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犯罪现场心理痕迹是犯罪分子的心理要素通过犯罪行为使犯罪现场客观事物发生的规律性变化。任何犯罪现场的客观物质形象都有其特定的心理属性,都间接地反映着犯罪人在实施犯罪的过程中所具有的动机目的、心理状态和个性心理特征等心理背景。在当前犯罪现场遗留的可供鉴定的物质痕迹愈来愈少的情况下,充分研究和利  相似文献   

2.
正犯罪现场是犯罪信息的载体,包括隐含犯罪信息的心理痕迹,这些信息反映了犯罪人在作案时的心理状态和个性特点及犯罪动机和目的~([1])。侦技人员除了重视物质痕迹的发现和提取外,也应重视对现场心理痕迹的分析。1犯罪现场心理痕迹概述1.1心理痕迹的概念犯罪现场心理痕迹,是指犯罪人在实施犯罪行为的过程中表现出来的某些稳定的、典型的心理特征。是犯罪嫌疑人实施犯罪行为时外显出来、通过犯罪行  相似文献   

3.
蔡晓东 《刑事技术》2003,(Z1):62-63
近年来心理测试在公安工作中的运用越来越多,但由于心理测试的运用在我国还处于摸索阶段,在理论上还不是很成熟,我在心理测试工作中有一点体会,本文讨论一下犯罪现场信息在心理测试中的重要作用和运用。犯罪现场是指犯罪分子实施犯罪行为的地点和遗留与犯罪有关的痕迹、物品的一切场所。犯罪现场是获取犯罪信息及搜集物证的“宝库”,犯罪分子实施犯罪行为的结果必然会使犯罪现场上的客观事物发生各种变化,这些变化是研究犯罪现场的关键。犯罪现场信息是从犯罪现场提取的相关痕迹、物证及通过现场走访和现场分析获取的犯罪资料。犯罪现场信息…  相似文献   

4.
现场犯罪痕迹特征现场犯罪痕迹存在必然性、广泛性、时效性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关联性、体现多元性。 1.现场犯罪痕迹存在的必然性必然就是必至、固然。有犯罪现场必然有犯罪痕迹。现场是犯罪分子犯罪的土壤与条件,犯罪现场是指犯罪分子实施犯罪行为的地点和留有与犯罪有关的痕迹、物品的一切场所。这里“地点”一般是指主体现场,而“一切场所”一般泛指关联现场,也就是过去我们常说的第一、二、三……现场。  相似文献   

5.
犯罪心理痕迹,是指犯罪行为作用于犯罪现场空间而引起的一切能揭示犯罪心理的现象和状态。这些现象和状态包括犯罪所侵犯的客体,侵犯客体的准确性、特殊性;现场变化情况,现场变化特点;被害人的创伤程度、创伤特点;现场痕迹物品,痕迹与痕迹、物品与物品、痕迹与物品之间的关系;作案时间、空间的选择;作案的知识、经验、技术特征;作案的工具、手段、方式等一切与犯罪行为活动有关的能反映犯罪人心理活动和个性特点的因素。犯罪心理痕迹它以一种抽象的、潜在的形式存在于物质痕迹、意识痕迹及各种现象、态势、关系之中。  相似文献   

6.
犯罪心理痕迹,是指犯罪人在犯罪过程中实施行为时的心理活动在犯罪现场的外化表现。所以,犯罪现场上的犯罪痕迹都储藏着犯罪行为人的心理特点。挖掘、分折、利用犯罪心理痕迹是我们开展侦查破案的主要途径和必然选择。在犯罪智能化程度越来越高、作案手段越来越狡诈的今天,传统形象痕迹现场采获率越来越低,命案更是如此。犯罪人在实施杀人犯罪  相似文献   

7.
研究和运用现场犯罪痕迹,必然离不开研究犯罪现场。犯罪现场是犯罪活动的载体,是犯罪分子进行犯罪活动的客观反映和“记录”,是我们追溯判断犯罪活动和犯罪人情况的客观物质基础。  相似文献   

8.
犯罪现场心理痕迹与分析操作性研究心理痕迹是相对于物质痕迹而言。是指犯罪嫌疑人在犯罪现场实施犯罪行为过程中外显出来的某些带有犯罪意向的、稳定的、典型的心理特点,这些心理特点通过犯罪行为间接地反映在犯罪现场遗留痕迹之中。本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心理痕迹与分析作为一种现代刑事技术和方法在国外兴起,并行之有效地在侦查破案中得到应用和推广。例如,美国犯罪侦查学家道格拉斯·莫尔,在侦破暴力杀人案方面已成功地进行了操作性应用。他认为对犯罪  相似文献   

