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星宇 《新湘评论》2004,(5):12-14
“GDP增长了多少?”这是人们衡量一个地区发展的“口头禅”。应当说,GDP是衡量经济社会发展状况的一个重要指标,在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生产力还不发达,要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其重要性是显而易见的。因而在某一时期,考核政绩强调GDP的增长,是必要的一但过犹不及,时间一长,在某些同志的观念中就形成了一种心理误区,似乎GDP就是政绩,政绩就是GDP。那么,在倡导科学发展观的今天,GDP与政绩真的就能划上一个等号吗?  相似文献   

2.
忙碌≠政绩     
《理论与当代》2004,(9):54-54
  相似文献   

3.
1998年全国特大洪灾期间,一首叫做《为了谁》的歌曲曾经传遍大江南北,深深地触动了人们的心灵,人民子弟兵为了群众利益舍生忘死地与洪水作斗争的场景永久地刻在了老百姓的心里。对于一方官员来说,这首歌唱出了“为谁树政绩”、“靠什么树政绩”的道理。  相似文献   

4.
两年前,新华社报道了河南灵宝市豫灵镇《一届“政绩债”竟需百年还》的消息;最近,新华社又报道了宁夏闽宁镇《“献礼工程”负债累累,现任书记四处躲债》的事。两件事情“异曲同工”,是非不言而喻。问题是,如此千夫所指的行为,为什么会一再发生?  相似文献   

5.
1998年全国特大洪灾期间,一首叫做《为了谁》的歌曲曾经传遍大江南北,深深地触动了人们的心灵.人民子弟兵为了群众利益舍生忘死地与洪水作斗争的场景永久地刻在了老百姓的心里。对于一方官员来说,这首歌唱出了“为谁树政绩”、“靠什么树政绩”的道理。  相似文献   

6.
“必须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按客观规律办事,既要积极进取,又要量力而行,不盲目攀比;必须坚持办实事,求实效,珍惜民力,不搞劳民伤财的‘形象工程’;必须坚持察实情,讲真话,不虚报浮夸;必须坚持统筹兼顾,立足当前,着眼长远,不急功近利。各项工作都要经得起实践、群众和历史的检验。”——摘自《政府工作报告》  相似文献   

7.
“政绩为什么”之四 政绩观的新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如何评价领导干部的政绩,也应该与时俱进。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五个统筹”的提出,标志着中国将从单纯追求经济增长,转向经济与社会的协调同步。这无疑会成为政府施政执政的新目标,也为日后考核领导干部构建了新的参照体系。  相似文献   

8.
《党课》2006,(1):13-13
曾几何时,对一些官员来说,GDP是图腾,是一切,是发展的全部,是政绩,也是他们晋升的“硬杠杠”,以至于官场上出现了“数字出官,官出数字”之说。有些人为此而搞层层加码,管他实际效益怎样,先把“大数”(GDP)搞上去再说别的,甚至个别人不惜欺上瞒下,异虚作假。这方面最典型的.当敷原安徽省副省长王怀忠。据统计,  相似文献   

9.
在“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背景之下,近几年政绩考核的重要改革举措首推中共中央组织部2006年下发的《体现科学发展观要求的地方党政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综合考核评价试行办法》,这个“评官”的办法改变了以往单纯强调经济增长的考核方式。  相似文献   

10.
在"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背景之下,近几年政绩考核的重要改革举措首推中共中央组织部2006年下发的《体现科学发展观要求的地方  相似文献   

11.
李萍 《新湘评论》2004,(5):17-19
如何评价领导干部的政绩,也应该与时俱进。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五个统筹”的提出.标志着中国将从单纯追求经济增长,转向经济与社会的协调同步。这无疑会成为政府施政执政的新目标,也为日后考核领导干部构建了新的参照体系。  相似文献   

12.
“政绩”与○“实绩”●张洪伟“政绩”与“实绩”指的是领导干部为政期间,在为民服务方面所取得的成绩,这两个词汇只不过是一个意思的两种不同说法而已。所以,有多大的“政绩”就应有多大的“实绩”。然而,目前有的人却认为:“政绩”只指领导干部在任期内干了哪些事...  相似文献   

