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美国“反恐”战争化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志虎 《当代世界》2008,(11):51-53
2008年9月11日,是美国遭受恐怖袭击七周年纪念日。“9.11”事件使美国人从“历史终结”的迷梦中惊醒,彻底改变了布什政府的既定外交政策,成为冷战后世界局势发展的标志性事件。七年来,美国政府视“反恐”为头等要务。恐怖袭击发生后,布什即以战时总统自居,并以反恐为名在阿富汗和伊拉克发动了两场战争。虽然在两场战争中,美国都以压倒性的优势取得了军事胜利,但对战后重建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美国政府应对不力,  相似文献   

2.
在世界反恐的声浪中,我们迎来了2003年。在新的一年里,如何来把握未来国际形势发展的走势,这是我们极需关注的重大课题。 诚然,冷战后形成的国际关系基本格局并未因“9.11”事件而受到震撼,和平与发展仍是当前时代的主题。就世界大多数国家而言,尽管在“9.11”后都提升了反恐在其  相似文献   

3.
当今国际形势,从总体上看,仍然是和平、缓和、稳定的;但从局部看,则是地区紧张,局部动荡,天下依然很不太平.2001年10月7日美国开展反恐战争并以"反恐划线"以来,国际形势变得比以往更加复杂了;但如下几个特点却是一清二楚地展现在我们面前.  相似文献   

4.
2001年9月11日针对美国国防部和纽约世贸大楼两大军事、经济中心的恐怖袭击是迄今人类历史上空前规模的一次恐怖主义事件,沉重打击了美国,也震撼了整个世界.它不仅是2001年的世界大事,也是世纪大事.它预示着新世纪仍将是一个很不安宁、更加复杂多变的世纪.这次事件及随后美国发动的反恐战争对整个国际关系特别是大国关系以及国际格局产生了重大而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江泽民同志在十六大报告中强调指出:“和平与发展仍是当今时代的主题。”然而环顾“9·11”事件以来的国际形势,恐怖主义的危害没有消除,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又有新表现,中东地区的局势更加紧张动荡,战争甚至有一触即发之势,某些局部冲突时起时伏,南北差距进一步扩大,大国关系正经历前所未有的深刻变动和调整,世界还很不安宁、很不太平。为什么说和平与发展“仍是当今时代的主题”?究竟应如何理解时代主题与风云变幻的国际形势的关系?  相似文献   

6.
周良 《当代世界》2010,(5):38-40
最近俄罗斯发生一系列恐怖袭击活动,全球目光再次聚焦到车臣非法武装身上。从第一次车臣战争算起,俄联邦军队打击车臣非法武装的行动已持续10多年,但非法武装仍能频频发动恐怖袭击,说明车臣反恐形势不容乐观。车臣问题之所以久拖不决,有着深刻的社会根源和复杂的国际背景。  相似文献   

7.
这场反恐战争真的将演变为一场真正意义上的“世界战争”,甚至是一场绵延不断的“世纪之战”?  相似文献   

8.
从阿富汗到伊拉克的军事行动一直被美国称为“反恐战争”,美国和西方大多数政治家及军事领导人也一直毫不犹豫地将国际反恐活动称之为“这是一场战争”。我们不妨也以战争的角度来观察自“9.11”以来的反恐行动:从阿富汗塔利班的垮台,到萨达姆的就擒,这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 ,世界格局正处在一个大转折大调整的时期 ,特别是科索沃战争、“9·1 1”事件和阿富汗战争、伊拉克战争等一系列重大事件 ,不仅引发了国内外一场关于目前国际局势的热烈讨论 ,也使世界各国深入反思和调整自己的外交政策 ,争取在世界舞台上有更大作为。目前 ,有许多重大国际问题需要我们作深入研究。正如 2 0 0 3年 7月 1日胡锦涛同志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理论研讨会上的讲话中所指出的 ,在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伟大征程中 ,我们将长期面对三个重大课题 ,其中之一是“要科学判断和全面把握国际形势的发展变化 ,正确应对世界多极化…  相似文献   

10.
一年来国际形势的变化强化了美国这个唯一超级大国的世界作用。据布热津斯基说,“9·11”之后各国领袖鱼贯进白宫见布什的情景,简直像“觐见教皇”,因为所有国家都是恐怖攻击的潜在目标,都想找个依托,而“美国是唯一有实力采取全球行动的国家”。另一方面,美国的反恐战略又包含着极大的危险,法国《解放报》8月21日社论指出,如果可以借反恐的名义为所欲为,那将是“国际秩序的倒退”,等于给“各种新殖民主义行为打开方便之门”,后果不堪设想。西欧与美国的分歧由此可见一斑。  相似文献   

11.
王林 《法制博览》2015,(8):32-34
发生在加拿大国会山和美国纽约的两起恐怖袭击案使全世界的目光又一次聚焦在独狼式恐怖袭击上。和大规模的恐怖袭击相比独狼式的恐怖袭击更隐蔽﹑更具有普遍性,它必将成为世界各国反恐的重点。面对独狼式恐怖袭击在全球蔓延的危险和恐怖袭击者的"本土化",如何把握互联网时代的反恐斗争?如何预防此类恐怖袭击?如何避免反恐进入恶性循环?这些问题可能还没有成熟的答案,但有必要引起我们的足够关注。  相似文献   

