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各界》2012,(8)
孟郊(751-814),唐代诗人,字东野,汉族,湖州武康(今浙江德清)人,祖籍平昌(今山东临邑东北),朱世居洛阳(今属河南)。  相似文献   

2.
《各界》2012,(7)
杜甫(712-770),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巩县(令河南巩义)人。盛唐时期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他。忧国忧民,人格高尚,约有1500首诗歌被保留了下来,在中国古典诗歌中的影响非常深远,被后世尊称为“诗圣”。  相似文献   

3.
《各界》2012,(12):F0003-F0003
杜甫(712—770),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汉族,巩县(今河南巩义)人。盛唐时期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他忧国忧民.人格高尚。他的诗约1500首诗被保留了下来,诗艺精湛,在中国古典诗歌中的影响非常深远.  相似文献   

4.
《各界》2012,(11)
郑燮(1693年--765年),字克柔,号板桥,江苏兴化人,康熙秀才、雍正举人、乾隆进士。客居扬州。以卖画为生。为“扬州八怪”之一,其诗、书、画世称“三绝”,画擅兰竹。  相似文献   

5.
《各界》2011,(1):F0003-F0003
晏殊(991-1055)宇同叔,临川(今属江西)人,七岁能文,十四岁以神童召试,赐同进士出身。庆历中官至集贤殿大学士、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兼淑密使。范仲淹、  相似文献   

6.
《各界》2010,(12):F0003-F0003
唐文宗大和七年四月到九年初,杜牧曾在淮南节度使(使府在扬州)牛僧孺幕中作过推官和掌书记,和当时在幕任节度判官的韩绰相识。这首诗当是杜牧离扬州幕府后不久寄赠韩绰之作,  相似文献   

7.
《各界》2012,(9)
晏殊(991-1055),北宋词人。抚州临川人(今属江西抚州)。宋代著名婉约派词人。景德中赐同进士出身。庆历中官至集贤殿大学士、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兼淑密使。谥元献。其词擅长小令,多表现诗酒生活和悠闲情致,语言婉丽,顿受南唐冯延已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各界》2012,(4)
刘禹锡(772—842),宇梦得.汉族,唐朝彭城人,祖籍洛阳,唐朝文学家,哲学家,自称是汉中山靖王后裔,曾任监察御史,是王叔文政治改革集团的一员。唐代中晚期著名诗人,有“诗豪”之称。  相似文献   

9.
《各界》2012,(2)
杜甫(712年-770年)宇子美一,原籍襄阳,生于河南琉县(今河南省巩县),因曾居长安城南少陵,故自称少陵野老,世称杜少陵。一生坎坷。其诗显示了唐代由盛转衰的历史过程,以古体、律诗见长,风格多样,而以沉郁为主。著有《杜工部集》。  相似文献   

10.
《各界》2011,(3):F0003-F0003
王维(701年-761年),字摩诘,祖籍山西祁县,唐朝诗人,人称“诗佛”,今存诗400余首。  相似文献   

11.
《各界》2012,(6)
这首诗,是刘禹锡组诗《金陵五题》之一,以小见大描写贵族的盛衰变化。而后两句千载传诵,脍炙人口。通常,这后两句诗的解释是:从前在王谢世族广厦华堂中筑巢的燕子,现在则因为那些第宅已经荡然无存了,所以只好飞到普通老百姓家去筑巢了。  相似文献   

12.
《各界》2012,(5)
晏殊(991—1055),字同叔,北宋前期婉约派词人之一。汉族,抚州临川文港乡人。十四岁时就因才华洋溢而被朝廷赐为进士。之后到秘书省做正宇,北宋仁宗即位之后.升官做了集贤殿学士,仁宗至和二年,六十五岁时过世。性刚简,自奉清俭。能荐拔人才,如范仲淹、欧阳修均出其门下。他生平著作相当丰富,计有文集一百四十卷,及删次梁陈以下名臣述作为《耒选》一百卷,一说删并《世说新语》。主要作品有《珠玉词》。  相似文献   

13.
《各界》2011,(12):F0003-F0003
陆游(1125年-1210年),字务观,号放翁。汉族,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南宋诗人。少年时即受家庭中爱国思想熏陶,高宗时礼部试,  相似文献   

14.
《各界》2011,(10):F0003-F0003
李白(701年-762年),汉族,祖籍陇西郡成纪县(今甘肃省平凉市静宁县南),字太白,号青莲居士,中国唐朝诗人,有“诗仙”之称,是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存世诗文千余篇,代表作有《蜀道难》、《行路难》、《梦游天姥吟留别》、《将进酒》等诗篇,有《李太白集》传世。  相似文献   

15.
中陶古人用“国之四维”,比喻民族、国家的四根道德支柱。这四维一曰礼,二曰义,三曰廉,四曰耻。“一维绝则倾,二维绝则危,三维绝则覆,四维绝则灭”。  相似文献   

