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关于南诏国的族属问题,目前主要有两种截然不同的说法:一种认为南诏是泰族建立的国家;一种认为它是彝族和白族先民所建立的政权。 伦敦大学教授拉古伯里在1885年发表的《掸族发源地》一文中,首次系统提出“南诏是泰族国家”这种说法。此后几十年里,一批西方学者、情报官、牧师、外交官,纷纷著书立说,大谈南诏是泰族建立的强盛国家。  相似文献   

2.
《东南亚》1989,(2)
关于泰族起源问题,百多年来一直是国际学术界激烈争论的问题,在泰国的影响尤为深远。云南历史上的南诏大理国是否为泰族建立,长期以来也是中泰两国学者探讨的重大学术课题。为此,朱拉隆功大学亚洲研究所所长强·特拉逸教授于1986年提议与云南省社会科学院东南亚研究所联合研究“泰国的起源:是南诏还是素可泰?”的课题。双方组成各有五人参加的联合研究课题组。1988年4月7日至17日,强·特拉逸教授率领的泰方课题组到云南大理州的巍山、剑川、大理等地考察了南诏的古城遗址、石窟及重要的文物古迹。  相似文献   

3.
《东南亚》1990,(4)
西方学者T·D·拉古柏里教授在1885年发表的《掸族发源地》一文首次提出“南诏是泰族建立的国家论”。一百年来,此论在世界民族史学界产生了很大的影响。迄今为止,世界各国许多涉及中国或东南亚史的著作仍然持此论调。泰国的历史教科书也袭用这种说法,甚至连《大英百科全书》那样权威性著作也将南诏列入泰国词条。 我们多年来在从事南诏大理国的历史文物调查研究中,深感“南诏是泰族建立的国家论”,纯属一种凭空捏造的错误理论,应该予以彻底否定。实际上南诏国是白族、彝族先民建立的国家,这可以从南诏国的语言、宗教、文物、制度多方面进行综合地论述。本文仅就南诏国王蒙氏的姓名制度与白族古代姓名制度作一对比研究,可以发现他们是何其相似,这种文化上的同一性表明了南诏王室与白族的历史渊源关系。  相似文献   

4.
《东南亚》1989,(1)
南诏的族属问题由来已久。随着近、现代某些西方和东方的学者提出南诏是泰族建立的国家以来,其观点得到广泛的传播。此后,中国学者根据丰富翔实可靠的中国文献进行了认真细致的研究和考订,弄清了南诏不是由泰族而是由彝族和白族先民乌蛮和白蛮建立的。可以说,南诏是否为泰族建立的问题在中国早已解决。至于南诏王室的族属是乌蛮还是白蛮,已是一个与泰族或其先民无关的纯学术问题。那么,为什么南诏是泰族建立的观点在国外还相当流行?究其原因,有以下几点:1.传统看法的影响太大和中国学者的观点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和传播;2。过去中国学者在正确地否定南诏不是由泰族建立的同时,却迴避了南诏境内  相似文献   

5.
南诏大理国的族属问题同探索泰族起源一样,在泰国文化知识界是一个人人都十分关心的重大历史问题。近百年来,国内外学者对这个问题发表了许多论文与专著。但却争论不休,久悬未决。目前主要有两种截然不同的说法:一种认为南诏大理是“泰族建立的国家”;一种认为它是彝族和白族的先民所建立的政权。本文将从南诏大理国重要文物这个角度出发,对南诏大理国的族属问题提出一些粗浅意见,求教于泰国学术界。  相似文献   

6.
汉学家们普遍认为,南诏曾是一个强大的王国(公元653—902年)。的确,它曾是使中国唐朝(公元618—906年)不得不正视的力量。这个王国曾经对今日云南和中南半岛的大部分地区实行过统治。 但值得注意的是,虽然历史学家们从中国史籍中摘录了几乎所有关于南诏的资料,泰国和中国学者中至今却仍然存在着关于这个王国的居民是否是泰族的争论。在西方以及在中国,尽管现代的历史研究者们认为南诏决不是一个泰族国家,但保守的泰国学者们却一直在捍卫着这样一种理论,即南诏是由泰族建立的国家。  相似文献   