12.
当前战争正在从传统的对称战争走向非对称战争,它是信息技术、生物技术等改变世界、世界进入全球化时代的一个结果。本文假定把非对称战争理解为对抗双方可以“交手”的一种“均衡”,并从成本一收益的经济学方法来分析非对称战争可以成立的理由,并推导出它的某些性质,以此解释两类不同性质的非对称战争:以强凌弱的海湾战争、科索沃战争、阿富汗反恐战争和刚刚结束的伊拉克战争,以弱击强的“9·11”事件、巴勒斯坦人的自杀性攻击等。  相似文献   

13.
反恐战争进一步激发恐怖袭击的残忍,白 宫向情报改革寻求良方秘药。  相似文献   

14.
荣鹰 《当代世界》2011,(6):35-37
2011年5月2日,“基地”组织头目本·拉登被美国特种部队在巴基斯坦击毙。拉登之死,是国际反恐斗争的“积极进展”,也是美国发动阿富汗战争十年来最重要的标志性事件。但国际恐怖主义的威胁犹存,“后拉登”时代反恐形势依然严峻,影响地区稳定的不确定因素进一步增多,局势更趋复杂动荡。  相似文献   

15.
“9·11”事件后,国际反恐行动已进行了九年。虽然世界大多数国家依据联合国安理会决议采取了一系列的政策与措施倾力反恐,但恐怖活动仍有增无减,其中一些具有相同“诉求”、“旗号”、“土壤”的恐怖势力相互呼应、融合,不断以各种形式在不同地区疯狂报复,逐渐上升为全球形态的恐怖主义威胁,成为伴随新世纪第二个十年的浓重阴影。  相似文献   

16.
冬去春来,在世界人民的期盼中我们又迎来了新的一年。 2006年的世界将向何处去?虽然我们无法作出精确的预测,但2005年国际形势发展的大趋势表明,2006年的国际总体形势不会发生大的逆转,和平、发展、合作依然是主流。然而,美国在全球扩张的步伐和非传统安全的威胁使国际关系中的军事因素会有所上升,局部的动荡、战争和冲突  相似文献   

17.
在发生“9·11”恐怖袭击之后,美国在“反恐”的名义下,通过由其主导的两场战争(阿富汗战争和伊拉克战争)使其在两个梦寐以求的区域完成了极为重要的战略嵌入:一是中亚地区,二是中东地区,从而使美国的全球战略又推进了一大步。美国媒体评论说,在纽约世贸中心、坎大哈和巴格达这三堆废墟之上,将诞生一个“新时代”。这个“新时代”就是在美国全盘主导下的,一个以美国为核心的国际新秩序的时代。从这个意义上来讲,伊拉克战争标志着美国进入了新一轮的扩张期。其特征是利用“一超”的优势,崇尚以武力实施外交,力图在全球范围内建立一个“霸业永续”的美利坚帝国。正是出于这一目标,美国正在考虑对其全球的军力作一次大规模的调整,以至使这些美军能够成为“捍卫美国新疆域的骑兵”。  相似文献   

18.
邵峰 《当代世界》2015,(12):2-6
<正>2015年11月,连续的大规模恐怖袭击震动世界,全球反恐形势持续恶化,自恃世界领导者的美国政府难辞其咎。本文对奥巴马执政七年的反恐战略进行了初步的梳理,力图对其得失给予客观的评价,最后对奥巴马反恐战略失败的原因从战略学视角进行了深入的分析。  相似文献   

19.
曾有国际问题专家称:冷战后对未来世界格局影响最深远、“改变”了世界的大事变计有三桩:首先是苏联的解体,标志着50年冷战的结束;其次是“9.11”,显示了冷战后世界所面临的新的威胁,并在由此而来的美国反恐战争中塑造了不同于冷战时代的全球战略格局;最后是中国的和平发展,中国在世界政治和地缘大棋盘中成为举足轻重的大国。有心国际问题的人士稍作深思,便可以发现,凡此三端,无不与美国这个当今唯一的超级大国密切相关,同时,联系到五年来世界格局与有关情势的演变,“9.11”惨剧及其后续发展实具有承上启下的地位。非常清楚的是,“9.11”如何改变世界姑且不论,它首要地、深刻地、很可能永久地改变了美国。  相似文献   

20.
“9.11”恐怖袭击事件发生后,美国加快了军事转型的步伐,美军事当局企图通过实现转型,建立一支通用,多能,模块化和一体化军队,使其具备能进行从反恐、人道主义救援到大规模战区战争等全般作战行动的能力,以实现“内保安全、外国霸权”的战略目标,并藉此进一步拉大与别国及潜在对手国家在军事能力上的差距,确保美国在21世纪继续享有绝对军事优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