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教师工资缘何拖欠到新世纪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我国大范围的拖欠教师工资已经持续了近 10个年头。教育部的统计表明,至去年 4月,全国除北京、上海、天津、浙江、西藏 5个地区外,其余 26个省、自治区、直辖市都存在着拖欠教师工资现象,累计拖欠额 135 65亿元。国家总督学柳斌认为,由于很多地方不愿如实上报拖欠额,实际的拖欠要比已掌握的数字严重得多。 就拖欠教师工资这个老大难问题,国家总督学柳斌认为,中小学教师不同于企管人员,他们的工资本应全额纳入国家总预算予以保障。因此如果不从财政支出结构是否合理来查找原因,并制定一套行之有效的政策措施,教师工资拖欠问题就…  相似文献   

2.
牛艳梅 《学理论》2011,(20):199-200
目前农村高中教师工资收入分配存在很多不合理之处,教育质量得不到保障,必须建立和完善教师绩效工资制度。切实保障全校教职员工的工资待遇和发挥一线教师队伍的示范作用,是实行教师绩效工资的两大根本出发点,同时要强化法律监督机制的作用,切实保障教师收入的稳步增加。  相似文献   

3.
剡芳芳 《学理论》2013,(20):351-352
追求教育公平公正是教育的根本宗旨,教师资源均衡是教育均衡发展的关键。国家在优化城乡教师资源配置方面做了很大努力,但是也存在不少问题。笔者认为,要实现城乡教师资源的均衡配置,应该从以下四点着手努力:第一,实现城乡一体化是城乡教师资源均衡配置的根本方法;第二,教师工资制度调整是城乡教师资源均衡配置的前提;第三,优化农村教师培训的方式和考核机制是城乡教师资源配置的重要方法;第四,农村教师资源配置的优化应该着力于自身的改革和农村教师的共同努力。  相似文献   

4.
闻静 《民主》2009,(5):15-17
改革开放30年.我国的教育事业取得了跨越式发展.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教育体制改革、促进教育公平等等都取得了实质性进展。教育作为现代化国家的基石,作为我国国策的重中之重,始终是社会各界最为关注的话题之一。在2009年的全国“两会”上,农民工子女就学、教师工资水平、教育改革等亦成为社会各界广泛关注的热点话题。  相似文献   

5.
《民主》2019,(1)
<正>2018年全国两会,民进中央提交《关于加快推进幼儿园教师队伍建设的提案》,教育部经商财政部答复,将积极指导各地落实国家政策文件,加强幼儿园教师培养工作,并将联合有关部门,切实保障幼儿园教师工资待遇,积极研究加强幼儿园教师队伍建设的具体举措,推动出台公办幼儿园教职工编制标准,督促指导各地教育行政部门认真贯彻落实幼儿园教师培训制度,不断提升幼儿园教师、园长的素质和教育教学能力。  相似文献   

6.
拖欠农村教师工资难见转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确保农村中小学教师工资发放是各级人民政府的责任。县级政府要按规定设立“工资资金专户”,由财政部门根据核定的编制和中央统一规定的工资项目及标准,通过银行直接拨入教师在银行开设的个人账户中。为保障国家扶贫开发重点县等困难地区农村中小学教师工资的发放,中央财政将给予适当补助。2001年6月出台的《国务院关于基  相似文献   

7.
乡村教师工资何日不再拖欠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瞭望》2000,(20)
按时足额领到工资,对一些地区的乡村小学、初中公办教师来说几乎是一种奢望。近年来拖欠教师工资成了顽症,主要不是没钱,而是工资发放体制尚待完善  相似文献   

8.
多花点钱办教育叶芝余1993年是我国经济高速增长的一年。但我国的基础教育却是经历了重重困难的一年:许多地区长时间地拖欠教师工资;中小学教师流失严重;初中入学率下降了6个百分点;有好几个省的中小学生辍学率超过了10%;为中小学培养师资的师范院校,生源日...  相似文献   

9.
从不拖欠教师工资,财政主要保教育。“因为我们什么都不缺,就缺知识和人才。” 如果不是实实在在地踏上这片土地,我们决不能想象应该是飞沙走石、贫瘠荒凉的青藏高原上,原来竟于秃山环绕之中郁郁葱葱地屹立着一个树木繁茂、浓荫蔽日的西宁;如果不是祥实而具体的统计分析表列出准确到小数点后两  相似文献   

10.
基础教育自1985年实行地方负责、分级管理以来,增强了地方各级政府的责任,调动了社会各方办学的积极性,改革方向是对的。但是,一些地方将农村管理基础教育的责任层层下放到乡、村,由此带来经费筹措和教育管理上的某些困难,这也是近两年来出现拖欠农村中小学教师工资问题的一个原因。要进一步明确中央和省、地、县、乡管理基础教育的责任,对县、乡分级管理作出相应的调整。 《教师法》规定教师的平均工资水平应当不低于或者高于国家公务员的平均工资水平的目标,各级人事、财政和教育部门应采取切实措施认真加以落实,并尽快到位。要建立有效机制,杜绝拖欠教师工资的现象.对侵犯教师合法权益和挪用教育经费的,要坚决依法追究责任。  相似文献   

11.
必须使教师职业具有不可替代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于如何提高教师的社会地位,人们往往着重在提高教师工资待遇上做文章,这当然是十分必要的。但更重要的是尽快地提高教师队伍的素质,加强教师队伍建设,使之成为一支训练有素的不可替代的专业队伍。  相似文献   

