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孙晓珍 《学理论》2009,(10):44-45
民主是西方文化的产物,也是当今中国努力建设的目标。由于中西方政治文化的差异,建立此基础上的民主也呈现出各自的特点。了解这一点,对于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民主有着十分重要的作角。  相似文献   

2.
从西方政治民主思想史的角度来看,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等古希腊先哲就对早期民主的不足进行了深刻反思,确立了西方经济民主最早的思想传统。近现代经济民主思想是在自由和平等基础上的"经济平等"吁求,是针对当时政治民主的缺陷而产生的一种民主思想,主张保护公民平等的经济权利,实现经济福利的民主分配。当代西方经济民主思想有着鲜明的当代问题意识,它是弥补代议制民主特别是精英民主、多元民主理论和实践缺陷的产物,更是应对当今西方经济社会发展不平等现实的反映,主张公民权与社会公益相结合,维护社会公平正义。反思其发展过程,不难发现,西方经济民主思想的产生和发展是对政治民主理论与实践反思批判的逻辑结果,其发展演变的核心主题是处理好经济与政治、国家与社会的关系。  相似文献   

3.
马克思对官僚政治的批判思想是他的国家学说的重要组成部分,特色在于立足于历史唯物主义,即认为官僚政治是特定历史条件的产物并且最终会随着存在条件的消失而消失。在马克思看来,官僚政治是国家行政权的运行方式,以管理者对管理知识的独占和私有制为基础。官僚机构具有阶级统治的工具和社会管理的双重职能,但也会发生异化:一是成为具有自身利益的封闭机构,而变本职工作为形式主义;二是摆脱立法权控制、脱离统治阶级意志。马克思提出的反官僚政治的措施是进行所有权变革、消除政权的剥削阶级性质,在此基础上实行普选制等其他辅助措施。  相似文献   

4.
一批西方学者30多年来一直关注、研究中国政策制定过程,虽然他们在有些方面显得较为偏颇,且或多或少地受到了意识形态和文化差异的影响,但其研究成果对我们更深入地了解中国政策制定过程是有帮助的,对于我国学者在这一重要领域进行更为深入、系统的研究也是有着重要的借鉴意义和参考价值的.  相似文献   

5.
官僚制与贵族制是两种不同的政治体制.官僚制的建立是对贵族制的否定,但官僚制的建立并不意味着贵族制的灭亡.由于贵族制得以滋生的经济土壤仍有深厚基础,它在一定条件下有助于加强皇权统治,加上官僚贵族化和贵族官僚化的趋势等,决定了贵族制在新的历史发展阶段依然会有存在的空间,并与官僚制结合在一起,成为维护皇权统治的重要工具.战国以后的贵族制有不同表现形式,它的存在与分封制联系在一起,不同时期的分封制会使贵族制显示出不同的阶段性特点.  相似文献   

6.
协商民主代表了西方民主发展史中最新的理论变化和实践方向,重塑着人们对于民主的期待和想象.在应然的协商民主理论中,政治平等和民主协商是两大基本价值,协商民主需要一种具体的、复杂的政治平等,是程序平等和实质平等的统一.然而由于民主实践的复杂性,人们对实践中的协商民主与政治平等却存在着两种迥异的态度——相斥或共客.  相似文献   

7.
随着传统单位体制的渐行瓦解,城市社区(商品化住宅小区)成为基层公共生活与公共治理的聚焦点所在。面对多元主体构成的复杂的小区政治生态关系网络与力场关系,协商民主强调多元主体以公共利益与公共责任为联结纽带,以合作与共识为目标导向,强调多元主体间通过对话、商谈,有序参与社区(小区)公共生活,从而实现彼此间的包容、妥协与话语立场间的转换,这为当下复杂的城市社区(小区)治理提供了一种新的模式。  相似文献   

8.
本文简要介绍王亚南研究中国官僚政治的缘起、成果及主要观点,从纵与横的两个角度考察其学术价值,并就中国官僚政治终结的前提条件及存续问题进行探讨。笔者从历史经验和历史事实出发,认为相当长时期里,不仅存在技术性的官僚政治,而且仍不同程度地存在着制度性或体制性的官僚政治。在中国现阶段的社会转型期,我们要特别警惕权力资本化现象,同时,要以科学的态度加以研究,寻求根治的良方。  相似文献   

9.
由贵族政治向官僚政治的转变是春秋战国时期一项重要的政治制度变革.建立在分封制和宗法血缘关系基础之上的贵族政治必然会随着分封制的衰落和血缘关系的淡化及王室式微而渐趋崩溃.日趋激烈的诸侯国之间的竞争要求集权体制代替分权体制,郡县制就是适应中央集权体制的需要而出现的新的政治制度,与此相联系的是任命制取代世袭制,集权制取代分权制,官僚政治取代贵族政治.  相似文献   

