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从传统诚信观向现代诚信观的转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观念的转变是制度建立的基础。要建立现代社会诚信体系,需要实现由传统诚信观向现代诚信观的转变。要由熟人关系的、等级的、重义轻利的、情感性的、仅作为道德原则的传统诚信观转向市场关系的、平等的、利义结合的、理性的、作为法律原则的现代诚信观。  相似文献   

2.
自上个世纪30年代以来国内外哲学界一直对马克思人性观的特点争论不休。通过深入地研究马克思对人、人性和人的本质的阐述可知,马克思人性观具有以下内容:人性是现实性与历史性的统一;人性是整体性与个体性的统一;人性是普遍性与特殊性的统一。马克思人性观的这些内容决定了马克思人性观的实践性、全面性和生成性等特点,正是从这三个方面出发,马克思人性观实现了对西方传统人性观的片面性、抽象性和永恒性的超越。  相似文献   

3.
曹志瑜 《传承》2012,(13):62-64
在中国历史上,传统诚信观渐次历经了夏商周的萌芽期、春秋战国的塑型期、秦汉的体系化时期、宋明的哲理化时期与明清至现当代的式微、调整期,是社会道德范畴的重要内容并表现为相关字、词涵义的变化、延展及其文献著述。在同西方诚信观的多方位比较后,中国传统诚信观必须检讨己身,实现扬长避短、兼收并蓄基础之上的现代性转化。  相似文献   

4.
朱瑞华 《人民论坛》2010,(1):110-111
中国传统的诚信思想不仅对诚信概念作出了精辟的界定,而且认为诚信是做人的根本原则,强调信、义与善的结合。然而,由于中国传统诚信思想固有的历史局限性,因此,应辩证地分析中国传统诚信思想,正确地理解把握传统诚信思想的实质和内涵。  相似文献   

5.
中国传统诚信思想在晚商至春秋时期开始萌芽 ,战国时期形成系统的理论 ,宋明时期进一步提升。古代先哲们以人学理论为基础 ,深刻地阐述了诚信范畴的涵义、诚信的道德本质及道德功能等问题。其特点是主要从基础道德、实质理性和伦理思想的角度研究诚信。  相似文献   

6.
传统诚信文化要求诚实无欺,讲信用,在分工越来越细的社会化大生产中,促进合作,促进社会资源优化配置具有积极的价值取向。弘扬传统诚信文化,避免缺失,是我国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内在要求。  相似文献   

7.
李羽 《岭南学刊》2008,(5):120-123
中国传统文化认为,诚信就是人与人相处时应诚实不欺,言行一致,恪守信用。中国传统诚信文化既有其精华又有其缺陷。中西诚信文化的比较,旨在于努力促进中国传统诚信文化的现代性转型——规则诚信。现代诚信观认为,诚信不仅是一种公民和法人的理性精神,而且是体现契约精神的道德规范;不仅是一种社会制度,而且是重要的法律原则。  相似文献   

8.
凌弓  吕红云 《岭南学刊》2005,1(4):30-32,57
陈云提出:民生问题就是政治问题,应该成为重要国策;共产党必须天天关心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关心群众利益就必须帮助群众解决实际困难;在安排好人民生活的基础上搞建设,使两者兼顾与平衡。这些观点体现了陈云把民生与政治相联系、把说和做相结合、把民生与建设相统一的民生观特点。  相似文献   

9.
从传统诚信观出发,无法完成我国现代诚信体系的建设,只能引入现代诚信即目标诚信作为基础来完成这一任务。在构建过程中,由于多种因素的影响,我国只能采取由政府主导的自上而下的模式,宪政的完善是这一模式有效运作的保障。农民作为诚信体系建构的最终决定力量,其面临的困境尤值得重视。  相似文献   

10.
在中国传统社会里,较低的生产水平、小生产的方式和集权政治消解了个体的独立、忽视了个体的“私”,过分夸大了集体的“公”,集体成为本位,个体的思想人格和权利被奴役和掠夺,“家天下”成为“公本位”,个体“克己灭欲”、“立公弃私”,完全成为服从客观精神的集体的附庸。研究中国传统文化的集体本位观,对繁荣中国先进文化是具有现实意义的。  相似文献   