9.
心理痕迹属于广义痕迹的一种。犯罪心理痕迹是指犯罪行为人实施犯罪行为过程中在心理上留下的印象或迹象。它是人脑对客观现实的一种主观能动反映,具有客观存在性,同时又有表现形式上的依附性,通过犯罪行为间接地反映在犯罪现场遗留痕迹当中。如果我们在心理测试过程中能够很好地开发犯罪心理痕迹,就可以做到有的放矢地编制测试问题,正确地分析测试结果,从而减小测试误差。1犯罪心理痕迹的特征(1)犯罪心理痕迹的客观性。犯罪人的心理活动是内在的、隐蔽的,而犯罪行为及其所造成的结果是外在的、暴露的,犯罪行为必然破坏和改变客观物质形态,…  相似文献   

10.
物证的同一认定与比对检验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物证是指能够据以查明案件真实情况的一切物品和痕迹.物证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在刑事诉讼活动中,它可能是犯罪使用的工具和留有犯罪痕迹的物品,也可能是犯罪侵犯的客体或其它可供揭露犯罪、查获犯罪人的物品.正因为犯罪分子在实施犯罪时,总是要引起客观外界的变化,常常会留下这样或那样的物品或痕迹,因而物证对于查明案件的事实真象,有着重要的证明作用.  相似文献   

11.
怎样运用心理痕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心理痕迹是指犯罪分子在实施犯罪过程中和犯罪前后的心理活动。自身的行为习惯结果间接地反映在犯罪现场物质痕迹或被害人、事主和知情者记忆之中的某些带有固定的、一致性的、典型的心理特点。它是一种抽象的注意对象,在现场勘查中,既不能直接观察,也不能提取,而是现场诸物证之间关系的反映,是留在被害人、事主和知情者记忆中的心理踪迹。因为,犯罪个性心理特征是在长期的社会实践、犯罪生活中逐渐形成的,他所从事的职业,所受的文化教育程度,内在的需要,行为动机,情绪情感体验特点等都会综  相似文献   

12.
犯罪现场信息在刑事侦查中的运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犯罪现场信息是指犯罪分子在现场留下的各种痕迹物证,以及通过这些痕迹物证和现场客观事物变化等外在表现,进行逻辑推理所获得的一种理性认识的总和。犯罪现场重建分析技术是以现场勘查获得的犯罪现场信息为基础,对犯罪客观过程进行的整体构建。在刑事侦查中,充分发掘和利用犯罪现场信息,提高对犯罪现场分析水平,对提高刑事案件侦破效率,有效地打击犯罪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3.
犯罪心理痕迹是指由犯罪行为表现出来的犯罪人的心理特征。即犯罪人在实施犯罪行为过程中留下的心理烙印。犯罪心理痕迹应该属于广义的痕迹范畴。犯罪痕迹是指由于犯罪行为而遗留下来的印象或形象。可分为广义痕迹和狭义痕迹。广义的犯罪痕迹包括由于犯罪行为引发而遗留下来的一切变异迹象,诸如印象、迹象、形象等痕迹。而我们通常所称的“痕迹”为狭义的痕迹,即形象痕迹。所以,我们不能简单地把犯罪心理痕迹理解为就是印象痕迹或者反映形象痕迹,犯罪心理痕迹也不属于其中哪一种狭义的痕迹。犯罪心理痕迹是通过犯罪行为表现出来,遗留在人的头脑或客观物质中,需要借助人的思维加工、分析认定,是  相似文献   

14.
法医不可忽视现场勘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刑事犯罪现场是犯罪行为实施的场所。犯罪分子只要进行了犯罪活动就一定在现场上遗留与犯罪有关的痕迹和物证。为了收集犯罪证据,揭露证实犯罪人,法医必须参与犯罪现场的勘验工作,从中获取有用的信息和物证,为侦察破案提供线索,为法庭审判提供证据。然而,在实际工作中部分法医工作者由于缺乏系统的现场勘查知识和技能,缺乏从犯罪现场寻找犯罪证据的意识,故在办案过程中,往往只注意对尸体的检验,而忽略了对现场的勘查。在实际工作中,法医工作者必须系统地了解和掌握现场勘查的知识和技能,并能熟练地运用。认真参加犯罪现场勘查,…  相似文献   

15.
犯罪现场是指犯罪行为实施后,引起受害人、客体物发生变化的统—体。犯罪行为、犯罪工具造成特定的物质变化(被害对象直接发生变化,现场客体物表面发生变化.现场客体物增加或减少的变化,现场客体物位置和组合形态发生变化).产生相应的遗留痕迹(形象痕迹、印象痕迹、心理痕迹、电磁痕迹),痕迹与行为存在必然的因果关系。  相似文献   

