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帮闲,本指旧时文人受官僚、地主、资本家豢养,给他们装点门面,为他们效劳。然而,当前干部队伍中也出现了类似的现象,少数干部不傍工人不傍农民傍大款;不愿为工人、农民、知识分子服务,不愿做人民的公仆,却甘愿当大款的“跟班”,更有甚者,竟与不法大款相互勾结,发展成为带有黑社会性质的组织。人民群众对此深恶痛绝,将这样的干部称之为“帮闲”。“帮闲”行为完全背离了党员干部的要求,背离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严重损害了党员干部的形象和党的威信,影响了党群干群关系,必须坚决查处和治理。少数干部之所以会滋生“帮…  相似文献   

2.
“公仆”不可“先富”张秀章,孟玉生近年来,一些领导干部,错误地理解我党"让一部分人先富起来"的口号和政策,为了达到自己"先富"不择手段。有的以权谋私,搞权钱交易;有的利用职权侵吞国家、集体资财;更有甚者,明目张胆地贪污受贿……这些"公仆"利用职权搞腐...  相似文献   

3.
现今,有些被称为“人民公仆”的领导干部,越来越热衷于同当地的“大款”建立密切的私人关系,甚至打得火热,出现了“公仆傍大款”的现象。 毫无疑问,领导干部与私营企业主、个体工商户等“大款”的正常交往不能一概否定,有选择地参加“大款”为推动当地经贸发展而搞的一些活  相似文献   

4.
沉甸甸的“公仆”二字黄天顺新年伊始,许多报刊都发表文章,强调为官者应清正廉洁,"为官一任,造福一方"。从这些呼声之中,人民群众对"公仆"的要求尤为迫切,因此重铸"公仆"形象显得更加重要。前北京市常务副市长李润五同志说得好:官即老百姓的办事员,"我不是...  相似文献   

5.
负着“牛轭”与通过“轭形门”《中共党史研究》1994年第2期所载谭宗级的文章,第4自然段中的"强迫他们负着'牛轭'通过峡谷",似应改为一强迫他们从卡夫丁峡谷的'轭形门'下通过"。此系所据"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编译所误造成。该《全集》中7处注释卡夫丁峡谷...  相似文献   

6.
“公仆”,请看住您的手杨建芳“手莫伸,伸手必被捉”──题记"公仆",请看住您的手您的权力本不该伸向人民的衣兜曾记"八·一"南昌共产党人怎样高擎自己高贵的头颅曾记那位诞辰百年的老人的嘱托:我们的宗旨,就是:"为人民服务"于是──千方百计受苦受难的人们义...  相似文献   

7.
“官话”也应有“忌语”这里所论的“官话”,并非是一种独立的语言,也不是官方通用的普通话,只不过泛指为官者说的话而已。毋庸讳言,时下,在我们的少数官员中,“官言无忌”现象还不同程度地存在着。一日“凶”。把公仆与主人的关系本末倒置,对群众语言生硬,盛气凌...  相似文献   

8.
1959年庐山会议从纠正“左”到反右的原因王世谊1959年夏召开的庐山会议,是我们党在纠正"大跃进""左"倾错误过程中发生的一次重大挫折。这次会议从开始纠"左"到后来的反右,来了个180度的转折,使原来的"左"倾错误延续发展到更严重的程度,教训极为深...  相似文献   

9.
乍观此文标题,准会有人提问,这不是给我们社会制度抹黑吗?在当今的中国哪有“主人”惧怕“公仆”的道理。其实笔者哪能不懂,但面对现实,谁又敢说“主人”怵“公仆”的事情一点没有发生。“主人”怵“公仆”,怵在什么地方?据基层的百姓反映,他们眼下对一些“公仆”心存“三怕”:一是怕公仆“追求”政绩瞎折腾。这类“公仆”上台伊始,不顾当地客观实际,张嘴要大展宏图,闭嘴要改天换地,今天建世纪大道,明天与世界接轨,要创建千亩园区,开发万顷基地。规划一年一变,灵感时时翻新,百姓稍有疑虑,就被扣上思想僵化,不求进取的帽…  相似文献   

10.
“得”“德”之间曹敬宗为民公仆、当以"德"字为本,察民情,听民声,纳民意,而后自己也会有所"得"。故《礼记》有云:"德者,得也。"无德处事,一味信奉"厚黑之学",虽亦能有所得,然有德之"得"与无德之"得"是截然不同的。县委书记焦裕禄心中装着人民,唯独...  相似文献   

