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王丽丽 《世纪桥》2012,(21):27-28
30年代的上海经济突飞猛进,一切的事物都被冠以“摩登”的字样,新感觉派也不失时机地推出了他们的都市摩登女郎,新感觉派作家将女性他者化、异己化、神秘化,借此来表达对都市的感受。40年代是平民化的时代,以张爱玲为代表的海派女作家的登台,带来了海派女性形象的质变。小说明显体现着一种“从女性的观点出发”的意向,并开启了女性自我书写的时代。  相似文献   

2.
《党课》2010,(7):23-23
湖南省省会长沙,是一座具有三千多年历史的“楚汉名城”,自古舟揖便利,形势险要,素有“荆豫唇齿、黔粤咽喉”之称。因中国古天文学关于宿星的记载中有“长沙星”,故长沙又称“星城”。湘江水穿城而过,哺育了长沙六百多万人民。厚重的湘楚文化让这座城市文人名士辈出,不仅因屈原、贾谊等历史名人入选历史文化名城,还因毛泽东、  相似文献   

3.
长平 《廉政瞭望》2011,(1):63-63
周立波再次走红网络,不是因为他的海派清口,而是因为他的微博言论。他是一个逗人发笑的演员,但是他最近的表演惹人生气。无数的网民在谴责他、痛骂他,还有若干曾经捧红他的杂志主编在忏悔。他最主要的罪状,是发表了“网络公厕论”:“网络是一个泄‘私粪’的地方,当‘私粪’达到一定量的时候,就会变成‘公粪’,那么,网络也就是实际意义上的公共厕所!”  相似文献   

4.
吴敬梓在《儒林外史》里着意刻划过一批杭州城里的“名士”。这班“名士”,有的是已经没落的官宦子弟,有的是一直失意的举人、贡生,有的是附庸风雅的赔本商人。他们口口声声以“杭城名士”自居,时不时地就要口发一通狂言,证明自己确实是“杭城名坛”中的执牛耳者。其中受官府委派在市区巡查私盐的商人支剑峰在参加“西湖诗会”之后进城路上发的一通醉后“狂言”,颇可以使人窥见这班名士的畸型心理,也就颇为耐读。  相似文献   

5.
文人与官员的结合,必定迸发出不一样的光彩。面对政治风雨,风骨是否依然?从近代到现代,文人官员的政治风格,如何发端?又如何呈现?去年岁末,武汉市纪委书记车延高荣获鲁迅文学奖,其获奖诗作,才情高绝,云  相似文献   

6.
未来上海建设“消费服务高地”比建设“生产高地”更重要。城市发展必须要有一定工业发展支撑。没有上海宝钢、上海石化、上海汽车和上海机电等等,就不会有今天的上海。然而,没有发达商业.没有上海特有的海派文化,没有上海南京路、淮海路、外滩、陆家嘴,上海浦东两港等,更没有今天的上海。  相似文献   

7.
郎伟 《共产党人》2005,(6):52-54
散文的创作是一种心灵的事业而非简单的文字表达。有生活阅历,没有才情和智慧写不好散文;有才情而阅历浅薄、识见平庸者也称不上是出色的散文家。只有将阅历和才情、思想结合得相当完美的作者,才可称得上是优秀的散文作家:基于上述理由,多年来我一直喜欢阅读“上了点岁数”的人所创作的散文。因为我相当看重“行万里路”和“读万卷书”对一个散文家的决定性影响。  相似文献   

8.
2010年世博会将在上海开幕,上海如何展示应有的风采,全面体现“城市生活更美好”,这既有经济和基础设施建设等内容,还应有城市整体文化氛围的塑造。融世博会于上海独特而优异的“海派”文化氛围之中,将成为2010年上海世博会最精彩之笔。一、实现上海城市建设与城市文化的同步创新文化创新的根本在于城市本身创新。“海派”文化是上海的独特资源,也是未来上海能够塑造独特城市形象的重要因素。上海文化创新要注重在“海派”上做文章。借鉴历史,对今天上海“海派”文化创新很有意义。现在上海“一城九镇”分别进行不同国际风格设计建设,是个很…  相似文献   

