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国际形势的变化趋势与中国的国际关系理论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和平与发展仍然是当今时代的主题,世界大战打不起来。国际政治格局走向多极化是大势所趋。经济全球化趋势不可逆转,挑战和机遇并存,参与全球化是每个国家的必然选择,关键是如何趋利避害,为己所用。中国外交要完成开创并保持一个和平的国际环境特别是稳定的周边环境的任务,需要在邓小平外交思想指导下,尽快完善并形成中国自身的国际关系理论。为此有必要从三个方面做出不懈努力首先要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其次是充分吸取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精华,三是分析借鉴外国国际关系理论中的合理成份,其中第一条是最基本和最重要的。我们还有必要总结新中国的外交实践,尤其是回答我们当前面临的一些重大问题,并使之进一步理论化、系统化和体系化。  相似文献   

2.
抗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后,国民政府根据国际形势的变化,适时调整自己的外交方针。1940年以后,逐渐形成了以对美外交为中心的格局。经过努力,不仅获得了美国的大量援助,也废除了不平等条约,使中国的国际地位有了显著的提高,这一时期国民政府的外交是成功的。  相似文献   

3.
初晓波 《外交评论》2010,27(4):127-141
冷战结束后,中国外交的危机管理任务日渐复杂繁重,引起了相关政策部门和学术界的高度关注。在吸收传统危机管理思想和建国以来外交实践经验教训的基础上,当前中国外交危机管理决策已经初步形成了一套高效有序的体制,培养了一批优秀人才,并取得了诸多令人瞩目的成就。今后应该进一步明确外交危机管理决策的意识,健全体制、机制和法制,加强思想和理论创新,不断探索有中国特色的危机外交决策的新思路、新方法。  相似文献   

4.
邓小平对国际形势的科学判断是邓小平外交思想的重要内容。邓小平观察国际形势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分析新情况,解决新问题;处处从全局出发,抓住根本、突出重点。冷战后的国际形势的发展变化充分证明邓小平关于新的世界大战可以避免;和平与发展是当今世界的大问题;世界格局正朝着多极化方向发展;高科技蓬勃发展对世界产生深刻影响;对社会主义前途充满信心等科学论断是完全“站得住的”。  相似文献   

5.
徐坚 《外交评论》2020,(1):1-21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21世纪的马克思主义。习近平外交思想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集中反映了当代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在外交和国际关系领域的最新思想理论成果。习近平外交思想在价值取向上彰显鲜明中国特色,即旗帜鲜明地坚守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与追求共产主义远大理想的初心,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积极为人类现代化事业贡献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使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初心与倡导涵盖资本主义国家的人类共同体意识形成理论自洽,是中国共产党人运用马克思"两个必然"思想与"两个决不会"思想,对当代世界与中国发展大势进行深刻洞察得出的重要理论结晶,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习近平外交思想从历史哲学高度对21世纪马克思主义做出的重大理论贡献,体现出深刻的理论思辨与理论创新精神。习近平外交思想富于鲜活的时代精神,集中体现在高扬和平与发展的时代主旋律、敏锐洞察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历史脉动、以新型全球化理念积极引导全球治理等方面。习近平外交思想使中国外交在理论和实践上得到升华,开辟了中国外交哲学的新境界,是新时代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的强大思想武器与行动指...  相似文献   

6.
论以人为本的中国外交思想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人为本”、“外交为民”是新时期中国外交的重要特点。以人为本外交思想的提出反映了中国国内治理模式和执政理念的变草,意味着中国外交哲学从国家中心主义到关切公民个体权益的战略转变。中国国家与社会关系的变化、国家利益结构的调整、世界潮流的转向是以人为本外交思想提出的重要背景;肯定人的价值、维护人的利益、依靠人的力量是以人为本外交思想的基本内涵。中国政府在以人为本外交思想的指导下进行了大量的政策实践,不仅有力地维护了中国公民和法人在海外的合法权益,也极大地推动了中国外交决策过程的现代化。随着中国海外利益的不断拓展和国内公民意识的进一步觉醒,我们需要更加坚持并完善以人为本的中国外交思想。  相似文献   