13.
不久前.浙江省人大常委会派出6个检查组.分赴11个市,对贯彻实施建筑法及相关的招标投标和工程质量法律法规的情况进行了检查。结果发现,建筑领域违法现象触目惊心,尤其是一些所谓的形象工程、献礼工程和政绩工程,而在违法违规的业主中,有相当部分是政府部门。  相似文献   

14.
近些年来,一些党员干部背离了党的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违背客观规律,制造了各式各样的所谓“政绩”,给党的事业、人民的利益带来很大的危害,有的甚至成为一个地区今后一段时间经济发展滞后的“症结”,引起了群众的极大反感。河北省衡水市某乡1998年搞了一个声势浩大的“白色革命”,在全乡发展蔬菜温室大棚,仅一个村就建大棚300多座。在乡、村干部的硬逼下,大棚是盖起来了,但该乡的农民们却苦着脸  相似文献   

15.
<正>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强调,各级领导干部要树立正确政绩观,努力做出经得起实践、人民、历史检验的实绩。但反观现实,我们不难发现,在有的受党培养教育多年的人民公仆身上表现出了政绩饥渴症。他们两眼总是盯着位置干工作,干一点事情就希望得到回报,干一段甚至刚提升就想再上一个新的台阶。其症状为:好大喜功,要显山露水,求轰动效应——为使自己在任期内政绩显  相似文献   

16.
任炳 《前线》2010,(1):54-54
<正>在短时期内作出显著政绩,历来是当政者追求的最佳目标。一般来说,无可厚非,应鼓励称赞。然而近些年来,无论政绩内涵还是追求的方法,在一些官员那里已经变味变质了。他们刚当上科长就急于当处长,当上处长急于当局长……刚被提拔到新的岗位上,便立即展开"更上一层楼"活动,跑门子、找后台、造舆论,  相似文献   

17.
政绩是官员在职期间办事的成绩,它是素质的一种很自然的体现形式,是上级领导和机关考察部属的一个重要内容。然而,政绩并不都是像1+1=2那样简单和显而易见的,政绩不一定就是“真绩”。要真正看清政绩,也需要火眼金睛和一套识别真伪的硬功夫。看清“真绩”要有较强的甄别能力,不被浮夸虚报蒙住眼、塞住耳,铲除“干部出数字,数字出干部”的痼疾。许多政绩是靠听汇报得来的。有的干部汇报时头头是道,左一  相似文献   

18.
大凡为官者,都想在任时留下一些政绩。应该说这很正常,也是天经地义的。如果一个干部在位时不思进取,或者说不想有所作为,那么这官不是昏官就是混官,而绝不会是一个好官。但是,一个官如果脱离实际,不计后果上项目、铺摊子、搞政绩,这官也绝然不会是一个好官,充其量只能算是一个莽夫,因为惟政绩是从的结果往往是适得其反,不仅出不了真正的政绩,反而会弄出一大堆不可收拾的败绩来,进而使一个地方的经济陷入困境,甚至步入一蹶不振的泥潭。人民日报曾报道,河南省灵宝市豫灵镇上世纪90年代中期大举借债办企业、搞开发,结果欠下1亿多元的“政绩债…  相似文献   

19.
舒炜 《廉政瞭望》2011,(9):24+26
有什么样的政绩观,就会衍生出什么样的经济社会发展方式。就本刊所列举的官员政绩观所引导下的施政表现,我们归纳出几种政绩观倾向,对它们的扭转,正是树立正确政绩观的难点,也是破解之道。重硬轻软——畸形政绩  相似文献   

20.
吴若乙 《新湘评论》2004,(10):64-64
报载:某市一个山区小乡的干部记《民情日记》,转变干部作风,受到社会的广泛好评。从县里到市里,一次次被推上当地传媒的头条,其经验被学习推广。但是,一些地方虽然在写《民情日记》,却只是疲于应付,走形变味,有的甚至成了少数干部自我表扬的“功劳簿”、应付考核的“作秀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