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诺天地正气,法古今完人。“法诺”,集“法律”与“公证”于天成,“fa nuo”(法诺)与“notary”(公证)珠联璧合,涵盖着对法律的忠实承诺,公证人与申请人对法律的双重承诺乃“法诺”之精髓也。 相似文献
2.
诺天地正气,法古今完人。“法诺”,集“法律”与“公证”于天成,“fanuo”(法诺)与“notary”(公证)珠联璧合,涵盖着对法律的忠实承诺,公证人与申请人对法律的双重承诺乃“法诺”之精髓也。 相似文献
3.
4.
法律信仰是法治的灵魂,当前中国面临着极严重的信仰危机。一个健全的法治社会离不开法律职业共同体,法律职业者这一特殊群体,作为沟通法律与民众的中介,其坚定的法律信仰对民众法律信仰树立所具有的积极作用是不言而喻的。 相似文献
5.
6.
7.
8.
当代青少年的理想信仰主流是好的、积极的、健康向上的,但是,还是有一部分青少年在信仰上发生了偏差,呈现出了许多思想道德问题。本文指出当代青少年的理想信仰不高的问题是由多方面的原因导致的,只有社会、学校、家庭等各方面齐抓共管,共同努力,才能使青少年的政治信仰得到进一步改善和提高。 相似文献
10.
11.
刑法信仰的根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世伟 《西南政法大学学报》2004,6(3):13-19
刑法作为一种规范,不论是立法、司法都深深植根于某种特定的文化和社会制度中。它自身会受到该文化和制度的制约。但是,刑法必须体现人的一定欲求。因为,只有刑法的价值真正体现出对公民作为人的本身的价值关怀,才能得到公民的信仰,刑法自身才具有生命力。于是,我们看到刑法的信仰获得就是这样一个互动过程:刑法是保障和发展公民人权的大宪章,寻找到了公民信仰刑法的根基;同时,公民通过遵守刑法和维护刑法的价值坚定对刑法的信仰。刑法信仰的根基就在于刑法必须植根于人的欲求中,体现出人的欲求,不得违背"常情、常识、常理"。因此,我国现行刑法要想获得信仰至少必须做到:刑法价值真正的转变;刑事解释的公正;刑事普法的观念转变。 相似文献
12.
法律不能被信仰的理由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伯尔曼“法律必须被信仰,否则将形同虚设”被中国法律界学者广泛认同,并认为中国现阶段法律不能得到倚重和尊重,关键就是人们没有“法律信仰”。“法律信仰”是一个错误命题,法律不能被信仰在于法律不能成为被信仰的对象,法律至上的追求不等于“法律信仰”,中国的法治现状与西方的法治现状存在根本差别,倡导“法律信仰”是将中国法治引入误区并会带来危害,它转移了社会价值危机的视线并混淆了信仰与权威的界限,是一个不适合中国国情的理念。 相似文献
13.
浓笔重彩——描绘明日辉煌在龙岗公证不长的发展历程中,“正德厚生,臻于至善”始终镌刻在公证人的内心里.成为他们不变的信仰。 相似文献
15.
所谓的马克思主义信仰危机,其实质是我们没有搞清楚什么是马克思主义,怎样发展马克思主义的问题。因此,本文认为要解决信仰上的危机,必须正确的认识和发展马克思主义。 相似文献
16.
17.
18.
试论法律信仰的若干问题 总被引:35,自引:0,他引:35
法律信仰的虚无,是当前中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主要障碍之一。作者认为法律信仰是法治建设的观念基础。并就法律信仰问题,从法律为何能成为被信仰的对象;什么样的法律才能被人们信仰;法律被信仰应具备的条件等方面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