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统筹好新时代发展和安全的关系,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内在需求。第一次全国自然灾害综合风险普查,是摸清自然灾害风险隐患底数、查明减灾抗灾能力、客观认识灾害风险的国情国力调查,不仅对我国自然灾害防治和应急管理工作具有重要价值,而且对我国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更具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2.
正为全面掌握我国自然灾害风险隐患情况,提升全社会抵御自然灾害的综合防范能力,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开展第一次全国自然灾害综合风险普查的通知》,并定于2020年至2022年开展第一次全国自然灾害综合风险普查工作。此次全国自然灾害综合风险普查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将从八方面进行具体解读。  相似文献   

3.
正宁政办发[2020] 27号各市县(区)人民政府,自治区政府各部门、各直属机构:按照《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开展第一次全国自然灾害综合风险普查的通知》(国办发[2020]12号)要求,为全面掌握我区自然灾害风险隐患情况,提升全区抵御自然灾害的综合防范能力,定于2020年至2022年开展全区自然灾害综合风险普查工作。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一、普查目的和意义自然灾害综合风险普查是一项重大的国情国  相似文献   

4.
正按照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国务院办公厅日前印发了《关于开展第一次全国自然灾害综合风险普查的通知》。为全面掌握我国自然灾害风险隐患情况,提升全社会抵御自然灾害的综合防范能力,经国务院同意,定于2020年至2022年开展第一次全国自然灾害综合风险普查。  相似文献   

5.
<正>8月21日,全国灾害综合风险普查试点工作启动会在京召开。会议听取了普查协调工作组、技术组和有关省份关于全国灾害综合风险普查方案和前期准备情况的汇报,对普查试点工作进行了具体部署,应急管理部副部长郑国光出席会议并讲话。会议强调,实施全国灾害综合风险普查是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防灾减灾救灾和自然灾害防治工作重要论述的具体行动,是一项基础性、科学性、综合性、战略性很强的工作。要  相似文献   

6.
正2019年11月29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九次集体学习时强调,要加强风险评估和监测预警,加强对危化品、矿山、道路交通、消防等重点行业领域的安全风险排查,提升多灾种和灾害链综合监测、风险早期识别和预报预警能力。摸清风险隐患底数,是开展风险评估和监测预警的基础。灾害风险调查和重点隐患排查工程是自然灾害防治九项重点工程之一,是提高我国自然灾害  相似文献   

7.
正云南省高度重视自然灾害综合风险普查试点工作,省减灾委员会办公室及时印发《关于开展第一次全国自然灾害综合风险普查试点工作的通知》,分别召开全省涉灾部门和试点县试点工作推进会,部署云南省自然灾害综合风险普查试点工作。双柏、建水、盈江3个试点县均成立了以县人民政府主要领导为组长的普查领导小组,拟定工作方案、开展动员培训,在州、县  相似文献   

8.
我国是自然灾害最严重的国家之一,灾害种类多,分布地域广,发生频率高,造成损失重.综合减灾能力是降低自然灾害损失的重要组成部分,科学评价减灾能力是提升灾害管理能力的有效途径.自第一次全国自然灾害综合风险普查工作启动以来,定量评估各区域综合减灾能力对于摸清我国不同区域尺度的减灾能力底数、推进区域防灾减灾工作具有重要意义.因...  相似文献   

9.
<正>第一次全国自然灾害综合风险普查工作开展以来,山东省泰安市泰山区强化组织领导、坚持高位推动,夯实工作基础、强化工作保障,严把质量关口、深化成果应用,在普查过程中坚持以普查目标为指导,以隐患问题为导向,扎实推进普查各项任务,并充分利用普查数据成果,努力做到“查以致用”,不断提升全区防灾减灾救灾能力。  相似文献   

10.
正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防灾减灾救灾工作作出的系列重要指示精神,江西结合本省自然灾害多发频发的实际,通过推动体制机制改革、突出"十项配套工程"建设、推进全国综合减灾示范县创建、开展灾害风险调查和重点隐患排查试点等举措,努力构建具有江西特色的防灾减灾救灾体系。  相似文献   

11.
<正>我国是世界上自然灾害最为严重的国家之一,灾害种类多,分布地域广,发生频率高,造成损失重。为全面掌握我国自然灾害风险隐患情况,提升全社会抵御自然灾害的综合防范能力,我国开展了第一次全国自然灾害综合风险普查(简称“风险普查”)。风险普查的目的在于成果的应用。2021年9月,国务院第一次全国自然灾害综合风险普查领导小组办公室印发了《关于加强第一次全国自然灾害综合风险普查成果应用的指导意见》,对进一步推动风险普查成果应用工作做出安排部署。  相似文献   

