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949年1月1日,在广东省大埔县光德乡樟溪村成立中国人民解放军闽粤赣边纵队。为全面领导、指挥闽粤赣边区军民进行广泛的游击战争,创建闽粤赣边解放区,当时边区的党政领导机关都迁到大埔县的大埔角,在该地还有干校、电台、报社、文工团以及金融税收机构和警卫连。原来偏僻的小山乡一时热闹起来,人们称当时的大埔角是解放战争中的“延安”实不为过。  相似文献   

2.
春游三河坝     
2010年阳春三月,风和日丽,玩友五人,从梅州驱车70公里,至中央苏区大埔县三河坝旅游区浏览。三河坝旅游区,位于大埔县三河镇,因由梅江、汀江、海潭河合汇成韩江,故称三河坝。此地上通闽西赣南,下接潮汕出海,自古为闽粤赣三省之盐运枢纽,亦是闽粤赣边区出海要塞,向来为兵家必争之地。三河坝四河八岸,景点众多,东有“八一”起义军三河坝战役纪念园,  相似文献   

3.
《福建党史月刊》2006,(12):44-44
2006年10月11日,福建省闽粤赣边区革命史研究会成立10周年纪念大会在福州隆重举行。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全国政协主席贾庆林,全国政协副主席、原闽粤赣边区纵队老战士张克辉,中共福建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卢展工向大会发来了贺信。省委常委、秘书长陈少勇,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朱亚衍,省政协原副主席、老同志许集美,老同志阮文炳、谢毕真、张连等,以及省委组织部、省委宣传部、省委老干部局、省委党史研究室、省委党校、省社科联等部门的领导,广州地区、汕头市、潮州市、揭阳市、梅州市、大埔县原闽粤赣边老游击战士联谊会的代表,省新四军研究会、省南下服务团团史研究会的代表,龙岩市、漳州市、厦门市、泉州市的闽粤赣边老同志联谊会、研究会的代表等300多人参加了纪念大会。  相似文献   

4.
忆"边纵"     
为了迎接新的胜利,1949年1月,根据中央军委的命令,在大埔县漳溪村正式成立了中国人民解放军闽粤赣边区纵队,由我任司令员,铁坚任副司令员兼参谋长,魏金水任政委,朱曼平任副政委,林美南任政治部主任,王汉杰任参谋主任,统一领导各支队的武装斗争,配合南下大军作战.  相似文献   

5.
5月24日至30日,中共闽粤赣边区党史编审领导小组的漳州市召开抗日战争时期中共闽粤赣边区史审稿会。会议由中共闽粤赣边区党史编审领导小组组长伍洪祥同志主持.参加会议的有长期在闽粤赣边区领导革命斗争的老同志魏金水、王立朝、吴健民、张招娣、陈逸之、杨村、洪椰子、邱锦才、谢毕真、陈天才、陈彬、郑希、陈明和部分党史工作者,共30多人.与会同志本着历史唯物主义精神和实事求是的原则,认真核对  相似文献   

6.
广东省大埔县的太宁乡,是一个红旗不倒的英雄村庄。朱德、陈毅、张鼎丞、方方曾经先后在这里工作、战争或宿营过。张鼎丞于1927年6月在此入党,入党后曾多次在此战斗或直接指导过这里的工作。以方方为首闽西南潮梅特委(即闽粤赣边省委)机关1939年秋曾在这里住过三个半月,在这里指挥过闽粤赣边人民的抗日救国斗争。太宁人民在长期斗争中牺牲的烈士有五十余人(在肃社党中被错杀的未计入在内)。在太宁先后参军的人数(包括自卫军、赤卫队、红军、新四军、解放军)有三、四百人。方方同志曾指出:“太宁红旗永不倒,党和人民的英勇斗争史很值得纪念,教育后一代。”因此,我特写此文以作纪念。一、太宁党组织的建立  相似文献   

