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昭通,古称乌蒙,是彝族的发祥地之一。在昭通留下了不少彝族文物古迹,唐袁滋摩崖就是其中之一,它是彝汉文化融合的产物,是一位彝族老毕摩留下的千古绝唱。唐袁滋摩崖,是唐德宗贞元十年(公元794年),唐王派袁滋为册南诏使,恢复一度中断的隶属和好关系。袁滋一行,当年6月由长安经四川来滇,9月29日返回时,在今昭通地区盐津豆沙关路傍岩壁上刊石纪事。对于昭通袁滋摩崖来说,本人认为:它不仅与大理德化碑同称为姊妹碑,而且是彝族文化和汉族文化融合形成的畸变产物,其碑文的书写者是一位彝族老先辈。众所周知,无论是古汉文…  相似文献   

2.
彭晓侠 《今日民族》2009,(8):65-66,F0003
我始终相信,在云南的任何一个彝族小山村。都会有大的故事。 乌栖,是大理白族自治州大理市太邑乡的一个行政村,距下关32公里,地处大理境内哀牢山北端,民居顺坡而建,坐南朝北,与苍山西坡相望。这里海拔有2890米。所以雨季来临时。村子多半时间都被锁在云雾中。全村国土面积30.54平方公里,辖4个自然村,有10个村民小组218户963人,全部为彝族。李姓占90%以上。  相似文献   

3.
弥渡,位于云南省西部,大理白族自治州东南。在这块山灵水秀、充满诗情画意的上地上,“十个弥渡人,九个会唱灯”,素有“花灯之乡”的美誉。弥渡也是闻名全国的花灯名曲《十大姐》、《绣荷包》、《弥渡山歌》的发祥之地,更是被誉为“东方小夜曲”──《小河淌水》的故乡。灯的历史与沿革弥漫花灯源远流长,历史悠久。追本溯源,它起源于唐朝(618──907),据历史记载,唐大宗李世民理家有道,治国有方,选贤用能,把国家治理得上合天意,下顺民情。为李翠莲冤死一案,他曾魂趋地府,调查了三教九流在生时的所作所为。唐太宗还阳…  相似文献   

4.
杨红文 《今日民族》2012,(9):65-F0003
云南很多地方都有制作和使用瓦猫的习俗。昆明周边的彝族村落,大理的白族村落,都会在正房的屋脊正中安放一个瓦猫。在大理白族自治州鹤庆县的村子里。我见到了坐镇在屋脊上的那个精灵,造型夸张。张着的大嘴基本就是它的头。在路边的砖窑旁打听后,我找到了制作瓦猫的人——猫福,真名郜金福,他家里有大大小小、形状各异的瓦猫。猫福给我展示了制作瓦猫的过程。制作瓦猫不需拉坯,  相似文献   

5.
大理白族自治州是一个多民族地区,除汉族外,有20多个少数民族,在总人口315.66万人中,汉族160.32万人,白族104.93万人,彝族39.03万人,回族6.24万人,傈僳族2.89万人,分别占总人口的50.79%、33.24%、12.36%、1.98%和0.92%。在所辖1市11县中,漾濞、南涧为彝族自治县,巍山为彝族回族自治县;在130个乡镇办事处中,有民族乡17个。各民族共同生活在以苍山洱海为中心的29459平方公里的土地上,总体上是大聚居小分散的分布态势。这就要求在实施经济发展战略时,既要突出民族性,又要体现地区性。本文拟从大理地方民族特点…  相似文献   

6.
赫赫威楚     
《今日民族》2008,(4):F0002-F0002,I0001-I0008,I0009-I0012,57-59
楚雄彝族自治州成立于1958年4月15日,是全国两个彝族自治州之一,地处滇中腹地,东接昆明、南连玉溪、西毗大理、北壤四川,古称“威楚”,素有“省垣门户、迤西咽喉、川滇通道”之称。全州国土面积2.9万平方公里,辖1市9县,即楚雄市、双柏县、牟定县、南华县、姚安县、大姚县、永仁县、元谋县、武定县和禄丰县。  相似文献   

7.
<正>白族的文化,以大理地区最为典型,无论是大众还是学界,提起白族,都想到大理。事实上,白族在云南的分布,不局限于大理州,在楚雄州的南华县雨露白族乡,就有5000余人的白族生活在这里,他们与彝族、汉族、苗族杂居,有着与洱海地区的白族颇为不同的文化和习俗。其中正月举行的灯会  相似文献   

8.
彝族的传统婚嫁习俗,因支系以及所在地域等因素的差异而各有特色。广西彝族的婚嫁仪式,基本分合八字、提亲、定亲、求亲、娶亲、回门六个过程。其中,娶亲过程最为有趣。  相似文献   

9.
<正>10月7日21时49分,云南省普洱市景谷傣族彝族自治县(北纬23.4度,东经100.5度)发生了6.6级地震,震中位于永平镇,震源深度5公里,临沧、德宏、西双版纳等地震感强烈,大理、楚雄、昆明等地有震感,云南省启动救灾应急一级响应。震时,彝族小组长苏明祥一家一户去呼喊,让屋里的人赶快转移到空旷场地,无论汉族彝族,一家不漏,他说:"全村的人,一个也不能少!"  相似文献   

10.
彝族古代氏族部落与古代方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系统地论述了彝族古代的氏族部落与方国,以及彝族古代的特殊制度娄溢·侯笃、则—则溪—营、尼—勾的形成。  相似文献   

