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2.
随着大学生上网条件的迅速改善,以针砭时弊、针对重大社会现象和事件发表见解、宣泄不满情绪的“愤青”群体随之出现。“愤青”群体的出现既有积极作用.也容易产生负面影响。对此我们要理性对待,提取有益因素。矫正不利影响.创造和谐的网络氛围。  相似文献   

3.
网络谣言几乎与群体性突发事件如影随形,贯穿于群体性突发事件的全过程,对群体性突发事件的孕育、发生、演变甚至结束都起着重要的影响。纵观近年来处置网络谣言危机的实践,我们可以发现部分地方政府部门在应对网络谣言时缺乏敏感度和预警性,缺乏舆论引导的积极性、主动性,缺乏总结反思和持续关注,不仅影响了群体性突发事件的顺利解决,甚至激化了矛盾,使事态进一步扩大。因此,政府部门必须针对网络谣言在各个阶段的不同特点,制定不同的网络谣言控制策略,增强信息的透明度,有针对性地加强对网络谣言的控制。  相似文献   

4.
以公共危机事件产生的网络谣言为辐射中心,通过构建网络谣言对网络舆情影响程度的评估指标体系,建立多元线性回归方程模型研究其对网络舆情产生的影响程度。据此分析出公共危机事件中网络谣言的变量对网络舆情的影响方式和程度并反映其变化规律,为公共危机事件网络舆情的管理和控制提供理论支撑,以利于政府和网络监管部门及时地,准确地做好公共危机事件网络谣言的防控工作。  相似文献   

5.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飞速发展,以针砭时弊表达情绪的网络愤青群体随之出现。对于网络愤青现象,应当肯定其有利影响,创造和谐的网络氛围和安定的社会环境,充分发挥网络愤青对社会进步的积极作用。研究围绕网络愤青现象,首先介绍了网络愤青的人员构成和特点,接下来分析了网络愤青产生的原因,最后指出网络愤青的利弊以及相应的引导对策。  相似文献   

6.
公共危机往往引起谣言,网络谣言是谣言在网络背景下的新形式,网络属性使其与现实谣言具有明显的差异。网络谣言在公共危机中增加社会恐慌、社会压力,容易造成公众对政府权威的质疑,也易造成网络秩序混乱。在公共危机中,网络谣言具有生成、传播以及消亡机制。为了防控网络谣言的产生,应建立信息公开机制、加强网络监管、完善网络立法、提高公民理性认知和加强网络谣言研究。  相似文献   

7.
当前计算机技术的不断更新迭代,移动互联网络的不断发展,极大地方便了人们的日常生活,使得“秀才不出名,便知天下事”成为现实,网络已经逐渐成为了人民群众了解世界、发表言论的主要渠道。网络的优势给人们带来便捷的同时,也逐渐产生了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其中以网络散播谣言的现象最为常见。谣言传播本身制作成本低廉、社会影响较为恶劣,极大地侵害了公民的合法权益,甚至还在一定程度上对公共秩序造成危害。在对网络谣言进行治理时,由于相关法律法规的薄弱环节以及刑法中对网络行为的不适用,使得治理网络谣言出现困难。因此如何切实可行地防控网络谣言,杜绝谣言犯罪已经逐渐成为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梳理刑法中对网络谣言的相关界定,汇总其他国家法律中针对网络造谣的具体标准,在总结成功经验的基础上,剖析其与普通刑事犯罪的区别,提出有效防治网上造谣犯罪的刑事司法措施,能够进一步激发司法机关的能动性,为相关从业人员提供借鉴和帮助。  相似文献   

8.
网络谣言是指通过网络媒介而传播的没有事实依据的消息。网络谣言的产生原因是极为复杂的。其中,心理原因是滋生谣言的内部因素,社会原因是产生谣言的重要因素,网络技术为谣言提供了便利,政府公信力下降助长了谣言滋生。此外,个人、社会、政府等各方面的合力加剧了谣言的形成和传播。要有效应对网络谣言,需要政府、社会、传媒、个人等都担负起相应的责任,多管齐下,多措并举。  相似文献   

9.
网络谣言犯罪作为互联网迅速发展的衍生物,严重破坏社会治安秩序、污染网络环境、引发社会信任危机;它具有犯罪主体的隐秘性、受害客体的广泛性、犯罪动机的随意性、侦查取证的困难性和法律规制的争议性等特点。当下,应采取完善立法、严格执法、加强公信力建设以及积极引导网络自我净化等举措对网络谣言犯罪行为进行防治。  相似文献   