12.
《中国减灾》2022,(17):10-11
<正>普查成果应用是第一次全国自然灾害综合风险普查的重要内容。为指导做好全国自然灾害综合风险普查成果应用工作,国务院第一次全国自然灾害综合风险普查领导小组办公室起草了《关于加强第一次全国自然灾害综合风险普查成果应用的指导意见》,指导各地普查办和各成员单位根据实际情况制定措施、进一步做好普查成果应用工作。以下是对该指导意见部分内容的摘编,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正全国自然灾害综合风险普查是一项重大的国情国力调查,是提升自然灾害防治能力的基础性工作。江西省3个市县被列入试点范围,其中大余县为全国13个重点调研县之一。江西省通过强化组织、资金、队伍"三重保障",狠抓编制方案、指导协调、宣传培训"三项举措",聚焦高质量完成试点任务、高标准推进全面普查、高起点谋划成果应用"三个目标",积极探索江西自然灾害综合风险普查模式经验。  相似文献   

14.
正(2020年8月25日)沪府办发[2020]4号各区人民政府,市政府各委、办、局:为了全面掌握本市自然灾害风险隐患情况,提升全市抵御自然灾害的综合防范能力,根据《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开展第一次全国自然灾害综合风险普查的通知》(国办发[2020]12号),经市政府同意,现就本市开展第一次自然灾害综合风险普查(以下简称"普查")通知如下:  相似文献   

15.
正第一次全国自然灾害综合风险普查是自然灾害防治能力提升重点工程之一。自2019年8月全国自然灾害综合风险普查工作启动以来,全国普查试点工作取得积极成效。本文从第一次全国自然灾害综合风险普查工作的重大意义出发,从把握普查"调查-评估-区划"的基本技术体系,厘清评估与区划工作中的五对关系,探索普查成果的推广应用等内容进行分析,为全国普查提供权威解读。  相似文献   

16.
正8月11日,陕西省西安市全面完成第一次全国自然灾害综合风险普查应急管理系统清查数据录入工作。自普查工作启动以来,西安市及时安排部署,先后制定印发《西安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开展第一次全国自然灾害综合风险普查的通知》《西安市第一次全国自然灾害综合风险普查实施方案》《西安市第一次全国自然灾害综合风险普查应急管理系统普查任务清查手册》,  相似文献   

17.
叶慧  徐凯宇 《今日浙江》2021,(10):48-49
浙江是一个自然灾害风险较高的省份,经济发展布局相对集聚,地形地貌较为复杂,每年都要防范应对因台风、梅雨引发的地质灾害、小流域山洪、城市内涝等灾害,给人民群众生产生活造成了较大影响. 去年9月,浙江按照全国统一部署,启动自然灾害综合风险普查试点工作,由临安、苍南、遂昌、平湖、温岭等5个县(市、区)先行试点,旨在通过全灾种全链条普查,摸清"风险底数",切实提升自然灾害科学防控能力.  相似文献   

18.
<正>第一次全国自然灾害综合风险普查工作开展以来,浙江省应急管理科学研究院作为浙江省普查办技术支撑单位,贯彻落实浙江省应急管理厅党委决策部署,积极开展普查调查、评估区划、成果应用、数据库建设、常态化普查等方面的探索创新,初步形成了具有浙江特色的普查成果应用技术方法、自然灾害综合防灾减灾技术支撑队伍和技术枢纽及资源平台,为持续开展防灾减灾技术支撑工作打下基础。  相似文献   

19.
正河南省位于黄河中下游,暴雨、洪涝等自然灾害多发频发,全省5个县(市、区)被列入自然灾害综合风险普查试点。自普查工作启动以来,河南各级普查办及成员单位汇聚工作合力、夯实普查基础,高质量高标准推进自然灾害综合风险普查试点工作,确保普查工作落地落实。普查工作启动以来,河南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提高自然灾害防治能力重要论述精神,积极探索、强化协同,扎实推进自然灾害综合风险普查试点工作。  相似文献   

20.
正4月19日,省普查办印发工作动态,通报自然灾害综合风险普查工作进展情况。省级工作方面,一是召开安徽省第一次全国自然灾害综合风险普查试点调度会;二是组织参加第一次全国自然灾害综合风险普查第3次省级普查办主任暨省级技术组普查工作视频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