9.
作为文人的郑振铎似乎对“文人”这一特殊的职业特别敏感,先后发表了许多精辟的意见和看法。本文试就他的文人观作些分析。一、郑振铎认真地科学地考察了文人的诞生史及其地位和作用。“文人”一词最早是指具有文德的人。迄汉代之后,遂指擅长文章的人。王充《论衡·超奇》:“采掇传书以上书奏记者为文人。”曹丕《与吴质书》:“观古今文人,类不护细行。”什么是文人?郑振铎说:“所谓文人也者,原是人们自己就性之所近所选择的职业之一种”,“是人类社会里的一小部分的人,以其写作的技巧,被认识为专门的‘作者’或诗人或小说家的,…  相似文献   

10.
柜台县是传统的农业县,是江北第一个“吨粮县”、全国玉米收获机械化第一县和省政府命名的“建筑之乡”。全县总面积509平方公里,辖11个镇、2个省级经济技术开发区、1个街道办事处,48万人口。柜台历史悠久,人杰地灵,战国时期的颜斶、鲁仲连,汉代的辕固,清代的王士祯等都是历史上有过重要影响的文人名士;境内有“忠勤祠”、“四世宫保”坊、渔洋祠、华严寺、史家遗址等众多文物古迹;桓台博物馆展出珍贵文物5000余件,保存了东夷文化、夏商周断代文化的发展脉络,史家遗址出土的甲骨文,把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提前了300年。享有“北国江南”称誉的马踏湖,是山东省七大名胜风景区之一和全国农业旅游示范点。  相似文献   

11.
文人者,”爬格子簇“之谓也。 文人不可无行,也不可无文。这正如工人要出产品,农民要种粮食,科技人员要出成果,演员要进入角色一样,文人当然要有文。然而,时下很多文人无文,成了“空头文人”,“皮包文人”,给人“第一印象”如何,不用我来多说。考其无文原因,大概有二:一日“二难”(出书难,卖书难),二日不值钱(文人  相似文献   

12.
刘伯明文化观的"学衡"进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为一种学术文化流派,形成于20世纪20年代的“学衡派”,是由一批学界持文化守成的文人圈所构成,刘伯明在其中起了有类于“理想型人格”的作用,有如蔡元培在“新青年”文人圈中的作用。这一南一北的阵势,对重建中国文化范式,存有不同的理念。刘伯明力主中西调和,对西方文化的现代性提出质疑,反对将西方文明简单武断为单一的“路向”,以为中西文化的调和与融洽,更宜于中国,也更合于人类文化发展的思想与经验之轨。  相似文献   

13.
两位才子初次见面郭沫若和陈布雷,是同一时代的两位才子。上世纪20年代,郭沫若和陈布雷均曾居住上海,虽未曾谋面,但互慕文名。郭沫若和陈布雷崭露头角时,正值蒋介石为其创“大业”而网罗天下名士,自然,这两位才子就都进入了他的视野。1926年春,郭沫若到广东大学文学院任院长,蒋介石正在广州当黄埔军  相似文献   

14.
1999年1O月,在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50周年之际,吴明玉收到了四川省政协寄来的“礼物”:《共和国五十周年文史书系·农村改革逐浪高》一书,书中收录了他撰写的《青春的思考》一文。百感交集的吴明玉手捧样书,50年代提出“包产到户”的前前后后以及自己一生的坎坷沉浮,不由得浮现在眼前——  相似文献   