16.
《各界》2011,(8):F0003-F0003
这首诗也是反映的仕途失意与坎坷。和前一首相比,表现形式上纯用赋体,抒述情怀似亦更为直切。全诗分三层。前四句集中写自己仕窟生涯中备受摧抑的悲愤心情。一上来先刻画愤激的神态,从“不能食”、“拔剑击柱”、“长叹息”这样三个紧相连结的行为动作中,充分展示了内心的愤懑不平。诗篇这一开头劈空而来,犹如巨石投江,  相似文献   

17.
清风慕竹 《各界》2014,(12):53-56
高适是唐代著名的边塞诗人,与岑参并称“高岑”。高适的人生,用现在的话来说,就是一场华丽的“逆袭”——在50岁之前,他穷困潦倒,甚至沦落到乞食度日。后来他毅然投笔从戎,10年间就从舞文弄墨的诗人一跃而成纵马疆场的将军。《旧唐书》说“有唐以来,诗人之达者,唯适而已。”他成为唐代历史上仅有的因军功而至封侯的诗人。  相似文献   

18.
某种意义上讲,当代哲学对于传统的最为深刻的反思莫过于对身体的理论考量。梳理马克思身体哲思的致思逻辑,把握蕴含于其中的本体旨趣,既有助于马克思新唯物主义的本体澄明,对于进一步领悟当代身体哲学的理论真谛也是不无裨益的。在马克思以前的德国古典哲学中,所谓哲学主体性的弘扬,更多地体现为哲学的认识论转向,遵循认识论的致思逻辑,本体是认识的对象,而并非认识的主体。其实,作为认识发生的渊薮,身体即人脑的存在无疑具有主体意义。换言之,身体即人脑才是哲学认知所由生成的本体。概括马克思的致思理路,哲学革命性变革的任务恰恰在于将"颠倒的世界意识"颠倒过来。换言之,赋予哲学"真正的现实性",才是超越传统哲学思维桎梏,实现哲学"改变世界"旨趣的理论必由之路。着眼于人的"真正的现实性",马克思主义创始人阐发了新唯物主义的理论基础。新唯物主义哲学更多地强调了人的肉体对于历史发展的重要意义。为了生存的需要,人们必须以一定的方式生产自己的生活,从而造就了自身发展的历史。事实上,人们对于生产方式或生活方式的选择,完全受制于他们的肉体组织。新唯物主义的身体哲思深刻论证了唯物史观的现实前提,阐明了哲学向现实生活世界回归的理论根据。关于新唯物主义身体哲思的理论审视,并非仅仅为了迎合当代身体哲学的学术潮流,也不是要刻意重申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某个既定理论结论。透视新唯物主义的身体哲思,感受蕴含于其中的本体澄明,或可从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维度领悟到人之生存的"真正的现实性",从而更加深刻地把握马克思主义的哲学真谛。  相似文献   

19.
《各界》2012,(1)
柳宗元(773年-819年),字子厚,唐代河东郡(今山西省永济市)人,唐代著名文学家、思想家,唐宋八大家之一。著名作品有《永州八记》等六百多篇文章,经后人辑为三十卷,名为《柳河东集》。因为他是河东人,人称柳河东,又因终于柳州剌史任上,又称柳柳州。与韩愈同为中唐古文运动的领导人物,并称“韩柳”。  相似文献   

20.
某种意义上讲,当代哲学对于传统的最为深刻的反思莫过于对身体的理论考量。梳理马克思身体哲思的致思逻辑,把握蕴含于其中的本体旨趣,既有助于马克思新唯物主义的本体澄明,对于进一步领悟当代身体哲学的理论真谛也是不无裨益的。在马克思以前的德国古典哲学中,所谓哲学主体性的弘扬,更多地体现为哲学的认识论转向,遵循认识论的致思逻辑,本体是认识的对象,而并非认识的主体。其实,作为认识发生的渊薮,身体即人脑的存在无疑具有主体意义。换言之,身体即人脑才是哲学认知所由生成的本体。概括马克思的致思理路,哲学革命性变革的任务恰恰在于将"颠倒的世界意识"颠倒过来。换言之,赋予哲学"真正的现实性",才是超越传统哲学思维桎梏,实现哲学"改变世界"旨趣的理论必由之路。着眼于人的"真正的现实性",马克思主义创始人阐发了新唯物主义的理论基础。新唯物主义哲学更多地强调了人的肉体对于历史发展的重要意义。为了生存的需要,人们必须以一定的方式生产自己的生活,从而造就了自身发展的历史。事实上,人们对于生产方式或生活方式的选择,完全受制于他们的肉体组织。新唯物主义的身体哲思深刻论证了唯物史观的现实前提,阐明了哲学向现实生活世界回归的理论根据。关于新唯物主义身体哲思的理论审视,并非仅仅为了迎合当代身体哲学的学术潮流,也不是要刻意重申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某个既定理论结论。透视新唯物主义的身体哲思,感受蕴含于其中的本体澄明,或可从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维度领悟到人之生存的"真正的现实性",从而更加深刻地把握马克思主义的哲学真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