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从两藏大学中文系毕业,分配到拉萨一家新闻单位做记者.这足我喜欢的职业.西藏的文化对我一直很有吸引力.同时这里聚集了国内外的很多知名画家、作家以及旅游者.一时间拉萨热闹非凡.  相似文献   

2.
我捏着妈妈最后时刻留给我的小纸条,在一座城市的贫民区里,终于找到了林家胡同--2号.这里只有七十年代的两间平房,面积不超过40平方米,低矮破旧是它的代名词.我来这里的原因,是妈妈临终时告诉我,这房子的主人就是我爸爸.  相似文献   

3.
吃人嘴短     
我们的朋友戴维非常热爱烹饪.他常常会给我们打电话说:"到我这儿来吃饭吧!我这里有一条羊腿."那口气就好像是这条羊腿突然从天而降,碰巧落在了他的怀里似的.戴维说话速度非常快,我想这其中的原因就是为了能够在合理的时间范围内,尽快回答类似"你今天晚上做什么饭"这样一类的问题.我丈夫埃德和我上次去戴维家吃饭时,他对这个问题的回答是这样的,请注意我真的不是在开玩笑.  相似文献   

4.
机关饭局     
我在机关担任局长职务,应酬饭局是我工作的一部分,而且是很重要的一部分.赴饭局在我们这里叫公关,饭局看似吃吃喝喝,其实不然,这里的学问太大了.局里的很多问题都是通过饭局解决的,饭局的作用绝不能小视.其实,我也不愿意总是泡在酒店里,吃呀喝呀说呀笑呀的,但人在机关,身不由己呀.  相似文献   

5.
东北大哥     
这是一家东北菜馆,我很喜欢这里的口味.常常独自来这里小酌.8点左右,正是高峰期,里面已经人满为患.老板娘乐呵呵迎过来,在靠墙角的一个小桌上还有一个空位,对面已经坐了一个人.  相似文献   

6.
长生 《新青年》2006,(12):3-5
曾有一段时间,我住在校外.房子就租在闸北的棚户区,一是图便宜,二是走在这里坑洼不平的街道上,仿佛就走回了我读中学时候的那个小镇.  相似文献   

7.
寂静在北京的夜晚穿过. 鲁院,躲在-个角落,我躲在鲁院的一个角落,倾听寂静.恍惚间,却有千军万马疾驰而来,所有的马匹和军人,都在为我载来-个讯息:她一直在等我,隔着半个多世纪的光阴,一直静立在这里,等我.  相似文献   

8.
带着母亲的嘱咐,亲人的心愿,我回到阔别多年的越南“第二故乡”。虽然我在会安、三岐、朱莱又称为安津、山城等地逗留的时间仅有短短的几天,但这里毕竟是我祖孙三代和亲人们出生和生活过的地方,因此,这里的一切,特别是古城会安,都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那情那景至今仍历历在目,久久不能忘怀。那是几年前一月的一天,我在越南胡志明市办完公事,便抽空回“故乡”探亲祭祖。当天乘越航飞机到达越南中部港口城市——岘港。一出机场,便看到我的亲戚史老先生和同乡潘先生已备好车等候在那里。由于时间紧迫,也顾不上探望在岘港的姑…  相似文献   

9.
一只乌龟被海水冲到岸边的一块礁石旁,乌龟好奇地问,你待在这里一动不动.不孤独吗?礁石回答,我已在这里待了几百万年,习惯啦!乌龟吃惊地说,啊?你竟然活了这么长时间,我却只能活一千年,真是不公平!  相似文献   

10.
姜凯 《新青年》2023,(4):56-57
<正>那年,我去了大兴安岭深处的美丽小城塔河的舅舅家。舅舅原来在松花江边种水稻,后来到了塔河,就在这里开了一家山货店。那天,我给舅舅发微信说,最近身体不好,总感觉特别累。舅妈看到后对我说:“外甥,来吧,来这里养段时间,塔河的山水醉人。”这是一幢小三楼,一楼当门市店,二三楼存货,是舅舅来这里之后买下的。早上睡醒,已经是八点多了,打开店门,大街上的人不是很多,雾早已经散去了,大山里空气清新,天空湛蓝。吃完早饭,舅妈对我说:“别总是躺着,身体不好更需要锻炼。”  相似文献   

