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87 毫秒
1.
二战前斯大林对外战略的基本特征是“双重对外战略”,即“世界革命”与“和平共处”,在实践上则集中体现为二者交错进行,前者让位于后者,且在“和平共处”中由“集体安全”转向“中立自保”,结果失败。“世界革命”反映了斯大林的世界理想,“和平共处”则更多地体现了斯大林的国家主义,战略的转变是国际形势变幻的结果,也是斯大林对外政策双重考虑的产物。“双重对外战略”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也造成了许多不好的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2.
王栋  尹承志 《外交评论》2015,(1):87-112
自由国际主义是从二战至冷战结束期间指导美国大战略的重要思想。冷战结束之后,作为美国大战略的自由国际主义是否趋于衰落?本文首先对近年来美国战略学界有关冷战后自由国际主义在美国大战略中的兴衰这一问题的讨论进行评析,并以小布什政府时期的美国对外援助政策为案例展开具体分析。自由国际主义大战略提供的目标是恒定的,但随着美国相对实力以及国际形势的变化,其具体的政策路径则在单边主义与多边主义之间摇摆。小布什政府的单边主义政策可被视为自由国际主义的变体,其偏离更多地体现在路径的选择而不是目标上。奥巴马政府的对外政策则呈现出向多边主义也即自由国际主义传统政策路径回归的趋势。而这种回归会否助长美国国内孤立主义的回潮,尚待进一步观察。  相似文献   

3.
二战后斯大林的对外政策大体可以1947年为界分为两个阶段。1947年以前,苏联坚持与西方国家和平共处,实行大国合作;1947年以后,苏联则坚持世界革命,实行与西方国家的集团对抗。共处合作是权宜之计,革命对抗是长期战略,但二者都是手段。实行共处合作,是将意识形态暂时搁置,推行革命对抗,则是强化意识形态的对立,但最终都服从于国家利益这一最高原则。在苏联的外交目标中,国家利益居于主要和核心地位,意识形态只是次要因素。过度追求国家利益,使斯大林严重违背了马克思主义国际关系原则,成为苏联霸权主义的理论源泉,也给苏联的解体埋下了隐患。  相似文献   

4.
中国人民的抗日战争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东方战如的重要组成部分。战斗在中国东北抗日斗争中的国际主义战士和国际主义团队,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做出了积极幻贡献。本丈以国际主义战士——福间一夫、国际主义的战斗团队——国际旅、国际主义团结战斗的结晶——中朝友情为题,简述了有关事迹。  相似文献   

5.
民族平等团结是我国民族政策中的总政策,是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坚持和主张的核心原则之一,经典作家对此多有论述。马恩主张所有民族在一切方面平等,提倡通过民族间友爱,达到国际主义联合;列宁提出民族间事实上的不平等,希望通过民族自决、民主政治实现和维护民族平等;斯大林进一步深化了民族间事实上不平等的理论,但同时将其化约为民族间“经济文化的不平等”,存在一定局限。重新回顾经典作家关于民族平等的论述,有利于廓清现实中关于民族平等的迷雾。  相似文献   

6.
列宁与斯大林的两种截然不同的社会主义建设模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斯大林模式的评价是国内外学术界关注的重点,可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本文认为,评价斯大林模式不能不研究它与列宁新经济政策模式之间的关系,不能不研究斯大林社会主义建设理论与列宁社会主义建设理论之间的区别。从社会主义理论上看,斯大林自己有许多不同于列宁的独特看法。清除了反对派以后,斯大林开始按照自己的意志改造苏联社会———斯大林模式便逐渐形成了。从实质上讲,斯大林模式是与列宁所倡导的社会主义建设之路截然不同的,它背离了列宁的新经济政策,是向战时共产主义的回归  相似文献   

