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湛蓝湛蓝的天底下,西藏这块高天厚土独特的佛教文化,孕育了世界屋脊上特殊的群体,勤劳、朴实的藏民族在佛教的影响下形成了世界上独一无二的人文景观。世界上不同肤色、不同种族的人们纷至沓来。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身体"重回社会学的讨论视野,女性主义运动对身体社会学的重新回归起到了重要推动作用,该理论对女性身体有着诸多论述。当女性处于孕育的特殊阶段时,"性化"的女性身体转为"去性化"的孕期身体。文章试图通过实证资料来呈现女性的孕期身体在消费社会、医疗机制、社会文化以及自我审视的四层裹挟之下,逐渐丧失了话语权和主体性的过程。  相似文献   

3.
李旭 《今日民族》2007,(8):44-46
进入滇西北藏区,一路跋涉,在浓浓的酥油茶味中,我们意识到,这是一个拥有独特民族文化、风俗习惯以及具备最充实人文景观和自然景观的特殊区域。在这块"茶马古道"必经地及茶马交易的藏族聚居地,我们发现了藏文化同内地文化的相似性以及汉藏文化自身的特异性。  相似文献   

4.
藏民族文化可以称得上是世界上最为独特、最有创造性的文化,强烈的民族文化认同、趋同经济结构、相当的资源优势、相似的文化产业策略为"藏民族文化圈"的建立提供了可行性依据,"藏民族文化圈"的形成对于发展藏民族区域文化产业、盘活藏区经济、促进地方政府间合作都具有积极作用。"藏民族文化圈"文化产业的大发展、大繁荣离不开法制建设,提高藏区立法、司法、执法机制,加强藏区法制本土化进程,对于藏区文化产业快速发展,提升"藏民族文化圈"区域政府合作意义深远。  相似文献   

5.
趣谈五藏     
姚瑜 《前进论坛》2014,(9):60-60
<正>人有五脏,中医称为"五藏",所谓"心藏神、肺藏魄、肝藏魂、脾藏意、肾藏精志"。由此延伸开来,便有"肝胆相照"、"心明眼亮"等将五脏赋予了社会形态的成语。作为人体内不可缺少的五脏,随着人体而与人类的社会活动有了联系。而作为领导干部,如何深化境界,做一名身心健康的公仆,自然与五藏的保养与提升息息相关。一曰心:人之一生,随心而居,因心而竭,心有眼,眼不乱,方能心不竭。领导干部要做到心眼高妙,否则就会心眼迷乱。心一旦出了问题,麻  相似文献   

6.
拉孜县地处两藏日喀则地区西部,全县近5万人口,是通往尼泊尔、阿里地区和日喀则地区西部的必经之地,是日喀则地区农业大县之一,是全区西部商品粮基地。较多的人口,发达的农业,独特的地理位置孕育了拉孜县丰厚的具有后藏特色的文化艺术底蕴。  相似文献   

7.
读者问     
《台声》2014,(7)
<正>您好,我想请问一下,我是台胞,七月计划去成都玩,然后想去拉萨市,入藏证该如何办理呢?还是到了拉萨后去当地台办那边办理就行了?答:鉴于西藏特殊的民族传统、文化古迹和生态环境保护的需要,同时也因西藏的交通状况和旅游服务设施及接待能力,政府规定非大陆居民身份证持有者,包括台湾游客,在进入西藏旅游前,必须办理"入藏旅游批准函"。  相似文献   

8.
帅恒 《公民导刊》2011,(4):54-55
今年全国两会上,一些有关解救乞讨儿童的议案、提案,因其特殊的孕育背景,成为一大亮点。事情的起因是,今年1月下旬,学者于建嵘在微博上发起"随手拍照解救乞讨儿童",众多网民、媒体、公益组织、政府部门纷纷跟进,激起席卷全国的波澜。适逢两会前夕,一  相似文献   

9.
藏彝走廊与遗产廊道构建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藏彝走廊既是古代民族迁徙的重要通道,又是民族之间文化交流和商业贸易的重要通道。随着历史的发展,在藏彝走廊特殊地理环境下,孕育出了独具特色的民族文化景观。遗产廊道是一种区域性的线性文化景观。本文运用遗产廊道的理念,对藏彝走廊的遗产廊道的构建策略及意义进行了初步研究,力图通过对遗产廊道的构建,实现藏彝走廊文化遗产保护、经济发展、生态保护的多赢。  相似文献   

10.
民国时期,由于特殊时代背景及政治因素,对康区藏人的称谓呈现了多元化和相对纷杂的情形。民国时期康区藏人的称谓主要存在四个系统,四种称谓承接历史传统的“番”和最具民国特点的“康”两个称谓及其语境,并总结了民国时期康区藏人称谓的若干特点。从康区藏人称谓,可以窥见在民国这样一个特定过渡时期,民族的区分、识别与认同实经历了一个曲折的历史过程。  相似文献   