7.
描绘波澜壮阔的历史画卷,催开闽粤赣边的血染杜鹃.  相似文献   

8.
《福建党史月刊》2006,(8):34-36
今年5月,是原中共闽粤赣边区党委书记兼中国人民解放军闽粤赣边纵队政委魏金水同志诞辰100周年,我们潮汕地区的数千名老游击队员,怀着无比崇敬的心情,深切怀念我们纵队的这位杰出领导人对闽粤赣边区人民革命事业的功绩,怀念他无限忠诚于党和人民的崇高品德!  相似文献   

9.
福建省闽粤赣边区革命史研究会成立暨闽粤赣边纵队成立47周年纪念大会,于1月25日在福州举行。省委书记贾庆林,省委常委陈营官、黄瑞霖和原闽粤赣边区的老同志伍洪祥、李德安、王汉杰,原闽粤赣边区的老游击队员、老同志以及省直机关有关部门的负责人、新四军军史研究会、南下服务  相似文献   

10.
闽粤赣边区是中国共产党在新民主主义革命初期创建并长期坚持的老革命根据地,也是中央苏区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光荣的革命传统,它历经土地革命战争、三年游击战争、抗日战争之后,解放战争时期开展游击战,以中国人民解放军闽粤赣边区纵队的胜利,续写了它的光辉历程.  相似文献   

11.
组建中共苏区中央局项英跟着交通员走下虎岗,在一个有上百户人家居住的山村里找到中共闽粤赣边特区委(不久改为中共闽粤赣省委),特区委书记邓发热情接待了项英。邓发当时24岁,自1922年参加香港海员大罢工后,先后在香港、广州市和广东省委担任书记、组织部长等领导职务。在中共六届三中全会上被选为中央委员,并于1930年10月下旬,先于项英20天左右,代表党中央去闽西苏区传达六届三中全会的有关决定。邓发年轻气盛,工作雷厉风行。他一到闽西革命根据地上杭县苏家坡,就在那里召开闽粤赣边党代表大会,宣布改组闽西特委,成立闽粤赣边…  相似文献   

12.
在闽粤赣边建立苏区,有其优越的历史条件。闽粤赣边之赣南、闽西、广东东江3个地区都经受过1925年至1927年大革命急风暴雨的战斗洗礼,都建立了共产党的组织和农民协会组织。大革命失败后,3个地区红旗依然不倒。在共产党的领导下,分别举行了农民暴动,建立了小块的农村根据地。有着雄厚的革命群众基础。因此,1929年红四军下井冈山,选择了赣南、闽西作为进军的方向。不久,红四军前委就把打通闽粤赣边三个地区的联  相似文献   

13.
1999年9月15日下午,《中共闽粤赣边区史》首发式在省委第一会议室举行。该书由闽粤赣边区党史编审领导小组著,中共党史出版社出版。全书约65万字,杨尚昆生前为该书作序,叶飞生前题写书名。 首发式由省委副秘书长、省委党史研究室主任王国贤主持。省委副书记石兆彬代表中共福建省委作了重要讲话。参加首发式的还有省委书记陈明义,老同志伍洪祥、王直、王禹、许集美、苏华、黄扆禹、张连等,及省直部门有关领导、党史工作者,共100余人。《中共闽粤赣边区史》的出版,是闽粤赣边区革命史研究的一项重大成果,它为学习边区的革命斗争历史,继承和发扬  相似文献   

14.
一九四七年三月八日,中共中央发出关于开展蒋管区农村游击战争的指示。在此前后,中共中央多次指示,要求各地区根据不同情况,有步骤地发动与组织农民群众,开展游击战争,建立游击根据地。闽粤赣边区人民在闽粤赣边区党的领导下,积极开展游击战争,巩固和扩大了游击根据地,削弱了敌人的后方力量,最后配合南下大军顺利地解放了闽西南和粤东地区。闽粤赣边区地处福建、广东、江西三省交界处。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粤东、阅西、赣南等地先后有了党的组织,从此以后边  相似文献   