15.
姚蓬子、冯雪峰、姚文元,是中国文坛30至70年代在特殊环境下产生的三个有代表性的文人,他们的戏剧性“左”“右”错位,折射出几十年来文坛的风雨春秋,更凸现出文人品格的多样性。 姚蓬子,早年参加过中共和左翼作家联盟,与鲁迅有交往。后被捕自首,出狱后成为国民党的御用文人和在国民党与共产党之间“走钢丝”的书店老板。他本是一个被历史遗弃了的人,不意却在“文革”中“父以子贵”,重新提高了知名度。 冯雪峰,早年加入中共。作为中共上海文化工作的负责人,他和鲁迅一起领导了左翼作家联盟。新中国成立后曾任全国作家协会副主席,但旋即被卷入旋涡,划为“右派分子”。1979年,在去世三年后恢复了名誉。  相似文献   

16.
对于江南古城苏州,历代不少文人名士为之才思泉涌,其中南宋范成大的“上有天堂,下有苏杭”最为著名,还有一句印象也颇为深刻:“三月苏州皆入画,人生端合住苏州”。苏州之美丽怡人,可见一斑。笔者有幸在“入画”的季节来到苏州。穿过位于东部、充满现代气息的苏州工业园,进入视野的是“水陆相邻,河街并行”的苏州古城,水巷、小桥、绿荫、粉墙黛瓦的建筑,和谐而优美,真有置身于画的感觉。与苏州工业园遥相呼应,古城西部的另一“翼”,是高楼林立的现代化苏州新区,整个苏州是“古城居中,东园西区,一体两翼”的城市格局。好一幅…  相似文献   

17.
提起北京建工六建,业内外人士无不竖起大拇指:六建施工质量就是好!的确,六建公司自1957年成立以来,施工质量好是它最大的特点。70年代六建在全国首创“全优工程”;“80年代北京十大建筑”六建独占两项;“90年代十大建筑”它又以三项工程独占鳌头;自1989年争夺鲁班奖以来,10余年里,以八捧鲁班金奖而成为全国建筑业的唯一,先后荣获“全国先进施工企业”、“国家优质工程企业”、“全国用户满意产品企业”等先进称号。“要想建精品工程,就找北京六建”,此话一点也不夸大;“住六建盖的房子,我们心里最踏实”,这是搬进新居的京城…  相似文献   

18.
郭庆晨 《前线》2012,(3):58-58
捧场,此现象亘古绵延,中外不绝,作为不被人们所称道的庸俗之风,可谓常刮不衰。捧场大都呈“双赢”结局,被捧者浑身舒服、惬意之极;捧人者别有用心、捞取实惠,捧了别人也造化自己。这便引得无数人在这门“艺术”面前竞折腰。  相似文献   

19.
陈龙 《学习月刊》2012,(3):52-54
一个湖南人到南京朋友家做客.听说金陵名士每多自负.常常看不起外省文人.那个湖南人就即兴作了一副对联:吾道南来。原是濂溪一派;大江东去,无非湘水余波。他亲自动笔将这幅对联写出来.悬挂于友人家中的客厅。对联口气很大,极为自炫,南京众名士见后,却不再做声。上联濂溪一派.指的是宋代大哲周敦颐.湖南道州人。晚年在庐山莲花峰下濂溪书堂讲学.世称濂溪先生。这个湖南人的思想是宋明道学的发端.启迪了程朱理学和陆王心学的分流发展。  相似文献   

20.
文人之间,戏称编辑写作为“爬格子”。稍具想象力者由此三字立马可于脑海中浮现一幅生动画面:一位文人伏案疾书,忽而凝目虚空作思索状,忽而愤愤然将写了几行字的格纸撕揉搓……另有文友更有妙论:所谓“爬格子”,是说没有方格稿纸便不会写文章!总之,文人写作的艰辛,由这三字可见一斑。仅有格纸还不够,文人还依赖笔。人们常挂在口头的“如椽大笔”、“一挥而就”、“笔下生花”。“笔走龙蛇”、“力透纸背”等等,都与笔有关。而写得一笔好字、拥有一管好笔,也都是足以令文人钦羡乃至毕生追求的。谁曾想,现如今,情势大变。文人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