──二谈用人之道卫庆国《今古奇观》中有个乔太守乱点鸳鸯谱的故事,说的是乔太守不知人而又善于乱相配,其结果肯定是可笑的。然而,可笑归可笑,现实生活中类似这样的现象并没有绝迹,恐怕人人都可以从身边找出几个例子来,有人调查分析,我们各级领导...  相似文献   

11.
刘腾 《前线》2020,(3):86-88
秦汉之际,群雄并起,其中以刘邦和项羽两支力量声势最大。最终,布衣出身、文不能书、武不能战的刘邦竟然打败了出身将门、深谙兵法、身经百战的项羽。刘邦在总结战胜项羽的经验时说:“能够在运筹帷幄之中,决胜于千里之外,我不如张良;能够镇守后方,安抚百姓,提供军饷,使粮食源源不断供给到前线,我不如萧何;能够带领百万大军,战必胜,攻必克,我不如韩信。这三个人,都是人中豪杰。我只要发挥他们的长处,就能夺得天下。而项羽呢?他手下仅有一位谋士范增,却既不信任也不重用,这便是他失败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2.
毛泽东身边有一批能征善战、智勇双全的将领。毛泽东对军中诸将的指挥才能、谋略水平、品质特长知之甚深,因而能因其特点委以重任。  相似文献   

13.
观微知人     
边鸿基  杨自明 《求贤》2007,(6):46-46
中华民族五千年的悠久历史,培育出许许多多德才双馨的英雄。他们无论是处于动荡落魄之时还是在鲜花和掌声面前,都能做到“唯以国家与民众为念”,展示了良好的为官品德。西汉末年的冯异将军就是他们当中的杰出代表。  相似文献   

14.
知人者智     
老子在《道德经》中说:“知人者智。”知人者智,有知人者为智者的意思。善于知人者,可选朋而友,可择邻而居,可唯贤而举,可因材而用,可趋“明君”而事,可取“良木”而栖,从而内可以保身,外可以立业,是为智;不善知人者,或者有眼不识泰山而效子期失伯牙于交臂,或者好心不得好报,农夫暖僵蛇于肘腋,或者弄斧于班门尚自鸣得意,或者对牛而弹琴尚兴高采烈,或者用了有才无德之人而坏事,或者用了有德无才之人而误事,或者用了无德无才之人而既误事又坏事,是为不智。  相似文献   

15.
正全省组织工作会议抓住了要害,干部准确使用、科学发展考核、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等重点难点问题解决有了依据,组织工作就活了;树立了导向,凡事从解难题出发,问题原点意识强了,组织工作就实了;体现了担当,任职年龄层层递减、干部体制障碍等遗留疑难问题被提出来,并下决心解决,一抓到底的韧劲绷紧了,组织工作就强了。  相似文献   

16.
人才资源是第一重要资源,知人莫过于知性,与时俱进的从“怎么做”的角度把握人性,使之与传统的也是大行于世的重在看档案的知人方法互为裨补,为有限的人才资源合理有效配置提供客观公正的依据。  相似文献   

17.
用什么人的问题,大而言之关乎党与国家的兴亡,小而言之关乎事业的成败,就一地区和单位而言具有很强的示范作用,用人的方向往往就是干部努力的方向。当前,一些陈旧的识人观念和用人标准还在禁锢着人们的头脑,干部人事制度上的一些弊端和社会上的各种不正之风也给正确识人、用人带来一定困难。要解决好选人、用人工作中的问题,必须坚持以辩证唯物主义思想方法  相似文献   

18.
现实生活中,人们称知人善任的领导者为“伯乐”,往往大加颂扬,却很少为知人善免的领导者拍手叫好。笔者认为,为切实解决一些干部能上不能下的问题,彻底搬掉“太平椅”、打破“铁交椅”,在一定程度上,善免比善任更难能可贵。长期以来,在一些党政部门和企事业单位里,有的人不求有功,但求无过,任职一届,甚至几届,江山依旧,却仍能在位上混饭吃;有的人只唯上、不唯下、不唯实,把一个地方或单位搞得乱糟糟,却仍能继续“呆”下去,实在呆不下去了,或易地为官、或“冷处理”之后,又“东山再起”。如此只任不免,带来诸多害处。所以,领导者不仅要有知人…  相似文献   

19.
知人善任,是各级领导和干部管理部门选人用人的一个重要方法,这是毋庸质疑的。但知人是否也应善免呢?回答是肯定的。 国之兴,长于政;政之兴,在得人。任何一个伟大的历史时代,任何一项伟大的事业,都需要有一大批杰出的人才。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坚持干部“四化”标准,按照知人善任的原则,选拔任用了一大批政治素质好、工作能力强、有开拓精神、政绩突出的领导干部。  相似文献   

20.
公元前202年,垓下一战,刘邦战胜"力拔山兮气盖世"的西楚霸王项羽,统一中国.2月初三,刘邦正式即位称帝,定都洛阳.5月,刘邦在洛阳南宫举行盛大宴会,庆祝全国统一.会上,刘邦让群臣畅所欲言,找出汉胜楚亡的原因.王陵首先说:"陛下平时待人傲慢无礼,动不动就发脾气,但是,赏罚分明,量才授职,能把城邑封给有功之臣,所以将士都愿意为您效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