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论高校德育领域的范式转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朱延华 《探索》2006,(1):100-103
高校德育范式应该实现从“独白式内容范式”、“问诊式方法范式”向“对话式效果范式”的转型。高校德育领域的范式转型在价值上体现为从以内容为重点到以方法为重点,最后向效果的转型;在形式上体现为从“独白”到“问诊”,最后向“对话”的转型;在服务对象上体现为从服务政治向服务经济再向服务社会的转型;在培养目标上体现为培养“理想远大、行为高尚”的红色革命者到“思想进步、行为规范”的合格经济建设者,最后向“德性崇高、行为合理和谐”及全面发展的健康生活者转型。  相似文献   

2.
加强和改进高校德育,必须树立以人为本的德育理念。用以人为本新理念审视高校德育实践,发现存在着德育主体认定的偏失、德育价值取向的偏差、德育定位导向的偏离、德育职能作用的偏虚等不足;高校德育工作应在贯彻以人为本新理念的实践中增强实效性。  相似文献   

3.
基于生命之维的大学生社会化德育范式构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代大学生个人价值与社会价值的错位,要求德育从生命价值实现视角确立逻辑起点和基本向度,在知性德育与社会德育深度联动的基础上,推进大学生德育目标、载体、手段及功能的优化和完善。研究德育社会化对传统知性德育的革新,应在构建德育范式的过程中系统开发富含价值引导功能的社会生活资源,使大学生在走向社会、掌握社会结构和规律的过程中感悟德育内涵,实现德育向生命的回归。  相似文献   

4.
5.
德性的本质与德育基本范式的应然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抽离了德性内涵的德育是异化的德育,对德性本质的不同认识,决定了德育基本范式的价值取向。人性与和谐品质是当代德性本质之伦理根基与内涵。德性本质的当代解读决定了德育基本范式在主体性人格向度、关系内容向度、过程整体性向度、方法实践性向度、目的意义向度等方面的应然选择样态。  相似文献   

6.
本文通过对1994-2003年我国高校德育研究论文的统计,对我国高校德育研究论文增长量、论文主题年度变化进行分析,揭示我国高校德育理论研究发展特点以及变化趋势,预测高校德育科学领域的研究走向。  相似文献   

7.
德育理论界坚持以人为本、德育为先的理念,尊重人、关心人、理解人、发展人已经成为德育理论研究的新主题。本文试图从德育的回归开始真正的尊重学生的生命整体,以达到德育的真正目的。  相似文献   

8.
胡献忠 《学习论坛》2006,22(5):69-71
中国共产党是马克思列宁主义这一先进文化范式的产物,80多年来始终高举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旗帜,努力推动旧的文化范式向反映革命、建设和改革要求的新范式转换,不断从思想上精神上解放和激励民众。在当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先进文化范式,对党的先进性建设产生了宏观和微观两方面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高校德育管理保证了高校德育的方向、功能、效率和质量,对高校德育的顺利、有效进行具有重要作用。高校德育管理内容是高校德育管理功能的具体化,也是组成高校德育管理活动的基本方面;高校德育管理模式就是指在一定思想理论的指导下,经过长期的管理实践而定型的德育管理结构及其配套的实施策略。深入研究高校德育管理的内容和模式对推动高校德育管理科学化理论研究的不断深入具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10.
互联网技术的迅猛发展和社会变革的日益加剧,对社会价值观带来了多元文化的冲击,对高校大学生来说,同样面临着道德认知困惑与价值冲突的现实考量。文章从这一问题出发,探寻高校道德教育的缺失原因,并对高校道德教育的范式转换与创新路径进行理性思考,以期为推进新时期的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提供理论和实践借鉴。  相似文献   

11.
高校生态德育与建构主义理论之间在属性和方法上高度契合。当前我国高校生态德育还存在教育内容脱离学生的整体需求、教育形式缺乏吸引力和感染力以及教育方法针对性不强等问题。以建构主义理论为指导,优化高校的生态德育,必须做好以下几方面的转变:一是强调受教育主体内在的意义建构而非简单知识传授,二是要强化师生、学生间互动协作而非单向灌输,三是注重实践体验而非抽象认知。  相似文献   

