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孟庄 《人民公安》2006,(16):10-10
有网民引柳宗元《捕蛇者说》来形容永州这一评选“十佳”活动.称其为永州又一特产。语虽有点狠.可想想却不无道理。如果谁手上有点资源.都想着歪点子去圈钱.这社会生态环境不就遍地毒蛇了吗?  相似文献   

2.
读过柳宗元《捕蛇者说》的人大概都会对其所描述的捕蛇者留下深刻的印象:他们捕蛇,只是为了“退而甘食其之有,以尽吾齿”,既要提心吊胆地对付凶狠的毒蛇,又得受猛于虎的“苛政”的残酷压迫,若非走投无路,谁也不愿加入这一行列的。如今的捕蛇者当然不会再有那样的遭遇了。常熟隆力奇集团公司总  相似文献   

3.
如果站在三元岭村小的门口,抬头,转身,你会发现,在云雾缭绕中,四面都是重山叠嶂. 这里是湖南永州宁远县.你可能没听过宁远,但你大约知道永州——柳宗元的《捕蛇者说》里那个“永州之野产异蛇”的山区.三元岭村,就在山窝窝里.90后姑娘杨敏,生于斯长于斯.她是一名小儿麻痹症患者,双腿无法站立,常年以蹲姿行走.  相似文献   

4.
王小波 《前沿》2008,(8):116-118
《法律选编》是中期拜占庭帝国编纂的一部重要法典,它引入了基督教的许多观念,客观而实用,在晚期拜占庭和近代东正教社会留下了深刻的影响。《罗得海洋法》、《士兵法》和《农业法》是该时期编纂的另外三部希腊文法典,分别调整海商、军事、农业法律关系,在中世纪的拜占庭乃至周边国家发挥了重要作用,流传甚广。  相似文献   

5.
中国从古至今,以一篇文章而影响了中华民族的政治文明、人格行为和文化思想的美文,为数不多。我翻检了一下,有9篇。它们是:贾谊《过秦论》、司马迁《报任安》、诸葛亮《出师表》、魏征《谏太宗十思疏》、范仲淹《岳阳楼记》、文天祥《正气歌并序》、梁启超《少年国说》、林觉民《与妻书》,毛泽东《为人民服务》。  相似文献   

6.
习近平同志在《努力克服不良文风积极倡导优良文风》中说:“文章长短要视具体情况而定,宜短则短,宜长则长。要坚持内容决定形式,有些非长不可,篇幅短说不明白的事情则可以长些。《庄子》上有这样几句话:‘长者不为有余,短者不为不足。是故凫胫虽短,续之则忧;鹤胫虽长,断之则悲。’  相似文献   

7.
清时戏剧作家洪昇著述等身,除传奇名作《长生殿》外,还有多种传奇、杂剧和诗章,更有人甚至考证其为《红楼梦》原著者,曾雪芹只是“披阅增删”而已,这当然不是定论。他自凭学优才赡轻蔑他人诗作说:诗应如龙,而他人诗作无头无尾,连鳞、爪也没有,故非龙也非诗。当时有一个无名的小司寇(官职)却不买账,讥笑洪昇说:诗乃神龙,只能见其首而不见尾,有时在云中只露一爪一鳞,怎能见其全貌呢?后人就以“神龙见首不见尾”比喻有才能者往往行踪神秘,不轻易露出真相。  相似文献   

8.
近悦远来     
“近悦远来”出自《论语·子路》:“叶公问政。子曰:‘近者悦,远者来。’”意思是说:邻近的人由于受到恩惠而喜悦,远方的人也闻风赶来归附。  相似文献   

9.
每每看到写有“请勿打扰”的牌子,心里总会悄然涌起一种暖暖的感动。享受私人空间,享受独处的安谧,享受家居的安宁,这是社会法治文明的必然结果。为这天人类经历了长时期的摸索和追求。几千年的封建专制,普通老百姓想当顺民都不成,何曾有过一天安生的日子。吏治腐败,“苛政猛于虎”,“悍吏之来吾乡,叫嚣乎东西,隳突乎南北,哗然而骇者,虽鸡狗不得宁焉。”(柳宗元《捕蛇者说》)社会动乱,民不聊生,人们为避战乱,只得消极避世,躲进理想中的乌托邦,做不知有汉、无论魏晋的桃花源中人;盗匪猖獗恶霸横行,守法的百姓即使“躲进…  相似文献   

10.
李春桃 《求索》2007,(1):186-187
袁枚《续诗品》标写苦心,实则展示性灵,他序中提到的“表圣二十四品”“标妙境”,这随着袁枚性灵说,流传甚广。《续诗品》和《二十四诗品》是标妙境与写苦心两种不同的类型。后来在诗、词、文、书、画、琴等方面都有续《二十四诗品》者。  相似文献   

11.
朱华新  张昕 《世纪行》2006,(7):46-47
近年来,关于黄香故里的争议十分热烈,“攻之者日有,辩之者日无”,争论的结果,活跃了学术空气,也提高了黄香的知名度。 黄香故里之争,除有“安陆”说、“云梦”说之外,2004年《武汉文史资料》第一期载有董光宇《名孝黄香出江夏》一文,提出黄香是他们武汉市江夏区的人。2004年3月武汉出版社出版的《江夏史话》(王光家主编)亦持此说。2005年5月19日,“世纪宜兴网”还发布《天下黄姓源江夏》的佚名文章,认为江夏区的郑店街黄鹤庄才是中华黄姓的发源地。  相似文献   