7.
《东南亚》1990,(1)
1989年12月8日上午,新西兰惠灵顿维多利亚大学建筑学院院长克劳伦斯·T·阿森偕夫人访问我所,并与我所中泰合作研究项目《泰国的起源:是南诏还是素可泰?》课题组全体成员就中国建筑艺术对泰国的影响等问题进行了座谈。  相似文献   

8.
《东南亚》1990,(2)
文章在分析近年来搜集到的白族家谱的基础上,指出,今天洱海地区的白族与南诏大理国时期的洱海地区白蛮大姓有历史渊源关系;白蛮是南诏大理国的统治民族,南诏大理国不是泰族建立的而是今天的白族、彝族先民建立的国家。  相似文献   

9.
英国、暹罗的学者认为泰族发源于中国南方 ,南诏是泰族建立的国家 ,忽必烈平定大理引起泰族大量南迁。陈序经教授是我国最先质疑和反对英、暹学者上述论调的学者之一 ,在我国泰族研究学术史上作出了重要的贡献。近年出版的《泰族起源问题研究》一书中提到 ,最先反对“南诏是泰族国家说”的我国学者是凌纯声(1938年12月发表《唐代云南的乌蛮与白蛮考》)、方国瑜(1939年12月发表《南诏是否泰族国家》)和许云樵(1947年发表《南诏非泰族故国考》)①。笔者认为 ,最先在这方面作出贡献的还有一位著名学者 ,他就是曾任中山大学副校长的陈序经教授。…  相似文献   

10.
《东南亚》1989,(3)
本文打算从语言学角度对南诏是否是泰族建立的国家作进一步探讨。 在涉及这一论题时,我们首先仍要提及西方学者T·D·拉古柏里。正是这位教授,对南诏的民族构成问题最先系统地出具了语言学方面的论据。1888年,在其题为《中国人来到中国以前的诸语言》一书中,他罗列了一些他从中国历史古籍中收集到的南诏古词,并将这些词放到近代泰语当中,试图寻求二者之间的语言亲属关系。在进行了比较研究后,这位语言学家得出了南诏古词绝对属于泰语的结论。根据这一结论,他宣称南诏显然是一个古代泰王国。请看下列引文:  相似文献   

11.
中国文化科技对泰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东南亚》1990,(3)
早在700多年前,泰族就已经组成了自己的国家。中国古籍很早就有关于泰族国家和中泰两国友好交往的记载。素可泰王国的建立,标志着中泰两国官方联系的开端。暹罗使者以“朝贡”香料、木材和树种等礼品送给中国皇帝,中国皇帝以丝绸、瓷器等作为外交礼品回赐予暹罗国王、王后和使者。阿瑜陀耶王国的确立,显示中泰的商业贸易已置于重要的地位。到了吞武里王朝时期,中泰两国的文化交流又有了新的发展。大批华人开始移居泰  相似文献   

12.
《东南亚》1986,(1)
南诏大理是否是泰人建立的国家,这是中泰学术界目前争论的问题。本期封二、封三、封底登载了十几幅云南南诏大理国和泰国素可泰王朝佛教艺术(佛塔、佛像等)图片,旨在使读者通过艺术风格的比较,得出自己的判断。 素可泰佛塔和佛像明显受锡兰小乘佛教艺术的影响。佛塔多为吊钟式。佛像脸为蛋形、眉如弯弓,鼻似鹦鹉咀,最为突出的是头顶上有一火焰图案的锥形饰物。雕像夸张而优美、庄重,具有神化的意味。这一切都是素可泰佛像艺术的典型特征。 南诏大理国佛塔、佛像具有大乘佛教特征。雕像中以观音像居多,另有如来、文殊,普贤、天王力士等雕像。佛像具有唐代雕塑的风格,丰满、圆润、具有强烈的世俗气息,使人感到亲切。大理三塔,主塔为十六层密檐式方形砖塔,造形与西安小雁塔相似:南北二塔为十层密檐式八角形砖塔,造形与苏州云岩寺塔仿佛。三塔皆为典型的中国式佛塔。  相似文献   

13.
《东南亚》1988,(Z1)
篇 名历史研究作者 期 页南诏不是泰族建立的国家……………………………………………………陈吕范清代泰米进口对中泰民间贸易的影响………………………………………郭 净关于朱拉隆功改革的指导思想………………………………………………贺圣达西方东南亚史编纂学述评……………………………………………………黄贵荣17世纪荷泰关系初探………………………………”………………………·袁丁越南史史料的特点和分类概述………………………………………·徐德平编译奴隶制在东南亚历史上的地位和特点………………………………………何平泰国…  相似文献   

