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申正勇 《前进》2010,(5):56-56
一提起天安门,人们便会想起首都北京;一提起大雁塔,人们便会想起古都西安;一提起东方明珠电视塔,人们便会想起国际大都市上海。同样,提到春熙路,人们便会想起天府成都;提到金马碧鸡坊,人们便会想起春城昆明;提到三塔,人们便会想起风花雪月的大理。这些建筑物也好,街道也好,无论是古代建设的还是现代兴修的,  相似文献   

2.
足迹的时尚     
雁过留声,人过留名,历史悠然而过,留下的是斑斓文化足迹。随着四时运转,岁月流淌,传统足迹便在文化积淀中,蜕变为无法复制的历史珍迹。一经与现代创意相结合,更是焕发出时尚文化的光芒。  相似文献   

3.
文化政绩     
冯骥才 《前进》2002,(2):40-40
面对现代化大潮对历史文化遭存的猛烈冲击,我们无法坐视又束手无策的时候,山西晋中地区冒出一位名叫耿彦波的人,他在为官任职之际.下大力气,挽救当地古老民居于毁灭之中。我国仅有文物保护去.而没有文化保护法.珍贵的民间文化——民居便向来不在保护之列。  相似文献   

4.
凌洁 《观察与思考》2006,(3):120-121
沁香的地方总是女人云集。你若是浪漫的女人,便会寻香而来。  相似文献   

5.
周文斑 《新东方》2008,(11):60-63
所谓海南本土文化,在此均特指黎族文化。 当黎族先人在海南岛上生息繁衍之时,首先要面对的是原始的自然环境。海南岛四面环海,中部崇山峻岭,台风、山洪等自然灾害十分频繁。由于生产力水平和科学文化水平的低下,黎族先民对诸如地震、海啸、电闪雷鸣、狂风暴雨和滔天洪水的成因更是一无所知。黎族先民便借助想象将其对自然和生命现象的解释以神话的方式表达出来。  相似文献   

6.
2012年,“文化”一词再度出现在国人视野中。在铺天盖地的宣传中,我们看到了一个现象:文化大发展=文化产业的发展: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新的经济增长点。于是文化一词刚刚露头,便汇入经济大潮中。文化作为软实力的重要内涵,在热烈的宣传话语中,轻轻地被cancel。  相似文献   

7.
副县长用工资为妻子买了一条镀金项链,引起别人的非议,他越想越接受不了,便拿着买项链的发票主动到市纪委去解释。市纪委的同志说:“回去吧,当上副县长不容易啊,以后注意点,群众也有群众的道理,日子长着呢。”于是副县长便有了“想廉洁会这样难”的感叹!  相似文献   

8.
已经富起来的农民需要文化。因为物质的需求得到基本满足之后,精神的需求便凸现出来。没有健康的文化去满足他们的这种需求,不健康的东西就会趁虚而入,赌博斗殴玩女人,求神拜佛搞迷信,往往就在文化生活匮乏的情况下出现。古人说“饱暖思淫欲”.今人说“吃饱了撑的”,大概就是这个意思。  相似文献   

9.
张燕 《云南人大》2006,(12):48-48
年末岁首,“生肖”便成为国人议论的热闹话题,以十二种动物配十二时辰,形成十二属相,是中国古代留传下来的习俗,挖掘起来也算得是一种高深的民族文化,说来趣有情趣。  相似文献   

10.
2006年6月9日傍晚,在一家颇有名的米线店中,一位母亲对身旁坐着的女儿说道:“前几天考试你都没吃好,今天多吃点。”一时间,7年前的情景浮现在了我的眼前。也是这样一个炎热的夏天,早晨父亲陪我一同走到考场后,便在考场外等侯我,傍晚时再把我接回家中。  相似文献   