11.
正黄河是我国的第二大河,也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孕育了中华文明,哺育了中华儿女。黄河素有"铜头铁尾豆腐腰"之称。其中,流经河南的黄河正处于峡谷河段向平原河段过渡的"豆腐腰"段,地理位置特殊,河道形态复杂,历史记载的决溢、改道灾害2/3发生在此河段。黄河河南段的河道泥沙淤积严重,是典型的"地上悬河",河道宽、浅、散、乱,河势游荡多变,主流摆动频繁,洪水突发性强、预见期短,防汛任务历来十分艰巨。黄河安澜,事关大局,关乎  相似文献   

12.
在刚刚落幕的全国“两会”上,一些有关解救乞讨儿童的议案、提案,因其特殊的孕育背景,成为一大亮点。  相似文献   

13.
毛泽东在决定向西藏进军时曾提出,入藏军队要"三年一换".当时,这一设想因条件所限而无法实现,并被很快放弃.西藏工委、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十八军党委依据实际情况提出了"长期建藏"的思想,并通过不懈的思想政治工作和不断改善的物质生活条件,使这一思想逐步在驻藏部队官兵和地方工作人员中得到树立和巩固.长期建藏思想的树立,促进了我国主权的巩固、西藏地方建设和部队自身建设,对今天党的对藏工作仍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4.
邓前程 《思想战线》2002,28(6):130-135
明初中央政府治藏方略经历了"多封众建"、"以教固政"两个阶段,反映出治藏的步骤,首先明确了藏区是其治下的一部分,然后不断完善管理藏区的办法,实质上亦是其治藏政策的调适与定型的历史过程,之所以如此,一方面是明王朝的自身实力与当时的历史背景所决定的,另一方面表明明王朝对藏区社会认识与了解有一个不断深化的过程。  相似文献   

15.
香格里拉     
《今日民族》2007,(8):F0002-F0002,I0001
迪庆,藏语意为"吉祥如意的地方"。迪庆藏族自治州是云南省惟一的藏族自治州,地处滇、川、藏三省区结合部  相似文献   

16.
梁忠翠 《求索》2015,(1):168-172
近代英国对西藏情报搜集的历史经历了初以探险、考察名义的隐形搜集阶段,后发展到直接服务战争的情报搜集,终以驻藏机构为依托,"超级耳目"无孔不入,肆无忌惮地大规模公开搜集情报,西藏几无秘密可守。英国对藏情报源非常庞大,情报员组成复杂,情报间谍训练严格,情报搜集渠道五花八门,对间谍的保护措施严密,情报价值非常高。反观晚清和民国政府,在中英"西藏问题"交涉中因情报落后而受制于人,处处被动。英国高效的对藏情报搜集是其侵藏的重要手段,极大地加速了侵藏进程。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国内外学界对城镇化发展的模式展开了广泛讨论。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论文就藏彝走廊地区的城镇化问题展开深入分析后指出:像藏彝走廊这样的特殊区域,建设山水型旅游城镇是其城镇化建设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18.
河南地处中原,中华民族的母亲河———黄河,孕育了中原儿女,孕育了中原文化。但特殊的地理气候条件,久远的历史变迁,加上长期的掠夺和破坏,使黄河流域的生态环境遭到严重破坏。森林越来越少,植被越来越薄,不少地方水土流失严重,“一斗河水七升沙”,造成河床淤积...  相似文献   

19.
网络与道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论述了网络与道德的相互联系、共变互动的关系 ,提出了网络活动孕育着网络道德的曙光 ,呼唤着网络道德的蓬勃发展。同时 ,道德作为网络活动的特殊调节方式 ,是促进网络活动健康发展的重要保证。  相似文献   

20.
康定旧称"打箭炉",是清初以来因边茶贸易兴起的一座汉藏共居的著名边城。汉人移民大量进入后,为增进与藏人的文化整合,围绕地名、人名及信仰进行了一系列主观建构:先是塑造"打箭炉"地名及附会诸葛亮"让一箭之地"传说,接着建构出"郭达将军"和"郭达将军庙",最终发展出汉、藏民族"同祀共欢"的"将军会"。汉人所进行的一系列主观建构,遵循"借用"原则,在妥协、兼容和尊重藏文化特质基础上,通过"求同"途径达成"共享",并将"共享"发展至信仰层面,实现与藏人的文化整合。这既是清代以来汉藏民族进行大规模文化整合的一个典型案例,同时对理解历史上乃至当今汉族与非汉民族之间的交流、交往、交融,也不乏启示与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