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文章分析了扩大中等收入阶层比重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内在联系,并阐述了如何从规范收入分配秩序、加快城镇化、调整职业结构、发展教育和完善民主机制五个方面来促进中等收入阶层比重的提高,以期有利于和谐社会的建设.  相似文献   

2.
文献回顾表明,国内中等收入者阶层与和谐社会研究处于初步发展阶段,目前研究重心仍然是中等收入者阶层的界定标准、成长状况、社会功能、扩大中等收入者比重,构建和谐社会的问题,但对中产等收入者阶层的消费行为、政治态度、道德观念等个体或群体特征研究逐渐增多,并开始研究中等收入者阶层社会功能发挥的前提条件。然而,学者们关于中等收入者阶层与和谐社会的研究存在着明显不足,许多问题需要我们进一步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3.
数量不断增加的中等收入阶层是我国社会消费的重要群体。他们的消费呈现出结构升级化、追求优质化、选择个性化等一系列特征。研究他们的消费行为 ,采取各项针对性强的措施 ,对于引导消费、拉动内需具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4.
中等收入者阶层与构建和谐社会具有内在关联性: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为中等收入者阶层培育提供平台,中等收入者阶层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的中坚力量和示范力量,将会成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的主体。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与中等收入者阶层的培育具有共生性,它们的实现过程具有一致性,二者处于同一历史进程中。厘清中等收入者阶层与构建和谐社会之间的关系,对于我们今天的社会建设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5.
扩大中等收入阶层是建构小康社会的基础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江泽民同志在十六大报告中指出:“以共同富裕为目标,扩大中等收入者比重,提高低收入者收入水平”。这个论断的意义远远超过了分配制度的改革,其价值在于指出了我国实现全面小康社会的社会结构、重要特征及基础。因此,这个论断在理论与实践上必将对我国的社会和经济具有重大指导意义和产生深远的影响。全面实现小康社会的目标,既要有一个合理的经济结构,更要建构一个现代化的社会基础和群体。全面小康社会是“经济更加发展、民主更加健全、科教更加进步、文化更加繁荣、社会更加和谐、人民生活更加殷实”。为实现这“六个更加”关键的是扩大…  相似文献   

6.
为了保持社会稳定,促进和谐社会建设,国家在继续推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同时,也应该遵循社会公正、人民普遍受益的原则,制定公正合理的社会政策和制度保障,减少社会公正的失衡,让广大社会成员能走上共同富裕之路.  相似文献   

7.
随着社会中间群体在当代社会的兴起,理论家和学者们针对处于社会中间地位人群提出了多种多样的概念界定和划分标准,其中社会学取向(社会结构取向)和经济学取向(收入分配取向)的划分模式应用范围最为广泛。在实际的研究应用中,这两种取向的概念定义和分类模式各有所长,各自的关注点和研究目的有所不同。但是,两种概念定义和划分方法都有其意义,而其有效性取决于研究的目的,以及当时的社会现实环境和特征。在当前的中国社会,社会中间群体正在兴起,社会结构正在经历重大变化,社会结构取向的中间阶层研究和收入分配取向的中等收入群体分析,都能使我们更好地观察社会中间群体兴起过程以及随之而来的社会结构变化和其他社会生活层面的变化。  相似文献   

8.
苏海南 《人事天地》2016,(11):20-23
2016年5月16日,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中央财经领导小组第十三次会议,其中列一个专题研究扩大中等收入群体工作。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扩大中等收入群体,关系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的实现,是转方式调结构的必然要求,是维护社会和谐稳定、国家长治久安的必然要求。我们要学习总书记关于扩大中等收入群体的指示精神,领会'扩中'的重大意义。这既是每位党员干部的职责。  相似文献   

9.
中等收入者是一个国家经济社会稳定的重要保证,目前中等收入者已经成为中国社会的重要力量,十六大也明确提出了“以共同富裕为目标,扩大中等收入者的比重,提高低收入者收入水平。”这是我党第一次将“中等收入者报告,表明扩大中等收入比重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0.
随着中国经济社会的发展,"中等收入陷阱"问题不可回避地成为各界关注的热点。中国经济要规避"中等收入陷阱",就要尽快建立一个强大的中等收入阶层。扩大中等收入阶层,经济是基础、政策是保障、教育是支撑。加快发展经济、加大政策扶持、大力发展教育,在我国尽快培育一个庞大、稳定、务实的中等收入阶层是避免我国陷入"中等收入陷阱"的有效路径。  相似文献   

11.
教育公平: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基石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林方略 《理论前沿》2006,484(19):17-19
促进社会和谐,社会公平是基础,而教育公平则是社会公平的重要内容。要从构建和谐社会的高度认识教育公平问题,分析推进教育公平遭遇的问题及原因,采取有效的促进教育公平的对策。  相似文献   

12.
和谐社区:构建和谐社会的坚实基础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杨义芹 《理论前沿》2005,(16):44-45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应从构建和谐社区开始。社区和谐,整个社会才能和谐。因此,建设和谐社区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坚实基础。  相似文献   

13.
非公有制经济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力量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赵萍 《理论前沿》2006,483(18):34-35
非公有制经济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力量。必须大力发展非公有制经济,制定有利于非公有制经济健康发展的和谐经济政策。  相似文献   

14.
关注民生: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社会和谐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是我们党不懈奋斗的目标。目前,我国社会总体上是和谐的,但也存在不少影响社会和谐的矛盾和问题。为解决这些矛盾和问题,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提出了一系列政策和措施,这些政策和措施始终贯穿着一条红线,这就是“以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为重点”。这表明,关注民生,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关注民生,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关注民生,就是为群众谋利益,关心群众的各种利益问题,为群众排忧解难。这是贯彻党的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根本宗旨的要求,也是党密切联系群众的具体体现。我…  相似文献   

15.
郑昌泓 《理论前沿》2007,493(4):48-48
构建和谐企业,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是企业不断发展壮大的必然要求,也是企业必须肩负的重要使命。第一,发挥党组织政治核心作用,在党建工作机制上要不断改进创新。当前,企业的组织结构、管理体制和经营机制都在经历着脱胎换骨的改造。党建工作如何适应新形势,党组织的设置如何与法人治理结构相匹配,党组织的  相似文献   

16.
刘英 《理论前沿》2007,503(14):40-41
实现社会和谐,建设美好社会,始终是人类孜孜以求的理想目标。健康休闲作为现代社会的一种文明、积极、健康的生活方式,是构建和谐社会的积极因素。  相似文献   

17.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制度是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是马克思列宁主义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的产物。多党合作制度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政治保障,构建和谐社会必须坚持和完善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制度。  相似文献   

18.
“构建和谐社会”是当前和今后一个相当长时期中国社会发展的主题。要实现这一目标,必须从政治、经济、文化等诸方面调整好各种利益关系,它已成为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基础。  相似文献   

19.
张励仁 《理论前沿》2006,(15):24-25
两性关系是影响最为普遍的社会关系之一,两性的和谐是社会发展和社会进步的根本前提。因此,我们要努力消除性别歧视,营造和谐性别环境,建立新型性别和谐观念,形成平等、互补、合作的性别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