7.
《外交评论》2010,(5):157-158
弗雷泽·哈伯特:《雅尔塔1945:欧洲和美国处在十字路口》,剑桥大学出版社,2010年版。Fraser Harbutt, Yalta 1945 : Europe and America at the Crossroads, Cambridg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2010. 雅尔塔会议作为安排二战后世界秩序的一次重要国际会议,其历史意义非比寻常。但罗斯福、丘吉尔和斯大林三人在这一历史安排中的作用充满争议。哈伯特认为,雅尔塔会议是不同世界观和政治框架综合作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8.
格莱斯顿的欧洲协调思想,是自由国际主义理念和基督教宗教信仰相互融合的产物,也源于19世纪七八十年代特殊的国际政治历史背景。其创新之处在于赋予了欧洲协调浓厚的自由国际主义的精神内涵,这显著体现在他关于欧洲协调的目标、责任和手段、英国的角色三个核心问题的“格莱斯顿式的”理解上。格莱斯顿复兴的欧洲协调,通过敦促土耳其解决与黑山、希腊之间的边界问题,柏林条约得到遵守,切实地维护了欧洲“公法”的权威,大国之间的合作也暂时性地缓和了紧张的国际关系。经过格莱斯顿的复兴和创新,欧洲协调激励了后世的自由主义者,推动了大国协调机制的完善,为集体安全机制的构建提供了鲜活的模板。  相似文献   

9.
新国际主义与中国外交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新国际主义是和平与发展时代的国际主义。加入国际体系与国际制度,寻求合作共赢,参与建构地区共同体,是新国际主义的基木理念。中国外交已经呈现出越来越多的新国际主义内涵,促进了中国经济与社会的顺利发展,也有助于巩固中国政治的合法性基础。中国作为迅速发展的国家,需要将爱国主义和国际主义结合起来,摈弃狭隘民族主义思想,担负国际社会成员应尽的责任和义务。  相似文献   

10.
斯大林国家利益观的形成条件,除了丰富的理论来源外,还包括:社会主义国家的生存与发展,资本主义国家的发展与变化,新兴民族国家的兴起与发展。国际关系格局的演变与影响,时代思潮的激荡与滥觞,决策体制的演化与影响,斯大林的个人经历和地位。斯大林的国家利益现是综合因素“合力”影响的结果,与“斯大林模式”一样具有明显的时代烙印和社会基础。因而同样具有积极与消极的“双重”影响。  相似文献   

11.
本文中的地区国际主义意指大国对于周边小国所奉行的一种政策理念,它是新国际主义在地区层面的特殊体现.研究地区国际主义的意义源于周边地区对一个国家发展的重要性,在全球化与地区一体化共同推进的时代,这种重要性更加突出.对于一个大国来说.地区国际主义的内涵包括:平等参与、首先行动和必要的额外付出.在中国对东亚的外交实践中,一种实际上的地区国际主义政策已经取得了显著成效,中国与东盟建立了面向和平与繁荣的战略伙伴关系.为了进一步促进双方互信,实现中国与东亚的共同发展,中国在东亚外交中的地区国际主义应在既有基础上继续坚持、发展下去.  相似文献   

12.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之所以能够阔步迈向21世纪,是和中国共产党彻底突破斯大林模式分不开的。我们党对斯大林模式的反思和突破,始于毛泽东,成于邓小平。毛泽东对斯大林模式的超越体现在理论、体制、发展战略等方面。这些思考的成果为党后来彻底突破斯大林模式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3.
日本对中国南海的染指最早可以追溯到20世纪初。二战后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日本追随美国在南海问题上采取的是不干涉立场。冷战结束后,随着日本的经济发展和国力增强,更重要的是由于南海战略地位的重大提升,同样也是出于遏制和防范中国的目的,日本开始插手南海事宜,增强自己在南海地区的话语权,而且近年来积极联合美印及东盟国家对中国形成围堵之势。显然,日本的这一系列举动会给南海争端的解决带来不可预知的阻碍,也极大地恶化了中国的周边环境,甚至对亚太地区的安全格局也造成了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无产阶级国际主义理念深受启蒙运动和法国大革命思想的影响,马克思恩格斯以"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为口号首次表达了这一理念的意蕴,列宁将马克思恩格斯所表达的意蕴系统化,正式提出了"无产阶级国际主义"的概念。20世纪初,随着世界社会主义运动的分裂,革命派与改良派虽走上了不同的无产阶级国际主义实践,但注重民族国家利益,而非普遍的国际无产阶级的利益是两大派别共同的趋归。新时期,中国为无产阶级国际主义提供了独特思路,跳脱出了"无产阶级"特定群体,着重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相似文献   

