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列宁是否改变了马克思的社会主义观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列宁与马克思的社会主义观是一致的。列宁的合作社思想、无产阶级取得政权后利用和发展商品货币关系的思想以及在共产主义社会第一阶段国家还没有消亡的思想 ,都没有改变马克思的社会主义观。列宁有关新经济政策的理论是对马克思过渡时期理论的重大发展。  相似文献   

2.
现行哲学教科书中马克思主义物质观遵循传统教科书的体系,未能全面概括马克思主义物质观;列宁《哲学笔记》中的物质观比之先前已有所发展,但并未引起足够重视;马克思的物质观是从现实社会最基本的生产活动入手,是对现实的实践活动的对象、现实社会和历史、现实的个人的现实运动批判的物质观,他的物质观才是马克思主义物质观的重要观点。  相似文献   

3.
一九八五年第十四期《理论信息报》发表了诸仲欣在一九八五年首次社会主义思想史讨论会上的发言摘要。诸文认为,马克思的社会主义观,是向设想中的共产主义社会第一阶段即无阶级社会过渡的阶段;马克思并没有提出社会主义以公有制和按劳分配为原则,那是后来列宁提出来的。列宁在《国家与革命》中认为社会主义是共产主义社会  相似文献   

4.
关锋 《理论探索》2020,(5):66-73
列宁时代观在马克思主义发展史和社会主义建设史上,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之所以这么重要,很大程度上源于其独特的原生语境即当时民族、战争问题引起的种种争议,垄断资本和殖民主义联姻造成独特的时代景观,由此形成了其独特的致思方式、理路,即针对重大的具体现实问题来探究时代定位,具有鲜明的直接现实性和问题针对性。列宁时代观把经典马克思主义时代观的基本原则和俄国当时的具体实际相结合,作出了两种不同维度的贡献,一是关涉时代界分依据、把握时代的基本理据等一般性的时代理论;二是具体的帝国主义时代论。列宁时代观不但在经典马克思主义时代观基础上作出了很多原创性贡献,而且在当代中国产生了巨大反响。  相似文献   

5.
李雪梅  王洁 《学理论》2015,(7):31-32
列宁坚持马克思、恩格斯关于人民群众是历史创造者的基本思想,并在俄国革命和建设实践中将其进一步丰富发展,从而形成了系统的群众观。列宁的群众观具有一定的内在逻辑性:相信群众、依靠群众是其逻辑主线,尊重群众、维护群众利益是其逻辑起点,教育群众、引导群众是其逻辑支点,服务群众、发展群众是其逻辑归宿。研究列宁群众理论的这种内在逻辑性对理解整个马克思主义的群众理论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6.
十月革命后,在苏共领导下,世界上诞生了第一个苏维埃国家政权,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经受了严峻考验,但也有一些历史教训,主要是由民主制走向集权制,破坏了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基本原则。因此,恢复和完善民主政治原则,成为列宁晚年政治体制改革设想的核心问题。其主要内容是通过政治体制改革,努力实现人民共和国的基本目标;科学认识和正确处理党与国家的关系、社会与国家的关系;有效防止社会公仆变为社会主人等。列宁晚年的政治体制改革设想虽未实现,但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  相似文献   

7.
汪霞 《学理论》2012,(33):278-279
越南马列主义理论教育包括马列主义时代观、科学社会主义、列宁新经济政策和胡志明思想教育等内容。越共从领导干部和党员、高校学生、普通群众三个层面开展教育,展现了它的鲜明特色。这对我国坚持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在高校教育中的核心地位,创新教育途径与方法,丰富教育形式和载体,强化教育社会功能具有重要启示。  相似文献   

8.
郭刚 《学理论》2010,(20):5-5,40
江泽民社会稳定观主要包括:对社会不稳定因素的界定;社会稳定的重要性;如何保持社会稳定;对社会不稳定因素的防范;对社会不稳定因素的处置。江泽民社会稳定观是对邓小平社会稳定战略思想的继承和发展,具有重要理论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9.
《学理论》2015,(27)
列宁在继承马克思、恩格斯有关妇女的思想观点的基础上,在俄国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实践过程中形成和发展了其妇女人才思想。列宁妇女人才思想主要包括妇女人才与社会主义革命、妇女人才与生产劳动和社会管理以及爱护妇女人才三个方面,体现了妇女人才在社会主义事业中的重要作用,为社会主义事业做出了巨大贡献。列宁妇女人才思想对中国妇女人才解放、人才事业发展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都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  相似文献   

10.
十月革命胜利初期和国内战争时期列宁围绕着战胜饥荒而形成的思想有下述内容:俄共(布)必须领导人民战胜饥荒,努力完成"维持人类社会生存的基本任务";必须使丧失劳动能力的人得到国家的生活救助;必须改善工人的劳动条件、居住条件和卫生条件;必须提高妇女的社会地位和改善她们的劳动保护;必须改善劳动人民的文化生活条件。新经济政策时期列宁围绕着消除战时非常措施负面影响、改善人民群众生活、巩固工农联盟形成了重要思想。列宁的思想在当代具有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