10.
略论西方民主政治的理论基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西方的民主理论,民主政治应当体现为多数人的统治。但是,如果多数的权力不受制约,多数人进行统治并不一定带来真正的民主政治,因为集体的智慧是有限的,多数的无限权威容易导致权力的滥用,多数的交易规则对少数人具有强制作用,这样常常会产生多数人忽视少数人权益的现象。因此,要使多数人的民主成为多数善政,要使民主政治具有适当的制度基础,就要对多数投票决定问题的范围加以限定,少教人应当被给予更大程度的自治,司法体系和社会力量要充分利用起来对多数的权力加以制衡。  相似文献   

11.
均衡政治:和谐社会建构的基本政治形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政治关系的视角加以考察,均衡政治模式是对权力与权利关系的恰当定位与阐释,彰显了民主政治的全面性、动态性、相对性与有序性,体现了政治和谐所包客的民主、法治、自由、平等等价值理念,反映了其所倡导的政治生活与政治关系和谐的主要内容,因此应当成为和谐社会建构的基本政治形态.  相似文献   

12.
杨健 《学理论》2010,(14):136-137
本文简要分析了西方民主政治模式的理论缺失和实践弊端,这有助于我们充分认识西方民主政治模式的实质和局限性,进而更加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发展道路。  相似文献   

13.
求生自保、趋利避害是人之本性,中西方思想家的认识基本上是一致的。但人性观在中西方国家的逻辑发展结果却不尽相同。今天,随着党和国家提出“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和建设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有必要对人性观重新审视,并用人性观视角来分析我国民主政治发展的进程。  相似文献   

14.
党内民主意识既受到主导政治文化的积极影响,又受到非主导政治文化的双重影响。立足于我国政治文化与党内民主意识发展的实际,发展党内民主意识,要坚持以主导政治文化为引领,不断创新主导政治文化,合理扬弃传统政治文化,科学借鉴西方政治文化。  相似文献   

15.
在反腐倡廉建设形势复杂的背景下,从多角度探究腐败的本质,对于探索反腐倡廉的有效路径大有裨益。腐败是一种行为,但与廉政一样具有诸多文化的特质,属于文化范畴。腐败为世人所共愤,但在现实中却又具有较强的生命力。廉政与腐败的较量,不仅是行为上的较量,也是文化的较量。探究腐败的文化性,有助于树立科学的反腐观念,正确认识到反腐倡廉建设的长期性和艰巨性。  相似文献   

16.
西部大开发是社会和政治的热点问题,学者们从不同角度对之进行了探讨。为强调西部大开发的政治重要性,以政治的视角分析,从区域差异现状入手,结合政治民主、政治文化、政治权利等要素分析了区域差异在政治层面带来的影响,论证了西部大开发的政治重要性,而后在分析西部大开发政策实施效应的基础上,提出了进一步推进该战略的相关措施。  相似文献   

17.
理解政治现象:汉娜·阿伦特政治思想述评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汉娜·阿伦特是当代西方著名的思想家、政治哲学家。她认为政治学必须关注人类现实的生存状况 ,应对政治现象采取“理解”的态度进行研究 ,为此要求研究者深入到政治现象中去。阿伦特最主要的理论贡献在于对公共领域的研究 ,认为政治现象是在公共领域中发生的 ,随着资本主义文明的扩张 ,公共领域逐渐被私人领域侵蚀而衰落 ,传统与现代出现深刻的裂痕 ,而纳粹政权的兴起 ,则是西方政治文明衰败的必然产物。阿伦特的政治哲学无疑是对西方政治文明最有力的批判之一。  相似文献   

18.
二战结束后,伴随着一大批新兴民族国家的诞生,民主化成为西方政治发展研究的核心内容之一。与战后西方学界兴起的行为主义革命相同步,关于民主测量与评估的研究与实践也开始出现并不断发展壮大。然而,囿于行为主义本身的理论缺陷与西方固有的意识形态偏见,西方在民主测量及其指标体系构建方面虽取得一些成果,但却掩盖不了其打着科学的幌子垄断国际民主话语权乃至对外输出民主的本质。无论是从概念、方法论等理论角度,还是从冷战结束后国际民主化的实践角度来看,当今西方民主测量都面临难以克服的理论迷思和现实困境。对此,我们不仅要认清西方民主测量的实质与目的,而且还应将国际局势变迁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的实践相结合,积极推动国际民主议程的转向,不断提升中国在国际政治舞台上的影响力与话语权。  相似文献   

19.
协商性民主是与竞争性民主、非竞争性民主相对应的一种民主形式,是在经济高速增长条件下化解冲突的有效途径和办法,是我国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政治选择。现阶段我国也具备发展协商性民主的经济、政治、社会和文化等多方面基础和条件。发展协商性民主的关键是执政的中国共产党通过自身建设,引领和创设和谐的政治关系和社会关系,进而实现和谐社会的战略目标。  相似文献   

20.
王小平 《学理论》2009,(7):78-80
儒家思想中富含宽容精神。宽容是对异己价值和权利的尊重,这与西方现代民主价值是一致的,但儒家因宽容精神而形成“无对、不争、礼让”的政治文化,显然与“民主政治其实也是一种‘对立冲突’的文化”不符,不利于民主政治的建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