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某些文言虚词,在现代汉语中常用作构词成分。如“者”构成“作者”、“读者”等表人的名词,“然”构成“既然”、“虽然”等连词,“突然”、“居然”等副词,“于”构成“等于”“善于”等动词,“至于”、“由于”等介词,“而”构成“进而”、“从而”等连词。 “以”作为词素,构词时有两个特点。(一)别的文言词虚通常只充当后一词素,“以”还大量地充当前一词素。位置在后的如“给以”、“予以”、“致以”、“足以”等,位置在前的如“以便”、“以免”、“以至”、“以致”、“以往”、“以来”等。(二)别的文言虚词构成的词只有一两类,“以”构成的词却分属多类。方位词如“以前”、“以后”、“以上”、“以下”、“以内”、“以  相似文献   

2.
在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上,比较普遍地存在这样一个现象:“一府两院“、人大常委会、计划、财政部门在报告工作时,开头都是:“我受××(机关)委托向大会报告工作,请予审议。“笔者以为,其中的“审议“应改为“审查“,理由如下:一、“审查“和“审议“在词义上区别明显。“审议“和“审查“虽都有审核的意思,但“审查“重在“查“,即检查、核对是否正确、妥否,对错误和不当之处必须指出和纠正,显示的力度更大;而“审议“重在“议“,就是讨论、议论、分析、说明、力度要小得多。  相似文献   

3.
我们往往贪大求多。领袖在驳斥“右派言论”时曾说过 :要贪社会主义之大 ,喜无产阶级之功。在我们响彻云霄的口号中 ,“大”字不胜枚举 :“大跃进”、“大批判”、“大批促大干”、“大干快上”、“文化大革命”、“大打人民战争”、“大炼钢铁”、“大放卫星”……。我们的“大发展”不计其数 :“大胜利”车载斗量。“大鸣”、“大放”、“大辩论”、“大字报”这“四大”曾一度写进宪法。其实 ,单从语言角度来说 ,“鸣、放、辩论”都是动词 ,“字报”是名词 ,两者并列就是不通的。不过在那“知识越多越反动”的年代 ,什么语法修辞全是“反动的” ,“四大”并列 ,也就不足为怪了。我们的人民公社是“一大二公” ,所有制是越“大”、越“公”越先进。与此相适应 ,我们的“大锅饭”也最香。现在看来 ,上面这些“大” ,并没有给我们指引光明的前程 ,却给我们带来了“大起大落”的大损失。可见“大”未必都是好事。真是“大有大的难处” ,“多有多的坏处”呵。就用人来说 ,并非“韩信将兵 ,多多益善”。兵贵精而不在多。战争的胜负 ,智谋占很重要的因素 ,胜者多靠智取 ,而不靠以牺牲人为手段的打人海战术的强攻。在中外战史上 ,以少胜多者 ,不乏其例 :...  相似文献   

4.
向明瑞 《前沿》2008,(8):42-45
韩非子在改造、吸收春秋战国道家、黄老学派“道”论的基础上建构了自己的形上学理论——道理论,为其“法治”思想获得了终极性说明和支撑。在道理论中,“道”具有既“不可感知”又“可感知”的二重性,“理”是可以感知的,“理”是“道”在万物上的具体化。“道”与“理”的关系是整体与部分、大一与小一的关系。遵循“道理”,取得做事最大成功的关键是治身,其途径是处“虚静”,以求积聚“精气”保存聪明智能,实现“无不克”的目标。而要在保持“虚静”、“无为”的状态下,运用好“法术势”治国,必须注重“朴实”、“参验”、“端直”、“适度”、“体道”、“慎刑”、“无暴政”、“无侵略”等原则,才可以达到治道、治身与治国的统一。  相似文献   

5.
覃世进 《当代广西》2008,(16):34-34
壮族原为僮族,1965年改为壮族。僮族世居岭南,在古代汉文文献中相继被称为“西瓯”、“骆越”、“乌浒”、“俚”、“僚”等,宋代开始称“僮”。僮族人口众多,分布广泛,支系繁杂,各种自称达数十种。1949年后,经过深入调查和进行民族识别,人民政府把广西及广东、云南等地自称“布僮”、“布土”、“布侬”、“布泰”、“布沙”、“布陇”、“布衣”、“布越”、“布寮”、“布雅依”、“布曼”等等的人们统一称为僮族。僮族有自己的语言和文字(方块壮字),有独具特色的生活和风俗习惯,保存了显著的民族特征。  相似文献   

