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正>养老服务是关系到经济社会发展的“国之大事”、群众牵肠挂肚的关键小事。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发展养老事业和养老产业”,“推动实现全体老年人享有基本养老服务”。作为人口超千万的特大型城市,西安连续8年将养老服务纳入民生实事,用心用情解决养老服务发展中人民群众的急难愁盼问题。西安市人大常委会把推进养老服务作为协同推进的重点工作之一,人大各委员会、各部门同题共答,立法、监督、  相似文献   

2.
正为老年人提供全方位、分层次、多样性、社会化的养老服务,是贯彻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思想的具体举措。"让老年人过上有品质、有尊严的生活,是高品质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时任山西省委书记楼阳生在太原市调研社区和居家养老服务工作时对养老工作提出要求。按照省委、省政府的安排部署,山西省立足"9073"养老服务格局,抓基础建机制,抓创新补弱项,  相似文献   

3.
正重庆市民政局在"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中,聚焦群众"急难愁盼"问题,把为老服务作为暖民心的政治工程、解民忧的民生工程、增民利的发展工程。一是"三助"让老有所养。围绕居家养老吃饭难问题,全面推广多种养老助餐服务模式;围绕失能老年人洗澡难问题,将助浴行动纳入老年人照顾服务计划;围绕高龄、独居老年人就医难问题开展全面助医,推动社区医养深度融合。二是"三多"让老有所安。  相似文献   

4.
正河南省有3314家养老机构,春节期间,除部分老年人回家过年之外,仍有留院老人12.5万人。疫情防控期间,全省民政系统采取扎实有效举措,实现了"无盲点、全覆盖、零差错"的工作要求,确保养老服务机构服务对象健康安全。截至4月7日,河南养老机构入住老年人未有一例确诊病例和疑似病例,做到了守土负责、守土尽责。一、提高政治站位,扛起"一个责任",树牢为民理念。坚持以服务人民群众为中心,践行"民政为民、民政爱民"工作理念,扛起行业监管责任。1月23日,省民政厅成立了以党组书记、厅长鲍常勇任组长,分管厅领导任副组长,厅机关各处(室、局)、厅属各单位主要负责人任成员  相似文献   

5.
<正>“老有所养”是人民群众的殷切期盼。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要“实施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发展养老事业和养老产业,优化孤寡老人服务,推动实现全体老年人享有基本养老服务”。居家社区养老是我国养老服务业发展的重中之重。那么,影响居家社区养老服务利用的因素有哪些?如何实现供需精准对接,满足老年人多层次多样化需求?面对日益严峻的人口老龄化形势,如何进一步提升居家社区养老服务水平?带着相关问题,本刊记者采访了西北大学健康养老研究院院长翟绍果教授。  相似文献   

6.
付守芳 《创造》2023,(11):64-66
<正>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实施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发展养老事业和养老产业,优化孤寡老人服务,推动实现全体老年人享有基本养老服务。”这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持以问题为导向,科学把握新时代新征程中人民群众急难愁盼问题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对完成2035年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总体目标,实现全体老年人老有所养、老有所依、老有所乐、老有所安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正对于老年人而言,生活照料与医疗护理需求如影相随并与日俱增,而我国目前养老服务和医疗服务自成系统互不衔接,老年人的养老照料和医疗康复服务需求无法获得综合性衔接。因此,老年人一旦患病,走"医养居"融合之路成为我国养老模式的必然选择。"医养居"融合养老模式主要涵盖服务主体、服务客体、服务内容、服务传递方式和管理机制  相似文献   

8.
日前,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建立健全养老服务综合监管制度促进养老服务高质量发展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这是我国养老服务领域第一份以监管为主题促进高质量发展的文件,是养老服务领域深化"放管服"改革、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新期待的重要举措。  相似文献   

9.
养老服务     
正数据显示,我国60岁以上老年人已超过2.5亿,养老设施、养老服务的大堤能否抵挡"银发浪潮"来袭?"养老"成为今年两会代表委员们热议的话题,政府工作报告中七次提到"养老",无论是直接惠及老年人或是惠及提供养老服务的企业等,都力求精准对接老年人的个性化需求。多举措推动养老服务发展全国人大代表、阳光控股董事局主席林腾蛟:一是全国人大常委会牵头加快养老产业立法。从居家养老、社区养老、机构养老以及养老产业化发展等方面进行规范和引导,以满足老年人多层次、多样化的养老服务需求为  相似文献   

10.
正江西省奉新县委、县政府立足为群众办实事,把养老服务改革作为一项民生实事来抓,通过搭建农村互助养老、特困供养、社区养老、社会化养老"四台",着力打通养老服务"最后一公里",精准回应全县老人的养老需求,让老年人充分感受到改革开放的丰硕成果。砌好农村互助养老的"灶台"。积极引导各地充分整合闲置旧村部、学校和祠堂等资源,在村集体经济相对较好、人口较为集中、群众基础较好的地方创办"党建+乐龄中心(幸福食堂)"。县财政对县级示范点一次性拨付5万元和2万元的启动资金,并每月向营运点拨付2000元。  相似文献   

11.
正民政部养老服务司聚焦当前老年群体面临的突出困难,将解决老年人在福利补贴申领中运用智能技术困难和防范养老领域非法集资作为"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的切入点,部署开展"关爱老人、享受美好生活"行动,取得了阶段性成效。上下联动抓落实。"关爱老人、享受美好生活"行动启动以来,养老服务司多次召开工作调度会,逐省调度工作推进情况,督促地方抓好落实。围绕推动优化补贴申领工作,开展全国老年人福利补贴申领基本情况摸底调查,进一步摸清底数、掌握实情,  相似文献   

