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马斯洛的需要层次论不仅是现代管理中的一种激励理论,也是一种关于管理者和员工的价值观念特别是理想人格意识的理论。西方的现代管理者和员工的理想人格意识是自我实现。自我实现在现代管理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价值,包括塑造管理者和员工的主体品格、提供组织及其管理发展的动力,以及预示管理发展的未来方向。当然,这一理想人格意识也存在历史的局限性。  相似文献   

2.
赵剑民 《唯实》2006,30(8):13-15
马斯洛的需要层次论不仅是现代管理中的一种激励理论,也是一种关于管理者和员工的价值观念特别是理想人格意识的理论。西方的现代管理者和员工的理想人格意识是自我实现。自我实现在现代管理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价值,包括塑造管理者和员工的主体品格、提供组织及其管理发展的动力,以及预示管理发展的未来方向。当然,这一理想人格意识也存在历史的局限性。  相似文献   

3.
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及哲学底蕴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马斯洛在<动机与人格>一书中提出:人的基本需要由低到高,依次是生理的需要、安全的需要、社交的需要、尊重的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并论述了五种需要的关系.马斯洛晚年又在自我实现的需要之后增加了第六种需要--超越性需要.马斯洛从五种需要层次到六种需要层次理论的发展,正是现代西方哲学由20世纪三四十年代的存在主义向60年代后的结构主义过渡的体现.  相似文献   

4.
张军 《新视野》2012,(3):95-100
隐逸作为中国古代知识分子采取的一种独特的行为方式和处世原则,内在地体现着其价值主体意识的增强,独立人格意识的萌醒,以及对自我确定的理想人格境界的追求。孔子主张"隐逸以志其道",将隐逸看作"安仁"、"守仁"的价值目标实现方式,或者说是实现其人格价值理想的一种手段。这种隐逸观所阐发出来的对于人的基本价值、人格理想以及人格价值实践的自觉性、自由意识的理解,既丰富了儒家伦理价值观念体系的内涵,也丰富了中国传统文化中人格价值理论的思想内容。  相似文献   

5.
这几年人们在争论要不要继续坚持并发扬雷锋精神时,有的同志提出,当今是“主体性”的时代,因此,现在需要的是具有道德主体意识和主体性的现代理想人格,而不需要雷锋式的理想人格,因为雷锋精神是一种无  相似文献   

6.
改革开放以来,社会急剧转型。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社会结构与利益分配处于大调整中,社会角色变迁加速。如何顺应这一时势的膻变,促使人格转化和升华——塑造自我实现型人格?这是每一个社会主体必须面对和解决的新课题。笔者拟对这一问题作些肤浅探讨,以求教于行家。一、市场经济条件下人格的发展态势著名人本心理学家马斯洛提出,人的需要分为五个层次:生存、安全、归属、自尊和自我实现,其中,自我实现是层次最高的需要。与这五个层次的需要相适应,社会主体人格也定化为五种,其中,自我实现型人格是人格高度成熟。整合的状态…  相似文献   

7.
理想人格是真、善、美的和谐人格。在学生教育管理中,具有理想人格的教育管理者,凭借其理想人格具备的品德、才能、学识、情感等优越的素质条件所显现的影响力即理想人格力量,对学生产生着强大的吸引力、感染力、说服力。学生教育管理者的理想人格是任何力量都不能替代的,学生教育管理者的人格形象不仅是学生直接模仿的对象和内容,而且也是有效教育的重要手段。这种人格力量的社会效应,在学生教育管理者身上尤为突出,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8.
李东 《求实》2012,(Z1):155-156
当今,在管理者们不断探索对员工采用何种管理方式最有效的话题时,人性化管理一词的被提及率越来越高。人性化管理,作为结合制度与人性之间的一种管理方式,正被越来越多的企业和员工所推崇,并逐渐成为当今企业管理发展的新趋势。一、人性化管理理论的产生和发展  相似文献   

9.
当今,在管理者们不断探讨对员工采用何种管理方式最有效的话题时,人性化管理一词的被提及率越来越高。人性化管理,作为结合制度与人性之间的一种管理方式,正被越来越多的企业和员工所推崇,并逐渐成为当今企业管理发展的新趋势。我们知道,任何一种实践都有相应的理论为指导,而理论的发展和完善乃至形成系统都有其演变的轨迹。综观管理理  相似文献   

10.
重视人本原理在图书馆管理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孟旭虹 《发展论坛》2000,(10):60-61
一、现代管理的人本原理概述   现代管理的人本原理就是以人为中心的管理思想。人既是管理活动的主体,也是管理活动中唯一具有能动性的客体,人的积极性和创造性的发挥,是现代管理活动成功的保证。因此,管理者要实现组织目标,则一切管理活动都必须以人及人的积极性、自主性和创造性为核心和动力来进行。   现代管理思想把人的因素放在第一位,重视如何处理人与人的关系,尽量发挥人的自觉和自我实现的精神。早期管理思想把人看作是生产过程中的一种不可缺少的要素。“科学管理之父”泰罗是把工人作为机器的组成部分——重复完成某一…  相似文献   