15.
苏共垮台、苏联解体是苏联变革斯大林模式的现实结果,而不是其必然结果。变革斯大林模式本来有着三种可能选择,苏共垮台、苏联解体只是其中最坏的一种选择而已。如果不是改革领导者和民主派刻意颠覆苏共政权,苏联改革完全可以沿着社会主义道路前进。所以,苏共垮台、苏联解体的根源不是斯大林模式,而是错误的改革路线。必须清醒地认识到:斯大林模式对世界社会主义运动有着深远影响,如果对斯大林模式片面地作出全面否定,最终必然给社会主义事业造成巨大损失。  相似文献   

16.
苏共二十大以后,法共面临思想和实践上的困境,抵制了赫鲁晓夫的去斯大林化,而与中共的立场接近。但是当中苏分歧出现后,法共决定站在苏联一边,对中共的态度发生很大改变。法共的态度既体现了法共中央的思维惯性,以听从苏共指令、维护苏联利益和威望,加强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团结作为其国际主义职责;又反映出其内部新旧力量间的斗争,党内出现要求改革的声音。中苏分裂对法共产生了重要影响,一方面党内得以清洗了保守派力量、强化了苏联的新路线,另一方面国际共运的分裂使得法共开始产生自主意识,将关注的目光从国际共运转向国内事务和欧洲事务上。  相似文献   

17.
列宁新经济政策实现了马克思主义农业集体化思想由理论向实践的成功飞跃。由于斯大林未能充分领悟列宁的合作制思想,因此,斯大林的集体农庄理论乃是对马克思主义农业集体化思想的一种教条主义的后退。毛泽东虽然一般地继承了马克思主义农业集体化思想,但是由于对斯大林集体农庄理论的过多的承袭,因此,毛泽东合作制思想打上了较重的斯大林教条主义的烙印。纵然如此,中国社会由土地生产资料私有制向公有制的转变足以证明毛泽东合作制思想不是民粹主义。社会主义发展社会化大生产的根本途径是公有制与市场经济的结合,而不仅仅是市场经济。  相似文献   

18.
自1985年尼雷尔总统卸任后,坦桑尼亚新一代领导人审时度势,对坦桑尼亚外交政策做出较大调整,努力在国际主义理想和务实外交之间寻求合适的平衡点。坦桑尼亚一方面本着国际主义和人道主义关怀,呼吁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秩序,促进地区一体化,积极调解周边地区的国际冲突,接纳和善待从周边国家涌入的难民,树立了一个负责任的国家形象;另一方面,避免在一些具体的国际问题上作高调反应,更加务实地展开经济外交,西倾与东向并举,争取国际社会的政治和财政支持。坦桑尼亚外交成效卓著,成功地树立起良好的国际形象,赢得了国际社会的广泛肯定和赞许,源源不断地得到来自东西方捐助国和国际金融组织的援助资金和投资。  相似文献   

19.
论斯大林对列宁执政党建设思想的继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如何正确认识列宁和斯大林执政党建设思想之间的关系,不但是一个重大理论问题,而且往往直接影响共产党执政党建设实践的取向。长期以来,对这个问题的探讨尚欠深入。本文认为,在执政党建设方面,列宁留下的是一份既揭示了基本原理、又未形成体系,既富创新精神、又保留着党执政前基本特征的遗产。对于这份复杂遗产,斯大林在继承中是正确与谬误缠绕交错,其逻辑结果是后来形成的苏共模式。对此作简单化的肯定或否定都是不对的。科学地认识两者关系的复杂性,会给我们正确地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建设理论带来有益的启示  相似文献   

20.
文章从斯大林经济建设上的主要的理论观点,斯大林经济建设模式,斯大林经济建设模式的历史功过的评价等方面分析,从而更好的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国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