12.
在大多数语境中,对话是一种隐喻.无论是在政治、经济还是在文化教育领域,它的被引入和受推崇都是因为其中所蕴涵的价值正是当今所缺失并期盼的.文章旨在倡导对话德育,从两个方面进行研究:一是论证对话抑或独白是道德教育自始就面对的问题;二是论证回到对话是独白中的现代德育的应然选择.  相似文献   

13.
魏明 《理论导报》2010,(4):51-52
以高职德育为参照构建整个高校德育的实效性:首先,在目标上确立以低线道德出发的应用式德育;其次,教师应以低姿态展开教学,促进师生互动的体验式教学;再次,要根据学生情况,从低起点展开教学。  相似文献   

14.
试析高校德育观念的转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劲松  周春芳 《探索》2002,(3):107-109
本文作者分析了当前高校德育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其负效应,并就新形势下如何实现德育观念之转变提出了自己的有关看法.  相似文献   

15.
对82住大学生咨询者的心理问题分析研究表明:当前大学生的心理问题暴露出人生价值观偏差、盲目张扬个性、自我不良认知、享乐主义倾向严重四个方面具共性的德育层面原因.因此,高校德育应把构建科学的德育体系,引导大学生形成科学的人生价值观、加强党建工作、普及心理健康理念、加强师生沟通、坚持心理健康教育与德育有机结合等工作纳入日程.  相似文献   

16.
德育途径问题是提高高校德育实效的关键。政治教育、思想教育、道德教育是构成高校德育内容的三个部分,它们有各自的目的、性质和任务。内容决定形式,教育教学途径应是由具体的教育内容决定的。探讨与高校德育内容相适应的教育途径,是为了更好地实施德育,提高高校德育的实效性。  相似文献   

17.
科学的发展与未来的走向总是和科学研究方法范式的流变紧密相联的。对于教学研究而言,不同的历史时期曾出现过不同的范式。当以科学、自由、进步、理性等为要素的现代思想不时遭到现实的困境时,以上范式的缺陷便显现出来。本文尝试站在后现代主义的视角对教学研究予以展望,以期能有所突破和收获。  相似文献   

18.
作为时代精神的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哲学,不是学术化的论坛哲学,也不是教科书的讲坛哲学,而是承载着马克思哲学灵魂并直接介入波澜壮阔的中国当代实践的、作为中国共产党意识形态核心理念的意识形态范式。邓小平理论体现了国家意识形态范式的变迁,这种变迁不仅创造出了举世瞩目的中国奇迹,也体现了当代哲学的基本精神。  相似文献   

19.
陶磊  黄明理 《探索》2011,(6):120-125,169
推进思想政治教育由社会哲学范式向人学范式转换,似乎已经成了学界的共识。但只要对人学范式作一认真的反思,就不难发现,人学范式研究思路中隐藏着三个自相矛盾的问题:思想政治教育工具性与目的性、思想政治教育人学范式与社会哲学范式、思想政治教育普遍的人文关怀与其辐射面窄化甚至是断裂的矛盾。要弄清这三对矛盾,需要厘清思想政治教育“社会需要论”和其作为一项社会实践活动之间的区剐。只有使用历史唯物主义方法论,即主要在社会关系中剖析思想政治教育,才能使思想政治教育“重新回到”社会哲学范式,从而在思想政治教育的历史的生成中明确其现代转型的方向。  相似文献   

20.
近年来,高校德育与新媒体狭路相逢,面对用户推送、分众传播的新媒体舆论生成和引导方式的挑战,高校德育如何有效发挥其主流意识形态的教育功能,是新时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大使命和责任。本文提出一种新的德育体验方式——微德育,从社会学视角借鉴其有益的理论,倡导为大学生提供微时代的个性化定制服务;师生共同创造微德育产品,共同学习、共同进步等思路,以求探索推进新媒体时代高校德育的创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