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人文精神的反思与重建——孔子的礼乐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礼以制乐,乐为礼用,礼乐结合是中国奴隶社会的特殊文化形态.西周奴隶制鼎盛时期所产生的"礼乐"制,一开始就包含了深刻的内在矛盾."礼坏乐崩",孔子对正在崩坏的西周礼乐制进行了历史的反思,在对历史进行批判总结的基础上,他重新提出礼乐并举的思想,对礼乐关系作了系统的阐述,提出了礼乐重建的三原则仁--礼乐的思想基础,审美情感--礼乐结合的中介,美善统一--礼乐结合的最高境界.如果说,西周礼乐制的形成在很大程度上是因于传统,而孔子经过反思重提这一课题,则是具有充分的人文精神的.  相似文献   

2.
目前,我们正处于一个向市场经济转变的社会转型期。在这一时期内,社会价值体系存在着一定程度的混乱状况,其中一个重要的表现便是社会人文状况的混乱,社会原有的人文精神逐渐被现实社会生活所解构,而新的人文精神却并没有得以同时建构,从而出现了人文精神的滑坡现象,并造成了一系列的社会问题。重新建构市场经济条件下的人文精神,便成为当前文化建设中的一项重要任务。  相似文献   

3.
文章从基本原则、方法和内容方面探讨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人文精神的建构问题,着重讨论了保障新时期人文精神建构和健康发展的有效途径,即理论研究途径、教育途径以及相关市场制度和法律制度的建设途径。  相似文献   

4.
市场经济与人的个性发展的哲学反思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在阐明了人的个性内涵的基础上,分析了市场经济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过程中的双重效应。市场经济在促进人的自由性、自觉性、自强性、自主性发展的同时,也可能使人的个性发展走向孤立、片面,也会使人的价值取向扭曲。文章认为,一定要加强认识,取其精华,弃其糟粕,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更好地实现人的个性的发展。  相似文献   

5.
目前,学术界对人文精神的概括和理解有很多不同的意见,包括中国的人文精神和各地域的人文精神,都需要进行更深入的探讨。一般认为,人文精神是在历史文化中形成和发展的,由人类优秀文化积淀、凝聚、孕育而成的精神。人文精神表现为对人的尊严、价值、命运的维护、追求和关切,对人类遗留下来的各种精神文化现象的高度珍视,对一种全面发展的理想人格的肯定和塑造。从某种意义上说,人之所以是万物之灵,就在于它有人文,有自己独特的精神文化。  相似文献   

6.
数字化时代与人文精神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陈志良  高鸿 《理论学刊》2003,42(3):30-32
数字化时代是人文精神充分彰显的时代,主要表现在人的自由时间的大量增加、人的能力的极大提高、人的社会关系的全面丰富和人的自由个性的全面发展等方面.同时,数字化时代又存在人文精神衰变的悖论,主要表现为人在道德、心理、文化、自身发展等方面面临的一系列新困境.  相似文献   

7.
吴为山 《党建》2013,(5):59-61
城市文化常常聚焦于城市雕塑。何以使城市雕塑成为美丽中国的文化坐标?成为实现中国梦伟大征程中的时代纪录?本刊特约著名雕塑艺术家吴为山撰文,讲述这一历史命题。我国改革开放给社会带来的不仅仅是经济的发展,最为可贵的是人们精神面貌发生的巨大变化和充满生机的时代气象。  相似文献   

8.
9.
出版究竟是什么?这个问题似乎是一个不需要问的问题,可是它也许并不那么容易回答。 从表面上看,出版不外乎是,将著作物编印成图书、报刊等等阅读形式的工作。但是,从实质上讲,出版与思想的内在联系是无论如何不能不看到的。事实上,出版扮演了一种文化的传播者、精神的启蒙者和思想的催化者的角色。考诸中国的近现代史,就可以看出出版作为思想文化的运载工具的不可取代的作用和地位。如果没有严复这些人的翻译和张元济这些人的出版,普通的  相似文献   

10.
当今学术界仍存有这样一种倾向,即认为科学不具有人文精神,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是对立的;科学发展应由人文统摄,科学与人文的关系是线性关系。本文旨在说明:人文精神不构成科学与人文的分野。科学精神实质上表征着人对自身关怀的理性自觉,人文精神内在于科学之中;科学与人文的关系不可相互“归化”,也不可单向高扬,科学与人文既独立存在又相互制约;科学依其本性而行,它有其存在、发展和超越自身的“科学之道”。  相似文献   

11.
人文精神与和谐校园的构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学校为人才、知识与文化聚集的高地和精神文明建设的基地,作为人类进步的导航仪和社会发展的助推器,应该在构建和谐社会中率先垂范.着力提高自身和谐发展的能力,使学校真正成为构建和谐社会的示范力量。营造和谐校园是一项艰巨而复杂的系统性工程,是一个需要随着教学、科研和学校的发展而不断推进的过程,是一个长远的征程和永恒的主题。其中,人文精神是和谐校园的精神内核.对于促进和谐校园的形成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从这一意义上说,营造和谐校园的关键在于构建人文精神。  相似文献   

