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黄小奕 《法制与社会》2012,(11):107-108
随着虚拟物品交易产业的迅速发展与立法在此方面严重滞后的问题日渐突出,对游戏玩家对虚拟物品交易是否具备合法性、交易是否侵犯了游戏官方虚拟物品复制权和发行权等引起了越来越多的争议。本文通过对网络虚拟物品交易的分析,对买卖双方和交易平台是否构成对游戏官方虚拟物品复制权和发行权的侵犯问题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2.
张周平 《法人》2013,(8):68-69
尽管还没有相关虚拟财产保护立法的推出,但在实操层面推出,也说明了虚拟财产已逐步从幕后走到台前,虚拟经济正在获得逐步的认可近日,全国最大的虚拟物品交易平台5173联合中国人民财产保险有限公司(PICC)共同推出虚拟财产险业务。该险种由PICC研发,5173提供销售平台,以此保障网络游戏玩家虚拟财产的交易安全。当用户在5173平台交易物品时,买  相似文献   

3.
虚拟财产受到侵害的社会危害性的客观存在以及刑法的功能和任务自身的要求,促使刑法调整介入虚拟财产交易领域.本文认为全方位的虚拟财产交易法律保护体系的构建,应以刑法调整为底线,刑法慎入、适度调整为原则,以技术措施和法律规范的结合解决虚拟财产交易问题.  相似文献   

4.
2008年10月国家税务总局一纸批复,将虚拟货币交易推到大众面前,进而引发了一系列对虚拟货币性质、交易合法性、及纳税监管的讨论。对虚拟货币财产属性的认定,所有权的归属,征税范围,纳税方式以及监管的可操作性等都成为不可回避的问题,这些问题的思考与解决对推动我国电子商务立法及规制虚拟交易秩序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王素娟 《河北法学》2008,26(2):95-98
针对现实存在的虚拟财产交易,从法律角度分析其合法性问题,同时对规范和调整我国的虚拟财产交易秩序做出法律上的分析;在阐述和分析相关问题时,考察和借鉴了国外的立法做法,并对如何完善我国的立法提出具体建议。  相似文献   

6.
易霞  张胜先 《法制与社会》2010,(11):270-272
随着近些年来游戏产业的发展,网络游戏给我国带来了一系列的法律问题,如虚拟物品权的归属问题、虚拟财产法律保护空白问题,这些问题给法律实务部分和理论界造成了诸多的困扰并引发了同行们的探讨和争议。但目前我国的学者仍从传统民法理论和我国现有的立法体系出发,提出物权说、债权说、知识产权说等观点,这些观点都未能克服理论上的缺陷和摆脱司法实践所面临的困惑。为了探讨虚拟物品权,本文严格区分了“虚拟物品”和“虚拟物品权”这两个概念并且就虚拟物品权的权利属性的多元性进行了阐述和探讨。  相似文献   

7.
网络游戏虚拟物品法律属性之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网络游戏虚拟物品的保有量和交易量随着游戏产生的迅猛发展而屡创新高,由此产生的纠纷也日益繁多.而在法律界,对于虚拟物品的法律属性并没有定性.这对于虚拟物品权利人的权益保护是很不利的.本文从虚拟物品的产生、游戏厂商和玩家的关系和互联网的特征等多种角度对虚拟物品进行了深入分析,剖析了国内法律界对于虚拟物品的多种观点,如债权说、物权说、知识产权说和信息财产说等,认为对于虚拟物品应当将其创设为一种新的财产权,以适应网络社会的发展.  相似文献   

8.
徐波 《法制与社会》2012,(36):90-91
近年来,随着网络系统的不断发展与普及,大量经济交易都产生在虚拟网络中,但是带来便易的同时却产生了隐患——网络虚拟财产的民事纠纷.此种事件不断发生,却由于我国的相关立法不健全,而无法给民众带来法律安全保障.因此,本文对网络虚拟财产的相关民法保护问题作了一下研究,以期能够促进我国网络虚拟财产的立法保护.  相似文献   

