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本文将苏青置于中国现代女性文学的发展脉络中,考察其作品在智性认识、形象建构、欲望表述等方面表现出的异于前代女作家的特点,以及这些特点形成的原因。全文分三部分:第一部分论述苏青对“娜拉”、“男女平等”这一系列观念的反拨;第二部分分析苏青小说中女性形象的内涵;第三部分探讨苏青笔下出现的欲望话语的形态。苏青的写作为女性文学的流变提供了新的元素,同时她也止步于秩序与禁忌所划定的表达的界限。  相似文献   

2.
文章从闺情、启蒙、市场、学校4个角度,以陈翠娜、刘韵琴、高剑华和直隶第一女子师范学校的7位女学生为中心,展现"五四"现代女作家登台之前,女性小说创作的多元面向,并借此思考"近代"与"五四"女作家之间的混沌地带,梳理清末民初小说女作者在文学史上的角色与位置。  相似文献   

3.
艺丹 《前沿》2002,32(6):72-75
“五·四”女作家群由步入文坛时的“问题小说”到以“爱”为主题的创作 ,表明她们的创作视角由社会转向了表现女性自我 ,女性主体意识由对外的追求转向对女性自身的审视。作品中的人物不愿再做封建家庭的奴隶、任人宰割的羔羊、为人刀俎的鱼肉 ,女性主体意识开始在“五·四”女作家群的创作中觉醒。从“五·四”女作家群的创作我们看到 ,“五·四”新女性们不顾社会、家庭的阻挡 ,勇敢地为实现作为“人”的价值 ,迈出了蹒珊的第一步。这蹒珊的第一步为日后女性主体意识走向全面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4.
李广琼 《求索》2005,(3):159-161
五四时期,“女性解放”成为时代总题的重要子题。对女性同盟的着力书写成为那一代女作家笔下不约而同的文化策略,显示出反传统性别秩序的战斗姿态。然而,庐隐等女作家又不无理性地解构了这一女性同盟的神话,显示出五四女作家对于女性解放更为智性的思考。  相似文献   

5.
试论台湾女性主义文学对身体自主的追求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台湾女性主义文学大量涉笔情欲题材,并视此为建立一种真正女性中心的文学艺术和理论批评之所在.女作家们对女性的身体和性心理、性快感、情欲发动方式等等,都有比较严肃的讨论.她们用文学形象展示女性隐秘的性经验、性心理,凸现出女性被压抑的情欲状态,并以无所畏惧的叛逆姿态,向历来是男性霸权的情色禁区发起大胆冲击.李元贞、袁琼琼、苏伟贞、朱天文等人,站在女性主义立场上,对身体自主的理念作出文学阐释,涉及到女性在欲情的海洋里成长的命题.新锐女作家则更有勇气,她们笔下的人物活跃在台湾社会中,热烈地伸展着女性作为原始身体存在的力度.同性恋题材在女作家笔下大量出现并频频获奖,已大有跻身主流文化的势头.  相似文献   

6.
作为新文学中一位举足轻重的女作家 ,张爱玲的成就并不仅仅在于她对旧小说的继承和发扬上 ,更多的是一种超越。本文从市民意识、反父权意识、女性意识三方面来论述张爱玲小说中的现代意识 ,以勾勒出她在文学创作中承前启后的地位  相似文献   

7.
文章对鲍震培所著《清代女作家弹词小说论稿》一书做了评论,认为该书填补了女性文学史和小说史研究的空白,其关于建立女性独立的文学叙事传统的论述、对女作家女性意识的挖掘及对女作家女性意识成长环境分析,颇有创建。这些创见对女性研究的有所启示。  相似文献   

8.
《妇女研究论丛》2003,(2):68-72
文章对鲍震培所著<清代女作家弹词小说论稿>一书做了评论,认为该书填补了女性文学史和小说史研究的空白,其关于建立女性独立的文学叙事传统的论述、对女作家女性意识的挖掘及对女作家女性意识成长环境分析,颇有创建.这些创见对女性研究的有所启示.  相似文献   

9.
丰国林 《前沿》2010,(12):153-156
托尼·莫里森和艾丽斯.沃克都是现代著名的黑人女权主义作家,一生都在为黑人女性的自我追寻而写作,作为非洲裔美国黑人女作家,她们站在边缘人的立场,关注生活在美国社会最底层的黑人女性的痛苦,用自己的作品开启了美国黑人女性的自我意识。本文综合这两位女作家的几部主要作品,对女性自我意识进行了多层次解读。指出建立在白人价值观念之上的分裂的自我,是造成黑人女性否定自我、迷失自我的原因;而建立在反叛社会价值观念之上的叛逆的自我、建立在黑人文化历史传统之上的完整的自我、建立在姐妹情谊之上的群体的自我、建立在争取女性话语权之上的知性的自我才是黑人女性积极走向成功、开创美好生活的精神保证。  相似文献   

10.
《春秋》2017,(6)
正山东艺术学院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单应桂,2015年开始创作中国近现代女作家画像系列,已完成的有丁玲、萧红、杨绛和张爱玲,还在构思的有冰心——那是她最早知道的女作家,小学时便背诵过《寄小读者》,现在的孩子们都知道《小桔灯》。单应桂笔下的女作家,从画面外表形象上有老、中、青年之别,而实际上都是同代人。几位之中,年龄最长的是被后人称为"文坛祖母"的冰心,从1900年到1999年,她足足走了一个世纪。其后  相似文献   