12.
《中国民政》2024,(6):13-14
<正>养老服务是党中央高度重视、社会广泛关注、人民群众十分关切的重要民生课题,是今年《政府工作报告》的高频词,也是全国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热议的话题。全国两会对养老服务作出的新部署、提出的新要求,需要广大养老服务工作者深入学习领会、全面贯彻落实,努力让亿万老年人及其家庭有实实在在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相似文献   

13.
<正>安徽省怀远县民政局陈军认为,随着我国老年人数量持续增长,照料和护理问题日益突出,人民群众对养老服务的需求日益增长,加快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建设已刻不容缓。在这个发展建设中,养老护理人员尤其是技能护理人才的社会需求量日益增大。社会养老服务需要大批的、具有一定专业护理知识、专业护理技能和文化素质高的护理人才队伍。就目前而言,护理人员队伍建设不容乐观。那么,如何解决这一问题呢?笔者  相似文献   

14.
段培华  潘井亚 《群众》2015,(4):23-24
<正>"政之所系,所为惟民。"江苏一贯高度重视民生保障工作,特别是近年来通过大力实施民生幸福工程,建设"六大体系",扎实办好民生实事,使人民群众普遍得益受惠,人民群众幸福感也显著上升。各地在创新民生工作中,不断推动民生工作迈上新台阶,为幸福江苏的新画卷增光添彩。太仓:探索文化养老新路径在苏南发达地区,老年人物质生活需求已经总体得到基本保障,而以丰富精神文化生活为支撑的"文化养老"越来越受到老年人的重  相似文献   

15.
《内蒙古政报》2014,(12):16-21
内政发[2014]57号5月21日各盟行政公署、市人民政府,满洲里市、二连浩特市人民政府,自治区各委、办、厅、局,各大企业、事业单位:为了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养老服务业的若干意见》(国发[2013]35号),按照自治区"8337"发展思路,结合我区实际,现就加快发展全区养老服务业提出如下意见。一、加快发展养老服务业的重要意义截至2013年底,全区常住人口为2481.71万人。60岁以上老年人437.3万人,占人口总数的17.6%,高于全国平均值(14.3%)3.3个百分点。随着人口老龄化、高龄化的加剧,失能、半失能老年人的数量还将持续增长,照料和护理问题日益突出,人民群众的养老服务需求日益增长。加快发展我区养老服务业,是适应传统养老模式转变、满足人民群众养老服务需求的必然要求,是解决失能、半失能老年群体养老问题.促进社会和谐稳定的当务之急,是扩大消费和促进就业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6.
<正>日前,《南阳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养老服务业发展 完善养老服务体系建设的实施意见》出台,将逐步完善以居家为基础、以社区为依托、以机构为支撑、医养相结合的养老服务体系。到2020年底全市养老机构总床位达6.1万张,初步形成"9073"养老格局,即90%的老年人实现居家养老,7%的老年人实现社区养老,3%的老年人实现集中养老。该意见突出七个亮点:建立和完善养老服务政策。完善政府供养制度,保障城市"三无"和农村"五保"老年人基本生活不低于当地平均生活水平。建立政府购买养老服务制度,逐步  相似文献   

17.
<正>为加快构建与建设幸福美好新甘肃、同全国一道进入全面小康社会相适应的养老服务体系,不断满足老年人持续增长的养老服务需求,甘肃省民政厅于近日印发了《甘肃省"十三五"养老服务体系建设规划》。《规划》从养老服务政策体系、机构养老、居家养老、老年人权益保障、养老服务改革等五个方面回顾总结了"十二五"时期取得的显著成  相似文献   

18.
<正>自从我国确立了"以居家养老为主体,社区服务为依托,机构养老为支撑,各类养老服务组织协调发展,覆盖城乡全体老年人"的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发展战略以来,各地纷纷根据本地的实际情况制定了加快推进社会养老服务事业发展的规划,提出形成"9064"或"9073"的养老服务格局,即90%的老年人实现居家养老;6%或7%的老年人实现社区养老;4%或3%实现机构养老。本文结合北京市的探索实践,就社区养老与模式创新谈点粗浅看法。上述养老服务格局无论是"9064"  相似文献   

19.
正北京市通过明确基本养老服务对象、明确服务保障清单、织密养老服务网络等措施,有效匹配养老服务资源和养老服务需求,确保每位基本养老服务对象有人管,为健全基本养老服务体系提供了坚实保障。精准保障,基本养老兜底线。一是明确范围,确保服务"兜得住"。2020年4月,北京市政府出台《关于加快推进养老服务发展的实施方案》,按照"保基本、兜底线"的原则,分层分类对基本养老服务对象提供无偿或低偿的托养和照护服务。二是规范评估,确保底数"摸得清"。会同有关部门制定《北京市老年人能力综合评估规范》,印发《老年人能力综合评估实施办法》,建立评估信息系统,通过比对筛查,确定基本养老对象信息。  相似文献   

20.
正如何破解养老难题?2014年,梧州市万秀区依托"互联网+服务中心"创新打造了云家庭居家养老服务模式,经过数年运营日渐成熟。梧州市万秀区在扎实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中,将位于下三云路的万秀区云家庭服务中心提升改造后对外开放,通过"线上+线下"服务,让老城区里的老年人享受到了贴心的服务和无微不至的关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