14.
中泰建交以来,中泰关系稳步、健康发展。中泰两国已经建立起全方位的睦邻互信伙伴关系。在中泰关系中,中泰文化交流日益活跃,成为中泰关系的一个亮点,中泰文化交流活动之频繁,涵盖面之广、内容之丰富、参与民众之多,都显示了中泰文化交流的活力。这从一个方面显示了中泰关系的密切程度。中泰文化交流对促进中泰关系的发展发挥了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5.
中泰建交以来中泰关系的回顾与展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与泰国是社会制度不同的两个发展中国家 ,有着不同的发展经历 ,走着不同的发展道路。自 1975年 7月 1日正式建立外交关系以来 ,中泰两国以诚相待 ,彼此信赖 ,在友好、平等、互利、互惠基础上 ,在政治、经济、贸易、军事、教育、科技等各个领域进行了卓有成效的合作。两国最高领导人、政府领导人对继承和发展这一关系发挥了重要作用 ,两国人民为增进中泰友谊作了不断的努力 ,两国关系已发展成为不同社会制度国家和睦相处的典范。今年是中泰建交 2 5周年 ,研究中泰关系的发展情况 ,并从中吸取两国关系发展中的有益经验 ,对于进一步拓展双…  相似文献   

16.
《东南亚》1985,(2)
今年7月1日,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和泰王国建立外交关系十周年纪念日。建交十年来,中泰两国人民的友谊不断巩固和加深,两国在政治、经济、贸易、科技、文化等领域的友好合作关系取得了令人满意的发展。中泰两国关系的发展不仅符合两国人民的共同利益和愿望,而且也有利于第三世界国家的团结和合作,有利于维护东南亚和平和世界和平的事业。值此十周年纪念之际,我们将中泰建交以来两国政府间的友好往来,用大事记的形式整理出来,供读者参考。  相似文献   

17.
《东南亚》1990,(1)
今年是中泰建交15周年。中泰建交的历程证明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具有强大的生命力,是指导国家关系的根本原则。只要真诚信守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社会制度不同的国家也能友好相处。  相似文献   

18.
世纪之交中泰关系的新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朱振明 《东南亚》2002,(3):28-35
中泰友好关系历史悠久 ,源远流长。特别是建交 2 7年来 ,两国高层领导人保持着经常性互访 ,加深了相互理解和信任 ,推动了两国政治、经济、文化、卫生等领域的友好合作关系的发展。中泰关系已成为不同社会制度国家间友好相处、互利合作的典范。在中泰两国人民及两国政府的共同努力下 ,近年来中泰关系出现了新的发展势头。中泰关系的新发展 ,大大推进了中泰友谊与合作 ,为 2 1世纪两国关系的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进入新世纪后 ,中泰友好合作关系一定会迈向更加有活力和全面发展的新阶段。中泰关系的新发展世纪之交 ,国际形势发生重大变化。…  相似文献   

19.
2013年9月和10月,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出访中亚和东南亚国家期间,先后提出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重大倡议,得到国际社会高度关注。泰国作为"一带一路"合作倡议重要起点和连接中亚辐射非洲、欧洲的重要国家,在"一带一路"建设中将承担重要的桥梁和纽带作用。此前,中国与泰国已经建立了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CAFTA)、大湄公河次区域经济合作(GMS)机制,并取得了一些成果。但是两国在金融合作方面仍处于初级阶段,还存在一些制约双方金融合作的障碍。因此,要大力推进"一带一路"建设,更加密切中泰两国之间的经济往来,必须强化中泰金融合作与交流。  相似文献   

20.
《东南亚》1990,(1)
关于南诏的族属及其有关问题,世人已有诸多探讨,且有不少专论面世。但将乌蛮、白蛮和金齿、茫蛮的文化特征和风俗习惯结合在一起进行对比研究,似乎尚不多见。南诏的主体民族和统治阶层为乌蛮和白蛮,金齿、茫蛮等部落则为今天云南傣族的先民,这已得到大多中国学者的赞同,本人在《南诏境内的民族及其族属研究》一文中又作了进一步的论述。本文将乌蛮、白蛮和金齿、茫蛮的习俗加以对比论述,以便更清楚地认识南诏的族属及是否与泰族有关等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