11.
华人之窗     
世界华文女作家聚会一些国际著名的华裔女作家,将于今年11月汇集在吉隆坡,出席第三届世界海外华文女作家会议。参与会议的有来自世界各地的华裔女作家,包括南北美洲、加拿大、澳大利亚、法国、荷兰、德国、瑞士、新加坡、马来西亚、泰国、菲律宾、印尼及韩国。主办者也将邀请中国大陆及台湾专门研究海外华文文学创作的学者及编辑等参与其盛。第三届世界海外华文女作家会议的主题是“海  相似文献   

12.
廖艳君  敖丽娟 《求索》2015,(2):174-177
女性形象,是电影艺术史中最丰富生动的话题之一。中国第六代导演创作于2009年以前、着重以女性为主角、主线或主要书写对象的影片中,以其执着的艺术理念、纪实性的创作方法,扛起言说社会现实的大旗,塑造了一批被社会主流生活和许多商业电影所遮蔽的女性群体,她们是中国电影史不可忽略、具有重要研究价值的一群女性。在后现代主义和消费文化、传统男性话语及现代女性价值观交织的多元语境下,展示了女性在时代发展、社会变迁下他者与自我冲突、传统与现代交织的生存与伦理困境。  相似文献   

13.
娜拉--新女性形象上男性精英知识分子在面临着各种压力之时想像与设计民族国家以及男性主体的主要符码,言说娜拉成为五四男性精英知识分子重要的文学议题;现代女作家--现实中娜拉的自我言说是精英女性知识分子建构女性主体和探索人生意义的重要途径.女作家的创作表现了对各种既定规范的突围、颠覆,同时也昭示了在内外压力之下,现代知识女性对女性自我主体构想无奈的修改与放弃.中国现代男女作家对新女性的叙述既呼应又对照,他者叙述与自我陈述形成了潜在的对话与抗衡,共同描绘与设计着娜拉--中国现代知识女性的天涯路程.  相似文献   

14.
闵建国 《前沿》2004,1(4):166-169
中国现代女作家们的悲苦婚恋对她们的小说创作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其作品不仅体现着由追求婚恋自由和现实困顿的矛盾而产生的忧患意识 ,也体现着对女性生存状貌和抗争的观照 ,对女性自身价值的肯定 ,对女性大胆追求性爱的礼赞 ,赋予她们悲苦婚恋丰富的社会内涵  相似文献   

15.
本文从社会性别视角和后结构主义主体理论出发,以对女作家韦君宜20世纪50年代创作的小说《女人》的细读为例,探讨国家意识形态与国家主流性别话语对妇女主体性形成的多种可能性,以此作为对笼统否定中国"自上而下"的社会主义妇女解放运动的态度的一种回应。本文认为毛泽东时代有关性别平等、社会性别中性和同志关系的社会性别话语参与到了当时女性主体的话语构建过程中,它们承接五四启蒙运动中淡化性别差异的独立人格、两性平等的话语,为一种脱离本质主义的,反对性别二分对立性别主体的建立创造了条件,为女性摆脱客体化的他者地位,发展自身的能动性提供了可能性。  相似文献   

16.
本文从社会性别视角和后结构主义主体理论出发,以对女作家韦君宜20世纪50年代创作的小说《女人》的细读为例,探讨国家意识形态与国家主流性别话语对妇女主体性形成的多种可能性,以此作为对笼统否定中国"自上而下"的社会主义妇女解放运动的态度的一种回应。本文认为毛泽东时代有关性别平等、社会性别中性和同志关系的社会性别话语参与到了当时女性主体的话语构建过程中,它们承接五四启蒙运动中淡化性别差异的独立人格、两性平等的话语,为一种脱离本质主义的,反对性别二分对立性别主体的建立创造了条件,为女性摆脱客体化的他者地位,发展自身的能动性提供了可能性。  相似文献   

17.
人性是京派建筑文学理想大厦的核心,京派文人厌恶都市文明,赞美乡村世界,他们通过"爱"与"美"来构筑美好的人性。京派的女作家凌叔华、林徽因从自己的女性体验视角肯定了女性的情感,积极呼吁女性的人性自由和精神解放。  相似文献   

18.
新时期的女作家和女性文学盛英在改革开放、现代化浪潮席卷中国大陆的今天,女性文化浪潮方兴未艾,新时期女作家群的崛起以及女性文学的发展,正是这股澎湃的女性文化浪潮最突出的部分。新时期女作家群同历史上女作家群相比,具有自己鲜明的两大特色:第一,“五世同堂”...  相似文献   

19.
作为当代美国女作家的杰出代表,欧茨把笔触更多的放在了描述下层女性对不平命运的抗争上,她笔下的人物从用暴力对抗暴力,到人性的扭曲,再到以宽容来对待社会的不公体现了探询人的最终价值这一过程,说明欧茨在创作中思索着人的价值之所在,体现出觉醒意识。  相似文献   

20.
近年,我国知识女性对自身状况的探讨热情日益增长,越来越多的知识女性正从文学、历史学、社会学、心理学、哲学等不同科学角度,描画揭示着这一类群的苦与乐、困与惑。这种将自身作为审慎和探究对象的过程,可谓之曰:自我观照。与封建时代“宫怨”、“闺怨”所表现的女性自怜自惜不同,现代知识女性的自我观照不仅具有广阔的社会背景,而且涉及到现代女性复杂多彩的人生,是女性从自在的存在向自为的存在发展的体现。根据观照的方面和深度,可分为三个层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