15.
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党领导创建的各农村革命根据地,大都是在革命基础较好的一省或几省边界地区建立发展起来的,闽粤赣边革命根据地就是其中之一。它以闽西为中心,包括赣南、粤东的一部分县、区。红一方面军第三次反“围剿”战争胜利后,闽粤赣边革命根据地进一步巩固发展,成为中央苏区的组成部分。一、闽粤赣边区工农武装割据斗争的发生和发展。 (一)闽粤赣边区各县的工农武装起义。地处江西、福建、广东三省边界的赣南、闽西、东江(粤东)广大地区都经受了1925年至1927年大革命急风暴雨的洗礼,曾经有过很大的工会和农民协会组织,有过工农阶级对地主豪绅阶级的经济、政  相似文献   

16.
1948年,中国人民解放战争由战略防御转入战略进攻.成为蒋介石反革命统治由权势横暴、倒行逆施到民心尽失、全盘崩溃的转折点。福建省闽粤赣边区的党组织和游击部队从分散隐蔽转入公开发动游击战争。闽浙赣边区党委开展爱国游击战争.发动群众扩大武装,摧毁国民党统治的反动基础.恢复与建立民主根据地。同一时期,在中共闽浙赣边、闽粤赣边区委的领导下。  相似文献   

17.
方方是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忠诚的共产主义者。他在几十年革命生涯里,长期与闽粤赣边人民生死与共、血肉相连,同张鼎丞、邓子恢、谭震林、罗明等一起,创建农村革命根据地,建设与发展工农红军及人民武装,进行反“围剿”战争,坚持艰苦卓绝的三年游击战争。新四军北上抗日后,方方先后主持闽粤赣省委、南方工委、香港分局的工作,领导闽粤赣边人民,坚持抗战和解放战争,有力地配合了全国革命,为党和人民立下了不可磨  相似文献   

18.
今年9月19日是漳州解放58周年,我又不由得想起我敬仰和怀念的卢叨同志。虽然我在闽粤赣边游击区仅仅跟随他三个月时间,但在我心灵深处却留下了难忘的感情和永恒的记忆。1949年4月21日,中国人民解放军强渡长江以后,闽粤赣边游击区的形势和全国一样迅猛发展。5月中下旬,粤东大埔、梅县、五华、兴宁等县先后解放,闽西国民党军政长官傅柏翠、李汉冲、练惕生和武平、上杭、永定、龙岩四县4100多人起义。在这种形势下,中共闽粤赣边区党委决定抽调粤东第十三团、韩江干校第  相似文献   

19.
·题记·温仰春同志是广东省大埔县人,大革命时期参加中国共产党。土地革命期间,曾任红军第十一军四十八团政委,福建省苏维埃政府秘书长。主力红军长征后,任闽西南军政委员会秘书长。一九三八年三月随新四军二支队离开福建北上抗日。一九七九年夏,笔者在上海访问了温老,聆听他老人家追叙当年战斗在闽粤赣边的情景。此后遵嘱将访问笔记整理成文,但遗憾的是,未及过目,他老人家便于一九八一年五月二十四日阖然长逝。现将访问记录发表,以志缅怀。文中用第一人称叙述,意在尽可能保留温老讲话的语气和用词。·笔者·  相似文献   

20.
伍洪祥同志与我们永别了,噩耗传来,深感悲痛。抗日战争初期和建国初期,我都在伍老直接领导下工作过。上世纪的八九十年代,伍老领导和主持闽粤赣边区党史编纂工作时,接触的机会更多。伍老的民主作风和尊重历史、坚持历史唯物主义的实事求是精神以及果断的工作魄力,使我深受教育深为感动, 伍老为立准立好闽粤赣边区党史呕心沥血,作出了重大贡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