11.
单补生 《黄埔》2010,(4):38-39
凡收藏爱好者都知道北京有个“报国寺文化市场”,它位于城南广安大街的报国寺内,1997年古寺修整一新,辟作“报国寺文化市场”,一经开市,便以其平民化的交流交易活动名扬全国,几年后便与享誉世界的潘家园旧货市场齐名,成为中国收藏活动著名的聚集地。这里一年举办四次(每季度一次)全国钱币交流会,  相似文献   

12.
畅想世博会     
世博会,一块磨不损的试金石 把心交给你,把神交给你,把所有关于城市的动人传说交给你; 把文化和文明的灵魂融人你,把一个民族的心力和雄浑融入你,你便接轨了世界的特色。  相似文献   

13.
读了《文汇报》刊载的一篇题为《“创造”观念的现代性解读》文章,记者便产生了采访高瑞泉教授的念头。  相似文献   

14.
当作为网民的“你”成为美国《时代》杂志“2006年度人物”时,当“博客”作为一种时尚风行“地球村”时,我们不得不感慨,网络已经深深侵入我们的生活,成为我们生活的一部分,甚至已成为我们的一种生活方式,令人无力拒绝、无法旁观、无处逃避。面对网络已无处不在这个现实,如何加强网络文化建设.使互联网成为传播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新途径、公共文化服务的新平台、人们健康精神文化生活的新空间.便成为我们应该认真思考的重大课题。  相似文献   

15.
武诗 《当代思潮》2012,(10):54-58
初见周臻教授,便被他的帽子所吸引。寒暄过后,周臻教授便请我们入座了。刚提到帽子,周教授就打开了话匣子:“要问我为什么戴帽子吗?那当然是因为安徒生了,没有注意到吗?安徒生也是戴帽子的。”他说,“我也是读《安徒生童话》长大的,正是由于我对安徒生文化的挚爱,才选择“安徒生”品牌作为我的事业。”薄薄的镜片下,一双睿智的眼睛瞬间发出了光芒。  相似文献   

16.
山不在高     
王充闾 《辽宁人大》2007,(12):48-48
以旧石器时代文化遗址闻名遐迩的金牛山,恰似峭立在辽南大地上的一盆古色古香的天然盆景。上世纪80年代初,这里曾发掘出距今28万年的一具比较完整的远古人类遗骸化石。从此,这座僻陋的小山便引起了举世的瞩目。  相似文献   

17.
罗杰 《今日广西》2008,(13):35-35
不同的城市有不同的风土,然后造就了不同的民情,再加上不同的历史遗迹,便塑造出不同的文化内涵。因此每一个城市都是瑰宝,即便是三言两语,也要用心去说,用心去品。  相似文献   

18.
朱亚夫 《今日上海》2012,(10):22-25
众所周知,上海以海著称,但也不是无山可觅。此山便是余山,余山地区是上海仅有的山林胜地,是上海历史文化的发祥地。“余山拾翠”就是以山林之秀入选新“沪上八景”的。  相似文献   

19.
《台声》2010,(9):81-82
北宋年间,莆田湄洲湾有个聪慧善良女子林默娘,乐于助人,常手持红灯,站立海边岩石,为迷失船只指点航道,救死扶伤。28岁时终身未嫁的她,羽化升天。人们便在湄洲岛上立庙奉祀,尊她为“海上女神”妈祖。历代皇帝敕封她为“天妃”、“天后娘娘”,声誉遍及天下。  相似文献   

20.
董玉梅 《世纪行》2009,(3):31-34
说码头,必然要说水:说码头文化.自然便离不开因码头而产生的生活习俗与个性特征;说武汉码头,当然也就得说汉水、长江了。汉水曾经被汉口人称“小河”,可就是这条小河,造就了一个四大商业名镇.就是这条小河诞生的商业文化与物质文明.让西方国家也垂涎三尺.他们在用炮舰打开中国大门后.便迫不及待地把汉口作为了通商口岸的目标之一。由是,汉口有了租界。武汉的码头文化由此又有了更多的内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