11.
彝族舞蹈是彝族宝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是彝族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彝族舞蹈种类丰富,动作技巧多样,需要表演者有极高的动作协调性,非常具有观赏性。同时,彝族舞蹈是彝族人民娱乐或庆祝的方式,其动作来源于彝族人民的劳动生产、娱乐活动以及婚恋场景。从审美的角度来看,彝族舞蹈表现出其独特的审美特质。彝族舞蹈的形体动作极具魅力,具有原始古朴之美、纯真质朴之美、朴素简洁之美、自然和谐之美以及情感细腻之美。  相似文献   

12.
张媛 《今日民族》2016,(2):20-22
正"我来云南的第一站是大理,看到大理古城这么多特色的商店,有点让人眼花缭乱。"对于爱好旅行的张萍来说,每到一个地方,淘点特色纪念品,就是证明她来过这个地方的最好证据。在人们越来越热衷旅游的同时,各种特色商品不断出现,民族贸易和民族特需商品(以下简称"民贸民品")在其中也占据较大比重。在云南,随处可见白族扎染、彝族头巾、苗族服饰、藏式木碗、哈尼族  相似文献   

13.
彝族古歌是彝族人民用彝语传唱、内容古老、符合彝族诗歌格律且嵌合于生产生活祭祀娱乐活动中的彝族诗歌。彝族古歌至今仍“活态”传承于彝族民众生活中,为地域文化持有人提供了重要的人文精神养分,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提供了重要的精神支撑。论文从彝族古歌的歌词韵式、行文特色、结构特点探讨彝族古歌的诗学意义,认为彝族古歌有着自身的格律和创作规律,句首韵、句间顶韵、句内韵、句尾韵和赋、比、兴等修辞手法的交替使用,五言三段式等较为固定的结构,使古歌唱诵起来朗朗上口。优美的韵律,婉转动人的曲调,提升了古歌的感染魅力,为彝族诗学体系的建立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4.
罗婺故地     
<正>武定县地处云南最北部,与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隔金沙江相望,自古就是彝族先民罗婺部的故地。几千年前,彝族先民在这片古老土地上生息劳作,世代繁衍。到了南诏后期,罗婺部逐渐强盛,成为"三十七部蛮"之首,宋孝宗淳熙年间(公元1174—1189年),大理国王段智兴举阿而为罗婺部长,至此,武定及今天禄劝一带的大片土地就成为罗婺部的势力范围。明朝  相似文献   

15.
1983年,根据国务院《关于建立民族乡问题的通知》,临沧市共建立民族乡23个。1993年4月,服从圈家重点项目澜沧江小湾水电站建没需要,风庆县马街彝族乡改为小湾镇。2002年3月,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经省政府批准,云县的茂兰彝族乡、涌宝彝族乡、幸福彝族傣族乡、风庆县的洛党彝族乡撤乡改镇。  相似文献   

16.
在大理白族自治州建州50周年庆祝大会上,一场名为《魅力大理》的大型文艺表演,浓缩了大理方方面面的美,通过“金花故乡”、“古道风情”、“大理神韵”、“和谐家园”、“苍洱歌声”、“魅力大理”六个篇章,将一个美丽、鲜活、多彩的大理,活色生香地展现在观众面前,博得阵阵喝彩声。《魅力大理》体现了大理的气度、大理的眼界、大理的实力、大理的能力,展现了大理独特的历史文化传统,堪称大理文化的一场盛宴,给观众留下了深刻印象。《魅力大理》魅力足@丹业 @徐恒誉  相似文献   

17.
在2019年“百名人才”培训班上,李毕有些特殊,他既是弥渡县文联的干部,也是弥渡民歌国家级传承人李彩凤的儿子和徒弟。“妈妈年纪大了,今年我代替她参加培训。”李毕说。弥渡民歌是大理州弥渡县境内汉族、少数民族民歌的总称。弥渡县是著名的民歌之乡,是被誉为“东方小夜曲”的《小河淌水》的故乡,弥渡民间都有唱山歌、调子的传统风俗,从12岁登台到如今,李彩凤的山歌、调子在当地无人不知。  相似文献   

18.
紫萍  丹业 《今日民族》2006,(12):I0002-I0002,F0003
12月2日(农历十月十二日),彝州人民迎来了一年一度的彝族年。由楚雄州民委主办、彝人古镇承办的2006年楚雄城区彝族年庆典,围绕“增进民族团结、构建和谐彝州”的主题,在彝人古镇举办了一系列热烈隆重的庆祝活动。十月太阳历是彝族古代文化的明珠。彝族年源于彝族十月太阳历  相似文献   

19.
发生在洛邑山的六祖分支,是现在收集到的18部《指路经》,以及《勒俄特依》、《史传》、《西南彝志》、《洪水泛滥史》、心六祖之光》等史书都提到的彝族发展史上的大事。根据记载,长期以来很多彝族同胞都认为这个分支的具体地点洛邑山,  相似文献   

20.
舞蹈是表达人类思想感情的表演艺术形式,民间舞蹈是一个民族的历史、经济、政治、文化的反映,也是人民群众劳动生产、社会生活、思想信仰、伦理道德、风俗习惯以及民族的审美意识和审美观念的表现,是民族精神风貌和思想气质的凝聚。 凉山彝族的社会历史、文化背景、以及民族的心理特征孕育了他的舞蹈艺术。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进程中,它与彝族人民的生活息息相关,休戚与共。然而传统的彝族民俗,则是彝族民间舞蹈和广大彝族人民紧密联系的纽带。彝族民间舞蹈与民俗的相互依附、彼此依赖的关系,使彝族民间舞蹈具有典型的彝民族个性和鲜明的彝民俗特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