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宫本显治在作为日本共产党总书记领导日共的近40年里,为如何加强日共的自身建设以及日本走社会主义道路问题进行了多方面的探索,作出了诸多贡献。在他的领导下,日共自身队伍建设取得重大成就,党的纲领的制定使日共明确了前进的目标,其所领导的反对美帝国主义的斗争表现了日共维护和平的坚定决心。他对统一战线和民主联合政府的探索给日本革命留下了宝贵经验,指引了日共的奋斗方向。他对第二次世界大战及战后日本国际责任的反省和深刻认识,反映了日共所具有的正义力量和人类良知。  相似文献   

2.
苏联、斯大林与新中国初期的对日外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战后苏联在重整东亚国际共产主义运动体制的过程中,把中日关系纳入了反美的冷战政治战略;在这种实用主义战略下,斯大林干涉日共内部事务、鼓动暴力斗争,既破坏了日共在国内斗争的地位,也使新中国的对日外交起步便受到挫折;而在朝鲜战争造成台湾问题的困难之后,苏联又背离中苏同盟寻求单独对日议和,陷于孤立的新中国对日外交走上了曲折的"以民促官"之路。  相似文献   

3.
在日本各政党之中以纲领路线稳定而著称的马克思主义政党日本共产党,以2004年1月第二十三次代表大会修改党纲为标志,实施了自1961年第八次代表大会以来最大的政治变革.日共这次政治变革,既是对"八大"以来"日本式社会主义"的理论和实践的延续和总结,也是对近年来"务实、灵活路线"的确认和发展.在第二十三次代表大会召开前,日共在党内广泛征求修改党纲的意见,在中央举办了10多次各级干部读书会和讲习班,并且在党支部会议、地区党会议和县党会议等各级会议展开讨论;第二十三次代表大会后在党内开展了学习新党纲的活动.所以,日共的政治变革虽然只有一年多,但可以说初见成效.  相似文献   

4.
新世纪日本共产党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成立于1922年的日共,迄今经历了81年的风雨历程,今天已成为发达国家中最大的共产党组织,也是日本第二大在野党、国会中第四大政党和在地方议会中拥有议员数最多的政党.由此引起了日本国内外的关注。2000年11月21日,日本《世界周报》发表了署名为森田修的文章,认为日共取得的成就,为其加入联合政府成为执政党作好了准备。同期,美国《芝加哥论坛报》发表署名为乌利·舒梅茨的文章也认为: “尽管马克思主义对全世界大多数群众的吸引已经所剩无几,但目前日本共产党的声望却是其79年前诞生以来最高的”,并预言: “日共甚至可能成为未来联合政府中的一员。”日共在2000年举行的二十二大上,对其理论路线进行了自1961年八大以来的最大一次调整,而且目前正酝酿着新的调整,为它提出的“争取在21世纪早期建立民主联合政府”作准备。日共在21世纪挑战与机遇并存。  相似文献   

5.
反核反战是日本共产党20世纪80年代的中心任务。日共为此提出了一系列的主张和倡议,大都得到日本国内乃至整个世界和平进步力量的共鸣和呼应。日本共产党坚定地致力于反核反战,既有日本是唯一遭受过原子弹轰炸的国家的原因,更是该党一贯的和平理念与信仰追求使然。反核反战成为日本共产党的一个政治符号,获得了日本不少左翼选民的长期支持,也是日共在国内外发挥积极作用的重要载体。  相似文献   

6.
2000年11月20~24日,日本共产党二十二大在风景秀丽的静冈县热海市召开.大会总结了20世纪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的发展历程,展望了21世纪世界及日本的发展变化,进一步明确了日共在新世纪的奋斗目标及对策方针.大会对40年前制定的党章进行了修改,对党的理论和路线作出大幅度调整,选举了新的领导班子,在日本引起广泛关注.  相似文献   

7.
2009年日本大选,民主党成为执政党,自民党—公明党沦为在野党。这一政党轮替给日本政党政治带来了极大影响。各政党开始重新制定路线方针,重新为自己定位,重新为自己发展谋划。日共在强大的挑战面前,及时调整了部分策略,从原来提出的在21世纪早期组建民主联合政府、成为执政党或参政党,转为强调作为建设性参与的反对党。这一新定位,明确了日共在今后一个时期的斗争策略和发展走向。  相似文献   

8.
政治资金是资本主义国家政党政治活动普遍存在的现象,日本政治资金虽然起着一定的作用,但更多的是成了日本政治腐败的同义语,受到了包括日共在内的广大国民的指责,要求废除这一制度的呼声越来越高.  相似文献   

9.
在自民党政府右倾化加剧的背景下,日共基于自身"在野党统一战线"理论与实践经验,在二十七大上明确提出"在野党联合政权"构想,并在二十八大上将实现这一构想上升为政治任务.该构想的主要内容包括"在野党联合政权"的性质、建立步骤、目标与任务、分歧处理原则等.日共推动构想实现的主要举措是,呼吁推翻自民党政府的统治,积极与其他在野党进行磋商,倡议在野党尤其是日共实现"党势跃进",推动市民与在野党开展联合行动,与其他在野党进行选举合作.该构想虽然获得日本部分群体的积极响应,但要真正实现仍面临诸多挑战.  相似文献   