11.
现代管理科学认为 ,管理者的工作绩效 ,不仅取决于权力大小 ,而是越来越取决于他的人格影响力 ,完美的人格是一个管理者提高科学管理效能的重要法宝。一、管理者完美人格的重要性管理者人格影响力来自于管理者在被管理者中的威望和信誉 ,它表现为被管理者对管理者的尊重、钦佩、信赖和自愿服从 ,是一种精神上的感召力。孟子说 :“其身正则天下归之” ,管理者的人格影响力的大小对于一个组织来说是至关重要的。1 有助于激励下属自觉做好工作。管理者的责任就是带领下属有效地实现组织目标 ,在这一过程中 ,管理者的人格会对下属产生强大的吸…  相似文献   

12.
儒家倡导和推崇两种理想人格:一是"君子人格";一是"圣王人格"。它集中体现了封建社会的道德理想和人格追求。在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的今天,我们要探寻传统与现实的契合点,促成儒学与现代领导学接轨,合理设计和努力塑造现代领导者的理想人格。  相似文献   

13.
当代中国人的理想人格及其建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伴随着当代中国社会的转型,即由以自然经济、半自然经济为基础的传统社会向以现代化大生产为基础的现代社会转变,当代中国人的实际人格和理想人格,也处在深刻的变迁和重新整合的过程中。怎样选择和建构当代中国人的理想人格,就不单纯是一个理论的或学术的问题,而且是一个实践的问题,亦即涉及我们能否按照自己的理想意图或理性预期塑造出我们需要的现代人格的问题。要解决这一问题,首先需要搞清:我们究竟根据什么来建构当代中国人的理想人格?或者说,选择和建构当代中国人的理想人格的基础是什么?我们认为,以现代伦理精神,亦即社…  相似文献   

14.
人格创新是针对传统人格的弊端及现实人格的缺陷而言的.理想人格的因素、创新者所必备的素质、党和国家的期望就是现代人才人格追求与人格发展的重要向度.追求卓越的人格志气是现代创新人才的首要特征,美德、美感是其必备的基本素质,独立自主的勇气和能力是人格创新的核心.  相似文献   

15.
毛泽东早年的文字资料表露了他开阔的胸襟和渴望济世安邦的情怀。青年毛泽东的最高理想是探讨宇宙的"大本大源";人格理想是完善身心,自我实现;他的社会理想是"大同"世界。  相似文献   

16.
高校党员教师的和谐道德人格是和谐社会的内在要求,是职业道德规范与理想道德人格的有机结合.高校党员教师要自觉站在时代前列,以高度的责任感和创新意识把党性锻炼与和谐道德人格修养有机统一起来,这既是和谐道德人格生成的有效途径,也是党员教师先进的时代精神和创新的职业意识的双重体现.  相似文献   

17.
什么是主人翁意识?事实上,它是一种与我们贴得很紧很近,和我们工作生活息息相关的一种非常通俗朴实的思想意识和行为表现.就是企业员工把所有的事情当作自己的来做,有一种强烈的发自内心深处的一定要把事情做完美的意识--即主人翁意识.员工有了主人翁意识,不管做什么事,也不管事情有多艰难,都会全身心地投入,这种来自内心的工作激情和工作责任,是推动企业发展的原动力.因此,增强企业职工的主人翁意识非常必要.  相似文献   

18.
只要有管理活动就意味着管理者对管理对象的有效控制.科学管理阶段领导者对下属的管理,主要是通过有效的约束让下属按领导者的意志工作,下属仅仅被看成是一部机器或机器上的一个零件,此时的人更具工具属性.人本管理阶段,员工在组织中的地位得到提升,管理者已经意识到员工在组织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并试图通过实施一系列的措施来发挥下属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可惜的是它更多地停留在表象上,没有将组织目标和下属自身目标有机地统一起来.  相似文献   

19.
熊艳 《求实》2012,(Z2)
校本管理是以学校为本位的管理思想、管理策略和管理模式.校本管理者主张给学校更多更大的办学自主权,学校则要遵循教育规律办学,从学校特色出发,确定办学理念,设计发展蓝图.校本管理的产生既适应了当今世界教育素质化的趋势和学校层面改革深化的需要,也是现代学校管理变革的自身要求.实施校本管理,要求校长按照教育家办学的理念,增强决策意识和自律行为,走以提高质量为核心的内涵式发展道路,追求学校管理科学化和卓越化.  相似文献   

20.
鲁从阳  陈伟龄 《唯实》2010,(4):40-45
构建理想人格,价值因素发挥着不可或缺的重要作用。从良心和良知角度出发,分析理想人格构建过程中的价值因素,可以发现,理想人格所要求的是以良心为主宰、以审慎的良心法则和良知判断作为道德实践原则的情感和价值主体,表现为一种具有高尚和丰富情感以及明确的价值原则和意识的个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