6.
中华民族是礼仪之邦。我们的祖先留给我们最宝贵的遗产,就是反映中华民族精神的传统道德,以及古代圣贤、英雄豪杰们为国为民为追求理想而表现出的“自强不息“、“舍生而取义“的精神,这就是我们的“老祖宗“;中国人民特有的爱国情操,义无反顾的献身精神,不屈不挠的斗争精神,这就是我们的“老祖宗“;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持走社会主义道路,共产党人实事求是的优良作风,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艰苦奋斗的优良传统,“大寨精神“、“大庆精神“、“铁人精神“、“雷锋精神“、抗洪精神,这就是我们的“老祖宗“。  相似文献   

7.
论戴季陶主义的主要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戴季陶是大革命时期国民党右派的主要理论代表。他假借孙中山的名义,挖空心思地将孙中山的只言片语与孔子的一些观点联系在一起,编造出一个所谓“三、三、一”的理论系统,它包括三个部分:第一,“能作部分”——三“达德”。他认为“智、仁、勇”是三种通行不变的美德,其中“仁”是核心,“智”是为了“知仁”,“勇”是为了“行仁”。这是它的“原理论”。第二,“所作部分”——“三达道”。他认为“民族、民权、民生”是三条人所共由之道,其中“民生”是核心,民族、民权都是为了实现民生。这是“理论系统”的“方法论”。第三,“择善固执”——“诚”。“诚”是指“决心”,是“民族精神之原动力”。他认为人心、意志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毛泽东在谈及文艺的论著、书信、言语中,“味道”、“兴味”,“趣味”、“口味”、“诗味”与“有味”、“无味”、“乏味”等,不绝于口。这一“味”字,究竟是什么意思呢?本文试作一初步的探讨。  相似文献   

9.
“龙“、“龙乡“、“龙吟“、“游龙“、“龙腾“等一幅幅以“龙“为主题的书法作品,其中的“龙“字,或行,或草,或隶,或魏,一会儿飘逸如流云飞雾,一会儿桀傲似直插九霄,一会儿俯首犹盘旋海底,字字千姿百态,个个眉目传神,活脱脱跃然纸上,作动状似呼呼有声。每次欣赏王新泉“龙“书作品,都有一次新的感悟。以书“龙“而闻名海内外的河南省书法家、西峡县政协委员王新泉,出生于恐龙之乡西峡县,因而对“龙“情有独钟。同时,他还认为,“龙“,不仅是人类的祖先,而且还代表着开拓进取和昂扬向上的中华民族精神。因而他书写的“龙“字以遒劲有力、潇洒自如、豪迈奔放、笔调多变、神形兼备等特点而深受专家和书法爱好者的好评。在书写风格上,行草隶魏楷篆,六体兼备,尤以行草为长,大有“奔  相似文献   

10.
中国的语言文字复杂多变,学问极深。一个“一”字,本属数目中最小的正整数,前边加个“第”字,其含意、身价、地位则大变,变成了万事万物之首。“第一”又有许多雅称:“桂冠”、“鳌头”、“问鼎”、“领衔”、“榜首”、“夺魁”、“夺标”、“执牛耳”等。“执牛耳”象征某一方面居领导地位,意为“第一”。更值得自豪和称道的是,聪明的中华民族把个汉语言文学学通了,弄熟了。千秋古人早就对“第一”一词用足用活了。《汉书·贾谊传》:“治平为天下第一。”佛家用语中有“第一义”,即指最高最深的妙理。李颀《题神力师院》诗:“每闻第一义,心静琉璃光。”区分人的等级次第叫“第一流”,亦叫“上流”,即“第一等”。  相似文献   

11.
身分感     
所谓身分感,就是一个人的自我认知,即“我是谁”。人对自己都有个自我评价,这里既有中正的“自分”、“自若”、“自尊”、“自重”、“自知之明”,也有自我肥胖的“自负”、“自命”、“自视”、“自恃”、“自是”、“自诩”、“自夸”等等,还有失去自信的“自馁”,以及适当表现风度的“自谦”。人们从一个人的这些“自我流露”里,多少可窥见他之为人。比如一个支部书记,本来是党的基层工作者,他却处处以“官”自居,动辄发号施令,口口声声“这些老百姓”如何如何,你说他是怎么认知自己的呢? 身分感,也是对“他人如何称呼自己”的一种敏感。那位支书,人家叫他“老王”,他装听不见,呼他“支  相似文献   