10.
21世纪日本外交的抉择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19世纪后期以来,日本经历了四次外交抉择,其核心问题是如何对待欧美和亚洲,曾采纳"脱亚入欧"、"脱亚入美"、"入美入亚"、"挟美制亚"等理念,实现军事崛起和经济崛起,并开始走向新的政治崛起。如今,日本正面临第五次外交抉择。如何为21世纪的对美、对亚外交定位,特别是如何为对美、对华外交定位,是日本面临的新课题。  相似文献   

11.
日本共产党二十三大于2004年1月13—17日在静岗县热海市召开。来自全国约1000名代表参加了大会,包括中国在内的世界上14个国家的共产党组织派代表(24人)列席了大会,驻东京的15个国家的外交使节也应邀出席了会议。日共中央委员会议长不破哲三和委员长志位和夫分别就党纲修正案和大会决议案向大会作了报告。大会的主要议题有三:一是讨论修订具有43年历史的《日本共产党纲领》;二是选出新一届中央委员;三是为即将进行的参议院选举制定方针政策。在新党纲中,日共根据国内外实际,采取了一条现实主义的纲领路线,从而明确了日共在新世纪的方针政策和奋斗目标,对日共在21世纪的活动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2.
赵静 《当代世界》2009,(5):47-49
应当代世界研究中心邀请,日本共产党中央前主席不破哲三率领的日共理论交流团于4月19-25日访问北京,就“国际金融危机对当代资本主义和世界社会主义的影响”进行了五场理论研讨。现将不破哲三主要观点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13.
"九一八事变"前后,日本政府通过收紧言论立法、完善管理机构等手段加强了对媒体的管控,主流纸质媒体也通过趋同性报道参与了战时日本政府话语权的构建和战事传播。而日本共产党中央机关报《赤旗》积极反映日共反帝斗争的政治诉求,对日本在华侵略行径进行了抨击,对中国革命提出了声援,并祭出"反战"大旗,在日本新闻史上留下了光辉一页。尽管当时的舆论生态较为严峻,加之先天条件不足及缺乏宣传经验,《赤旗》未能改变战时日本舆论导向,但它的存在却从侧面论证了"战时日本媒体被害论"的荒谬。  相似文献   

14.
冷战的结束使世界上大部分国家的外交都面临着转折,对一些重要国家来说尤其如 此。日本作为一个世界经济大国,其外交同样面临一个转折期。冷战后的日本外交如何发展,令人注目,因为它对整个国际形势、特别是对东亚地区的国际形势将产生重大影响,这一点对同为东亚大国的我国显得尤为重要。 冷战后,日本继承了80年代初中曾根曾  相似文献   

15.
战后日本共产党对社会主义发展道路的探索,经过了"占领下的和平革命论"、"占领下的暴力革命论"、"争取和平过渡论"、"人民议会主义论"和"资本主义框架内民主改革论"五个阶段.从1970年党的11大以后,日共始终坚持走"人民议会主义"的道路,并认为这是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日本走向社会主义的道路选择;苏东巨变后,日共21、22大认为在"资本主义框架内民主改革"是21世纪日本迈向人类"共同社会"的当然选择.  相似文献   

16.
本文阐述日本民主党执政后的东亚外交及其变化,从日本与中韩、日本与东盟、日本与湄公河地区5国、日本与越南的关系等角度,分析鸠山和菅直人两届政府的关于东亚合作的设想及其实施结果,考察其东亚外交在东北亚和东南亚地区的不同表现,及其对中日关系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正>2013年是日本与东盟建立友好合作关系40周年。纵观2013年日本的东南亚外交,可以发现,日本与东盟国家的军事安全合作呈加强之势。进入2014年,日本延续这一势头:2月18日,日本与东盟各国在冲绳县宜野湾市举行副防长级会谈;2月25日,日本提出武器出口管理新三原则草案,允许向海运要道沿岸国(如菲律宾和印尼)售武。本文试图分析高调主张"日本回来了"的安倍政府将在东南亚  相似文献   

18.
跨入九十年代,日本统治阶层公开提出要由经济大国走向政治大国,实现第三次开国。海湾危机,对日本提高国际地位的外交努力是一次严峻的考验。一、海部的"大国外交"遭到沉重打击 1989年8月海部俊树上台后提出"世界正处于历史性变化中,日本要运用经济、技术力量,积极参与构筑国际新秩序,在国际事务中发挥更大的作用。"海部的外交构想在1990  相似文献   

19.
近年来,国内外关于中国外交转型的讨论日益增多,中国外交在“韬光养晦”和“有所作为”之间如何平衡的问题也经常被提及。国外的研究存在一种观点:即中国外交正在变得强硬起来,出现一种“过度自信”(assettive)或非对抗性的过度自信外交。外界认为,随着中国经济实力的增强,特别是中国从经济危机中快速恢复,原本谨滇、低调、规避责任、搭便车的中国正在寻求一种更加自信、傲慢、反对当前西方规则体系的对外行为,在许多领域提出自身的改革主张和政策建议并考验着美国的领导能力。  相似文献   

20.
20世纪60年代以来,日本共产党坚持独立自主的理论立场,以"科学社会主义的文艺复兴"为目标,倾注全力研究经典作家的理论著作,重新审视了马克思的革命理论,明晰了《资本论》中的经济危机与革命理论,论证了资本主义的"必然灭亡"理论,阐释了"过渡时期"的长期性理论,厘清了《资本论》中未来社会理论的核心。虽然日共对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发展与中国学界的主流认知在某些方面有所不同,但作为探索"日本式社会主义道路"的理论努力,其现实意义与研究方法值得重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