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010年末,湛江市60岁以上老人人口达97.8万人,占全市总人口的12.6%,老龄化趋势显现,特别是市区孤寡老人、空巢老人日益增多,优先发展养老服务的要求更加紧迫,意义更加重大。推进养老服务社会化,是迎接湛江人口老龄化挑战,加快建立健全湛江老年人福利服务体系的迫切需要,是迅速缓解目前湛江社会福利服务供需矛盾的有效手段,同时也是建设和谐幸福湛江、提高广大老年人生活质量和幸福指数的重要举措。  相似文献   

2.
《上海人大月刊》2007,(11):33-33
医疗有保障、居家可养老……共享改革发展的成果,生活在上海的老年人,“幸福指数”正不断上升。  相似文献   

3.
范一明 《群众》2022,(13):65-66
养老工作是社会治理的重大课题,是公共服务品质的重要体现。新时代的养老工作,已悄然从面对特定人群向面向全体老年人转变,养老工作在公共服务领域的重要地位愈加凸显。近年来,张家港市高站位谋长远,持续优化养老服务供给,发挥经济基础雄厚、上下团结有力、公益慈善氛围浓厚、文明志愿资源充分等优势,推动养老服务质量提升、养老服务事业产业蓬勃发展,让老年人共享改革发展成果、安享幸福晚年。  相似文献   

4.
面对不断严峻的老龄化问题,大力发展养老服务事业,让老年人安度晚年,需要政府和社会各界高度重视。针对湖北省老年人口特征以及社会经济发展状况,本文在分析湖北省养老服务存在问题的基础上,探讨发展社会化养老服务的紧迫性和可行性,提出了明确社会化养老服务目标、构建社会化养老服务体系、界定社会化养老服务责任、提倡社会化养老服务多元、提高资源配置效率等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5.
<正>自从我国确立了"以居家养老为主体,社区服务为依托,机构养老为支撑,各类养老服务组织协调发展,覆盖城乡全体老年人"的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发展战略以来,各地纷纷根据本地的实际情况制定了加快推进社会养老服务事业发展的规划,提出形成"9064"或"9073"的养老服务格局,即90%的老年人实现居家养老;6%或7%的老年人实现社区养老;4%或3%实现机构养老。本文结合北京市的探索实践,就社区养老与模式创新谈点粗浅看法。上述养老服务格局无论是"9064"  相似文献   

6.
黄英 《人民公安》2014,(5):28-29
<正>1999年,我大学毕业入警之初,老警长们有感而发:咱这个行业,养小不养老!目前,我所在的分局,民警的平均年龄不足30岁,而我却已近不惑。据估算,2050年,中国将有3.32亿老年人,届时每四人中就有一人是老年人,如果我还健在,也是其中一员。工作闲暇之余,不禁憧憬退休后慢节奏的生活,毕竟每个人都将面对生老病死,如何养老,如何才能安享晚年幸福呢?早早筹划"明天"生活摆上了日程。  相似文献   

7.
随着人口老龄化压力的增大和传统家庭养老服务功能的日益弱化,养老问题在传统养老体制和养老模式中日益显得矛盾突出,老年人养老服务已经成为重大的社会问题。老年人特别是高龄老人对社会福利和社区照料服务的需求不断增加,养老职能将更多地依赖于社会,依赖于社区为老服务的开展,由此产生的社会化居家养老问题也越来越受到广泛关注。  相似文献   

8.
杨柳 《政策》2015,(2):67-69
随着时代的发展以及老年人口的迅速增加,如何养老成了一个重大的社会性课题。解决老龄问题、满足老年人不断增长的物质和文化需求,是现代化建设面临的重要而紧迫的任务,也是促进社会和谐幸福的一项重要举措,任重而道远。全国各地针对养老问题做了很多积极、有益的尝试,湖北省钟祥市的探索一直走在全省前列。  相似文献   

9.
政府为5600多位经济困难、失能老人免费提供照料服务;1.4万80岁以上的老人每月领取“高龄津贴”;8.4万老年人在社区里就能享受“15分钟养老服务圈”,老年食堂、助老服务网点、养老服务照料中心就在家门口……在杭州市西湖区采访,记者真切感受到了幸福养老的滋味。  相似文献   

10.
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进程加快,家庭养老功能日益弱化,老年人养老服务已经成为重大的社会问题。深入研究居家养老服务模式意义深远。  相似文献   

11.
"我和妻子常年在外跑运输,父母吃饭、娱乐都在社区的幸福食堂,我很放心。"在山东省邹城市城前镇的社区幸福食堂里,来看望父母的村民张少青深有感触地说。邹城市60岁以上的老年人有近23万人,不少家庭也像张少青家一样面临着老年人用餐难、照看难的问题。邹城市将"兴建社区幸福食堂"列为重点项目,目前,30处幸福食堂实现了城乡社区老年人就餐和志愿服务全覆盖。  相似文献   