12.
河北的“陉”、“藁”,山西的“岢”、“隰”,浙江的“鄞”、“衢”,安徽的“歙”、“黟”,河南的“渑”、“陟”,湖南的“澧”、“醴”,……这些县级政区名称中颇为生僻的汉字,能有多少外地人识得、读得、讲得呢?殊不知,中华民族那深邃、博大的地名文化,正是植根于这些除地名难得一见的“专用汉字”。  相似文献   

13.
《上海机关动态》2010,(9):15-15
今年以来。宝山区委党校将创建学习型党组织作为提升党校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抓手,利用自身教学资源丰富的优势,在党员教育方面,着力创新学习载体,强化学习实效,大力推进“网学”、“联学”、“赛学”、“现场学”这“四学法”。“网学”就是充分利用校园网,开辟“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廉政教育”、“校园文化”等专栏,设置了“学习资料”、“精彩视频”、“交流体会”等子栏目。为大家搭建起良好的学习平台。  相似文献   

14.
王毅 《今日上海》2008,(11):54-55
“设计”的含义十分丰富。中国汉代许慎在《说文解字》中就诠释道:“设”乃“陈设”,“计”乃“会”。在现代汉语中,“设计”一词的主要含义是“设想”、“构思”、“计划”等。在英语中,“design”也是“意图”、“计划”、“目的”之意。  相似文献   

15.
自从民进党上台以来,台湾媒体上关于“繁荣”、“稳定”的字眼已经罕见,经常出现的却是“混乱”、“危机”的报导,诸如:“财政危机”、“金融危机”、“社会危机”、“诚信危机”等等。值得注意的是,近年来岛内又出现了两个新的危机——“人口危机”和“人才危机”。  相似文献   

16.
有关专家指出,企业内部成长,有7个产品行业发展方向,可供选择。第一方向,由物质面往精神面发展。循“食”、“衣”、“住”、“行”、“用”、“育”、“乐”7大基本民生产品,从“有形”的食与衣产品,发展到“无形”的育与乐产品。第二方向,由“民生”工业往“国防”工业发展,或由“国防”工业往“民生”工业发  相似文献   

17.
不知何时、何故,“上帝”、“主人”等字词,如同“先生”、“小姐”、“老板”、“总裁”取代“同志”、“厂长”、“经理”一般,充斥在我们的书报杂志上。人们似乎对之已经司空  相似文献   

18.
《春秋》1996,(1)
“一贯道”名称的由来“一贯道”是被我国政府明令取缔的一个反动道会门。它起源于山东,蔓延到全国各地,影响甚广,早在1905年由创始人刘青虛取《论语》:“吾道一以贯之”的意义而定名。该道除此本称外,后来经张天然办道时改变的别名很多,如抗战前曾称“中国慈善道德会”,日伪时期称“崇华堂”。日本投降后又改称“中华道德会”。据已发现的还有:“中华慈善会”、“崇德慈善会”、“崇华道德会”、“性理会”、“明理会”、“天理会”、“天真道”、“孔孟圣道”、“佑国道”、“佑祖道”、“明眼道”、“麻姑道”、“近贤道”、“西天道”、“蟠桃莲社”、“红羊道”等,名目繁多,不胜枚举。“一贯道”的历史沿革  相似文献   

19.
三台县工商行政管理局党组,在班子建设中,深入开展廉政建设,全心全意为经济建设服务,取得了可喜的成绩。几年来,该局曾被评为“全国工商行政管理系统先进集体“;“省级文明单位“、“省级农村‘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学习先进集体“、“先进县局领导班子“、“廉政建设先进集体“;市级“普法工作先进集体“、“依法行政责任制先进单位“、“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模范单位“;县  相似文献   

20.
试析国内“权利泛化”现象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近年来的民事诉讼中 ,陆续出现了诸如“亲吻权”、“初夜权”、“小便权”、“良好心情权”、“祭奠权”、“悼念权”、“安宁权”、“同居权”、“容貌权”、“养狗权”、“相思权”、“视觉卫生权”、“眺望权”等等名词。这些既在国内现行法律规范中检索不到 ,而且在法学理论界也属鲜为人知的名词 ,却成为一些当事人在诉讼中请求法院维护的“权利”。此现象学者们称之为“权利泛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