12.
张闳 《今日广西》2007,(1):64-66
围绕电影《无极》引发的“馒头”官司,著名文学前辈与后辈之间的口角之争,无不体现了两代人的文化对决,一系列好大喜功的国产大片制造了一堆堆有形无形的“垃圾”,易中天说《三国》、于丹说《论语》,  相似文献   

13.
晏子的车夫     
晏子.历史上一个很有作为、很有名声的人物。《史记》上说他“长不满六尺。身相齐国。名显诸侯”。他为齐国的内政外交立下了汗马功劳,也为后世留下了许多有趣的故事。但即使这样.他仍能谦冲自牧,谦诚待人.  相似文献   

14.
魏秀堂 《台声》2003,(1):23-23
我搞了一辈子的新闻,而且绝大多数时间是参与办刊物,其中有4年是在《台声》杂志度过的。这4年给我留下了美好的记忆。我与《台声》的缘分,应当说,最早始于1982年。那年的夏天我去北戴河采访台湾同学会的活动,正好后来当选为全国台联副会长并长时间领导《台声》的郑坚同志也在,我们很快就熟悉了。从他口中得知,计划中全国台联将办一本刊物。不久,全国台联成立了,《台声》杂志问世了,从此我开始经常采访台联的重大活动,自然也有机会经常与《台声》的记者编辑接触,彼此建立了友谊。而且,我当时所在的中国建设(即现在的《今…  相似文献   

15.
据史载,欧阳修写文章十分认真。一次,他写一篇《醉翁亭记》,开头写滁州四面有山,写了几十个字,觉得不满意,一连改了几次,最后改定时,只剩下“环滁皆山也”。他的妻子见他改得非常辛苦,便劝他不必自讨苦吃。欧阳修却说:“文章不写好,我怕后生讥笑,更怕给后人留下话柄。”(《朱子语类辑略》)欧阳修的这种“怕”显然与我们平常说的“怕”含义不同。坏人面前心虚胆怯、竞争之中畏缩不前……这类“怕”令人不敢恭维。而欧阳修怕的却是文章达不到水准,怕因此贻误后人,留下话柄。他这种“怕”显然不是胆小,而是对自己的文才有清醒…  相似文献   

16.
3月16日。十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高票通过了物权法,当天,胡锦涛签署国家主席令.物权法从10月1日起正式施行。 有人说,拿破仑引以为豪的不是他的显赫战功,而是其主导制定的《法国民法典》,因为它奠定了近代法治的基石。我国从80年代制定的《民法通则》,到90年代的《合同法》,再到现在的《物权法》,作为新中国民法重要的标志性法律,围绕《物权法》的争议激烈而持久,成为新中国历史上审议次数最多的一部法典。 日前,本刊记者就物权法有关问题,采访了西南政法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重庆市首届十大优秀中青年法学专家谭启平,他曾多次参与《物权法》(草案)的讨论、座谈。  相似文献   

17.
《上海支部生活》2009,(7):10-17
刚刚过去的7月1日,是我们党88周岁的生日,也是《上海支部生活》创刊55周年的纪念日。从《新青年》到《共产党》,从《向导》到《前锋》,从《中国青年》到《新社会》……“党刊”这一特有的传播形态,在中国共产党创立之初,就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并在整个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历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8.
中国从古至今,以一篇文章而影响了中华民族政治文明、人格行为和文化思想的美文为数不多。我排了一下有9篇。它们是:1.贾谊《过秦论》;2.司马迁《报任安书》;3.诸葛亮《出师表》;4.魏征《谏太宗十思疏》;5.范仲淹《岳阳楼记》;6.文天祥《正气歌并序》;7.梁启超《少年中国说》;8.林觉民《与妻书》;9.毛泽东《为人民服务》。  相似文献   

19.
杂谈漫笔     
据汉代刘向所著《说苑》载:孙叔敖即将就任楚相之时,许多人前来庆贺。有—位老人意味深长地对他说:“身已贵而骄人者,民去之;位已高而擅权者,君恶之;禄已厚而不知足者,患处之。”孙叔敖听后,觉得老人的话很有道理,给自己敲了警钟。拜谢之后,他再三表示愿闻余教。老人见他通情达理,又告诫他:“位已高而意益下,官益大而心益小,禄已厚而慎不取,君谨守此三者,足以治楚矣。”  相似文献   

20.
曾小梦 《求索》2007,(8):217-219
《礼记》作为一部礼学文献汇编,其中保存了大量的引《诗》例证。通过对《礼记·坊记》一文的引《诗》研究,可以看出《诗》的功能的扩展,它由政教工具、交际工具而演变为儒家阐发、论证其礼治思想的重要理论依据,同时也证明了《诗》的丰富意蕴是由其文本自身特征和读者的接受、解释过程共同造就的,而且在很大程度上,是解释者不断“重铸”所赋予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