11.
少数官员对上门求其办事的人总喜欢“热心相助”,甘当“公仆”,殊不知其背后却另有所图。这时,他们往往会把一名党员干部应有的权力观、金钱观抛至脑后,利用手中的权力为他人谋取利益,而求助者事后总忘不了“奏心意”。若欣然笑纳这种“心意”,其“公仆”的性虞包便发生了质的变化,不知不觉、一步一步走向犯罪的深渊——临沂市卫生局原局长马自力就是这样一个人。  相似文献   

12.
对作威作福者决不能手软《党风与廉政》编辑部:阅读了贵刊'94第12期"警世篇"《脊梁的呻吟》一文后,乡村干部打骂群众的违纪行为使人极为愤慨。作为党的干部,人民的公仆,理应为党和人民谋利益,为人民群众服好务,保一方平安。但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的少数干部,...  相似文献   

13.
“烈士”称号的由来和演变“烈士”一词,始见于3000多年前的商代。伊尹说:"大夫知人事,烈士去其私。"春秋末期孔子也用过烈士一词:"白刃交于前,视死若生者,烈士之勇也。""烈"字本义,是"火猛",它含褒义:"刚正日烈"。由烈和士字组合的词。也含褒义。...  相似文献   

14.
刘建明 《党课》2012,(21):109-109
前不久,一位领导干部在谈到作风建设时说:“党的领导干部是人民的公仆,是人民的勤务员,为民服务就应‘零懈怠’,从群众最需要解决的小事办起,真正把工作做到老百姓的心坎上。”听后,笔者不禁为这种“为民服务就应‘零懈怠'”的说法叫好。  相似文献   

15.
周湘智 《学习导报》2013,(12):11-12
从去年8月开始,浏阳在全市开展了"文明餐桌行动",大力倡导文明、节俭用餐。客人点菜时,服务员会提醒客人适量控制点菜数量,就餐结束时,服务员会提醒客人打包。这些餐饮机构还推出了"半份菜""大、中、小盘菜""公务套餐"等新菜式,既照顾了顾客的“面子”,又为顾客节约了“票子”,深受顾客喜欢。  相似文献   

16.
眼下.在少数干部群众中出现了对腐败现象听之任之的麻木现象,甚至发展到“笑贫不笑贪”的地步。领导干部真心拒贿,有人却讥为“太呆板”、“假正经”、“不合群”:一些既善于走“上层路线”又敢于“傍大款”的领导干部.则又会被人羡称为“有能力”、“有门路”、“有眼光”:而当这些无良官员一旦落入法网,人们在背后的议论多是“后台不硬”、“赶上他倒霉”。  相似文献   

17.
话“慎微”     
话“慎微”张述华辞释,"慎微"是指重视细微的或初发生的事端。《后汉书·陈忠传》里对"慎微"的意义阐述得更为确切、透彻。所谓:"轻老重之端,小者大之源,故堤溃蚁穴,气泄针芒。足以明者慎微,智者识几。""小处不可随便"这句话,至今仍可作为道德建设的箴语。...  相似文献   

18.
读“蝗”     
读“蝗”王标治蝗:重治只求其标不行;重'改'而忽视其'治'也不行。治标不治本则惘;治本不治标则。那些似而大非蝗又如何?……"蝗"--灾害也。自古至今、人人皆悉,人人皆愤。据史料记载、从春秋时代到1949年间的2600余年中,我国曾发生过800多次蝗灾...  相似文献   

19.
应“鸣国家之盛”张秀璋近年来,牢骚之言,不时充塞于耳,且振振有辞:"不平则鸣嘛!""不平则鸣",源于韩愈《送孟东野序》中"大凡物不得其平则鸣,"后被浓缩为"不平则鸣"。"不平则鸣",确实包含着发牢骚之类的情绪表达形式。但若在"不平则鸣"与牢骚之间划等...  相似文献   

20.
话说“反怪”张秀璋重读《阿Q正传》,鲁迅笔下的阿Q,在欺凌了小尼姑后曾责怪说.他的"飘飘然"都是小尼姑害的,如果小尼姑的脸上不滑腻,他便不至于被蛊惑"所以,女人真可恶。"看来,阿Q满肚子是怪。但这种"怪"是""倒打一耙"式的"反怪"、颠倒了是非,岂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