7.
杨闯 《外交评论》2003,(1):36-40
冷战后“单极世界”与“多极世界”的斗争是决定国际关系格局发展的突出问题。“9·11”事件后,美国将反恐问题提到全球战略的第一层面,加大对本土防范,但美国谋求对世界领导权的根本目标没有改变。霸权主义与国际恐怖主义都对当前的世界构成威胁。中国在国际舞台上应该坚持反对霸权主义与反对国际恐怖主义并重的方针。  相似文献   

8.
丁孝文 《外交评论》2004,3(4):67-71
大局意识是中国外交决策的一个重要因素。保持社会稳定、维护国家安全,是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这个大局的前提条件。中国在制定外交政策和在外交工作中,坚决反对别国干涉中国内政,切实维护中国的政治稳定;努力发展与各国特别是主要大国的关系,促进中国的经济稳定;妥善处理敏感涉外事件,避免引发国内社会不稳定因素;加强与国际社会特别是邻国的合作,共同打击恐怖主义、分裂主义和跨国犯罪,维护民族团结和国家统一。  相似文献   

9.
杨健 《理论前沿》2005,(7):23-24
邓小平外交思想是邓小平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内容博大精深,是我国外交工作的理论基础和指导方针,对中国当前外交具有重大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0.
《外交评论》2019,(2):135-156
2014年中央外事工作会议提出,要建立"中国特色大国外交"、"使我国对外工作有鲜明的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引起了学界的广泛关注,学者们从不同角度对"中国特色大国外交"展开研究。外交礼宾是一项重要的外交职能,是外交活动最直接和最显著的表现。由于礼宾工作操作性强,学理性相对薄弱,受重视程度与其在外交中的地位是不相符的。本文试图从外交礼宾的视角探讨中国外交的特色和风格,以期加强对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的理解。自改革开放至2012年,在融入国际社会的基础上,中国外交礼宾具有国际化与简化的特点。十八大以来,中国外交礼宾发生鲜明变化,在国际化的基础上呈现出大国风格与大国气象。外交礼宾礼仪是表象,背后折射的是中国的内政、外交、国际化进程以及与世界的关系。通过对中国外交礼宾发展变化的梳理,可以更深刻地理解新时代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的格局与气象。  相似文献   

11.
外交作为一门实践艺术,其主体的多元化与内容的多样化必然要求外交手段的灵活化,"葬礼外交"就是一种灵活化的外交谈判方式。它表面上的非政治化、谈判议题的事先不确定性、以及谈判过程中双边和多边的灵活运用,使它能够降低在正式外交活动中的交易成本。但是它所取得的外交成果也具有偶然性、不充分性等特点,需要在传统外交方式的努力下不断完善。正确评析"葬礼外交"在国际关系中的作用,有利于我们从理论和实践两个层面加深对它的了解,从而在复杂的国际舞台上,利用多样化的外交手段更好地维护和拓展国家利益。  相似文献   

12.
中国的睦邻外交古已有之、于今为盛,构成了广义国际关系史中的一大独特景观。中国历代长期与自觉地坚持睦邻外交,既有以儒家为主、传统王道战略文化的主观原因,也有国家利益与实力对比的客观原因。只有将强调主观因素的建构主义与强调客观因素的现实主义相结合,才能比较充分地解释中国睦邻外交从古至今绵延不绝、与时偕行的独特现象。  相似文献   

13.
陈开和 《外交评论》2007,80(6):68-74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越来越全面地融入国际社会,多边外交已经成为我国对外交往的重要舞台。本文试图从国际公共关系的视角,探讨提升我国多边外交成效的应有策略。本文认为,在确立清晰的国际公关战略目标及相应的协调机构之余,我国还必须强化在多边外交活动中对国际事务和本国立场的论述能力,并恰当地运用国际媒体进行有针对性的信息传播活动。同时,蓬勃发展的民间性的多边活动,与政府间多边外交活动相辅相成,是我国国际公共关系活动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应更多地予以重视。  相似文献   