11.
本文以儒家孝道观为例证,以现代人的伦理困惑为依据,提出对青少年进行孝亲敬老教育,不能简单地诵读经典或照搬传统孝文化故事,必须通过扬弃,赋予孝道以敬为先,不以愚顺;以养为本,不以葬显;以护为要,不以守论;以正己为则,不贻亲羞;以及人之老,不独其亲等全新的时代内涵.  相似文献   

12.
李浩  贺菊莲 《桂海论丛》2007,23(1):46-48
邓小平的诚信思想是邓小平伦理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对传统德治思想的继承与发展。文章从三个方面浅析邓小平诚信思想的主要特点:立足点——站在立党立国高度讲诚信;着眼点——从两个文明的相互关系角度讲诚信;根本点——把诚信思想结合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  相似文献   

13.
诚信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是备受儒家推崇的基本道德规范。儒家对诚信有较系统而深刻的论述,这是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对于我们今天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深入开展诚信道德教育、加强个人道德修养等具有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14.
论中国传统农业生态观与治理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中国传统农业有着朴素而独特的生态协调思想, 对土地的生态文化理解博大精深,中国传统农业在春秋战 国前就懂得合理利用和保护自然资源,并能巧妙诠释生物 间共生互养关系。趟过数千年文明历史长河,可见之中国 传统农业在林与水的生态治理中有着不朽成就。  相似文献   

15.
由于社会和自身的诸多原因,目前大学生的诚信意识相当淡薄,失信的行为时常发生.有鉴于此,各高校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来提高大学生的诚信意识,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在中国传统文化和道德中,"诚信"占有重要的地位,有着丰富的内容,可以为今天的诚信教育提供有益的借鉴.高校应充分利用传统文化的资源,营造诚信的氛围,树立诚信的典范,讲授传统文化中"诚信"的内容,引导大学生积极阅读古典文献,了解历史,从史实中汲取经验教训,并在实践中继承和发扬中国传统的"诚信"美德,从而为大学生诚信教育提供新的途径和方法.  相似文献   

16.
赵卓煜 《理论月刊》2013,(2):172-175
中国传统生态观与西方生态中心主义生态观具有高度的契合性。从世界观方面看,西方生态中心主义主张的"自然整体观"、"物种平等论"与中国传统生态观主张的"天人合一"观、"民胞物与"论相契合;从方法论角度看,西方生态中心主义主张的"循环经济"模式与中国传统生态观的"阴阳五行"太极模式相契合;从实践观看,二者有诸多相通的"清洁生产"观念和行为。研究二者的契合性对我国正在进行的生态文明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7.
当代大学生的学习观现状及特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学习观是关于学习的基本观点和看法。本文根据安徽师范大学 1999年11月的一项 5 0 0名大学生的调查 ,探讨当代大学生的学习观的现状和特点  相似文献   

18.
诚信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这一美德曾被儒家学派大力倡导,仁、义、礼、智、信是儒家伦理的五个德目。以至于人们谈及诚信,自然就先想到儒家学派。事实上,诚信美德并不是儒家的专利,法家学派也大谈诚信,法家学派的集大成者韩非的诚信伦理观就是其重要代表。韩非的诚信观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即取信于民和信人。韩非诚信观的成因是极其复杂的,他站在君主本位的立场上,主张对诚信道德要灵活运用即实行权变。剔除其诚信观中的消极成分,其精华部分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有着重要的借鉴价值。  相似文献   

19.
传统诚信及其当代价值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华民族素有崇尚诚信,耻贱伪诈之传统。在社会实践的基础上,在诚信道德思想学说的传播和熏陶下,逐渐形成一种诚实守信的道德价值观念和道德行为评价标准。挖掘、梳理传统诚信道德,批判地继承这一道德精神遗产,对当代社会生活和公民道德建设具有重要的借鉴、启迪价值。  相似文献   

20.
论中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的特点及功能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本文就“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进行了新的诠释,把中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的特点归纳为四个方面,即形式和内容的广博性、历史渊源性、娱乐和竞技的同一性、文化的共同性。并分析了中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的社会功能和经济功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