9.
随着国内经济的快速发展,科学技术水平的不断进步,伴随着人们迈入21世纪——网络信息时代,网络游戏及虚拟物品应运而生。由于虚拟物品的国际贸易的法律属性存在很大争议,相关法律部门和法律学者对虚拟物品的国际贸易无从立法,存在着很大模糊性,因此,虚拟物品的国际贸易对传统国际贸易法带来巨大冲击,对传统国际贸易从本质上发起挑战。由此,本文根据相关研究和调查,针对虚拟物品贸易和传统国际贸易进行两者发展现状进行分析,探究其法律障碍的解决措施,促进虚拟物品国际贸易的发展。  相似文献   

10.
随着网络的迅速发展,关于网络上虚拟物品的交易、纠纷以及犯罪事件层出不穷,这已经影响到了网络运营商和广大的用户的合法权益,影响到了网游产业的健康发展,但是在法律理论界和实务界对于网络虚拟财产的性质和法律保护手段还存在着很大的争议,本文将从有关网络虚拟财产的法律性质、纠纷类型和解决途径以及法律保护方面进行一些探讨.  相似文献   

11.
曹晓东 《法制与经济》2010,(4):58-58,61
随着网络的迅速发展,关于网络上虚拟物品的交易、纠纷以及犯罪事件层出不穷,这已经影响到了网络运营商和广大的用户的合法权益,影响到了网游产业的健康发展,但是在法律理论界和实务界对于网络虚拟财产的性质和法律保护手段还存在着很大的争议,本文将从有关网络虚拟财产的法律性质、纠纷类型和解决途径以及法律保护方面进行一些探讨。  相似文献   

12.
传统上,财政学和财政法均认为财政存在的必要性在于外部性理论以及在此基础上提出的传统公共物品理论。而交易成本公共物品理论则主张,财政法的经济学根基不在于外部性,而在于解决外部性的交易成本的高低。政府应以更低的交易费用来提供公共物品,提供公共物品的目的是为了降低整个社会的交易费用。财政和财政法的主要职能是降低整个社会的交易费用,而不是所谓的教务式的“提供公共物品”。借“私人不愿提供公共物品”之名而行垄断之实,其结果往往导致该物品的交易费用增加。因此,在决定一类物品由谁提供时,政府应该这样思考:该物品由私人提供和由国家提供,哪种方式交易费用较低?政府如何降低其交易费用?  相似文献   

13.
吕炳斌 《科技与法律》2007,(1):58-62,77
本文以美国“第二次游戏”为例,探讨了网络游戏产业中的虚拟物和虚拟物交易的法律属性和法律定位。“第二次生命”网络游戏服务商通过服务合同承认玩家对虚拟物的知识产权,这种做法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游戏服务商承认玩家对虚拟物的知识产权,对网络游戏虚拟物的知识产权之自动放弃,是解决虚拟物知识产权保护的两难困境的一个出路。如果网络游戏服务商要承认玩家对虚拟物的知识产权,应该设计好服务合同的相关条款。但是,即使如此并不能解决所有的问题。承认了玩家拥有知识产权之后,游戏服务商对虚拟物拥有什么权利、虚拟物的交易如何定性这些问题都值得进一步探讨,本文最后进一步分析了这两个问题的法律属性。  相似文献   

14.
在宽严相济的刑事政策背景下,无被害人犯罪的刑事立法应当以"当宽则宽"为基本思路。对于传播淫秽、色情物品犯罪,我国实行全面规制政策,即不区分受众和内容,均严厉打击。由于向自愿接受的成年人散布色情物品并未侵害任何法益,反色情立法受到限制言论自由权的质疑;淫秽性的认定标准模糊,时常面临违背罪刑法定原则的责难;色情物品具有精神补偿作用,色情物品与犯罪、道德败坏没有明显关系。调查显示,多数民众认为现行法律对传播淫秽物品犯罪的处罚过重,因此,传播色情物品应采取区别对待的刑事立法政策,将有被害人的犯罪与无被害人犯罪进行区分。总的来说,禁止向未成年人及不愿接受的成年人散布色情物品,禁止散布硬色情;对向自愿的成人散布软色情的无被害人犯罪采取管理措施。  相似文献   