14.
“9·1 1”事件后美国的外交政策出现了重大调整 ,但其单边主义外交仍锋芒难掩。单边主义外交对美国政府的政治诱惑力、保守主义政治哲学及美国称霸世界的战略意图使其单边主义外交成为必然。单边主义外交破坏了美国在国际关系中政治权力合法性的理念基础、规制基础和有效性基础 ,从而也就破坏了美国在国际关系中政治权力的合法性  相似文献   

15.
国际道义与中国外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兴华 《外交评论》2007,64(3):44-49
全球化时代,国际道义的重要性日益上升,忽视国际道义的代价更加高昂。外交的道义层面已成为各国外交实践中值得关注的重要问题。应当重新界定国际道义的内涵,使之更具广泛性和普遍性。对国际道义原则的坚持和履行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形象和声誉,中国的政策感召力和国际公信力逐渐增强,中国的软力量不断积累,形成了中国的一个持久的外交优势。  相似文献   

16.
刘建飞 《外交评论》2009,26(6):46-54
改革开放后,中国外交出现了一个显著的变化——非常重视同西方发达国家的关系。导致这种变化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经济体制选择。实行改革开放后,中国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确立为改革的目标模式,为此要向西方国家学习、借鉴搞市场经济的经验,要向它们开放,同它们保持良好的关系。同时,中国搞市场经济、坚持对外开放,也促使西方国家积极发展对华关系。市场经济体制选择构成了维系中国同西方国家关系的重要纽带,它既影响中国对西方国家的认识,也影响西方国家对中国的态度,同时还影响中国内政的其他因素。  相似文献   

17.
一 到年底了,大家都在考虑今年的形势.今年国际形势最大的特点是美国陷在伊拉克了,这件事情非同小可.美国提出了先发制人的战略,实施的最重要的行动是打伊拉克.打的结果怎么样?陷进去了.为什么要打伊拉克?美国在"9·11"之后,全球战略做了调整,要建立一个单极世界的目标没有变,做法有变化."9·11"之前,敌人是谁,美国一度在犹豫.俄罗斯是不是?布什2001年上台,上台不久就赶俄罗斯外交官,俄也采取了反措施,双方关系一度很紧张.中国是不是?美对中国的提法"战略合作伙伴"变成"战略竞争对手"."9·11"之后,美国人明确认识到,对美国的现实威胁是恐怖主义.  相似文献   

18.
江瑞平 《外交评论》2009,26(5):40-55
中国经济外交历经建国60年尤其是改革开放30年的发展变化,目前又进入了一个全新的发展阶段,面临着全新的机遇与挑战。当前中国经济外交所面临的机遇主要是:全球化受挫增大经济外交需求、多极化演进扩展经济外交空间、区域化发展拓宽经济外交平台、开放度提高凸现经济外交地位、影响力增强提升经济外交能力。而当前中国经济外交所面临的挑战主要是:全球经济风险逐渐增大、对外贸易摩擦频繁爆发、国际金融失衡日趋严重、能源资源瓶颈再度凸显、气候环保压力空前强化。清醒认识和准确把握新阶段中国经济外交面临的机遇与挑战,积极调整经济外交战略并采取有效对策,抓住机遇、直面挑战,对于确保战略机遇期中国经济社会的平稳发展和多层面战略目标的顺利实现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19.
2006年12月5日,外交学院院长吴建民大使、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院长王缉思教授、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副所长王逸舟研究员、外交学院党委书记、常务副院长秦亚青教授应邀在外交学院就“2006年国际形势与中国外交”发表演讲,意在盘点2006年国际形势,并思考中国外交在今年所取得的成就。本刊特将他们的演讲整理刊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