12.
《瞭望》2000,(19)
各国师范教育改革和发展都有其自身的历史继承性和现实依据。当前不少国家在师范教育改革过程中不同程度地存在着质量问题。 一份关于欧盟师范教育质量的研究,列举了以下影响因素:①经济思维和经济理论在师范教育领域的影响越来越大,使师范教育受到竞争和市场的影响;②在变化迅速的动态社会中,学校和教师要面对更多的变化了的新的任务和期望;③教育专业的地位、教师工资水平或工作条件以及教师劳动力市场状况的变化;④师范教育概念研究及其经验研究方面的新结果。  有学者还分析归纳了制约印度师范教育质量的因素:教育改革法律没…  相似文献   

13.
邓可祝 《行政与法制》2002,(1):29-29,31
农村教师工资的发放,前几年一直由乡财政统筹解决,全国出现了大范围拖欠农村教师工资的情况。这主要是由于在乡财政和县财政包干的情况下,乡财政财力不足引起的。为解决教师工资拖欠问题,中央教育工作会议明确要求从2001年起,农村教师工资一律由县财政统一发放,广大农村教师欢欣鼓舞,但事情的结果却让他们中的一些人再一次失望。  相似文献   

14.
走出“怪圈” 近些年来,有识之士不断呼吁要重视基础教育,以为这是实现四化的立国之本。确实,一个文盲充斥的国家,一个文化素质低下的民族,是无法实现现代化的。 但是,教育经费短缺限制着基础教育的发展。中小学教师工资的菲薄,严重影响着教师队伍的稳定和后备师资的补充。脑体报酬的倒挂又使“读书无用”的思潮重新抬头。这些,都表明对教育事业的忧虑不  相似文献   

15.
读了这位老教师的信,作为编者,我们几乎无话可说了。说什么呢?要重视教育,不能再拖欠工资了,已经喊得够多的了。前不久,我们还曾宣传过一位山区老教师的无私奉献精神,无疑是对的。然而,面对有些公仆公款大吃大喝、外出旅游,坐骑不断升级,只抓急功近利或能给自己树碑立传性的项目,而对教育重视只挂在口头上,我们还能忍心叫月薪不足百元、且一欠再欠、不知何时才能补发,并导致生活困难的教师,再无止境地奉献下去吗?甚至再说上一句安慰的话:“工资会有的,一切都会有的”。不能,恐怕忍不了这个心。良心不许。 这里,真想设问一句:拖欠农民、教师的工资可以,那么,也拖欠一下公仆的工资,又当如何?当说可以,公仆么。 无论从哪方面讲,我们都没有理由拖欠教师的工资;我们的国力不知要比49年以前强过多少倍;我们的公仆和许多行业的人们生活水平也不知要比顺序排在后边的教师超过多少倍;且不说教育关乎国家的兴衰。诚然,我们有些领导和部门,真的该在某些方面忍一忍了,把拖欠教师工资的问题解决好,此乃功德无量。  相似文献   

16.
《义务教育法》颁布实施以来,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实现了历史性的跨越,取得了令人欣喜的成就:农村教育投入大幅度增加,办学条件有了很大改善,队伍建设进一步加强,教师工资问题基本解决,素  相似文献   

17.
对四川农村教育的调查与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四川省以推进农村义务教育管理体制改革为重点,狠抓教师工资发放、学校正常运转、危房改造 等三个关键环节,积极实施民族教育《十年行动计划》,大力推进课程体制改革,全面实施素质教育,使全省农村教育取得 了长足发展,初步实现了“两基”目标。然而,四川省农村教育还存在着经费投入不足,管理体制尚不完善等一系列问题, 要加快四川省农村教育发展步伐,必须采取相应的对策和措施。  相似文献   

18.
国家教委主任朱开轩,在今年教师节期间坦率地承认,当前拖欠教师工资的“数额之大、时间之长、范围之广,在新中国成立以来40多年历史上是没有过的”。一个来势迅猛的社会问题去年12月,四川仪陇县数千名教师7个月没有领到工资,不得不赊粮度日的消息由北京一家报纸披露后,许多地方纷纷传出农村教师不同程度遭到拖欠工  相似文献   

19.
钟敏 《瞭望》1996,(18)
去年参加一个教育系统工作研讨会,会间,主席台几次响起“叽叽”声,主持会议的当地教委主任不时拿出“大哥大”离开主席台打电话。此情此景,让人感慨颇多。 社会进步如此之快,依靠先进的通讯设备提高办事效率,这已是不争的事实。然而,教育真的与经商如此相近?特别是在目前我国教育经费紧张的情况下,配备“大哥大”真是如此必要?对于配备“大哥大”者来说,答案当然是肯定的。但对于广大教育工作者和社会各界人士来说,却充满了疑虑。如果教育的很多工作必须通过“大哥大”来拍板,那教育已不是教育,而成了生产、经商行为;如果社会的经济发展已经达到了高度繁荣的程度,教师这个职业早就成为“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将不再存在“普九达标”、拖欠教师工资、建设“广厦工程”等等。  相似文献   

20.
袁东  靳希斌 《民主》2007,(1):21-23
一、教师教育模式的历史变迁教师教育是与学校的大规模发展相伴而生的,如法国和德国在17世纪,俄国和英国在18世纪,中国、美国和日本在19世纪都先后产生教师教育的专门机构——师范学校。初期教师教育的规模性发展主要源自两种不同的历史动因。一是代表新兴资产阶级力量的国家与代表宗教势力的教会对教育领导权的争夺。在欧洲各国,从17世纪到19世纪,资产阶级与宗教势力对教育领导权的争夺,促使了最初义务教育制度的诞生和对师范教育需求的产生。无论各种社会力量对教师教育发展的影响如何,教师教育都顽强地体现了它的一种本质特征,即教师的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