12.
科学发展观是对毛泽东、邓小平和江泽民关于马克思主义发展观的继承和创新。其核心内容是坚持以人为本,就是要坚持人民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中的主体地位,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充分发挥人民群众的首创精神,把人民的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不断满足人们的多方面需求和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科学发展观的实质是要实现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然而,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发展,作为时代精英、民族栋梁、祖国未来的当代大学生,其人文精神严重缺失,  相似文献   

13.
大众化人文精神是一个地区人们在实践和建设过程中体现出来的首创精神、奉献精神、性格特征、人文素养等的综合反映,是一个地区道德水平的标志,更是一个地区形象体现。它是构成一个民族、一个地区文化个性的核心内容;是衡量一个民族、一个地区的文明程度的重要尺度,是推动整体经济和社会事业发展的主要力量。培育大众的人文精神是培育重庆人文精神的基础和根基。我们要切实加强市民人文教育,特别要重视培育重庆市民大众化的人文精神,使之成为推动重庆大发展的重要源泉。  相似文献   

14.
浙东人文精神是具有鲜明特质,蕴含深厚文化底蕴的地域民族精神.浙东依山临海的地理环境,发达的商业贸易催化、磨砺了浙东人民开创务实的人格品质,经历史积淀形成的文化气氛和民情风俗又为浙东人文精神输入了丰厚的智慧营养.浙东精神的开掘、倡导和弘扬不仅对浙东地区经济的进一步发展,社会的全面进步有显著的促进作用,而且将会产生辐射效应,激发民族精神在新的世纪释放更大的能源.  相似文献   

15.
科学发展观提出十年以来,在人文精神的倡导和实践方面取得了一系列积极的成果,最主要体现在以人为本理念指导下,具体表现了科学发展观提出的本质原因在于满足民众的需要;科学发展观的实践充分体现了对人权的尊重;科学发展现在执政理念的价值追求.  相似文献   

16.
<正>1991年,知名人类学家、社会学家费孝通来到川、滇、藏交界处的"藏彝走廊"考察,已80岁高龄的费老精神矍铄,他站在攀枝花灿烂的阳光下,眺望凉山层峦叠嶂的翠绿山脉,清风拂来,他若有所思。"藏彝走廊"不是一个单纯的地理区域概念,这里蕴藏着深厚的文化信息,是不同民族文化间相互交融的文化走廊。"攀枝花是一枝美丽的花,我看中了这枝花。"离开攀枝花时,费孝通深情地说,"在你们这一代里,一定会看到攀枝花的确是一枝花,是一枝开满西南的  相似文献   

17.
商品意识与人文精神是两个不同的深层次精神范畴和价值观念体系。所谓商品意识,是由商品经济活动(包括经济关系及活动规范)所蕴涵和培育的经济意识。如竞争意识、利益意识、利润意识、金钱意识、获利意识、效率意识等等。它的核心是在现代经济制度下,公平竞争、合法赚钱、优胜劣汰。所谓人文精神,是以人为目的,按照人的方式无限发展和完善自身的精神。它反映着以人的自身发展为中心的社会要求和价值取向。如人对理想、道德、信念、情感、情操、美等精神生活和境界的追求。它的核心是社会的道德信仰体系。这种信仰永远是任何真正文明的…  相似文献   

18.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简单地说就是社会主义制度条件下的市场机制。它具有市场经济本身的一般共性,主要是:一、企业是市场的法人主体,不论何种所有制,具有何种法人地位的企业,都应能够自主决策、自主经营、自负盈亏;二、各种产品、服务、货币及以及包括资本、劳动等在内的生产要  相似文献   

19.
我们切实感到,重庆市委市政府开展重庆人文精神研讨非常必要、非常重要。重庆是一个具有3000多年历史的文化名城,人文底蕴丰厚。巴渝文化积淀深厚,三峡文化独具特色,抗战文化影响广泛,但如何在与时代结合、与城市精神融合基础上,进一步提炼并大力弘扬,确实需要研究、讨论。重庆是一个崭新的直辖市,需要树立重庆人文精神、塑造重庆直辖市形象,进而促进重庆的新发展、新跨越。重庆人文精神大讨论,是找到了突破口、抓住了牛鼻子,是高瞻远瞩之举,是落实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重大举措。  相似文献   

20.
杭州人文精神与经济社会发展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本文深入研究了杭州的历史文化特征及其与新人文精神的关系 ,提出新人文精神源于杭州历史文化传统 ,这种人文精神就是精致和谐与大气开放。不仅精致和谐是杭州历史文化的特征 ,大气开放也是杭州文化的优良传统 ,是千余年来杭州经济社会发展的动力。弘扬人文精神对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有利于推动社会进步 ,有利于培育创业精神 ,有利于形成城市核心竞争力 ,有利于促进文化经济发展 ,有利于提高人的素质。弘扬新人文精神 ,应努力做到政府倡导与民间努力相统一 ,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发展相统一 ,继承传统文化与弘扬革命文化相统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