16.
贾永生 《政法学刊》2010,27(3):48-54
犯罪现场层次是犯罪现场存在表现及其被侦查人员认知的程度。犯罪现场是由犯罪时间、犯罪空间、犯罪嫌疑人条件、犯罪痕迹物证、犯罪活动过程、犯罪心理、犯罪证据等各种层次构成的复合体。研究犯罪现场层次论也是研究犯罪现场构成要素的存在及其在不同层面的联系。犯罪现场层次也是研究和揭示犯罪现场存在的一种认知。研究犯罪现场层次问题,也可以使我们对犯罪现场状况及其勘查工作质量给以程度判定。  相似文献   

17.
命案中伴有附加性加害行为的犯罪心理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命案中的附加性加害行为是指犯罪分子在实施杀人过程中,由于某种心理动因的需要,在被害人处于濒死期间或死之后,又附加实施的侵害行为。在杀人案件侦查实践中,此类实施杀人且伴有对受害人的附加性加害行为的情形出现机率较高,而这种加害行为总是在一定的犯罪心理影响与支配下发生的,必然反映出犯罪分子的心理痕迹和个性特征。因此,对此类特殊现象如若分析不当,则会直接误导侦查方向。常态情况下分析,经常会归因于熟人作案、泄愤心理或灭口动机,而很少从犯罪心理学的角度对这一行为特征作深入详尽的研究剖析。命案侦查中,如何通过现  相似文献   

18.
手印的相关性是指手印与犯罪行为内在联系的客观事实。手印是现场犯罪痕迹的一部分,是犯罪现场上出现率较高的一种痕迹,特别是手指头的印痕出现最多。根据现场发现、提取的犯罪手印,进行认真的分析甄别,能为侦察和技术检验提供方向和线索,为缩小侦察范围,刻画罪犯特征,鉴别犯罪嫌疑人提供客观依据。刑事犯罪现场极其复杂变化多端,犯罪现场上的手印,有的为罪犯留下,有的为事主、被害人或无关人员所留,确定现场手印是否罪犯遗留,关键是判明现场手印与犯罪行为之间的内在关系。1要结合现场环境和犯罪人的心理状态确定现场环境,能…  相似文献   

19.
犯罪行为必然要产生和留下相应的痕迹,这是侦查学的基本原理。然而由于对这个基本原理的认识偏颇,导致了长期以来我们畸重于犯罪现场,甚至局限于此而忽视了其它。事实上,我们可以认识、利用的犯罪痕迹并不仅仅是有检验鉴定价值的那些传统意义上的痕迹,它应当包括犯罪活动所留下的所有踪迹。同时,犯罪痕迹也并非仅仅存在于犯罪现场,而是存在于整个犯罪活动过程之中。尽管犯罪现场上的痕迹物品通常可以作为犯罪证据使用,但它的首要作用还是为侦查提供线索。所以从获取侦查线索这一点上讲,仅仅重视犯罪现场并将其作为侦查的起点和基础是不全面的,还应从犯罪过程上去寻找犯罪踪迹以发现侦查线索。犯罪不是一种瞬间的举动,而是在一定时间和空间内持续发展的一个特定过程。以扒窃为例,从被害人的角度而言,或者就明显的犯罪行为来说,仅仅是一瞬间被“碰”或“挤”了一下,但从犯罪人的角度而言,整个犯罪行为则是一个系列的活动过  相似文献   

20.
所谓确定侦察范围是指刑事侦察过程中,依据犯罪现场所获取一切与犯罪相关的有形和无形要素,确定与其相对应的空间,组织侦察人员深入所确定的空间开展有效侦察,以最终证实犯罪和确认案犯。侦察范围表面看来是指侦察工作的某一空间,实际上它的指向是犯罪人,因此,将犯罪现场一切相关要素与犯罪人相联系,才构成实际意义上的侦察范围。界定谋财杀人案件侦察范围主要有两大要素:一是有形要素,二是无形要素。一、有形要素有形要素是指案犯遗留于犯罪现场,刑侦人员运用相关手段提取的物化要素。如被害人尸体、伤痕、杀人工具、指纹、足迹、赃物等。有形要素从外在形态上是确定的,给人以直观形象的认识,对侦察范围的界定具有决定性的意义。(一)伤痕(尸体)要素谋财杀人案件现场中,伤痕(尸体)是侦察工作中证实犯罪的至关重要的物证。伤痕(尸体)物证与犯罪人之间存在着密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