11.
一个擦鞋工     
马德 《新青年》2006,(3):62
翰皇居是我们这座小城最大也是装饰最为考究的鞋店.两年前,我在这里买了一双新鞋,顺便想打理一下脚上的那双旧的,旁边的一个小伙子说,大哥,我给你擦一擦吧.看他一脸的诚恳,我坐了下来.  相似文献   

12.
我有一个早起闲逛的习惯. 小城南面的坝南早市,是我常去的地方. 我在这里常看到远处的一些农民在卖粮食. 有这样一位农民,他从30多公里外的农村来城里卖小米.他年龄不大,脸上却写满了沧桑,憨憨的样子.我问他,农村不是有市场吗,为什么到城里来卖?他说,城里每斤小米比农村多卖一角钱.  相似文献   

13.
月明 《新青年》2006,(5):29
因为互联网的发展普及,我不清楚有多少心怀文学梦想而难以实现的人在这里找到了知音,满足了自己写作的欲望与发表的虚荣,最起码我就是他们中间的一个.  相似文献   

14.
窗外的鸟儿     
在举目无亲的城市里打工,租不起高楼大厦的我,只好来到城乡结合部的地方寻找廉价的栖身之地. 这里靠近城市的边缘地带.我租住在六楼的平房上面,房间不到20平方米,个子高的人一伸手就能触到屋顶.安顿好简单的物品后,我推开狭小的窗子,映入眼帘的是对面那些郁郁葱葱的树.  相似文献   

15.
自"愚"自乐     
我站在离地大约三米高的地方,一只脚踩在梯子上,另外一只脚踩在一段弯曲的树枝上.这时微风轻轻吹拂,我的一只手里拎着一把电锯,爬这么高到这里来的原因就是为了要修剪一些枝权,当然,我希望我修剪的这些枝权是属于这棵大树上的.  相似文献   

16.
肖聪 《新青年》2013,(4):62
因为喜欢文字,几个月前,在淘宝网建起了我的温馨小屋:情书代写坊。来这里虽然时间不长,却让我见证了真实的感动。我为一个买家陆续代写情书,使他因车祸患失忆症两年多的女友终于恢复记忆。这是一个令人兴奋的消息,更是一段刻骨铭心的痴恋而绽放出的美丽奇葩。买家真心诚意  相似文献   

17.
惊魂雪豹情     
我十一岁那年,父亲在大西北一个叫象鼻崖的林场任护林员,我们全家也跟着迁到这里.象鼻崖是一座山峰,它因酷似大象的鼻子而得名.这里海拔4000多米,山下是茂密的原始森林,峰顶却白雪皑皑,常年不化.为了便于护林,父亲在山腰处的一片悬崖下,用木头搭了一间简易的木房,这便是我们的家.  相似文献   

18.
一月到了下旬的时候,天空中的蝶雪像突然长大了一般,变成了纷纷扬扬的鹅毛,并且在马场的天空整整飞扬了三天.雪下得真大啊,听起来周围是多么寂静,感觉又是多么舒服啊!地上的积雪已经达到了两尺,这时院子里的果树和外面那些杨树、榆树已被几天前的小雪和随之而来的这场大雪压弯了腰,有的则挂着粗粗的冰凌. 有时候,我也会站在屋檐下观看下雪,或者整个人走到院子里呆上一阵,我想让伊犁的雪知道,这个冬天有我这样一个人来到了这里,有我这样一个人喜欢它们,喜欢呆在这里看它们漫天满地地落.  相似文献   

19.
一直以为郎木寺是一座寺庙,所以我总是对郎木寺视而不见.直到无意中逛书店看到了那本书:那是一个年轻母亲的游记.她说郎木寺是她的第二故乡,让她情难自禁,以至于她在后来选择呆在这里.我知道,她在给人上套,试图以女孩子家的情愫忽悠人买她的书.但是我还是进套了.还被深度套牢:当通过这本书了解到郎木寺的只鳞半爪后,我带着书直奔郎木寺而去.  相似文献   

20.
我缓缓地睁开眼,满目皆是耀眼的白.白的墙,白的窗,还有身着白衣的人,在周围来回穿梭. 一张干净的脸探过来,微笑着问:"感觉怎么样?你已昏迷5个小时了."我想坐起来,身体却绵软无力."你是谁?我为什么会在这里?"我茫然地问."我是你的主治医生.你落水后被救了.告诉阿姨,你家住在哪里?父母叫什么名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