10.
随着互联网的日益普遍,网络谣言所带来的危害也日渐凸显.网络谣言传播方式多元、传播主体匿名性,传播速度快、覆盖面积大,内容具备高度迷惑性.当前国际社会动荡,网络谣言对于大众舆论的引导和社会治安秩序的影响愈发强烈,作为维护社会治安秩序的主体部门公安机关任重而道远.当前公安机关对于网络谣言管控的困境、不足主要有辟谣缺乏全面性...  相似文献   

11.
互联网已经成为了人们日常生活中必不可少的生活空间,成为人们获取资源信息的重要场所。2013年11月,第十五届中国国际高新技术成果交易会上发布的((2013年中国移动互联网发展报告》显示,2013年上半年中国手机网民规模已经突破5亿大关,2013年年底这一数据将达到5.7亿。  相似文献   

12.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迅猛发展和普及,网络谣言迅速传播,成为影响社会稳定乃至动摇国家政权的重要诱因。只有充分认识网络谣言的内涵与特点并深刻分析网络谣言扩散因素的基础上,通过加强和完善相关法律规范建设;提高信息发布的时效性、透明度、真实性;完善网站行业自律制度,发挥谣言过滤器的功能;加强道德教育,提高网民对网络谣言的理性判断,从而有效提升治理网络谣言的成效。  相似文献   

13.
网路谣言是网络时代出现的一个新现象,与其他谣言相比,具有自身的特点。网路谣言危害性大,破坏社会和谐稳定,必须采取措施,对症下药,标本兼治。  相似文献   

14.
“愤青”指网络舆论中对外表现为网络民族主义,对内表现为网络批判现实主义的青年群体。从社会认同理论角度看,“愤青”所具有的对外网络民族主义、对内网络现实批判主义的倾向,是社会认同作用的结果和表现形式。  相似文献   

15.
网络谣言出现至今,不仅顽疾难除,而且愈演愈烈,有甚嚣尘上之势。它如同“毒品”,危及着社会稳定,破坏着网络环境,毒害着网民身心,必须严厉制止。  相似文献   

16.
网络技术的高速发展,为大学生快捷搜索信息、获取知识、开阔视野、挥洒创意提供了前所未有的便利。但同时,少数大学生借助网络虚拟性宣泄自己的情绪、散布传播网络谣言的现象时有发生,对自身、他人和社会造成了不良影响。因此,高校作为培育社会人的试验场,应进一步关注网络技术发展对大学生发展的影响,强化网络道德教育、网络心理健康教育、网络法制教育以及网络使用纪律教育,有效防范大学生传播网络谣言的行为发生。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网络群体性事件发生数量增长日趋明显,各色谣言伴随其中。谣言是在网络社会抗争场域中资本情况与生产惯习塑造的聚光风暴与信息流瀑、群体极化、偏僻吸收等三大机制的作用下自然生成的。这类谣言具有四个特征:根植于深层的社会矛盾,与社会结构是一个互构过程;是一个“集体交易”过程;是一个含有真实成分的集合;意见领袖发挥着重要作用。同时,这类谣言一般通过信息供给与消费、资源动员、极化群体、话语塑造等路径扮演着角色。要有效应对网络群体性事件,有必要正确对待网络群体性事件中谣言的存在。  相似文献   

18.
随着网络社会的发展,以网络为载体的新型谣言---网络谣言应运而生。网络谣言具有不同于传统谣言的鲜明特点,这也导致其产生原因的特殊性。为了适应新的社会环境,遏制网络谣言的产生、传播,以政府为主导的各种社会力量应该齐头并进,实现对网络谣言的多元化治理,建设和谐网络社会。  相似文献   

19.
网络谣言的本质是虚假信息,网络谣言的特点决定了其比传统谣言的危害更大,已成为社会公害.我国现行法律制度在规制网络谣言方面存在立法不完善、执法不力、网络实名制效果不明显、政府信息公开制度不健全等问题.建议完善民事诉讼、刑事自诉、刑事责任和政府信息公开制度,并以严格、长效的执法消除网络谣言的生存时空.  相似文献   

20.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迅猛发展和普及,网络谣言迅速传播,成为影响社会稳定乃至动摇国家政权的重要诱因。只有在借鉴发达国家治理网络谣言的经验,结合本国国情,加强和完善相关法律规范建设;提高信息发布的时效性、透明度、真实性;完善网站行业自律制度,发挥谣言过滤器的功能;加强道德教育,提高网民对网络谣言的理性判断,从而有效提升治理网络谣言的成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