12.
2010年2月,上海市民政局提出《上海市社区居家养老服务规范》(以下简称《规范》)。《规范》指出,居家养老服务是依托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社(社区助老服务社)、社区老年人日问服务中心、社区老年人助餐服务点等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组织(机构),为60周岁及以上有生活照料需求的居家老年人提供或协助提供生活护理,包括助餐、助浴、助洁、洗涤、助行、代办、康复辅助、相谈、助医等服务。2011年12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建设  相似文献   

13.
《中国民政》2011,(10):50-50
江苏省沭阳县民政局荣超认为,开展居家养老要处理好以下“五个关系”:一是处理好居家养老与机构养老的关系。机构养老,政府投资大、运转成本高、服务功能少,难以满足大多数老年人养老服务的需要。据调查,有95%左右的老年人喜欢居家养老。因此,政府应坚持以人为本,建立科学的老年社会福利事业发展规划,在巩固、完蔷和适度发展养老机构基础上,把有限资金投入到居家养老服务工作中去,让更多老人享受居家养老社会化服务,安享健康快乐的晚年生活。  相似文献   

14.
<正>日前,《南阳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养老服务业发展 完善养老服务体系建设的实施意见》出台,将逐步完善以居家为基础、以社区为依托、以机构为支撑、医养相结合的养老服务体系。到2020年底全市养老机构总床位达6.1万张,初步形成"9073"养老格局,即90%的老年人实现居家养老,7%的老年人实现社区养老,3%的老年人实现集中养老。该意见突出七个亮点:建立和完善养老服务政策。完善政府供养制度,保障城市"三无"和农村"五保"老年人基本生活不低于当地平均生活水平。建立政府购买养老服务制度,逐步  相似文献   

15.
发展养老产业是当前及今后应对人口老龄化的有效途径,而养老需求和老年人的养老支付能力决定了未来如何发展机构养老产业。根据大连地区的养老需求的调查,应在提高老年人的养老支付能力,提升机构养老的服务质量等方面下功夫,不断推进养老产业社会化发展,进一步弥补家庭养老的不足。  相似文献   

16.
论立体式家庭养老服务支持体系的构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龙玉其  刘莹 《湖湘论坛》2020,33(1):110-121
家庭是提供养老服务的重要主体,家庭养老服务是养老服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现实中,家庭养老服务困境重重,影响老年人各类需求的满足。家庭养老服务弱化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无奈、无能与无为。为防范老年社会风险,满足老年人的各类需求,提升家庭的养老服务能力与服务意愿,应该在现有基础上探索构建立体式家庭养老服务支持体系,即支持主体多元、支持内容多维、支持举措多面。未来应该以政府为主导,多主体协同联动,从多个方面全面推进家庭养老服务支持体系建设,更好地满足老年人的养老服务需求。  相似文献   

17.
养老服务业既是服务广大老年人的公共事业,又是充满希望的朝阳产业。近些年来,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加速发展和"四二一"家庭的增多,传统的以家庭提供养老的方式受到前所未有的挑战,社会养老服务供需矛盾越来越突出。迫切需要我们对养老服务业进行"产业化改造",推进养老事业向养老产业转变,以事业促产业,以产业带事业,不断满足日益增长的养老服务需求,让老年人安享晚年生活,共享经济社会发展成果。  相似文献   

18.
军休服务管理机构是直接服务和管理军休人员的专设机构。军休经费保障比较稳定,军休人员生活待遇较高,理应走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前列,成为养老服务的领跑者。可是,现实并非如此。由于军休机构设置长期没有调整、工作人员的服务理念陈旧、军休人员的养老理念保守、军休服务管理不到位等原因,导致服务管理不到位、军休人员晚年生活幸福指数偏低。结合学习民政部《关于进一步加强移交政府安置的军队离休退休干部  相似文献   

19.
为彻底解决鳏寡孤独、年老病残和60岁以上老年人居家养老问题,内蒙古凉域县多项措施加大农村互助幸福院建设。一是把互助幸福院工程提高到全县重要议事日程。成立推进农村互助幸福院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协调幸福院建设过程中的各种问题。二是全面规划,合理布局。幸福院建设与统筹城乡发展和推进新农村建设相结合,与加快农村危旧房改造、扶贫开发和生态移民相结合,与农村敬老院建设相结合。  相似文献   

20.
正面对不断加剧的人口老龄化问题,金华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社会养老服务工作,着力构建了以居家养老为基础,社区服务为依托、机构养老为支撑,覆盖城乡的社会养老服务体系,有效满足老年人养老服务需求,初步实现了老有所养的工作目标。截至目前,全市新增城乡社区居家养老服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