15.
走私罪是我国"宽严相济"刑事政策中"严"的对象,在立法和司法上具体体现为通过增大走私犯罪对象扩大走私罪的犯罪圈,<刑法修正案(七)>(草案)增加走私国家禁止进出口的其他货物、物品的犯罪,将走私罪的对象进一步扩大化,这种立法方式模糊了走私罪以犯罪对象来立法的标准,值得重新审视.建议按照类型化立法方式分别设立走私应税货物物品罪、走私限制进出境货物物品罪和走私禁止进出境货物物品罪.同时,在司法中充分体现对走私罪的"严中有宽".  相似文献   

16.
2005年公司法进行了大幅度的修订,从立法理念到具体的规则和制度,都有重大的突破和创新,其中对董事义务的补充和完善便是此次修订的重要内容之一。但是,新修订的公司法对董事抵触利益交易之禁止义务,除了文字表述上的不同,其实质内容并没有太大的修改,这不能不说是一个遗憾!本文借鉴国外特别是英美法在这方面的成熟立法经验,就此问题做了深入的探讨。  相似文献   

17.
黄清华 《证据科学》2000,7(4):160-170
文章对我国人体器官捐赠移植立法的必要性和立法模式问题、器官捐赠合同问题、捐赠器官的法律形式问题,人体器官移植专家委员会的设置与职能问题,以及我国人体器官捐赠移植法的体系和基本原则进行了深入研究,指出:我国人体器官捐赠移植立法宜采用统一立法模式,并遵循鼓励捐赠遗体器官、器官自愿无偿捐赠、禁止器官交易、无伤害和非优先五项原则。  相似文献   

18.
我国人体器官捐赠移植立法问题研究   总被引:15,自引:1,他引:14  
文章对我国人体器官捐赠移植立法的必要性和立法模式问题、器官捐赠合同问题、捐赠器官的法律形式问题、人体器官移植专家委员会的设置与职能问题 ,以及我国人体器官捐赠移植法的体系和基本原则进行了深入研究 ,指出 :我国人体器官捐赠移植立法宜采用统一立法模式 ,并遵循鼓励捐赠遗体器官、器官自愿无偿捐赠、禁止器官交易、无伤害和非优先五项原则  相似文献   

19.
证券市场内幕交易的法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内幕交易 (Insider Trading),又称知情证券交易,是指内幕人员以及其他通过非法途径获取公司内幕信息的人,利用该信息进行证券交易而获利的行为。在实务上,将内幕交易列入证券市场禁止行为的范畴,已是各国证券立法的基本做法。其原因在于一般认为由于信息不对称,知内情者先于其他公众投资者得知了发行公司可以直接影响证券价格走势的内幕信息,因此有更多的获利免损机会。而此举会导致在以投资者为本位的市场上产生信任危机及投资者的退出,从而严重影响证券市场作为直接融资渠道的功能。但是在理论上,对禁止内幕交易所要追求的终极…  相似文献   

20.
文章对我国人体器官捐赠移植立法的必要性和立法模式问题、器官捐赠合同问题、捐赠器官的法律形式问题、人体器官移植专家委员会的设置与职能问题,以及我国人体器官捐赠移植法的体系和基本原则进行了深入研究,指出:我国人体器官捐赠移植立法宜采用统一立法模式,并遵循鼓励捐赠遗体器官、器官自愿无偿捐赠、禁止器官交易、无伤害和非优先五项原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